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

西邸內(nèi),張讓走後,一片靜悄悄的,唯有坐於上首的大漢皇帝劉宏,臉上面露期待的望著面前的賈詡,希望能從其口中聽到對於漢軍有利的消息和諫言。

不過,很顯然劉宏想得多了,對於已經(jīng)不準備低調(diào),志在利用劉宏信任的賈詡來說,他要在劉宏這次準備一勞永逸,解決北方邊塞鮮卑大患的軍事行動裡,撈取足夠的政治資本,所以自然不可能輕易的就打發(fā)了劉宏。

只見,賈詡上前行了一禮,隨後道:“望陛下恕罪,邊疆大事,不可不慎,臣不敢與外人知。”話語說完,語氣裡充滿了一種爲國事分憂的謹慎感,同時,也有一些謙卑畏懼皇帝發(fā)怒之意,倒是讓劉宏臉色好了許多,終究剛纔賈詡的一直裝逼,還是讓劉宏心中有些疙瘩。

這一句,是賈詡爲他剛纔裝逼,要劉宏揮退所有人,甚至包括往常不會揮退的張讓在內(nèi)的道歉請罪,雖然剛纔他是爲了顯示自己的名士逼格,才這麼做的,但並不妨礙他要在事後認慫。畢竟,臣子再如何不是,只要沒有到達一定不可容忍的程度,身爲人主的皇帝但凡有點政治當時都會選擇無視,至於以後會不會在臣子無用或者倒臺時加倍報復,那就不得而知了。

劉宏頷首,隨後笑著道:“邊塞之事,乃國之大事,自不可外泄,朕豈會怪罪於卿?”說完,劉宏停頓了一下,隨即繼續(xù)道:“如今西邸無人,卿但有良言,可一一道來,朕必聽之。”

“諾!”賈詡行了一禮,隨後在劉宏面露笑容時,冷聲道:“臣以爲陛下此時令大軍北征,乃喪師取死之道也。”

一語而出,生生的把劉宏臉上的笑容霎時說沒了,臉色異常難看,畢竟皇帝剛做著聽從臣子建議,令大軍出塞遠征得勝的美夢,現(xiàn)在就突然被臣子生生的澆了這麼一盆冷水下來,就算是個普通人,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的。

“卿何出此言?如今正如卿三年之前所言,鮮卑內(nèi)亂,朝廷北征最佳之機,何故口出大漢兵敗之言?”劉宏冷冷問道,心情極差,但是他也深知賈詡不會無緣無故的反擊自己,說自己的決策失誤,畢竟自己的決策,不就是三年前賈詡所提平定鮮卑的翻版嗎?如果賈詡現(xiàn)在推翻自己的言論,那無異於他自己打自己的臉,這顯然不是賈詡的一貫作風。

“漢軍若敗,不在於臣之策略,而在於陛下之過。”賈詡行禮,正聲回道,根本不怕此刻劉宏注視他的冰冷眼神,一切早已預料,自己不用點策略打壓劉宏,顯擺能力,怎麼能從這皇帝手裡得到更好的政治前途呢?有些事情,多搞點花樣,才能更好的忽悠,忽悠到了,得到的利益也就更多了。

“在於朕?”劉宏失聲問道,他此刻卻是不明白了,自己明明按照賈詡的話進行的軍事部署,可是爲什麼大軍肯定會敗,而且主要責任在於他這個皇帝?

“正是!”賈詡應聲回道,隨後繼續(xù)說道:“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本來,以今日鮮卑內(nèi)亂之局勢,陛下暗遣一旅精兵,直破鮮卑王庭彈汗山,先震鮮卑三部,三部鮮卑知曉,必率軍傾巢而出,奪回王庭,以此扶持其部所支持檀石槐諸子登位。若如此,漢軍則可以彈汗山爲耳,築城立寨,於彈汗山於鮮卑三部決戰(zhàn),再一一剪滅來犯之三部鮮卑,一戰(zhàn)而定全功……”

剛說到此處,劉宏止不住失聲打斷道:“正是如此,卿既已明,何故言漢軍必敗?”

賈詡隨即行禮回道:“陛下勿急,請容臣細言,臣之所以言道漢軍必敗,乃是因爲如今雒陽依如三年前一般,朝中、軍中皆知朝廷意欲北伐,如此情景,敢問鮮卑三部如何不知?恐此刻,便有鮮卑三部細作於雒陽城中、邊塞諸城打探消息,一旦漢軍有所意動,三部鮮卑不會不知‘輔車相依,脣亡齒寒’之理,必放下諸般前事,先合力破漢,再爭鮮卑王事之位,不然,鮮卑必滅也。”

一語而出,劉宏怔住片刻,發(fā)愣之後才清醒,隨即怒視賈詡喝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鮮卑三部已成水火,如何會合力?況北伐之事,如何朝中、軍中皆知,卿妄言耳!不可胡言、不可胡言也!”

此刻這位大漢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一點兒也不信自己心中就此掃蕩鮮卑的計劃會直接夭折,他可不信鮮卑三部會合力破漢,更加不信自己想要北征的計劃會被人知道,在他看來,他北征的計劃也只有寥寥數(shù)人知道,並沒有鬧到人人皆知的地步,哪怕是他在朝堂之上,提及鮮卑和北方邊事,也只是透露他有此願而已。

冷冷看完面前皇帝的一陣發(fā)泄,賈詡心中暗笑,這個皇帝到底養(yǎng)於深宮,在手腕和識人方面還是略差。這皇帝以爲自己的心思沒人猜得到,可是不想想朝堂裡的那些人精,特別是兩千石以上的老狐貍們,在這皇帝的話語和朝堂的諸般部署裡,都能猜到他的具體心意了,誰還不知他的心意?

更何況,就算朝堂裡的百官公卿猜不出來,難道這皇帝不知道他身邊寵信之人也會泄露消息嗎?就像剛剛被自己趕走的張讓,肯定早就將此事告知自己一些親信了,讓手下的人做好撈功勞的準備,可以說這也是大漢在慢慢腐爛的原因之一。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啓,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幅乎?親以寵幅,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髫,神必據(jù)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從,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冬,十二月丙於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zhí)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

摘選自《左傳·宮之奇諫假道》

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zhàn)不休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zhòng)之輩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yī)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yī)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lián)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xiāng)隱居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zhòng)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九十八章 終至漢陽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diào)外兵入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zhàn)伊始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
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zhàn)不休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zhòng)之輩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yī)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yī)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lián)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xiāng)隱居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zhòng)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九十八章 終至漢陽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diào)外兵入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zhàn)伊始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韶山市| 团风县| 罗平县| 霸州市| 沈丘县| 普陀区| 都江堰市| 依安县| 西贡区| 凌海市| 广德县| 丹巴县| 延津县| 山西省| 清涧县| 湘乡市| 舟曲县| 海林市| 肥乡县| 昌宁县| 延庆县| 安徽省| 肃宁县| 正阳县| 郎溪县| 江陵县| 焦作市| 家居| 五家渠市| 陆丰市| 临夏县| 灯塔市| 浮山县| 湄潭县| 酉阳| 台州市| 赤峰市| 时尚| 沈阳市|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