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25章 目標青島

忙於整編軍隊同時,周士相沒有對山東正在爆發的反清起義坐視不管。

於七起義已經蔓延整個登萊,山東綠營對此肯定是無能爲力的,否則索尼也不會急調屯泰部開赴山東平亂。

趁人病,要人命。

周士相現在若趁徐州清軍空虛之時大舉北上,完全能一舉佔領徐州,並乘勢進入山東,和於七起義軍取得聯繫,前後夾擊山東清軍,一戰而定山東,進而對京畿形成正面威脅。但這樣做無疑是將之前制定的戰略全盤推翻,並且需要緊急動員北上大軍,時間上根本來不及。等到太平軍集結完畢,黃花菜都涼了,於七的起義軍根本不可能堅持那麼長時間。

軍部連夜制定了一個方案,那就是江北軍暫時不進行整編,而調兩到三個鎮由葛義親自指揮北進,以最小的代價和最快的速度拿下徐州。

以兩到三個鎮的兵力規模北上,既可以避免調動大軍北上,影響正在進行的整軍,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省大批錢糧。江南暴亂的發生不但讓百姓損失嚴重,也讓江蘇今年的稅收急劇下降。現在爲了賑災和災後重建,周士相不得不將屯積在崇明、松江和太倉等地的軍糧拿出一部分來返還地方。這也是爲何北上遼東的計劃不得不中止的原因。沒有錢糧支撐,再龐大的艦隊也不可能在遼東有所作爲,甚至都不可能支撐到朝鮮求和。

軍部的這個方案顯然可行,因爲江北軍的訓練和駐防就是針對徐州清軍的。在距離上,也是離徐州清軍最近的,並且江北軍本身就有一批存糧,軍部再咬牙調一部分過江,完全能夠支撐兩三萬人所需。

江北軍拿下徐州,進而佔領整個山東,周士相毫不懷疑,但他考慮的是,山東一旦失守,北京的小皇帝和滿州權貴們還有沒有膽量繼續留在那裡,等待中原的鰲拜和吳三桂分出勝負。

如果小皇帝和滿州權貴們沒有膽量再留在北京,選擇帶著他們幾十年搶掠的財富,再裹挾京畿的百姓退出關外,那麼佔領一座空城對於太平軍而言,根本沒有意義,反而會讓今後的麻煩變得更大。想要在遼東,在關外徹底清剿蕩平滿州,周士相要投入的就不是兩三個鎮這麼簡單的事。

一直以來,周士相的態度就是要麼不北上,北上就必須滅族,將滿州連根拔起,絕不能讓一個滿州韃子逃出關外,上至老梆子,下至小崽子都不行。真正做到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爲此,周士相不顧衆將反對,力排衆異,堅持調動水陸兵馬北上遼東作戰。雖然這個大膽且冒險的計劃因爲江南暴亂而不得不中止,但周士相卻從沒有放棄這一計劃。

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卻要重視敵人。

骨子裡,周士相對滿州其實是懼怕的。他怕的不是滿州的兇殘,而是滿州的“韌勁”。

大明爲何有中原的遍地烽煙,爲何有甲申之變,爲何有三帝殉國,爲何有156座大小城池被屠殺的慘劇,咎其根本原因,不是因爲天災**,而是因爲長達三十年的“遼事”活生生的拖垮了大明。

滿州若出關,意味著這場“遼事”還將繼續。周士相不可能容忍這種局面出現,更不會讓滿州和當年的北元一樣茍延殘喘下去,成爲漢人的邊患。

滿州不是遊牧民族,而是漁獵民族,他們是不可能像蒙古人一樣在草原上東奔西竄,一個據點被焚燬就逃至另一個據點,利用茫茫大草原和明軍遊擊。當年成祖皇帝五出塞外,卻依舊無法徹底消滅蒙古人,結果十多年後,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大明朝再次意識到蒙古這條惡狼仍有反咬的能力。

但關外沒有大草原,可卻有茫茫林海,太平軍可以佔領城鎮,卻無法在茫茫林海中將滿州人一個個抓出來砍頭。也不可能分兵一一把守各個要點,那樣就會重新陷入幾十年前遼東明軍的境地。那時候,關外的明軍尚有三百萬漢人百姓支撐,現在,關外卻沒有一個漢人。純靠關內調糧支援,太平軍在關外就好比一座破敗的房子,處處露風。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再次出現薩爾滸的悲劇,萬劫不復。

更重要的是,周士相不可能在關外長期駐紮大軍。駐軍少了,對付不了滿州人,駐軍多了,關內的財政吃不消。依明朝現有的人口,二三十年間也無法做到將關外開發成周士相前世的所知道的東北,所以周士相堅持北上遼東,斷滿州出關後路,將他們堵在山海關內。哪怕這個計劃在當下根本不符合太平軍的利益,也不利於收復北方。他卻執意如此。

爲了不讓滿清出關,周士相甚至秘令一部太平軍僞扮清軍在唐三水手下牽制阻撓北上的十幾萬忠貞營,早前更有一支騎兵以八旗的身份和吳軍先鋒吳之茂部發生交戰,這兩件事情若是公佈出來,周士相頭頂上的反清英雄光環立時就會變得黯淡,軍內軍外都會非議一片。

軍部的提案被否決後,郭雄以爲周士相不會理會山東,但很快,他就得到命令,馬上起草一封給東海艦隊的戰鬥文書。

陸地上,周士相是不會派一兵一卒北進的了,但山東的反清起義軍,他卻不會不管。不管是以定武朝廷的名義還是以他齊王周士相的名義,太平軍都必須對山東的反清起義軍表達善意和支持。

在舟山休整並準備北上遼東的東海水師總鎮、定海公鄭鳴俊接到了軍部急令,命令要求東海水師馬上啓程北上,目標奪取山東萊州的青島港。

青島並非大明的地名,而是周士相在萊州沿海新起的一個地名,此地原是明朝萊州水師所在。當年孔有德登州作亂失敗後,便是在青島港出海投奔後金的。其臨走之前,一把火燒燬了萊州水營,清軍入關後,登萊水師殘部向滿清投降。清廷重建了萊州水營,營地就在青島港。不過因爲清朝不重視水師,且北方沒有明軍水師活動,所以萊州水營一直得不到清廷重視,實力很小,只有大小戰船幾十艘,船上的水兵甚至都有老掉牙的存在。說萊州水營也是擡舉了那幫人。

周士相要求鄭鳴俊率東海水師搶佔青島港,殲滅萊州水營那可憐的幾十條船,將青島打造爲東海水師的港口,併成爲未來北上遼東大軍的中轉戰。

鄭鳴俊接到命令後,立即和侄子、建平侯鄭纘緒、東海水師安軍大使、思明伯馮錫範商議如何搶佔青島。

在舟山休整的這段時間內,鄭鳴俊和馮錫範他們一直沒有閒著,早就派了快船北上測繪沿途海道,並找來了當年北上登萊做過生意的鄭家老人,將他們當年繪製的海圖和現在的測繪結果印證。大體上對於北上,鄭鳴俊他們都很有信心。

青島這個地名在鄭鳴俊他們看來是很陌生,不過膠萊運河他們卻是熟悉。當年元朝爲了方便海運漕糧,曾在山東半島開僻了一條海運河,稱之爲膠萊運河,這條運河的出海口就是青島,也就是現在的萊州水營所在。

除了佔領青島外,鄭鳴俊他們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全力支援登萊的於七起義軍。周士相要求他們佔領青島後要馬上和起義軍取得聯繫,向他們輸送糧草和武器裝備,並且徵得於七等人的同意後,可以向起義軍派遣軍官,也可以派出一些擅於陸戰的精銳幫助起義軍和山東清軍作戰。

鄭鳴俊的部下中有一定數量的鐵甲兵,甚至還有一些西班牙、葡萄牙和倭人。這些原本都是鄭泰生前招募蓄養的私兵,鄭泰死後,這些人因爲是鄭泰私兵的緣故,根本不可能得到鄭經的信任,所以大多追隨鄭鳴俊叔侄投奔了太平軍。周士相對這些人也一視同仁,沒有要求鄭鳴俊叔侄將人交出,而是繼續留在東海水師,組成了一支人數不到千人的陸戰部隊。水師內部稱爲陸戰隊。

制定了北上計劃後,鄭鳴俊立即命令侄兒鄭纘緒先行帶領240條大小戰船和60多名水兵北上,兩天後,他和馮錫範一起帶領東海水師餘下的3多條戰船和120多名水師起錨北上。

佔領青島,消滅只有幾十條船的萊州水營,對於龐大的東海水師而言,根本不算什麼。但這一次水師大舉北上,卻是自萬曆年間抗倭戰事以來,明朝水師的又一次龐大集結,更是甲申以來,明朝軍隊第一次踏上距離北京最近的土地,其性質遠比一般海戰來得還要大。

周士相特別要求東海水師只能在青島周圍百里之地活動,絕不能出現在天津沿海一帶。如此是爲了避免水師把北京的小皇帝和滿州權貴們嚇到,弄巧成拙。不過要是清廷僅僅因爲山東沿海出現了明軍水師就嚇得倉皇出關,那周士相對此也只能表示無奈,認爲自己還是高估了滿州大爺們的膽量。

東海水師從舟山出發,到達崇明補充淡水和糧食時,河南戰事的最新消息送到了周士相的案頭。

第112章 火銃第423章 求大學士助我第540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816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481章 賜婚第405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39章 夫子第411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819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379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364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永曆番外言可不訂第97章 降了第1123章 當兵就當新一軍第1149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138章 戰死第713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806章 生死兩茫茫第1005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635章 大丈夫當戰勁敵!第986章 心急如焚第1006 滿蒙援軍第975章 滿漢終有別第655章 御駕親征第741章 空城第537章 圍而不死第87章 香山第255章 生死第1150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1023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9章 土匪第137章 潰逃第959章 親軍辦案第424章 出兵東征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265章 前山寨第279章 上三旗下五旗第675章 幹票大的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1069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12章 憑證第1128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499章 西征兵力第689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246章 戰後第920章 齊王妃第447章 俺有一個夢第360章 陷井第413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823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498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453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736章 大清萬萬年第881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809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1053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145章 城牆第922章 造化弄人第190章 遭遇第666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493章 忠臣有用嗎!第91章 忠良第832章 瞎子,我們走第662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948章 擁清伐明(上)第783章 控扼江防第565章 人命不值錢第10章 官員第45章 好字第877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156章 都統第427章 延平拒兵人弄回家了第27章 吏員第67章 回家第346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122章 蚊蟲第309章 南蠻子太狡猾第59章 開刀第119章 武器第797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47章 練兵第1153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1030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671章 安南第646章 活捉線國安第1001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1107章 直隸總督第786章 還都 親王 公主第1132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933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777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596章 安南之變第1015章 快帶朕走第745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1103章 減丁第523章 敕命之寶第893章 大帥做天子第945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
第112章 火銃第423章 求大學士助我第540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816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481章 賜婚第405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39章 夫子第411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819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379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364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永曆番外言可不訂第97章 降了第1123章 當兵就當新一軍第1149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138章 戰死第713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806章 生死兩茫茫第1005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635章 大丈夫當戰勁敵!第986章 心急如焚第1006 滿蒙援軍第975章 滿漢終有別第655章 御駕親征第741章 空城第537章 圍而不死第87章 香山第255章 生死第1150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1023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9章 土匪第137章 潰逃第959章 親軍辦案第424章 出兵東征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265章 前山寨第279章 上三旗下五旗第675章 幹票大的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1069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12章 憑證第1128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499章 西征兵力第689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246章 戰後第920章 齊王妃第447章 俺有一個夢第360章 陷井第413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823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498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453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736章 大清萬萬年第881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809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1053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145章 城牆第922章 造化弄人第190章 遭遇第666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493章 忠臣有用嗎!第91章 忠良第832章 瞎子,我們走第662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948章 擁清伐明(上)第783章 控扼江防第565章 人命不值錢第10章 官員第45章 好字第877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156章 都統第427章 延平拒兵人弄回家了第27章 吏員第67章 回家第346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122章 蚊蟲第309章 南蠻子太狡猾第59章 開刀第119章 武器第797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47章 練兵第1153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1030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671章 安南第646章 活捉線國安第1001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1107章 直隸總督第786章 還都 親王 公主第1132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933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777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596章 安南之變第1015章 快帶朕走第745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1103章 減丁第523章 敕命之寶第893章 大帥做天子第945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灵璧县| 五指山市| 开化县| 许昌县| 陕西省| 蒲城县| 晋宁县| 武穴市| 浦县| 祁连县| 云阳县| 旌德县| 榕江县| 兖州市| 临安市| 固原市| 沅江市| 武强县| 洛川县| 光泽县| 太谷县| 洱源县| 新蔡县| 博客| 宣武区| 安仁县| 犍为县| 镇康县| 杭锦旗| 陵川县| 象州县| 兴安盟| 福清市| 峡江县| 贵德县| 扎赉特旗| 兴隆县| 武强县| 西吉县|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