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幹王朝的很多官員,都認爲李瓊領軍平叛,是非常冒險的舉動。
原因很簡單,他可是代表著皇帝李錚最後的底牌。
皇家能夠穩住江山,除了大內的輔助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爲兵部大元帥李鎮。
李瓊可是李鎮的兒子,更是統領大幹兵部的大將軍。
一旦李瓊平叛失敗!
大幹王朝不僅將失去長江以南,甚至會影響到大幹王朝的統治。
這一次的平叛,算是皇家做出最有力的反擊。
與應對外敵不同!
這是皇權的鬥爭,絕對不能有任何妥協。
內閣首輔,國師馮國宣極力主張李瓊親自領軍平叛。
寧國公的兒子洪言傳,主掌河北駐軍,麾下十五萬大軍。
另外魯國公一派的大將軍湯友望,主掌兩廣駐軍,麾下二十萬大軍。
三方匯兵,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才能一舉平叛。
此時,
如果大幹王朝還無法將力量擰成一股繩,將面臨分裂。
當然,
對於皇家來說,這也是一種平衡。
寧國公,魯國公,國師馮國宣三大派別之間的一種勢力平衡。
馮國宣的主張,很快得到了皇帝李錚的贊同。
因爲大幹王朝的各路叛軍,已經動搖了皇權的根基。
這與外敵入侵的情況,完全不同。
西洋聯軍就算攻打大幹王朝,但只要賠錢,他還是能維持皇權的統治。
可一旦被內部叛軍打進京城,那可就推翻了皇權的統治。
他輸不起!
這也是爲何他要打出自己的底牌,必須要孤注一擲。
所以,
李錚聽從了國師馮國宣的建議,力排衆議,下旨讓李瓊爲兵部大將軍,主掌晉北,漢中,河南,川西等地軍務。
另外,
李錚又下旨讓洪言傳,調兵南下,阻擋西北軍的寧王李牧。
湯友望的二十萬大軍,從兩廣地區北上,進攻漢中的漢王李賁。
三方合圍,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剿滅叛軍。
同時,
李錚在調集三路大軍時,下密旨催促陳杰從山東出兵。
出兵的條件,就是將蘇南劃入到西門堂麾下。
另外,
爲了這次剿滅叛軍,皇帝李錚頒佈了朝廷封賞。
生擒叛軍寧王李牧和漢王李賁者,官封一品,賞銀圓百萬。
陳杰聽到朝廷給出的封賞,忍不住感嘆出聲。
看來皇帝李錚是真的急了!
不過這些封賞,與陳杰無關。
他對什麼官封一品,壓根就沒興趣。
一百萬銀圓,給他塞牙縫都不夠。
他從西洋聯軍的手中不僅拿下了西洋第一艦隊,同時奪得了九千萬銀圓。
更何況,
他現在可是山東總督,並且很快就要將蘇南拿下。
就朝廷這麼點賞賜,他怎麼可能瞧得上眼?
說簡單一點,連這次出兵的成本都不夠。
當然,
如果李瓊,洪言傳,湯友望這三方勢力,精誠合作。
那麼,
想要剿滅寧王李牧和漢王李賁還是很有希望的。
如果關東軍不發動進攻的話,至少可以讓大幹王朝繼續茍延殘喘幾年。
但是,
陳杰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讓這三方勢力合作,想都別想。
他們每一方都代表著身後的勢力,都有各自的利益需求。
不互相拆臺就已經很不錯了,怎麼可能真正的合作剿滅寧王李牧?
眼看著局勢已經開始失控。
陳杰知道是時候出兵了,想要從大幹王朝的手中,名正言順的拿下蘇南,自然要付出一點代價。
繼續拖延下去,沒啥意義。
所以,
陳杰從山東調集了一萬精銳,出發前往漢中鄂州。
其實,
西門堂戰鬥部雖然只有一萬精銳,但是輜重部隊就有五千兵馬。
一共一萬五千大軍,浩浩蕩蕩的從山東青州出發。
其實這段時間,西門堂的艦隊,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的差不多。
陳杰原本計劃直接出兵,解除黃海和渤海的封鎖,將關東軍的八大艦隊全部給滅了。
以西門堂的第一艦隊的戰鬥力,陳杰有絕對的信心稱霸海洋。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沒想到大幹王朝各路叛軍,竟然將戰火燒到了山東邊界。
根據陳杰的計劃,特戰團全軍出動,一共三千五百人!
另外是炮兵和重機槍連,輜重部隊攜帶了三千門火炮,超過二十萬發炮彈,子彈更是充足。
五十把重機槍對於西門堂來說,算不了什麼。
可是對於大幹軍隊來說,絕對是戰場上最恐怖的大殺器。
超過兩千箱的重機槍子彈,輜重部隊的馬車超過了一千輛。
一切準備就緒後。
陳杰與燕狂徒,張常峰,熊超,鄧永和,十三姨等西門堂骨幹開完會。
隨後,
他親自率領西門堂一萬五千精銳部隊,踏上了前往漢中平叛的征途。
——
大幹王朝戶部尚書翁放鶴,絕對算是一個任勞任怨的官員。
他並非屬於皇帝李錚陣營的人,而是屬於寧國公提拔的官員。
不過,
翁放鶴對於平叛的事情,非常上心。
他與寧國公討論了很久,最後勸說寧國公身後的世家,籌集了這一次平叛的資金。
不得不說,
武昌府失守對於京城文武百官的震動,非常大。
漢王李賁太兇殘,甚至比關東軍更甚。他奪取了武昌府後,殺人如麻,整個漢江血流成河,人頭都掛滿一條街。
一時之間,
朝野震動,所有人都擔心漢王李賁會順著長江,一路攻打金陵。
江南可是大幹王朝的魚米之鄉,是最富饒的地方。
大幹王朝就算捨棄西域和吐蕃,也絕對不想讓漢王李賁佔據江南之地,自封爲帝!
所以,
翁放鶴幫著籌集了一批物資,親自將糧草送到了鄂州。
李瓊率領十萬大軍,與戶部尚書翁放鶴匯合,獲得這批物資後,這才鬆了口氣。
要知道,
他原本只是五萬兵馬,一下子擴軍到十萬,後勤供給非常吃力。
現在有了這一批物資,總算是有了一絲平叛的底氣。
不過,
李瓊心裡也很清楚,雖然自己的手中,已經集結了十萬大軍。
但是真正的戰鬥力卻只有五萬精銳,其他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
想要憑著這十萬人去平叛漢王李賁的二十萬大軍,不現實。
從他出發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駐守山東的西門堂,將要出兵協助平叛。
所以,
到達鄂州後,李瓊一直都等著西門堂的軍隊到來。
皇帝李錚和六王爺等人,將平叛的重任交給了李瓊。
但是李瓊心裡很清楚,想要平叛成功,希望並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西門堂。
知道西門堂的人馬已經到了鄂州,李瓊的內心非常高興。
他趕緊率領麾下的將領,來到主要道路上迎接陳杰。
此時,
剛好戶部尚書翁放鶴還沒有回京城。
當聽到陳杰帶著西門堂的人馬到了鄂州後,他也跟著李瓊一起迎接。
很顯然,
雖然陳杰從來不涉足朝堂。
但是,
他在大幹王朝的影響力卻非常大,任何官員都不敢對他有任何輕視之心。
看到西門堂的軍隊後,李瓊總算是鬆了口氣。
他是第一次見陳杰,以前雖然聽說過西門堂在天津大沽口要塞和滄州漕運碼頭的戰績。
不過,
他只是聽說,並沒有親眼所見,總感覺有些誇大其詞。
畢竟陳杰現在可是大幹王朝的當紅‘炸子雞’。
誇大點宣傳,無可厚非。
此時看到西門堂的精銳部隊後,他不得不承認,西門堂是一支能夠讓人聞風喪膽的鐵軍!
這絕對是一支戰無不勝的無敵之師。
這一刻,
他明白爲何自己的父親李鎮,會對西門堂如此推崇。
同時他也明白爲何皇帝李錚,會將這次平叛的希望,寄託在面前這位年輕人身上。
不過,
李瓊的心裡面還是感到有些疑惑。
因爲陳杰只帶了一萬五千人馬,其中五千人還是輜重部隊。
雖然西門堂號稱大幹王朝最強大的軍隊,但是隻有一萬人的作戰部隊,能行嗎?
李瓊可是聽說過西門堂擁有二十萬大軍。
其中山東駐守了十萬大軍,松江府駐守了十萬大軍。
這一次平叛,陳杰只帶了一萬作戰部隊出來,難道是敷衍?
雖然這一萬西門堂精銳,擁有最精良的武器裝備。
他們的戰鬥力很強,但是人數畢竟太少,與漢王李賁二十萬大軍交鋒,能打贏嗎?
接下來,
李瓊發現西門堂的人馬,身上穿著的護甲有點奇怪。
所有人都穿著迷彩服,頭上都戴著鋼盔。
他們軍容整齊一致,背上是作戰揹包。
每人身上都揹著超過二十公斤的作戰物資,還需要攜帶火炮。
如果是其他的軍隊,帶著這麼多的物資,恐怕早就怨聲載道。
但是,
西門堂的軍隊卻對這一切,習以爲常。
他們一個個昂首向前,目光中戰意十足。
很顯然,這是一支鬥志昂揚的勇猛之師,隨時隨地都能投入戰鬥。
而且看他們的狀態,絕對不是什麼新兵,都是經歷過血戰洗禮,同時經過精挑細選的西門堂精銳。
嘶——!
李瓊越看,越覺得西門堂軍隊不簡單。
那股蕭殺氣息,給人極強的壓迫感。
不愧是名震大幹的精銳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超過自己麾下的十萬大軍。
戶部尚書翁放鶴此刻也暗自動容。
他是戶部尚書,陳杰第一次面聖時,去過朝堂一次。
所以,
翁放鶴見過陳杰,但卻從來都沒有見過西門堂軍隊。
此刻看到西門堂的精銳之師,內心的震撼無以復加。
不過,
由於他是隸屬於寧國公的陣營,所以並沒有表現太多的驚喜,反而憂心忡忡。
皇權一旦有了西門堂保駕護航。
看來十年之內,皇權將穩如泰山啊!
皇帝李錚將凌月公主嫁給陳杰,這場聯姻,算是下了一步妙棋。
翁放鶴雖然沒有參軍,對軍隊的管理不熟悉。
但是,
並非說他對軍事一竅不通。
從西門堂精銳身上穿著的防彈衣,就可以看出這種衣服,作戰效果絕對超過笨拙的戰甲。
將戰甲換成防彈衣,應該是減輕士兵的負擔。
但所有士兵的背後,都揹著一個巨大的揹包。
裡面都是各種作戰物資,這是野戰軍!
因爲炮兵都是遠程距離實行打擊,很少出現白刃戰的情況。
所以每一位炮兵都沒有佩戴大刀等負重,機動性非常高。
至於最前面的特戰團精銳,每人手中都端著仿製AK47突擊步槍,腰間是手榴彈。
並且兩個特戰尖刀隊,更是每兩人就有一把仿製98K狙擊步槍。
與在松江府時不同,狙擊槍的瞄準鏡終於列裝。
西門堂特戰偵察兵的戰鬥力倍增。
嘶——!
翁放鶴看到西門堂這一萬精銳部隊,忍不住倒吸一口氣。
火力太猛了——!
難怪能將東洋關東軍打的落荒而逃,如此兇猛的火力,敵人根本就無法靠近。
只要採用遠距離的轟炸,對手幾乎只有捱打的份。
最讓翁放鶴感到震驚的是,西門堂的軍隊編制與大幹軍隊完全不同。
他們身上穿著的迷彩服,竟然分成了幾種顏色。
各兵種之間,能夠很容易區分出來。
但從整體的兵種人數來看,炮兵是西門堂的絕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