美國佬的做事效率不是一般的快,尤其是裡德這種瘋子。
很不幸的是,大衛·芬奇和凱文·史派西也是這種人。
這些做事瘋狂的傢伙們聚在一起,那結果可想而知。
《紙牌屋》從劇本出爐開始,到立項,再到開拍,前前後後僅僅花了十天的時間。
這要是傳統的傳媒來做,你敢想象?
大衛·芬奇在看到劇本的第一時間,就二話不說承接了下來。
這既是看在一千五百萬美元以及百分之三收益分成的執導費上,也是因爲劇本確實很好。
Netflix公司的影視視作部門是全新成立的,所以運轉起來十分的簡單,沒有那麼多的規矩。
反正一億美元的製作費灑下去,只是爲了打造一部電視劇,那可實在是太足夠了。
甚至爲了節省資金,石振秋還專門讓韓國的ASSET?ARTIST公司來進行特效製作。
因爲這部戲播出之後,ASSET?ARTIST公司作爲股東,也是要參與分賬的。
既然如此,讓ASSET?ARTIST參與制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反正有大衛·芬奇來掌控拍攝,絕對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
“裡德,我們只有紙牌屋這一個計劃嗎?”
雖然Netflix的工作效率已經足夠快了,但石振秋卻還不是很滿意。
因爲他能待在美國的時間不長,再想要過來參與影視製作,說不定要多久呢。
所以石振秋就想趁著這次的機會,多做點工作。
畢竟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嘛。
裡德同樣也是一個工作狂,奈何他卻面臨著現實的問題。
“石,雖然我也想全面開花。奈何我們的賬面上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了,還需要紙牌屋播出之後來回血呢。”
網絡視頻平臺自己製作影視劇,前景如何,別說外界了,就連Netflix公司內部也不是那麼的信心十足。
所以在《紙牌屋》的製作過程中可想而知,很難拿到什麼特別優厚的廣告合約。
沒有廣告商的贊助,Netflix唯一的指望,就是電視劇播出之後能夠大火,依靠點擊和訂閱來賺錢了。
結果就是此時Netflix的賬戶裡空空如也,實在拿不出什麼錢來做更多的事。
可Netflix沒錢,不代表石振秋沒錢啊。
之前爲了收購Netflix公司的股份,他前前後後,一共融資了十二億美元還多。
爲了收購,花出去了十億,此時石振秋的賬戶裡還有兩億多呢。
這筆錢不花出去,是會長黴的。
所以石振秋就琢磨著,要利用Netflix的平臺,做點什麼新的項目。
“資金的問題不用擔心,我所掌握的資金,再同時開動兩部電視劇,也不是什麼難題。”
聽到石振秋要出資,裡德真的意動了。
“如果是你來出資的話,那麼我們該如何分賬?事先說好,Netflix的賬戶裡雖然沒錢了,但是我們還能提供足夠的工作人員來完成拍攝。”
石振秋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那這樣好了,我們亞洲影視製作聯盟負責出資,Netflix來負責製作和播出。最後的分賬,無論是點擊和訂閱的收入,還是廣告贊助的收入,全都五五分成如何?”
裡德思考了一番,最終還是點頭了,認可了石振秋的計劃。
他也覺得,Netflix就只製作了一部電視劇,確實沒法形成規模效應。
如果再來一部和《紙牌屋》差不多的精品,那Netflxi可就真的無人敢小覷了。
得到了裡德的認同,石振秋也不再耽擱,利用最後的一點時間,火速開工,來製作自己在好萊塢的第二部作品。
兩天後,他帶著劇本找到了裡德。
“這部戲我需要導演和演員,需要Netflix出面。導演是馬克·穆先科,Netflix應該有渠道聯繫的到。至於演員,瑪蒂娜·希爾和馬克·本傑明·普赫,他們是德國演員,但也絕對不難聯繫。”
裡德聽的一愣一愣的。
“你這是什麼戲啊,居然需要德國演員?好萊塢難道沒有合適的嗎?”
石振秋只是微笑著搖頭。
“裡德,日後你和我合作的多了,就會知道。我找導演和演員,從來都只找最合適的。”
裡德更加好奇了。
“你的劇本,能給我看看嗎?”
雖然纔剛剛開始和石振秋合作,但是對於石振秋的劇本,裡德從來都忍不住好奇心。
因爲石振秋製作的劇本非常詳盡,即使是對影視製作再不懂的人,看了他的劇本,腦海裡都會呈現出劇情八九不離十的樣子。
顯然,裡德是打算先睹爲快了。
石振秋自然是無可無不可,從包裡拿出打印好的劇本,直接遞給了裡德。
迫不及待地拿到了劇本,只看到了劇名,裡德的表情就奇怪了起來。
“Knaller?Frauen?哇哦,真是新奇的名字啊。”
石振秋呵呵一笑,充滿善意地道:“希望你看了內容之後,還能保持正常。”
他都已經好心提醒了,可Netflix的員工們還是發現,一個下午的時間,他們的老闆都笑的跟傻子一樣。
究竟發生了什麼?
難道公司的股票漲停了?
石振秋可不關心裡德到底會不會變傻,只要他能好好工作就行。
幸好裡德的工作態度是不需要懷疑的。
兩天後,石振秋率先見到了導演馬克·穆先科。
這位可跟大衛·芬奇沒法比,無論是名氣還是地位,加上困難的處境,讓馬克·穆先科都必須要主動去抓住每一次的機會。
他也不知道爲什麼Netflix來找自己拍戲,他甚至都不知道Netflix是做什麼的。
可對於吃飯都很困難的他來說,有人找自己拍戲,給的酬勞還很豐厚,管他那麼多幹什麼呢?
一直等他趕到了Netflix,看到自己面前坐著的人是石振秋後,馬克·穆先科突然有了一種自己要走狗屎運的感覺。
他和裡德不同。
裡德是做幕後工作的,還是影視文化行業最邊緣的DVD租賃業務,所以對石振秋不熟悉。
馬克·穆先科可是一名導演,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鑑賞別人的作品來提高自己,也是必須要做的。
和一般美國民衆的高傲不同,導演爲了豐富自己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對於影視作品那是不分國籍的。
他通過音樂知道了石振秋,又瞭解到他在韓國是一名很有實力的編劇後,就曾經特地找了石振秋所有的作品來觀賞。
長的令人髮指的韓國家庭倫理劇他實在沒有辦法,也實在看不懂。
但石振秋編劇的幾部電影,卻讓他認識到,眼前的這位絕對是了不起的創作人。
真是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能夠和這麼了不起的人合作。
兩人坐在一起聊的很愉快,也有很多共同的話題。
貧困的生活沒有消磨掉馬克·穆先科的朝氣,讓他始終保持著樂觀的性格。
同樣因爲貧窮的生活,始終生活在底層,讓他對《Knaller?Frauen》描述的劇情更有同感。
在和馬克·穆先科的交談當中,石振秋也不免慶幸。
幸好找了《Knaller?Frauen》的原版導演,不然他的準備工作不會這麼順利。
又過了一天,他指定的兩位主演馬蒂娜·希爾、馬克·本傑明·普赫也風塵僕僕地從德國趕了過來。
對於他們這些演員來說,好萊塢更是無法拒絕的聖地。
馬蒂娜·希爾以舞臺劇演員出身,之前一直都在德國活動。雖然小有名氣,但因爲市場的關係,並無法得到什麼。
所以一得到好萊塢的召喚,雖然只是一家視頻網站,她還是毫不猶豫地過來了。
她是這樣,馬克·本傑明·普赫也抱著同樣的想法,都希望在更大的舞臺上實現夢想。
對於《Knaller?Frauen》這部戲來說,只要有馬蒂娜·希爾和馬克·本傑明·普赫這兩個主演就夠了。
其餘的演員,只要演技不差,換成誰都行。
而這樣的演員,在好萊塢不要太多。因爲尋找起來很方便,石振秋就沒有去按原作那樣去尋找。
再說了,他的劇本里已經都換成英語了,好萊塢沒有那麼多會說德語的演員。
石振秋在美國的時間有限,根本耽擱不起,於是立刻開始了《Knaller?Frauen》的製作。
和《紙牌屋》比起來,《Knaller?Frauen》根本就沒有什麼製作難度,也沒有什麼特效成本,就是最基本的情景喜劇。
很多時候,甚至連臺詞都沒有。
如此一來,準備的過程不要太快。
當拍攝開始後,石振秋也徹底見識了馬蒂娜·希爾的演技。
明明平常的時候,是一個很溫雅、知性的女人,可是當扮演起劇中的角色後,立刻就成了讓人捧腹大笑的瘋婆子。
接下來的時間裡,石振秋就在《紙牌屋》和《Knaller?Frauen》兩個劇組之間來回轉。
《紙牌屋》這邊的氣氛無比的壓抑,加上繁重的拍攝任務,讓大家都十分的疲憊。
而《Knaller?Frauen》這邊又輕鬆的過分,一天的工作下來,大家全都笑的不可抑止,完全感覺不到疲憊。
石振秋足足在美國待了將近一個月,期間做了很多很多的事。
眼見著《紙牌屋》和《Knaller?Frauen》的拍攝都進入了平穩期,他便決定返回韓國了。
《無限挑戰》那邊累積的素材都已經播放完畢了,必須要開始全新的錄製計劃,他不能缺席。
《我是歌手》也接到了重要的政治任務,要爲澳洲之行做準備。
與此同時,石振秋的影視製作計劃並沒有因爲《紙牌屋》和《Knaller?Frauen》的拍攝而停止。
實際上在創作《Knaller?Frauen》的時候,他同時就弄好了這部戲的男士版本。
之前龔宇一直都在鬱悶,嘮叨著在中國很多題材都不能拍攝。但是這次,石振秋特地準備了一個劇本,打算當作愛奇藝自制劇的開端。
坐在回程的飛機裡,石振秋翻閱著劇本,已經可以想象,龔宇在看到後的高興樣子了。
那劇本敞開來,劇名光明正大地顯露了出來。
《屌絲男士》!
謝謝krezreal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