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節 徘徊

幕下,多佛爾海峽北面的北海海域,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在前進,這正是英國海軍的本土艦隊。位於八艘戰利艦最前面的是“伊麗莎白女王”號,薩摩維爾就站在艦橋上,眺望著南面的海峽,比起此時在南面仍然有點拿不定主意的常薦新來說,薩摩維爾的心情就完全不一樣了。他並不懷疑唐帝國的艦隊會不會前來攔截,他只是擔心手下的八艘戰利艦到底能夠在海戰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接到唐帝國遠征艦隊已經北上的消息後,薩摩維爾就率領本土艦隊離開了港口,此時的英國本土艦隊已經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強大了,雖然還有八艘戰列艦,但是薩摩維爾很清楚,他手下的這八艘戰列艦沒有一艘是唐帝國“新省會”級的對手,不久前與德國海軍“遠東艦隊”的那次戰鬥就讓他認識到了“新省會”的優秀性能,連最新的“前衛”級都打不過,對那幾艘“老爺艦”還有什麼好指望的呢?如果

薩摩維爾知道唐帝國出售給德國的“新省會”還是簡化版本的話,那麼他就連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最讓薩摩維爾痛心的還是那幾艘“前衛”。被擊沉的“挑戰”號暫且不論,另外三艘“前衛”級戰列艦都只能爬在港口裡,連獨力航行都很困難,這也讓薩摩維爾不得不帶著一支不完整的艦隊出征,這大概是他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吧。而此時,他指揮的艦隊裡有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兩艘“納爾遜”級,以及在兩年前經過全面改進。重新編入戰鬥序列的“鐵公爵”號。而這八艘戰列艦都是在一戰期間,以及一戰結束後建造地,其性能早就已經落伍了。

艦齡最大的是“鐵公爵”號,該艦是“鐵公爵”級的首艦。在第一次全球戰爭爆發前服役,參加過“日德蘭海戰”,而且當時“鐵公爵”號是英國本土艦隊司令官傑利科的旗艦,因此而聞名。隨後,該艦又跟隨聯合艦隊遠征太平洋,先後在南洋。印度洋,以及南大西洋與唐帝國海軍地主力艦隊作戰。與其輝煌的戰鬥經歷不一樣,此時的“鐵公爵”號已經是一艘名副其實的老爺艦了,不但有數十年的艦齡,而且性能已經嚴重落後。

在一戰結束後。隨著“海軍假期”到來,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先後退役,甚至是直接被拆毀,其中“鐵公爵”號就在1929年的時候退役,兩年後,英國海軍將其改成了訓練艦,主要用來訓練海軍官兵,這也算是發揮基熱吧。在此期間。“鐵公爵”號沒有做任何改進,在二戰爆發的時候,停泊在斯卡帕灣的“鐵公爵”號遭到了德國空軍的轟炸,爲了避免在港口內沉沒,被迫衝上淺灘擱淺。隨著戰爭越大越激烈。英國海軍修復了“鐵公爵”號,並且在大修期間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改進,包括用14英寸主炮提換掉以前的135英寸主炮。安裝更先進地炮瞄系統,後來還加裝了雷達。經過了全面改進之後的“鐵公爵”號在性能方面只能勉強達到英國海軍的要求。

在此之前的幾年戰爭中,“鐵公爵”號一直留在英國本土艦隊裡,除了幾次出海攔截德國艦隊之外,大部分時間該艦仍然用來訓練新兵,很少參加作戰行爲,更沒有前往戰鬥激烈的地中海,也沒有隨同坎寧安南下。實際上,“鐵公爵”號只能算是半艘戰列艦,至少該艦的狀態一直不怎麼樣,其最快21節的速度也嚴重落後了。如果

不是因爲遠征艦隊的覆滅。英國海軍缺少戰列艦的話,恐怕也不會讓“鐵公爵”號再次披掛上陣。

艦隊中的主力是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這五艘戰列艦也都是在第一次全球戰爭期間建造的,可相對而言,“伊麗莎白女王”級的性能並不算落後,在其建成的時候,以速度快而聞名。當年,正是因爲得知德國海軍正在建造更先進,更強大的戰列艦,英國海軍在啓動了“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研製工作,並且將以通用的135英寸主炮換成了15英寸主炮,同時爲了減輕上層建築地重量,少了一座炮塔。另外,該艦是英國海軍第一種採用燃油鍋爐爲動力的戰艦,其速度達到了25節,而在第一次全球戰爭期間,戰列巡洋艦也差不多就這個速度,這也算得上是“快速戰列艦”的鼻祖吧。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也參加過“日德蘭海戰”,並且因爲其速度快,被編成了戰利艦分隊,支援擔任前衛的戰列巡洋艦分隊,經受了戰火的考驗,幾乎全部戰傷,其中“厭戰”號因爲沒有及時跟上艦隊轉向,遭到了德國戰艦的集中攻擊而被重創。隨後,“伊麗莎白女王”號取代了“鐵公爵”號,成爲了英國本土艦隊的旗艦,並且參加了隨後遠征太平洋的作戰行動,除了“厭戰”號與“黃金海岸”號在大修,沒有參加遠征之外,其他三艘戰利艦都參加了遠征行動,在戰鬥中都有不俗的表現。

兩次大戰期間,“伊麗莎白女王”級進行了數次大修與改進,其中在二戰爆發前進行地第二次大改最爲重要。除了在戰艦中部增設水上飛機機庫,增加彈射器之外,還提高了主炮的仰角,以增大主炮的射程。另外,根據主炮仰角增加,炮彈落下角度增大,以及空中轟炸的威脅等,加強了水平裝甲,並且強化了戰艦的防空火力。另外,“伊麗莎白女王”號,“厭戰”號,以及“勇士”號還更換了鍋爐,改用了一根新的煙囪。也正因爲五艘戰列艦的改造工作是分別進行的,因此改造之後的面貌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相對而言,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是艦隊裡“最新”的戰列艦了,可並不是此時薩摩維爾最滿意的戰艦。納爾遜級戰列艦是在一戰結束之後建造的,是英國海軍再次大戰期間唯一一種“過渡”性的戰艦。

第一次全球戰爭結束後,英國曾計劃建造N3級戰列艦,可隨著《海軍軍備條約》出現,英國人不得不放棄了這個野心渤渤的計劃。根據條約中達成的妥協協議,美國與日本可以繼續建造條約規定的未完工的安裝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而唐帝國與英國則可以在條約規定的總噸位範圍內建造主炮口徑不超過16英寸的新戰列艦,而不受條約中10年內不得建造了只安裝了口徑爲360毫米的主炮的“尊嚴”級戰列艦,而英國海軍建造的相對應的就是“納爾遜”級,英國海軍第一使用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

正因爲帶有嚴重的試驗性質,因此“納爾遜”級的性能並不怎麼樣,其速度還不如“伊麗莎白女王”級,這一點被證明是設計上的最大錯誤,因此兩艘該級戰列艦在二戰少參加作戰行動,甚至沒有被派遣到地中海去。另外將三座主炮炮塔全部設計在艦首方向上也有著明顯的缺陷,就連其標誌性的16英寸口徑的主炮的性能也無法讓英國人滿意。

當時,“納爾遜”最大的特點就是將三座三聯裝16英寸口徑主炮全部設置在了艦首方向上,這主要是因爲受到了35000噸排水量的限制,設計師不得不盡量把戰艦上最關鍵的部位,即主炮彈藥艙與輪機艙集中部署,這樣就能夠晝減少重點防護區域的面積。從而使用更少地主裝甲,節約排水量。可在實際的使用中,三聯裝炮塔,還有最初使用“高初速輕型彈”的16英寸主炮的性能都不理想。主炮威力提高相當有限,火炮身管壽命,精度甚至還不如“伊麗莎白女王”級地15英寸主炮(這也是後來“前衛”改回用15英寸主炮的主要原因),炮塔的可靠性更是受到嚴重的置疑。(更新最快)。

也正因爲有這麼多的問題,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一直留在了英國本土艦隊,除了參加過幾次圍剿德國戰艦的行動之外。在大戰地這幾年裡,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表現。因爲其速度慢,薩摩維爾甚至沒有選擇其作爲艦隊旗艦!也許,唯一值得驕傲的就是,“納爾遜”號是以唯一一位在海戰中擊敗過唐帝國海軍的英國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而命名的吧。

顯然。此時地英國本土艦隊並不是一支能夠讓薩摩維爾有足夠信心的艦隊,表面上,八艘戰列艦的陣容大,而且這八艘戰列艦都先後進行過改進,有著輝煌的戰鬥經歷,可實際上,比起此時常薦新指揮的五艘“新省會”而言,薩摩維爾手裡的資本就要差得多了。真的幹上的話,恐怕就算再多幾艘戰列艦,薩摩維爾也不一定能夠佔到上風。

最讓薩摩維爾擔心地還是這八艘戰列艦的速度。其中最快的只有25節,最慢的21節。在上次大戰中,這個速度已經不算慢了,而且在炮戰中,要保證較高的命中率,戰艦的速度都要控制在18節以下。有的時候甚至最好讓戰艦以12節的速度航行。可是。如果

沒有足夠快的速度,就無法搶佔有利的位置,更不可能擺脫敵人。

美國“同行”給薩摩維爾送來了不少的情報,其中很多是連美國政府都沒有在國內公開過的戰報。太平洋戰場上的數次戰列艦之間的決戰已經證明了一點,那就是速度已經成爲了與火力,防護能力同樣重要的性能之一。在唐帝國海軍第三特混艦隊與美國海軍“乙艦隊”之間的那場海戰中,速度就是最關鍵的因素,正因爲唐帝國艦隊擁有了速度上地優勢。

最終才以劣勢兵力擊敗了“乙艦隊”。隨後,在“珊瑚海大海戰”中。金凱德也正是因爲幾艘戰列艦的速度不一樣,結果在交戰中被對手各個擊破,甚至無法組織起有效地反擊,從始至終都沒有能夠獲得一點機會。

同樣的,薩摩維爾也知道,這次殺來的正是當初參加“珊瑚海大海戰”的唐帝國海軍中將常薦新。相對而言,薩摩維爾對談仁皓這個對手還不是很重視,他最重視的還是唐帝國海軍的戰列艦艦隊司令官。有一點是薩摩維爾不會忘記的,那就是,常薦新還指揮第三特混艦隊在南大西洋上擊敗了英法聯合遠征艦隊,實際上,那次常薦新對付的只是法國遠征艦隊,幹掉坎寧安的是談仁皓派出去的轟炸機,可薩摩維爾很清楚,一個能夠指揮戰利艦與英法聯合遠征艦隊決戰的對手是絕對可怕的,也是絕對不能小看的。

另外,薩摩維爾還想方設法的找到了一些“新省會”級戰列艦的資料。當然,他所能夠找到的資料是相當有限的,而且其對“新省會”級的最大認識還是與“遠東艦隊”的那場海戰。而薩摩維爾有一點不知道,那就是,唐帝國海軍第三特混艦隊的五艘“新省會”級戰列艦要比德國“遠東艦隊”的那三艘“同級”戰利艦好得多,而且先進得多。可即使如此,薩摩維爾也很清楚,連英國海軍最先進的“前衛”級都打不過的對手,現在他指揮的這幾艘戰利艦又怎麼可能獲得更好的戰績呢?

問題是很明顯的,在離開了阿伯丁港的時候,薩摩維爾就知道,如果

這次能夠戰勝對手的話,那就是上帝在幫助他。換句話說,他沒有想過要活著回來,失敗是肯定的,而對這名單獨歷戰的英國海軍老將而言,他所能決定的只是怎麼來接受失敗,是在港口中向敵人投降,交出艦隊,還是在海上成爲英國海軍不朽的形象,這是薩摩維爾必須要做出的選擇,一個艱難的選擇!

第11節 大西洋海狼第8節 盡其所能第29節 決戰第19節 微妙的變化第5節 體制改革第12節 分裂的大陸第26節 泰山壓頂第41節 折返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14節 緻密的天網(上)第37節 擊敵軟肋第28節 遠航第38節 遮斷轟炸第72節 雙管齊下第4節 信心第71節 蚊集式攻擊第19節 幸與不幸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18節 關島捷報第45節 擋箭牌第56節 絕途第3節 新制度第43節 緊急軍情第9節 迎戰(上)第48節 內亂第7節 對德政策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22節 艦隊出發第42節 大敵來臨第66節 毫無懸念第31節 夜間攔截第31節 搶時間第33節 回防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3節 搶地盤第5節 前程縹緲第64節 半路殺出第16節 接受考驗(下)第46節 威克島戰火第1節 海軍軍官第20節 艱鉅的考驗第85節 亡羊補牢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21節 知己知彼第47節 將信將疑第40節 鞭長莫及第29節 翻天倒海第27節 重點戰場第32節 求婚第57節 夾擊第32節 航的驕傲第24節 關鍵情報第50節 打草驚蛇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18節 形勢逼人第83節 惹來的危險第1節 兩月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29節 烈火地獄第17節 絕不手軟第28節 誰輕誰重第27節 分兵而行第46節 接力打擊第17節 刁難第5節 北上第19節 現實困難第38節 輕重有別第2節 裝甲鐵騎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14節 真假圈套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5節 公與私第13節 刀鋒槍口第50節 以牙還牙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16節 關門打狗第17節 刁難第42節 堅持抵抗第35節 強弩之末第55節 最後一擊第51節 除惡務盡第83節 天公不作美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上)第2節 嚴重分歧第7節 競爭對手第46節 夜襲第20節 鳴金收兵第18節 形勢逼人第49節 危險與機會第24節 關鍵情報第15節 戰爭宣言(下)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33節 脫離風暴第15節 “獵鷹”逞威第33節 尋敵決戰第39節 春季攻勢第3節 打撈第51節 並不狡猾的狐貍第20節 遠距離接觸
第11節 大西洋海狼第8節 盡其所能第29節 決戰第19節 微妙的變化第5節 體制改革第12節 分裂的大陸第26節 泰山壓頂第41節 折返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14節 緻密的天網(上)第37節 擊敵軟肋第28節 遠航第38節 遮斷轟炸第72節 雙管齊下第4節 信心第71節 蚊集式攻擊第19節 幸與不幸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18節 關島捷報第45節 擋箭牌第56節 絕途第3節 新制度第43節 緊急軍情第9節 迎戰(上)第48節 內亂第7節 對德政策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22節 艦隊出發第42節 大敵來臨第66節 毫無懸念第31節 夜間攔截第31節 搶時間第33節 回防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3節 搶地盤第5節 前程縹緲第64節 半路殺出第16節 接受考驗(下)第46節 威克島戰火第1節 海軍軍官第20節 艱鉅的考驗第85節 亡羊補牢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21節 知己知彼第47節 將信將疑第40節 鞭長莫及第29節 翻天倒海第27節 重點戰場第32節 求婚第57節 夾擊第32節 航的驕傲第24節 關鍵情報第50節 打草驚蛇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18節 形勢逼人第83節 惹來的危險第1節 兩月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29節 烈火地獄第17節 絕不手軟第28節 誰輕誰重第27節 分兵而行第46節 接力打擊第17節 刁難第5節 北上第19節 現實困難第38節 輕重有別第2節 裝甲鐵騎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14節 真假圈套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5節 公與私第13節 刀鋒槍口第50節 以牙還牙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16節 關門打狗第17節 刁難第42節 堅持抵抗第35節 強弩之末第55節 最後一擊第51節 除惡務盡第83節 天公不作美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上)第2節 嚴重分歧第7節 競爭對手第46節 夜襲第20節 鳴金收兵第18節 形勢逼人第49節 危險與機會第24節 關鍵情報第15節 戰爭宣言(下)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33節 脫離風暴第15節 “獵鷹”逞威第33節 尋敵決戰第39節 春季攻勢第3節 打撈第51節 並不狡猾的狐貍第20節 遠距離接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阳春市| 仁布县| 汾西县| 蕉岭县| 甘德县| 长治市| 虎林市| 亳州市| 江陵县| 桂平市| 清远市| 宣城市| 庆安县| 绵竹市| 禹州市| 泌阳县| 武城县| 胶南市| 青冈县| 合阳县| 舞钢市| 唐山市| 大新县| 邢台市| 增城市| 怀柔区| 洪雅县| 太仆寺旗| 板桥市| 巴塘县| 甘南县| 通海县| 丹东市| 柯坪县| 金溪县| 图片| 福安市| 嘉峪关市| 天镇县|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