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4章 舉薦和三策

奉初到河東,河東大小官職升遷,卻是皆大歡喜。靠近京畿,有箕關,兩河相護,即便是黃巾之亂這個歷史上最爲浩瀚的農(nóng)民起義也並未給它太大的波及。也正是如此,楊奉這個本不擅長處理政務的人物,也沒有出現(xiàn)焦頭爛額的情況。

但,畢竟山東幾州,黃巾爲禍甚深,十室九空,流民失所。大量的難民西進,便是蜂擁往洛陽,河內(nèi),河東這些安穩(wěn)的地方。山東之地,雖已經(jīng)被皇甫嵩,朱雋大軍平定難民問題,但黃巾肆虐帶給普通百姓的,不單單是生活上面的問題,還有精神上的恐慌。

楊奉就任河東太守,在無意間,早就傳遍了整個河東,以他的赫赫威名,許多難民竟然不願返回故地,希望能留在河東定居。難民問題,歷來便是一郡長官最爲頭痛的問題,早在楊奉接任太守之職的時候,便已經(jīng)讓前任河東太守焦頭爛額了,更別說楊奉帳下,根本就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文官。

現(xiàn)在,這個爛攤子便放在楊奉的肩膀上,下官自然是奉命行事,而身爲上官,自然就該有一系列的措施來應對治下領地的問題。當然,在楊奉等人看來,也並不是沒有人有能力處理這些事情,於是……某個剛解決掉心中大事的可憐少年,還未開始沾沾自喜,便愁眉苦臉的被徐晃迎入了太守府邸。

“仲道快請坐,快坐!唉……奉本想在仲道冠禮。完婚之前,讓你好生修養(yǎng)一段時日,但現(xiàn)在,這些事物,確是讓我力不從心,還望仲道勿怪啊……”見衛(wèi)寧被親衛(wèi)引入堂內(nèi),楊奉一臉疲態(tài),終究還是浮起一絲喜色。

衛(wèi)寧自然便是他心目中的得力幫手。也是他心目中地大才。既然衛(wèi)寧來了。這些事情。還有什麼不能迎刃而解的呢?

衛(wèi)寧見楊奉雙眼充滿閃光,心裡卻是苦笑不已,雖然他需要,而且必須得到楊奉的絕對信任……但現(xiàn)在看來,這點信任,貌似帶來的麻煩估計會更多。

來時,衛(wèi)寧便已經(jīng)知道楊奉派人請來來是爲何故。光聽著,他的頭都已經(jīng)大了幾圈,這些東西楊奉沒來的時候,他其實也已經(jīng)知道,只是當時心情不爽,煩心事情太多,也無暇去考慮,但現(xiàn)在火燒眉頭。楊奉顯然在上面是束手無策了。

難民。還是上萬的難民,其中老弱婦孺佔了很大一部分。這些基本上不能帶個轄地任何好處,反而還是幾千張浪費糧食的嘴巴。便是河東沒經(jīng)戰(zhàn)火,但前有靈帝苛捐雜稅,河東又如何能長時間供養(yǎng)地起?

“唉!仲道,這上萬流民,不肯離去,如何是好?河東雖是沃土產(chǎn)量之地,但前有天災,後有人禍,糧草也是不濟。如何還能救濟這些百姓……況且,現(xiàn)在開春,青黃不接,更是難以爲繼,若以餘糧相救,恐怕不得秋收,河東便已經(jīng)無糧可用,更別提……北面白波賊寇了……還望仲道教我,如何應對!”楊奉苦著得臉比衛(wèi)寧顏色還濃了幾分,雙眼希冀地盯著衛(wèi)寧道。

衛(wèi)寧眉頭不比楊奉皺得深鎖,聽到楊奉出言,忽而眉頭一挑,張了張嘴卻遲遲不肯出言,半晌好似做了個重大而痛苦地決定,嘆了口氣道,“唉……將軍,此事我雖也並不擅長……但,我想有一人,可助將軍謀劃!不瞞將軍,寧本打算明日,再向?qū)④娞岢龃耸拢瑓s不想正好恰逢其會!”

楊奉見衛(wèi)寧神色複雜,似乎很是猶豫,但話語間,卻也依稀道出,似要舉薦一個能人與他,此刻,楊奉也不禁露出濃厚的興趣,要知道,衛(wèi)寧一路上,爲他舉薦廖化,黃忠,到現(xiàn)在爲止,無論忠義,武勇,都昭顯了不俗的能力。楊奉唯一可惜的便是手中除去衛(wèi)寧,卻沒有一個謀臣文士,顯然衛(wèi)寧此番,便是要爲他舉薦一個善政之才了。

“不知仲道,所言是何人?”楊奉不禁急切道,不提現(xiàn)在河東內(nèi)政,難民等問題,便是聽到有一個大才,楊奉便知道其中的分量。

“唔……”衛(wèi)寧看了楊奉一眼,眉頭微微皺起,欲言又止。

倒是楊奉看衛(wèi)寧吞吞吐吐,不由一急脫口而出道,“莫非此人不願出仕?”

“呵,將軍錯慮了……此人不但已經(jīng)答應相助主公,而且,才能不在寧之下,衛(wèi)寧來時已經(jīng)與他相見,只是……”衛(wèi)寧淡然笑了笑

是皺眉道,半晌好似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般,眼睛死死道,“不知將軍可曾聞河東有兩子?”

“河東兩子?衛(wèi)家有兩子,才學傳河東,一爲好酒,一爲好字?”楊奉聞言,這般在河東盛傳贊言,他確是早聞,但,即便是他這個外地士族也知道,衛(wèi)寧和衛(wèi)凱之間的關係,乍聞衛(wèi)寧出詢,自然也是臉色一變,不解的看向衛(wèi)寧。

“好酒自然是我,好字便是我這堂兄衛(wèi)凱了……伯儒兄長飽讀詩書,文韜政略非凡,內(nèi)政上,卻非我可比擬……實不相瞞,將軍提拔寧爲河東治中,寧實覺難以勝任,方纔正是拜訪我這堂兄,欲將治中一職想讓,請他相助將軍!”衛(wèi)寧不理會楊奉疑惑愕然地目光,大義凜然,慷慨陳詞道,“我兩脈相爭固然是互不相服,但如今衛(wèi)寧從事將軍,自然也不能嫉賢妒能,倘若爲一己私慾,自然該接下大權(quán),而後借將軍之手,平我衛(wèi)門之鬥,但……我這堂兄才學確是不凡,乃是大才,若不爲將軍所用,委實可惜。是以……衛(wèi)寧才欲請將軍將河東治中一職相讓於他!”

這一番話說的冠冕堂皇,好似衛(wèi)寧不欲楊奉因爲自己家門之鬥,而失了一個可以輔佐他的大才。好像衛(wèi)寧所作所爲,是忍辱負重,爲主分憂一般……

多高尚,多忠誠的人啊……

楊奉神色感動,看向衛(wèi)寧的眼光不禁飽含敬佩,“仲道……卻不想仲道肯爲我做如此犧牲!我楊奉必然不會相棄仲道情誼!”

楊奉早被河東這些問題弄得心力交瘁,衛(wèi)寧那番表現(xiàn)實在精彩,至少在楊奉看來,衛(wèi)寧當真是胸懷廣闊而忠心耿耿的真君子,卻不知道,衛(wèi)寧正是藉此機會,勉去楊奉那不知有無的疑慮,還換來了楊奉敬服。

畢竟兩兄弟雖然在外人看來水火不容,但事實上,他們畢竟還還是一脈相承,同姓的是衛(wèi)!兩兄弟輔佐一人,其實也並不是什麼緊要地事,但問題便在於,此刻地楊奉手下,根本就沒有哪個拿得出手的文士謀臣!也就是說,政治需要依仗衛(wèi)家,軍事上也必須要衛(wèi)寧謀劃,衛(wèi)家在楊奉庇護下,幾乎掌握了一半的權(quán)利。

衛(wèi)寧如此“誠實”“萬事都爲自己著想”,楊奉也不再多言,面色肅然恭敬道,“如此,當真委屈公子了!”

衛(wèi)寧聞言,心知衛(wèi)凱就任河東治中,似乎已經(jīng)敲定了,只待楊奉辟召。見楊奉如此恭敬,心裡也不禁嘆道,“多老實地人啊……”

事實上,衛(wèi)凱,衛(wèi)寧兩人依舊在明面上保持不和關係,這卻還是衛(wèi)凱提出的……至少,在現(xiàn)在,不能讓楊奉看出兩人實際上依舊攜手共事,也不能讓人知道兩人志向在衛(wèi)家光耀,而不是那區(qū)區(qū)家主相鬥……

衛(wèi)寧覺得自己無事了,正準備向楊奉告退,卻聽,楊奉又道,“既然公子胸襟廣闊,行鮑叔之義舉。奉請公子爲我軍中參軍,以助我參贊軍事,平定白波!”

參軍一職相當於楊奉的軍事參謀了,衛(wèi)寧本來的意思,便是在軍中能夠握有不小的地位,至少可以隨時左右楊奉的思想,而又不需要太過勞累。

衛(wèi)寧很滿意楊奉的這個任命,當即拜道,“多謝將軍,寧卻之不恭了!”

“唔……奉本意是要求教河東難民之事,既然有仲道舉薦,想必你那堂兄定然不負所望。此事雖了……但既然仲道已來,還需請教我軍討伐白波一流之事!還望仲道知無不言!”衛(wèi)寧本來想,既然已經(jīng)沒事了,又準備開口告辭,卻不想楊奉居然又搶先開口,將他告辭的話憋回嘴裡,好生鬱悶。

衛(wèi)寧心裡萬分不爽,但見楊奉神色誠懇,無奈道,“如今我軍餘糧有憂,且等鞏固河東一地民生,將軍纔可征伐。否則,勞師動衆(zhòng),耗費糧秣,動搖根基啊!”

楊奉見衛(wèi)寧垂頭喪氣回到,眼中火焰霎時弱了不少,半晌點了點頭回道,“多謝仲道提點!”

“算了,既然他都問到了,那索性,便直接說明了吧!”衛(wèi)寧抖了抖袖口,當即肅然對楊奉道,“但既然將軍問道,寧前番卻也爲此事,推敲許久!寧有上,中,下三策,請將軍定奪!”

第二百六十六章第236章 收徒,北上第202章 雍州攻略,衛(wèi)寧VS李儒,陳宮VS賈詡第三百一十七章第416章 攻城守城第三百零五章第33章 大捷第四百八十七章第48章 衛(wèi)寧的打算第17章 壯士第170章 新帝登基,天下將亂第471章 楊松楊柏第三百零六章第50章 變數(shù)第239章 久病而升疑第209章 三英戰(zhàn)呂布溫侯披髮敗逃,陳宮襲馮翊賈詡初顯謀(上)第三百三十三章第三百四十二章第142章 宿衛(wèi)營第二百六十二章第121章 左右,與我亂棍打出第三百六十六章第80章 詐降第271章 上第161章 血戰(zhàn)奪門第五百四十一章第96章 徐晃戰(zhàn)典韋第三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三章第8章 西涼局與離家第二百六十七章第71章 傳信第122章 徐晃歸來第113章 五音不全……第96章 徐晃戰(zhàn)典韋第23章 一合斬將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三百一十章第二百八十四章第278章 下第104章 名馬驌驦第三百一十六章第198章 給個甜棗,諸侯齊聚第405章 典韋娶親第二百二十三章第461章 張魯妥協(xié)第269章 上第6章 蔡文姬和衛(wèi)仲道第三百六十章第189章 偷的半日閒,有客自南來第480章 改變戰(zhàn)局的小人物第13章 潁川荀彧第113章 五音不全……第二百八十七章第168章 洞房昨夜停紅燭,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97章 諸侯會盟聚酸棗,袁楊兩門起爭端羣雄逐鹿篇第五百四十四章第207章 穆順心急盡忠,方悅一合被斬第二百九十四章第175章 洛陽地痞第176章 混亂第三百四十八章第56章 遊子思家第85章 兩軍潰敗,打破襄城(下)第62章 新軍第三百五十九章第119章 田先生?第33章 大捷第448章 甄府,商道,玉佩第141章 冶鐵鍛兵第58章 伏兵第10章 黃巾惑人第129章 真正的衛(wèi)父第237章 國與家,孰輕孰重?第三百三十四章第五百零六章第395章 新時代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三百四十四章第四百九十一章第398章 劉曄第74章 實圖南陽第212章 陳宮有智遲,若有時遲則有智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二百八十章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八章第42章 張仲景第65章 勸降第461章 張魯妥協(xié)第212章 陳宮有智遲,若有時遲則有智第二百六十二章第410章 虧欠第442章 黑底金邊,那必勝的信念第399章 召回第71章 傳信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八十六章第466章 無人能勸第三百零六章
第二百六十六章第236章 收徒,北上第202章 雍州攻略,衛(wèi)寧VS李儒,陳宮VS賈詡第三百一十七章第416章 攻城守城第三百零五章第33章 大捷第四百八十七章第48章 衛(wèi)寧的打算第17章 壯士第170章 新帝登基,天下將亂第471章 楊松楊柏第三百零六章第50章 變數(shù)第239章 久病而升疑第209章 三英戰(zhàn)呂布溫侯披髮敗逃,陳宮襲馮翊賈詡初顯謀(上)第三百三十三章第三百四十二章第142章 宿衛(wèi)營第二百六十二章第121章 左右,與我亂棍打出第三百六十六章第80章 詐降第271章 上第161章 血戰(zhàn)奪門第五百四十一章第96章 徐晃戰(zhàn)典韋第三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三章第8章 西涼局與離家第二百六十七章第71章 傳信第122章 徐晃歸來第113章 五音不全……第96章 徐晃戰(zhàn)典韋第23章 一合斬將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三百一十章第二百八十四章第278章 下第104章 名馬驌驦第三百一十六章第198章 給個甜棗,諸侯齊聚第405章 典韋娶親第二百二十三章第461章 張魯妥協(xié)第269章 上第6章 蔡文姬和衛(wèi)仲道第三百六十章第189章 偷的半日閒,有客自南來第480章 改變戰(zhàn)局的小人物第13章 潁川荀彧第113章 五音不全……第二百八十七章第168章 洞房昨夜停紅燭,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97章 諸侯會盟聚酸棗,袁楊兩門起爭端羣雄逐鹿篇第五百四十四章第207章 穆順心急盡忠,方悅一合被斬第二百九十四章第175章 洛陽地痞第176章 混亂第三百四十八章第56章 遊子思家第85章 兩軍潰敗,打破襄城(下)第62章 新軍第三百五十九章第119章 田先生?第33章 大捷第448章 甄府,商道,玉佩第141章 冶鐵鍛兵第58章 伏兵第10章 黃巾惑人第129章 真正的衛(wèi)父第237章 國與家,孰輕孰重?第三百三十四章第五百零六章第395章 新時代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三百四十四章第四百九十一章第398章 劉曄第74章 實圖南陽第212章 陳宮有智遲,若有時遲則有智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二百八十章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八章第42章 張仲景第65章 勸降第461章 張魯妥協(xié)第212章 陳宮有智遲,若有時遲則有智第二百六十二章第410章 虧欠第442章 黑底金邊,那必勝的信念第399章 召回第71章 傳信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八十六章第466章 無人能勸第三百零六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年辖:市辖区| 兴安盟| 合肥市| 大关县| 深泽县| 富锦市| 丹寨县| 子长县| 通榆县| 江川县| 原平市| 绥阳县| 库车县| 昌黎县| 会东县| 忻城县| 大关县| 永年县| 琼结县| 桂林市| 泌阳县| 缙云县| 永和县| 武川县| 龙陵县| 龙南县| 呼图壁县| 西乡县| 瑞金市| 福海县| 武城县| 搜索| 奈曼旗| 云浮市| 德钦县| 兴隆县| 三明市| 龙里县| 通榆县|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