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

漳水,其實並非一條河,廣宗縣城東面的這條漳水,只是整個漳水的一個支系。

冀州自古以來,便是水患頻發地區,故而自先輩開拓天下伊始,這裡便是治理水患的重要地方,境內河流,時常因此而改道。

遠的便有遠古大禹治水時,其最初開始治理水患的地方便是冀州,近的有在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時引漳十二渠。而漳水,作爲流淌冀州的大河,也因此而數番改道,至今,冀州境內便有兩條漳河水,時人爲了區分,便稱其爲清漳河與濁漳河。

而在廣宗縣城西面的漳河水,便爲清漳河,亦稱清河,冀州治下清河郡國,便是因此得名。

殘陽如血,天地齊喑,戰事已不可逆轉,命運也再無後路。

清河水旁,五萬餘人,徘徊岸邊,進退不得。

這些人裡,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他們都是太平道忠實的信徒,有的人是剛剛還在戰場的兵卒,有的是一直呆在廣宗縣城中,爲太平道戰勝漢軍而祈福的家眷。

現在,張樑敗了,他們再無退路,這寬大的河,他們是過不去了。

望著眼前他們曾經熱愛無比的清河水,最終,站在前面的太平道終是信徒們,作出了他們的抉擇。

“噗通!”

“噗通!”

“噗通!噗通!噗通……”

前方的太平道信徒們,一個接著一個,前仆後繼的跳入清河水中,而後面的太平道信徒,卻是再此迷茫抉擇不已……

“中郎、中郎,快看……”

伏泉在漢軍收拾完廣宗縣城外的戰場殘局後,剛準備帶領一衆兵將克取顯然無法阻擋漢軍的廣宗縣城,突聞身邊將領呼喊,然後就看到了這令他目瞪口呆的一幕。

清河水寬廣,河水也深,據聞其有數丈深,正是靠著這個優勢,導致其蓄水量豐富,也使得清河水兩岸的土地,變成良田沃土。

可現在,那些領頭之人跳入清河之中,並未掙扎,反而主動將頭塞入河中……

他們是在尋死,太平道之信仰將亡,“致太平”的夢想將亡,而他們也不想再被奴役,唯有尋死而已。

“快!快!速令兵馬呼喊,投降者凡非蛾賊渠帥者,皆可免死,朝廷徙其入塞外屯田,數年之後,其等皆可有田,再復安康!”

緊急時刻,伏泉當機立斷,令漢軍兵卒呼喊,他可不想這些黃巾蛾賊全部投河,這樣的話,無疑成就了這羣暴民的名聲。

而且,最重要一點,對於這些暴民而言,讓他們自尋死路,明顯是最好的結局,伏泉可不想這樣。毀壞了別人的家園,讓無數百姓無家可歸,生活破碎,這些人僅僅是一死,無疑是太便宜他們了。

於伏泉而言,這種人就像後世侵華日軍,來中國燒殺搶掠,等他們認罪後,罪不大的認罪之後,就被國家便宜遣返。而罪名大的,卻僅僅是一死而已,這明顯對於被他們傷害過的人,是極其不公平的,現在伏泉有機會去選擇對付這些人,自然不會讓他們簡單去死。

如今,塞外缺人,急需人口去發展。而這些人再如何,只要不是謀劃謀反的首領,按律只要投降,也都不至死,正好,將這些求死的人勸服,之後給他們畫個大餅,讓他們去塞外建設地方去。

這就像後來的蘇聯,對付關東軍那幫日本俘虜,可是毫不節制的壓榨,想想後來曹魏治下屯田兵的辛苦,伏泉就越發決定要這樣對待這羣黃巾蛾賊。甚至,就算以後在其他地方俘虜這些蛾賊,只要可以,他也都全部送到塞外。

既然中原你不滿意,肆無忌憚的去折騰,那不如直接就把你送到塞外去吧,反正塞外土地多,在軍管之下,逼著你們做著比自願去塞外屯田,你們也反抗不了。

這期間,漢軍也不打你們,殺你們,就是逼你們幹活,到時候塞外建設起來,你們活下來無所謂,如果累死,那也就自己認命了,說不得你們還得感謝大漢,讓你們多活了這麼長時間。

左右兵將得令,很快,便四處呼喊起來,不一會兒,便有靠近那些黃巾蛾賊的漢軍大聲呼喊,引得蛾賊後方出現騷動,而前方,卻依舊是不理會漢軍呼喊,死死跳河的太平道忠實信徒。

“大郎,漢軍說投降免死!”

“卑鄙漢軍,豈可輕信?”

“可去塞北親友,皆有土地,而諸州郡被俘之人,亦往塞北而去……”

……

河旁的黃巾蛾賊後方,不時傳出這類話語,他們都是心中迷惘,是該隨著其他同伴爲太平道殉死,還是該投靠漢軍。

人都是會隨大衆的,這些徘徊在後方的太平道信徒,都是在張樑敗亡後,不知道如何應對的人。他們和前面那些忠實的太平道信徒不同,他們被太平道洗腦蠱惑不深,而且多數是帶有脅迫性質的,被迫加入太平道的,因此在親友鄉黨這一番鼓動下,顯然對於漢軍的話十分心動。

大漢剿滅太平道至今,豫州被俘虜的黃巾蛾賊,隨著兗、並二州主要蛾賊皆平,已經有不少豫、兗、並三州的人,開始被漢軍遷徙至塞外了,這些黃巾蛾賊裡,也有不少人聽到了消息。

而且,塞北屯田是大漢數年前所下的詔令,至今也已經有不少人前往,這之中傳來的靠著努力耕耘,就能成功,最終擁有自己的土地,安居樂業的事情太多,一下子也讓這些黃巾蛾賊心動不已。

如果他們有土地,有自己安穩的家庭,能夠快樂生活,誰還願意去造反呢?

故而,在這些人糾結猶豫了一會兒後,終於,蛾賊後方有人出列,他高舉雙手,顯示自己沒有任何防身兵器。待漢軍騎兵來至後,他便立馬跪地乞降,在活命和理想之間,那人最終選擇活命,他還不想死。

有一人人站了出來,自然之後,站出來的人更多了,這些人很快便改變了跳河的想法,開始匯合漢軍,求降過活。

不過,與伏泉意想中的黃巾蛾賊怕死,有了活命機會後,起碼有大半人會選擇求活不同,即使他所說的條件再好,也無法阻止那些心中已存死志的人跳河。

毫無疑問,這些人跳河,即使本身水性極好,現在也是任憑河水淹沒自己。最終,整個清河之中,有兩萬餘太平道黃巾蛾賊,殉葬於清河之中溺亡,屍體浮滿河面,清河水幾乎爲此斷流。

隨後,安撫好剛剛改了念頭,不自殺求死的黃巾蛾賊,伏泉留下一部人馬看押他們後,便打算率領各部兵卒,攻克廣宗縣城。此時,後方的皇甫嵩也帶著大小將官,匆匆來到軍前。

聽聞張角失蹤,未見人影,得知漢軍擒獲張角馬車的皇甫嵩,頓時沒了好心情。他本以爲,漢軍此番應該可以拿下張角了,可是現在人卻沒了,真是讓他鬱悶。

問遍軍中所俘蛾賊,漢軍也是一無所獲,也對,普通兵卒如何能知道黃巾軍機密。而且張角的秘密,除了太平道高層,也就只有那些太平道蛾賊的忠實親兵知道張角下來落,不過很顯然,此刻這些親兵都已陣亡,瘋狂的戰鬥下,他們就沒想活命,自然漢軍難知真假

亂猜無益,最終,皇甫嵩下令,圍攻廣宗,現在廣宗城對漢軍而言已無多少威脅,自然要一鼓作戲啊拿下。

不過,廣宗城內的黃巾蛾賊將領,明顯是識時務的人,知道抵抗不住,因此直接開城投降,倒是讓一衆還想立功的漢軍將士暗道晦氣。

當然,如今廣宗城內的情況,也由不得城內蛾賊不降,張樑已死,城中也沒有什麼太平道的忠實信徒,不投降還要幹什麼?至於那些太平道忠實信徒,早就在清漳河水中,準備餵了魚肚了。

進入廣宗縣城內,皇甫嵩將張角身邊的各種人物,皆喚來詢問,他必須要知道張角下落。不過很顯然,城內已經沒有知道這件事的人了,而原本知道的人,卻是已經踏入漳河水後,再也沒有希望。

到了張角府邸,眼見府內佔地頗廣,裝飾奢華,有的裝飾甚至已有違制之嫌疑,衆人不禁暗道張角斂財之狠。就是伏泉,也被此震驚,沒想到騙人的神棍這麼賺錢,倘若你身臨其中感覺更加明顯,

看著眼前這不似一般人家可以擁有的府邸,伏泉不由暗暗爲張角三兄弟而咂舌。雖然他知道古代品行不端的道士,會用符水謀利,但一直也都以爲他們騙錢不會太多,可現在看到張角的宅邸,真是不得不感慨,漢代做道士,真是既能免死,還能謀財。

想想看,雖然張角兄弟是鉅鹿大戶,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他家的錢財。就可一次如此肆意妄爲的建一座這麼大的府邸,明顯也裡面有不少信徒的幫助。

至於爲何官署不查,除了因爲張角在鉅鹿有名望外,另一個就是張角是道士,而且是那種謀反後還被赦免的道士。

後來,在張府中,皇甫嵩又喚來被俘虜的張角姬妾,那些女人一直被關押在張府後院,被鎖在大門,不得出來。陡然見到漢軍這麼多剛剛從戰場上出來的兇惡漢子,害怕極了,特別是他們有的人還是滿身滿臉的血污。

隨著那數名姬妾,被皇甫嵩一一喝問,衆人終於是問出了答案,明白了張角馬車爲何無人的原因。

“張角死了?已經病死,而這次指揮大軍和漢軍對戰的卻是張樑……”

皇甫嵩身後的文士兵將聞得姬妾所言,這才恍然大悟,他們也一直奇怪張角怎麼突然會用兵了,原來是早就換了人,以至於使得漢軍不備,差點讓張樑翻盤。

不過,張角一死,這樣一來,此戰的首功就難說了,引得在場衆將皆是唏噓。而伏泉自己也是慶幸,幸好自己有些記憶,沒爲了首功,就讓兵卒死磕,不然明顯很虧。

諸將如此,身爲主將的皇甫嵩自然也十分不滿,沒抓住張角,如何能襯托他這個主將的功績?好在,適才入城,通過檢驗,皇甫嵩也知道嚴顏等人所擒殺的賊人是賊首張樑,這樣看來,此戰倒是也有收穫。

想到這裡,皇甫嵩卻是深深看了一眼伏泉,心中暗想,伏泉麾下猛將如雲,就真像他當時所言,像關羽這樣的萬人敵猛將,在其手下,也不一定能排得上第一,真是令人羨慕。

眼見屋內氣氛尷尬,不少將領在爲努力而未取到首級,興致不高,皇甫嵩連忙激勵道:“下曲陽城尚有張寶部蛾賊十萬餘衆,擒殺此賊,太平道可定,此亦爲振興社稷之不世之功。”

屋內諸將聽後,深以爲然,不斷點頭,眼中也有炙熱之色出現。

何謂不世之功?

就是說不是每一代任,都能碰上的功勞,太平道黃巾大亂,波及天下,自光武中興以來,大漢已有百餘年未有此等大亂。現在,即使他們沒有斬獲賊首張角,但是隻要參加完全部戰役,將太平道平定,這份功勞,也是巨大的。

想到這裡,衆將心頭火熱,即使如公孫瓚這些還有其他目的的將領,也是一改沒能殺死張角的遺憾之色,振奮起來。

“不世之功,就在眼前,望諸君努力共功名!”

“諾!”衆將齊齊行禮道:“努力共功名!”

當然,雖然定下了計劃,但是這再次發動大的圍城戰役,可不是一時二刻就能完成的,畢竟,大軍剛剛鏖戰,需要休整,而漢軍也要爲攻打下曲陽縣城,做好諸般準備。

之後,皇甫嵩令大軍安撫廣宗縣城內百姓,無論誰人,只要不是朝廷認定的大惡的渠帥,皆以禮相待。當然,這樣對待蛾賊的同時,也要萬分提防,除了收繳兵器以外,就是合理將那些投降蛾賊,分批安置,直到將他們遷徙塞外爲止。

與此同時,皇甫嵩也下令,尋找張角屍首,終於,漢軍在張樑家中庭院內,找到張角屍棺。皇甫嵩當即下來,剖棺戮屍,傳首京師,與之一起的,是皇甫嵩所上奏的漢軍戰報,俱奏其麾下將士功勞。

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茍免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桿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四百零三章 訓弟只爲百年後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十三章 獎賞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九章 出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一百七十章 拼搏的屠戶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
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茍免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桿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四百零三章 訓弟只爲百年後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十三章 獎賞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九章 出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一百七十章 拼搏的屠戶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玉龙| 井冈山市| 应城市| 常山县| 南郑县| 枣强县| 沭阳县| 舒城县| 武汉市| 北碚区| 工布江达县| 左权县| 新宁县| 新宁县| 沂源县| 海盐县| 晋城| 澎湖县| 巴彦淖尔市| 崇仁县| 土默特右旗| 阿坝| 广平县| 沙田区| 凯里市| 兴业县| 墨脱县| 资兴市| 杭州市| 甘孜县| 泗水县| 新民市| 安吉县| 麦盖提县| 织金县| 绍兴市| 微山县| 蓝山县| 波密县|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