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5章 李世民的詢問

第235章 李世民的詢問

一家人愉快的用了飯,李世民讓李泰留下來,李承幹一看,臉上帶著幾分的不愉。

畢竟他現在已經是太子,擁有了參政的權利,在他看來,自己有什麼不能聽的。

但既然這是李世民的命令,他也只能夠拖著腿,一步一步向著自己的東宮走去。

李世民看著李泰精神抖擻的樣子,心中還是很滿意的,對李泰道,

“青雀,我把你召回,是因爲岑文本彙報,《種子計劃》在幽州地區的實驗已經成功。

所以我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在陰山以北的地區進行種植,把異族也變成我華夏百姓。”

“現在直接在陰山以北進行試驗,我覺得有點太早了!”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到底是明白了原來是岑文本的原因,不過這本來就自己的想法,李泰卻也沒有要隱瞞的意思。

李泰思索了一會兒,看著李世民臉上彷彿很掃興的表情,卻是進一步的解釋說道:

“一則異族沒見到過這一種耕種模式,若強行在異族的牧場推行,怕會引發異族的逆反,甚至會引發異族傳統遊牧勢力的反對。

二是我手上的技術人員不夠,想要大規模推行相應技術很有難度,而且想在異族的地方推行,需要有一定武力守護技術人員才行。

至於第三點,我覺得這種事情關乎百年大計,所以更是需要謹慎行動。

但最終還是選了掌控,因爲我訓練他們並不是爲了打戰,而是爲了種田,讓他們把各種生產工具發揮到極致,纔是更適合他們!”

“我覺得,能產生軍團天賦的部隊,至少在組織力與紀律性上會比普通的農夫要強。

雖然李泰教不懂李世民相應的知識,但一些經濟概念,李世民還是懂得的。

李世民倒是直接了當的對李泰說道,說實話,李世民覺得自己真沒有必要側擊旁敲什麼,畢竟李泰練兵本身就是個錯誤!

“練兵?冤枉啊!”李泰哭喪著臉,對著李世民說道說道,

“那是在嘗試把戰部天賦軍用轉民用,我只想提高莊稼的生產率,所以才選擇農業生產的戰部天賦!”

“軍用轉民用嗎……”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卻思索起來。

與其如此,我覺得可以從我大唐與其他異族接壤的邊疆地區進行試驗,既確保草種能適應相應環境,避免發生橘生淮南之故。

“河西四郡……”李世民倒沒想到,自己兒子剛回回來,屁股都還沒坐熱,結果都已經開始謀劃河西四郡了,而且就算思索政事,更是如此全局的角度去思索。

“嗯?”李泰聽到了李世民的話,倒是聽了下來,很是疑惑的看著李泰。

我們華夏並不缺少進行試驗的地方,但只在這些地方執行《種子計劃》卻還有些不夠。

“你還真想修建啊!”李世民聽著李泰口中略帶著幾分惋惜,又有幾分躍躍欲試的神色,卻發現自己的兒子好像有幾分楊廣風采,甚至比楊廣更加瘋狂。

“做兩份啊!”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倒有幾分頭疼的問道。

如果相互間經濟利益不夠大,那以後朝廷中反對計劃聲音,怕會此起彼伏。”

若被朝臣們知道了李泰的想法,怕不是也一個接一個排隊找自己死諫來了。

“大唐現在的國力支撐不起這樣的工程。”李泰評估了一下,無奈道,

“甚至就算最初步的直道,現在修建起來也有難度了,甚至比秦修秦直道候更難!”

“爲何?”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卻帶著幾分疑惑。

畢竟自己老實被自己的這個兒子震驚,現在自己也要裝回來,這纔是正常的父子關係啊!

從秦州天水,一路慢慢向西邊發展,同時也方便將來征討河西四郡的時候抽調物資!

更重要得是,如果能如同兩漢的時候,重新修通絲綢之路,那這些生產出來的牲畜牛馬,也馬上有了用武之地,而不需要再從靈州豐州,甚至幽州調度過來。”

但正因爲皇帝是李世民,李泰更是他跟長孫皇后的親兒子。

李世民毫不懷疑,李泰若是在長安呆得久了,怕是又因爲這張嘴招惹了什麼禍端!

“還是要想辦法啊!”李世民心中感嘆,對著李泰揮揮手說道,“你繼續說!”

真說起來,也許是不亞於大運河的大工程,至少現在大唐還承接不了!”

當然是原諒李泰啊!

“此事乃爲百年大計謀劃,自然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計算在內!”李泰看著李世民身上傳出來的威壓,但卻也無懼,

“我自然希望大唐千秋萬代,但自古未有王朝不曾覆滅。

“我倒是想,但現在的大唐支撐不起這樣的工程。”李泰搖搖頭道;“若真要修建,就要以長安到豐州爲合縱,形成主軸,然後靈州,鹽州,夏州,銀州爲連橫。

李泰倒也回過神來,沒再繼續糾結下去,而是繼續道:

“所以我的想法是,對比起沒有完成道路興修的這兩地,我更偏向在隴右道進行嘗試。

但把李泰拉回長安好像也有問題,李泰什麼都好,但偏偏就是長了張嘴。

“怎麼,你不想做?”李世民聽到了李泰的話語,卻是略帶著幾分低沉道。

“呂纔在鄭白渠那裡,帶著農業學府的學子,給你練兵?”

說實話,在修建東西上,自己倒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兒子面露難色,畢竟哪怕是鄭白渠,李泰說翻新也就翻新了。

“嗯!”李泰想了想說道,“我也查詢過多種的戰部天賦,有揚州兵的協力,有朔方的十項全能,也有幽州地方傳承的技巧傳承等等。

很顯然,李世民非常享受李泰那充滿了震驚與崇拜的目光。

說實話,李世民到底也沒把這支民兵部隊放在眼裡,因爲它真威脅不到自己。

李世民點頭道:“既然你心中已有腹稿,自然是好事,你打算在什麼地方進行驗證?”

如果按照環境來說,賀蘭山所在的靈州,另外是河套所在的豐州都可以。

雖然從現在的角度來說,不論是夏州,還是豐州都是執行《草種計劃》最不錯的地方,但如果加上絲綢之路後,那往隴右道的方向嘗試《草種計劃》就成爲了必然。

對其他農夫來說,一人能夠耕種上百畝田地已是極限。

我之志向,也不過希望大唐能跳出王朝覆滅的週期而已,還請阿耶明鑑!”

甚至以後隨著工具的提升,擁有掌控天賦的農業集團,在耕種的效率上會更加高!”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道,“你先擬定好計劃,靈州豐州的計劃要製作,隴右的計劃也要做,等到全部做完了,交上來一份。”

直接到異族的地方實驗,若失敗了,將來再推行那難度就高了。

自己看了書頂多只是對這些東西有印象,大概知道是什麼事情,但李世民居然能直接背。

“做做做!”李泰深吸了一口氣,無奈道,“那我就回去做計劃了。”

“多少還是有的!”李泰看著李世民道,

他從小就吃了不少嘴巴上的虧,但長大了卻也一樣改不了這毛病。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到很滿意的點點頭。

因爲長安與邊疆間的運輸過於困難,使得雙方無法形成有效的經濟利益,那麼就算是把這兩處地方養起來,如果到達一定規模後無法繼續成長,那反而會拖累大唐的經濟發展。

“《水經注·河水三》:“餘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悉沙阜耳,無佗異山。”

“那你的意思到底是不是靈州與豐州!”李世民聽著李泰的話語,皺眉道。

李世民看著李泰,李泰也毫無畏懼的與李世民對視,在李世民面前裝什麼裝啊!

如果換個皇帝,李泰也不敢這般直接的說話,如果換了別人,李世民說不定也讓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這就是你選擇了掌控天賦的原因?爲了方便這些農民,能夠快速適應你推出的各種新奇農具?”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對李泰反問道。

“你的意思是,我大唐會有失土之事!”李世民看著李泰,神色嚴肅道。

畢竟,李世民自己對軍事方面的造詣卻也非凡,知道有沒有軍團天賦幾乎是精兵跟雜兵的本質區別,所以,如果自家能穩定生產擁有戰部天賦的軍隊,李世民表示,自己能打一切!

李世民想到這裡對李泰道:“青雀,既然這隊伍的天賦是掌控,那我就讓玄甲衛挑選一支百人縱隊,去指導這支……民兵去掌控天賦好了,你覺得怎麼樣?”

所以對比起來算一算,雖然數據會有一定的出入,但二十倍的差距肯定是存在的。

至少李世民知道,李泰特別的重視經濟這東西,當然在李世民的理解中經濟就是錢。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語,不由摸了摸自己的鬍鬚,感嘆到底是李泰的謹慎性子。

面對李泰的倔強,李世民能怎麼辦呢!

而李泰開口道,“爲了選擇合適種植牧草的地點,所以我查詢過這片地區的地利信息。

李世民咳嗽了一聲,道,“這些事我們父子私下說說就是了,不可把這些話放在朝堂上!”

李泰鄭重道:“因爲這更多的是想要通過經濟文華手段同化異族,那就更需要雙方溝通。

但如果不能治理風沙,建造通途,那將來不說異族,單是有人反叛,怕也會有蜀地之勢。

而李世民則感覺到很頭疼,原本李世民是感覺李泰在幽州帶著,發展實在太快。

到時候想要把這兩處地方奪取回來,就非常麻煩了!”

李世民聽到了李泰的話彷彿想到什麼,直接對李泰背誦出來。

李泰解釋說道:“我鄭白渠的那幾千頃,也就交給了呂才以及差不多三五千人在打理。

我覺得我們需要重新修繕道路,溝通靈州豐州,對這些地方形成有利控制,這纔是關鍵。

“是也不是!”李泰說道,“這兩地本身的地形自然是非常合適的。

這讓李承干將來接了位置會面對一個水潑不進的割據勢力,所以自己只能把李泰拉回來。

而且退一萬步,這支部隊在鄭白渠進行耕種,想要影響到長安城之中的自己,那怕是整個大唐的府兵體系要崩潰到什麼程度啊。

這幕看得李泰瞪大了眼睛,這就是古代人牛的地方啊。

另外也是給邊境地區的異族人施加影響,讓他們將來接受起來能更加容易。”

聽到李泰的話,李世民苦笑道,“伱在邊疆放牧還不夠,難道還打算重新修建秦直道?”

“青雀謝阿耶關懷,此事青雀求之不得。若能得玄甲衛提點,他們定然能夠更加嫺熟的掌握這戰部天賦,從而更好的完成軍用到民用的技術轉化。”李泰連忙道。

“遵命!”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對李世民馬上回答道。

以如此十字骨架爲基礎,修建貫通整個黃土高原的交通命脈。

而耕種這種事情,如果只單人耕種那自然無所謂,但如果集體勞作,那擁有組織力與紀律性,就會比普通農夫效率高的多。

從南北朝開始,這片區域出現了荒漠,甚至沙漠,所以想修建秦直道,就要先治沙。

“二十倍……”李世民對於立體愛得出的這個結論倒是有幾分的驚訝,說道,“這個數據你怎麼來的?”

李世民只是不理解的是,這支部隊連人都沒殺過,除了軍樂的影響,也不見得有持續的軍事訓練,那是怎麼產生軍團天賦的,這纔是讓李世民最好奇的。

“種田有必要需要軍團天賦……”李世民略帶疑惑的看著李泰,不知道應不應該譴責李泰奢侈。

否則每年維護道路的成本會非常高,高得讓人覺得不劃算。”

當初李泰不在長安,對鄭白渠那裡多一支民兵,自己也不在乎。

但如果用掌控天賦的農民,熟練的掌握各種農業生產器具,再配合上默契的團體,他們的效率絕對超過普通農夫的二十倍。”

“先等等!”李世民搖頭道,還有件事情找你,“你先把這件事情給解釋了再說。”

但現在李泰回長安了,那對這一股力量自然要監控起來。

wWW¤тt kΛn¤c ○

而很顯然,李泰到底是一個誠心之人,心中也盡是坦然。

李世民拍拍李泰肩膀道,“既然回長安了,就休息一段日子,計劃書不著急。”

“謝阿耶!”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卻是第一時間迴應。

(本章完)

第401章 嚇死了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7章 馬周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71章 漕運稅收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171章 殿中對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279章 整頓親衛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523章 決戰第431章 籌謀建設絲綢之路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513章 學府兵的未來方向第40章 旱災將臨第147章 樂聖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247章 出兵吐谷渾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輔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31章 火種計劃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60章 入宮第356章 明心見性第174章 畫大餅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108章 陰謀的餘波第82章 李泰的請求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525章 唐軍的伏擊(今天一更)第40章 旱災將臨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355章 工匠考覈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308章 天下第一圍棋大會第148章 樂譜第418章 警告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2章 立志於農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74章 令人絕望第422章 李泰的建議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13章 獎賞第73章 李承乾的鋒芒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540章 隱藏在計劃之下的計劃第381章 廣州的發展第296章 偶遇第174章 畫大餅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76章 流外官第68章 繼續科考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46章 挖牆腳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317章 稱心第168章 嶺南舊事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327章 西域的謀劃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210章 糧食入河南第367章 大非川之戰第38章 高陵的目標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143章 邀請馮盎第326章 飛梭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252章 圍城打援第439章 高句麗事變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157章 張玄素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153章 囂張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422章 李泰的建議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106章 女子織造學府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
第401章 嚇死了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7章 馬周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71章 漕運稅收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171章 殿中對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279章 整頓親衛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523章 決戰第431章 籌謀建設絲綢之路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513章 學府兵的未來方向第40章 旱災將臨第147章 樂聖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247章 出兵吐谷渾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輔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31章 火種計劃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60章 入宮第356章 明心見性第174章 畫大餅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108章 陰謀的餘波第82章 李泰的請求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525章 唐軍的伏擊(今天一更)第40章 旱災將臨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355章 工匠考覈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308章 天下第一圍棋大會第148章 樂譜第418章 警告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2章 立志於農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74章 令人絕望第422章 李泰的建議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13章 獎賞第73章 李承乾的鋒芒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540章 隱藏在計劃之下的計劃第381章 廣州的發展第296章 偶遇第174章 畫大餅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76章 流外官第68章 繼續科考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46章 挖牆腳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317章 稱心第168章 嶺南舊事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327章 西域的謀劃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210章 糧食入河南第367章 大非川之戰第38章 高陵的目標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143章 邀請馮盎第326章 飛梭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252章 圍城打援第439章 高句麗事變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157章 張玄素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153章 囂張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422章 李泰的建議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106章 女子織造學府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江口县| 桂阳县| 雷山县| 乌拉特中旗| 花莲市| 孝感市| 高要市| 县级市| 海淀区| 孟村| 威远县| 驻马店市| 德钦县| 和田县| 宁陕县| 西宁市| 甘泉县| 翁源县| 遂昌县| 共和县| 闽侯县| 永登县| 定兴县| 密云县| 太仆寺旗| 石渠县| 大渡口区| 江孜县| 南涧| 浦北县| 白水县| 宜良县| 晋宁县| 庆城县| 竹北市| 乐山市| 延津县| 庄浪县| 台东县|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