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

一番你來我往的暗中角逐,袁逢得到心滿意足的回覆,這才讓何進離去,自己則與袁氏其他人細細商議。

此時堂前除了袁逢,便只有其弟袁隗,以及袁逢的兒子袁基、袁術(shù),和其兄袁平以及袁隗的兒子,可以說袁家的男人都在開會,卻獨獨缺了袁紹。蓋因袁赦之故,袁家對於袁紹那不合時宜的政治立場十分排斥,是以即使袁逢再喜歡他,也未讓他參與此事,歷史上這一切也正是因爲袁赦的突然死亡,才讓袁家徹底轉(zhuǎn)變立場,將更多的資源放在袁紹身上。

袁基望之剛過而立,身長俊朗,溫文爾雅。他率先道:“何遂高此言荒唐,旁人如何會信其此潛‘蝗’出淵一說?”

話語未落,袁術(shù)便道:“兄長何必管他何言,只要吾袁氏出力,朝中之人皆言此論,再有袁常侍爲輔,只要陛下信了,立儲之事便成功也。”

“是極是極。”

“善也。”

其他袁家子都紛紛贊同袁術(shù)之言,在他們看來,只要幫助何進搶到太子之位便行,到時候擁有從龍之功的袁氏,又可以保一代富貴,何必在意其他?既如此,管他何氏如何得位,只要於袁氏有利便可。

袁逢作爲家主一板定音定下了如何助何氏的計劃,便讓衆(zhòng)人離去,而他自己則坐於堂內(nèi)拿起一本《孟氏易》,這是他的家傳經(jīng)學,平時他獨自一人總會反覆翻閱。

汝南袁氏不僅是海內(nèi)大族,還是天下大儒學家。袁安的祖父袁良曾於西漢末年曾向?qū)W者孟喜學《易經(jīng)》,從此《孟氏易》成爲袁氏的家學,袁氏子弟都得誦習《易經(jīng)》。袁安年少時就習《孟氏易》;袁京“習《孟氏易》,作《難記》三十萬言”;袁京子袁彭,少傳家學;袁彭弟袁湯,“少傳家學,諸儒稱其節(jié)”;袁敞,“少傳《易經(jīng)》教授”。由於袁氏世傳家學,又有多人出仕高官,成爲既是豪門又是著儒的大族,有好多人投上門來向袁氏學《易經(jīng)》,成爲著錄弟子。這些人中,真正受業(yè)鑽研學問的廖廖無幾,其多數(shù)是看到袁氏族大勢衆(zhòng),通過行賄或相關(guān)人員遊說,買個名義,以便獲得庇護免役或薦舉做官的機會,他們成爲袁氏的“門生”、“義故”,可謂說“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

東漢時期,公府以至州牧、刺史、郡守,他們的幕僚椽屬,多由自己挑選人才,徵辟作用,被徵辟的人一經(jīng)應徵,便成爲公府或郡國的幕僚椽屬,漸漸地和他的長官結(jié)成一種私恩關(guān)係,幕僚椽屬對其長官,往往私爲君臣。被郡國保薦的孝廉、秀才,即使其後任官朝廷,但對過去保薦的郡國守相,皆稱“故吏”。袁氏任郡國守、相者多人,徵辟的椽屬、幕僚,保薦的孝廉、秀才不計其數(shù),許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員都是袁家的門生或者是部下,所以勢力特別大,故人們又稱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

不過成也《孟氏易》,敗也《孟氏易》,袁氏從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因《孟氏易》起家,也因《孟氏易》而亡。蓋因《孟氏易》中摻雜有許多神秘主義思想,特別是它與兩漢時期流行的圖讖結(jié)合起來,用異常天象預測人事吉兇,成爲後世許多迷信思潮的理論鼻祖。袁家世代沉迷於此書,袁紹的曾祖父袁京曾著有長達三十餘萬字的易學專著《難記》,袁紹的堂弟袁滿來病逝時雖然只有15虛歲,也被蔡邕譽爲“明習《易》學,從誨如流”,所以袁家成員的思想無法不受其毒害,後來袁紹、袁術(shù)兄弟因迷信而一錯再錯,最後導致衆(zhòng)叛親離也不無這方面的原因。

朝會日還未到,劉宏的一道旨意便降臨了不其侯府。

朝廷以知災事,徵拜伏泉爲議郎。

因前番獻瘟疫防治之策,今又獻滅蝗食蝗之策,使蝗災稍熄,七州百姓因此受惠,於政而言,伏泉這些計策可謂是大功一件。再加上劉宏有意提拔伏氏外戚,以及其本就爲童子郎,普通士人熱切希望的舉孝廉那一步對他來說反而是累贅,直接被徵辟入朝。

聞知此事,伏泉苦笑不得,未想自己於太學好友之中,年紀最小,只與臧洪同歲,卻先於他人一步出仕。

既然已經(jīng)成官了,不舉辦宴會慶祝就說不過去了,否則自己太學那幫同鄉(xiāng)還不鬧翻他府上。所以第二日,伏泉便於侯府宴請了諸位好友。

侯府的庭院裡,暢懷痛飲,談天說地,因院裡寬敞,微風拂來,不僅感到?jīng)鏊€帶走微醺的酒意。院中琴瑟之聲盪漾,更有侯府所養(yǎng)舞伎爲衆(zhòng)人助興,倒也好不熱鬧。

“流川這炸蝗蟲一味果然妙極,餘食之竟寤寐思服,真乃美味也。”說話之人名曰張昭,字子布,乃是徐州彭城人,年初纔來太學遊學,剛來太學不久,便被以“聞其名久矣”的伏泉上來結(jié)識,若不是其乃同鄉(xiāng),當時說不定便逐他離去,畢竟伏泉當時太過失禮了。當今士人社交‘篤交誼’,除非兩人皆慕對方,否則欲交友必通過旁人介紹,如若隨便上去與人言是極爲失禮的行爲。

“子布言重了,此小技耳。”伏泉淡淡道。

話音剛落,臧洪那大嗓門又直接道:“何乃小技?而今雒陽城內(nèi),蝗蟲可謂絕跡,欲食之需以金求?若此爲小技,未免太貴也。”

一語說完,伏泉不知何言,被臧洪這耿直之人嗆得無話可說,衆(zhòng)人見此皆是大笑不已。

臧洪說得沒錯,自從劉宏提倡吃蝗蟲後,雒陽一夜之間有著“蝗蟲絕跡,求之奇貴,如同黃金”的趨勢。

蓋因上有所好,下有所效,雒陽權(quán)貴世家紛紛派人前去收購製作油炸蝗蟲,來追隨皇帝的步伐,需求量頓生,必然漲價,加之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之後很快就誕生了其他的蝗蟲吃法,蝗蟲越來越少,這倒是令人始料未及。不過因此倒是讓伏泉安心了,既然漢朝社會上層人士都能接受食用蝗蟲,倒不用引人非議了,看來請華佗來真是多此一舉了。

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xiàn)約何氏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yún)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爲漢疆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二十章 人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十一章 神醫(yī)醫(yī)聖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quán)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zhèn)守於外可安內(nèi)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guān)係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二十章 人情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zhòng)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zhàn)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
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xiàn)約何氏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yún)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爲漢疆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二十章 人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十一章 神醫(yī)醫(yī)聖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quán)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zhèn)守於外可安內(nèi)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guān)係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二十章 人情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zhòng)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zhàn)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江县| 宣城市| 高邑县| 故城县| 德江县| 海门市| 岳普湖县| 石首市| 东至县| 老河口市| 西城区| 德钦县| 东山县| 湟中县| 正镶白旗| 兴业县| 昌都县| 长沙市| 鹤山市| 韶山市| 雷州市| 湖州市| 通化县| 哈尔滨市| 沧州市| 文成县| 龙泉市| 五寨县| 白河县| 南宁市| 邛崃市| 蕉岭县| 塔河县| 阿图什市| 乐陵市| 包头市| 延川县| 莱芜市| 元阳县| 赤水市|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