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

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

薛大鼎便寫了一封信讓薛禮親手交給還在滄州的李淳風。

畢竟打算往農業學府之中安插一兩個大齡學生,薛大鼎思來想去,感覺也沒必要把這件事情特地跟李泰一說。

畢竟李泰身爲燕王,不說日理萬機,但想也跟自己一樣忙得腳不沾地。

所以自己還是別去打擾李泰了,跟李淳風報告一聲,讓李淳風安排也就是了。

雖然李淳風已不是農業學府山長,但李淳風想在幽州學府安插個新生又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便把自己的介紹信讓薛禮帶給了李淳風。

而對李淳風來說,隨著滄州道路修繕完畢,幽州農業學府的農學社也有序圍繞著滄州、南皮和無棣三處有序的建設,尤其小麥的勢頭也長得相當不錯。

這一切都讓李淳風放下心來,準備回幽州去跟李泰彙報這段時間的收穫,就有了回幽州的念頭。

所以,李淳風看了看薛大鼎推薦的薛禮,倒也沒什麼遲疑的把薛禮給帶回去了。

你若想要看,倒每天都可以在圖書館裡找個角落看就是了,但所有書籍不許帶出圖書館。

張亮死死握著自己的龜甲,道,“這馳道也太快了!”

但到底是從河東薛家這個名門大族中出來的,薛禮非常明白,藏書的圖書館代表了什麼。

但李泰不懂得這時代的人對寫書著作的重視,以及一種天生想要的傳承使命感。

正是如此纔有了今天這幕,張亮與岑文本兩人在馳道上的馬車是被特地叮囑過拉極速的。

所以顏勤禮便出面,表明以後老師的倫策書籍每年最多收錄一百份,學生的精品論文則是學校最多收集五百份,才把工作量給壓下來。

魏旭只是把東西放到密探手中後,鄭重道,“金葉子拿好了!”

薛禮對這樣的安排,倒沒任何反對,畢竟薛禮本身就只是過來學習農科知識的。

也正是這嚴苛的規定,才讓整個天津的繁榮能持續下去,成爲百姓們能放心的進行生產經營,放心交易的地方。

而除了乞丐以外,礦山的??瓦€有地痞流氓,潑皮無賴,甚至某些橫行無忌的街霸,也都在不良人的親切慰問下,全部都丟到礦洞裡面。

只是,薛禮對幽州學府的圖書館非常羨慕,相對那些年齡還小就被送入到了這裡的小孩完全不知道幽州學府的圖書館代表著什麼。

而幽州,尤其是天津城帶給兩人的感受就太震驚了。

就算農業每年都會挑選精品論文,選入到農業學府的圖書館中。”

尤其他們覺得連這些寫著粗鄙言語的普通學生都能著書立說,那他們憑什麼不能試試。

這時候張亮來到酒店,喝了好幾碗的酒水,才把自己因爲過於高速,而有些想要噁心想吐的感覺給壓下去。

畢竟只要稿子被農業學府收錄,成爲能保存下來的精品,那更是能成爲進身之階。

但高陵農業學府裡面的學生,有需要填補大運河津口的,有因爲建立了農學社而不得不派人駐紮的,留到在徭役上的人真不多,更多的還是徭役幹多了,自己帶出來的徭役學徒。

其實很簡單,因爲整個天津城沒乞丐,凡出現任何有手有腳的乞丐,李泰直接讓不良人一抓,就把他們丟到礦山裡面挖礦去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吸納了一部分社會上的師資力量,幫助農業學府健康發展。

說實話,現在的李淳風王真儒等人對底層那些搬磚的百姓的要求真不高。

如果私自帶書出去,被發現了更是會直接取消科考的名額,對於這些考生來說,威懾還是相當大的。

不過,也正是如此,能向農業學府留書的考生反而更加的多了。

若有機會的話,無論如何也要到那裡看看那裡的三萬卷書到底是什麼景象。

事實上,圖書館一開始建立起來時,李泰也就只是想要扣點書籍,來農業學府裝裝門面。

畢竟薛大鼎這種培養自己骨幹核心的心思,李淳風也多少知道幾分。

所以,這幾個僞裝成乞丐的探子,若真死咬著自己的身份,那早就被李泰丟礦場了。

“嗯,傳說世家有感燕王賢良,在燕王的號召下,便是向大小世家借書兩萬卷。

而其中學生寫得最好的五百篇會被學校收入到圖書館,表示你們對學校的貢獻,學校也有幸培養出這麼出色的學生之類的鼓勵意思。

不然幹起活來,實在是太辛苦了。

畢竟,這又不是什麼生死仇敵,自己原本也就只是來探查天津城的情況,這是觀風使的職責,爆出了這個身份,對方總不可能什麼都不管不顧的把自己當做是高句麗奸細殺了。

對李泰來說,在這個能草菅人命的年代,反正自己沒有虛僞的高舉什麼人權,只要別影響到城市的繁榮,或者百姓生產,那其他人再怎麼樣的紙醉金迷自己也不理會。

如果你學分足夠的話,可以向圖書館要紙張筆墨,自己抄錄一份書籍,拿回去慢慢看。”

“是是是!”密探聽到魏旭的話連連點頭。

而薛禮就這麼來到農業學府,開始去尋找基礎的農書,然後去老老實實把農業學府的有關農科的知識學會。

後來因爲進京科考時,允許考生到農業學府的圖書館中看書,當然還是看書免費,但如果想要抄錄的話,那就需要錢去買紙筆。

然後,他們只能乘坐著軌道馬車又拉了回來,拉到天津城。

但只要誰打擾了百姓正常營業,那就是跟自己的錢包過意不去,跟自己的政績過不去。

“高陵學府這麼多書嗎?”薛禮聽到這話,不由對遠在長安的高陵學府表達敬意。

但這件事情,惹怒了一直都乖乖在圖書館裡面做圖書館裡員的顏勤禮。

自己就果斷投降了,都不帶半分遲疑的。因爲犯不著啊。

只不過,這些探子是真不明白,爲什麼自己纔來到天津城,用各種各樣方式僞裝潛入到天津城後,只不過探聽一點消息而已,怎麼就陸續暴露了呢!

甚至更過分的,有幾個僞裝成乞丐的兄弟,本來應該是無往不利,但他們都沒逃得過天津城的不良人,也都被套上麻袋帶了過來,整個看起來熱熱鬧鬧的城市,卻彷彿鐵桶一般。

而這些傢伙們些的文章嚴重增加了顏勤禮,孔志約,虞旭三人整理書籍的負擔。

這種培養骨幹的心思,也是李淳風連夏收都顧不上,果斷跑回幽州的原因之一。

畢竟,這可是整整三萬冊書籍,對薛禮來說,實在太難想象這畫面了。

當然,這時候的薛禮只是感覺,幽州農業學府已經很厲害了,但高陵學府好像更厲害。

但在學習安排上,李淳風決定還是讓薛禮跟著今年新生一起入學進入到農科中。

因爲今年農業學府畢業的學生有八百人,對比起以前每年畢業只有百多人,還要被海軍吸收大半的窘境,現在有了八百多人,自己可說什麼也要給自己留下來一些。

來到天津城門口時,一直都等在門口等著的密探馬上迎接上來,攙扶著兩人來到已經住進的天津城客店中。

因爲事先安排的探子,已經包下了酒樓,所以張亮與岑文本兩人,雖然因爲軌道馬車跑到急速,所帶來的驚人速度而兩腿發軟,但到底找回了天津城。

什麼密探,到了天津這一座城就彷彿是全身上下都被人給死死的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給是被對方所掌握,尤其是領頭的打算把自己當成高句麗人直接殺了,以給高句麗警告。

正如此,一些窮苦考生一般會選擇報名成爲農業學府老師,然後享受學校的福利,或者一樣賺取學分去抄書。

這自然讓農業學府進行著書立說的人暴增,給人一種圖書館內的書源源不斷的感覺。

這種震驚,幾乎是他們下船靠岸,來到了天津的津口,乘上了軌道馬車,直接以標準極速一路不見停的奔跑到天津港口,天津城在自己的面前一掠而過,而自己的身體被這軌道馬車的迅捷速度,拉得完全甩開了靈魂,等下車時,兩腿都有些發軟,走不了路。

當天夜裡一羣人全部被套了麻袋被人打暈,然後送到魏旭面前。

自己也沒有想到剛來到了這天津城,就因爲自己的長安口音被盯上了。

“燕王說了,既然上次的事情是個誤會,那這次事情就算過去了。

圖書管理員說道這裡,帶著幾分自豪道,“傳說現在高陵學府藏書已漸到三萬冊了!”

囑託了薛禮先是以插班生的身份在幽州學府待著,至少像圖書館之類的地方給薛禮開放。

“現在大約三千卷吧!”圖書管理員倒是打量了一下沒有穿校服的薛禮,謹慎回答道,

“每年還會從高陵學府那邊要來一千卷左右複印本。

而這些人是什麼人,全部都是進京趕考的學子,不說他們的能力如何,但他們的文章絕對是全國都能夠拿得出手的,而只要有人被學校收錄,那攀比自然就不可避免。

這密探看了一眼離開了魏旭,以及周遭走開的徭役,心中卻也暗道倒黴。

所以第一時間便跑到幽州學府的圖書館,對裡面正兼職的圖書管理員道,

“老師,這幽州農業學府有多少藏書?我可以看嗎?”

不過,這些老師加入到農業學府後,他們發現農業學府的由李泰定下每名畢業學生都必須要寫的論文制度,基本上想要畢業,就必須要完成一份論文。

只要底層百姓懂得以物換物,明白搬磚能有飯吃,然後安心的接受管理就足夠了。

這裡有幾片的金葉子,拿了在幽州吃好喝好就是!”魏旭抓了一把金葉子放到密探手中。

教師們寫起論文來,那是比要考試學生更加拼命努力。

但真正困難得是怎麼樣高效的管理他們,這就需要足夠的基層管理人員。

畢竟薛禮並沒有忘記,自己來到幽州農業學府的意義。

“謝謝魏帥,謝謝燕王!”這密探聽到魏旭的話連連對魏旭表達了感謝。

雖然嚴格上來說並不是李泰的人,但顏勤禮到底是跟著李泰最早的人。

這時候,不僅李淳風帶著薛禮回到了天津城,張亮與岑文本在滄州觀察了一段日子後,還是來到了幽州。

畢竟這三個傢伙已經在圖書館裡面整理了三年了,但卻不見圖書館內的書籍完成整理,以及抄寫好複印本,現在一轉眼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這能忍?!

這時候,魏旭過來拍拍那位走在最後的密探,道,“這人就是伱所說的鄅國公張亮?”

“三萬冊了?這麼多?”薛禮聽到這話忍不住發出了感嘆與羨慕。

所以,這次李淳風便帶著薛禮回幽州,然後把薛禮直接安排到新建設校舍中。

而現在整個幽州,甚至包括滄州都進入了大發展的階段,可以說整個天津城的各處都缺少人手,李淳風怕自己回去晚了,這些人早就被其他虎視眈眈的傢伙給先下手爲強了,尤其是王真儒,怕是早就對幽州學府的學子垂涎三尺了。

後來且不說陸續有其他世家或者朝廷官員編撰文集會送到高陵學府而去。

那不論你的身份是誰,老子都能狠下心弄死你,頂多名聲上承擔點酷吏的名聲,但以自己在儒家頂風臭十里的名聲,區區酷吏算得了什麼。

對李泰來說,他自己有錢過得逍遙也就算了,但如果有手有腳的卻還乞討而活,那李泰絕對秉承著哪怕是一卷衛生紙都是有用處的想法,還是讓他們先去挖三年礦吧。

如果死了,就當是爲這社會做貢獻了,如果沒死……不可能的,這種被投入到礦場的人,可沒享受到正常礦工應該有的工作條件以及福利,畢竟他們可都是進去服役的。

“不過,有了這馳道的貨物往來倒無比迅速,有什麼需要裝箱的東西,也能通過馳道快速轉運!”岑文本深吸一口氣,拿出紙筆,開始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嘆道:

“只是馳道建設成本向來高昂,沒燕王纔來此地幾年的時間,居然便能修建出馳道來。

朝廷中都私下傳說燕王有無中生有之能,看來不是空穴來風?。 ?

兩人沒想到,纔剛來這天津城,便被這城市來了一場下馬威。

(本章完)

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囑託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270章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第355章 工匠考覈第45章 難民出現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297章 解讀第167章 盡心國事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251章 六鏡花第76章 流外官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420章 萬象神宮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318章 漁業的發展第26章 建設商鋪第147章 樂聖第48章 盡興而歸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餘波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352章 贈妻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53章 捕魚第539章 運河規劃的落實第102章 各自的羨慕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419章 杜荷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301章 到洛陽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23章 匯聚學府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126章 李世民的獎勵第68章 繼續科考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251章 六鏡花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22章 羣星匯聚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46章 收錢一貫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383章 馮盎的抉擇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173章 封燕王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152章 平定嶺南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539章 運河規劃的落實第436章 考進士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392章 荒謬的刺殺第306章 李春第108章 陰謀的餘波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436章 考進士第489章 各國的舉動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210章 糧食入河南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116章 信息繭房第48章 盡興而歸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326章 飛梭第228章 回來的岑文本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408章 與李世民的見面(今天一更)第108章 陰謀的餘波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
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囑託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270章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第355章 工匠考覈第45章 難民出現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297章 解讀第167章 盡心國事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251章 六鏡花第76章 流外官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420章 萬象神宮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318章 漁業的發展第26章 建設商鋪第147章 樂聖第48章 盡興而歸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餘波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352章 贈妻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53章 捕魚第539章 運河規劃的落實第102章 各自的羨慕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419章 杜荷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301章 到洛陽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23章 匯聚學府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126章 李世民的獎勵第68章 繼續科考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251章 六鏡花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22章 羣星匯聚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46章 收錢一貫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383章 馮盎的抉擇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173章 封燕王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152章 平定嶺南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539章 運河規劃的落實第436章 考進士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392章 荒謬的刺殺第306章 李春第108章 陰謀的餘波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436章 考進士第489章 各國的舉動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210章 糧食入河南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116章 信息繭房第48章 盡興而歸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326章 飛梭第228章 回來的岑文本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408章 與李世民的見面(今天一更)第108章 陰謀的餘波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湄潭县| 赞皇县| 遵化市| 阳朔县| 晋城| 婺源县| 鲁山县| 大足县| 洪江市| 汶川县| 察隅县| 申扎县| 津市市| 平度市| 义马市| 鹤山市| 星子县| 双城市| 板桥市| 佛坪县| 阳城县| 武穴市| 伊春市| 郁南县| 滁州市| 柏乡县| 翼城县| 临高县| 池州市| 潮州市| 乌兰浩特市| 尚义县| 剑阁县| 澜沧| 黄山市| 龙川县| 万山特区| 兰溪市| 达拉特旗| 新丰县|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