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8章 丘吉爾與麥卡錫的“基情”

威爾基總統最近的心臟一直很不舒服。

當上總統後,一次歷行的體檢時,保健醫生很遺憾地告訴他,他的心臟出了點問題,要注意休息,不能過度勞累云云。

身爲美利堅合衆國的大總統,有個好身體是非常地重要的,問題是威爾基總統自從被查出心臟有問題之後,他的健康問題就幾乎可以和被林漢擰斷脖子的羅斯福劃等號了——歷史上這廝就是在1944時死於心臟病。

1942年一月三十日,威爾基總統在華盛頓又迎來了美利堅合衆國“最喜歡”的客人,有“美國間諜”外號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

≈萬≈書≈吧,ww≥∧ansh◆︾m?如今的丘吉爾,在英倫三島早已臭名昭著,他和“賣國賊張伯倫”一起,並稱爲導致日不落帝國衰弱的“兩大罪人”。雖然英國的淪落是歷史的必然,也是英國先天不足的必然結果,但把罪責推到少數人頭上讓他們承擔一切,總是很輕鬆的事。於是簽下“喪權辱國”的《英美華盛頓協議》的丘吉爾,戰後在國內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大罪人。

шшш? TTkan? Сo 彼國之罪人,吾國之功臣。儘管丘吉爾在英國已經臭大街了,但美國政府還是非常地歡迎丘吉爾這位“美國人民的老朋友”,熱情地接待了他這位英國前首相。而後在美國總統威爾基的新自陪同安排下,他在華盛頓當地的一所大學裡進行了演講。

щшш◆ T Tκan◆ ¢〇

一月三十日這天,華盛頓陽光明媚,是個冬季裡歡得的好天氣。

丘吉爾在大學裡,對著上千名的美國大學生,開始了演講。

“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靠近英吉利海峽的加萊,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紅色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的後面。坐落著中歐與東歐古國的都城。華沙、柏林、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貝爾格萊德、巴黎和——所有這些飽經滄桑的城市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邪惡爾的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勢力範圍之內。這些地方在邪惡的德國和同樣邪惡的蘇聯的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下,只能虛弱地喘息著。在歐洲大陸,只有雅典和英格蘭,還在放射著它不朽的光輝,這裡平民,還能地自由地決定它的前途?!?

“在遠離俄國邊界、遍佈世界各地的許多國家裡。共產黨第五縱隊已經建立。它絕對服從來自共產主義中心的指令,完全協調地工作著。除了在英聯邦和美國——那裡的共產主義運動還在嬰兒時代——共產黨,即第五縱隊到處構成對基督教文明的日益嚴重的挑釁和危險。這是任何人在取得勝利的次日都應該記誦的一些黯淡的事實。這一勝利是通過在戰鬥中以及在自由和民主的事業中結成情誼深厚的戰友關係取得的。如果我們不趁還來得及的時候正視這些事實,那就太不明智了?!?

“上一次,我曾目睹大戰來臨,對自己本國同胞和全世界大聲疾呼,但是人們都聽不進。近至1933年,甚至1935年,或許還能把德國從後來落到它頭上的可怕命運中拯救出來。使我們大家都免遭希特勒和斯大林強加於人類的苦難。我很早就看到了這一點,可是那時候,人們被一次大戰的苦難蒙弊了雙眼,對和平的過渡渴望,導致綏靖政策的出現。同樣由於對於和平的過渡渴望,英格蘭在和平的幻想破滅後,沒有在1940年的戰爭中堅持下去,過早地向歐洲的那兩個邪惡的帝國屈服了?!?

“紅色的鐵幕已經降下。歐洲大陸處在漫漫的黑夜之中。在漫漫的長夜中,唯有獨立新大陸的美利堅合衆國。還象暴風雨中的燈塔般,在這漫漫長夜中散發著光明與希望?!?

“美國此刻正高踞於世界權力的頂峰。對美國民主來說,這是一個莊嚴的時刻。擁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對未來負有令人敬畏的責任。放眼四顧,你不但覺得已經盡了應盡的責任,也感到憂慮。恐怕以後的成就未必能達到這樣高的水平。對你我兩國來說,現在都有一個機會在這裡,一個明確的、光彩奪目的機會。如果拒絕、忽視、或浪費這個機會,我們將受到後世長期的責備。”

在英國已經名聲大臭的丘吉爾,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後。終於得到了向世界發出他聲音的機會,然後,一篇由丘吉爾精心準備的,鼓吹“赤色威脅論”的“鐵幕演說”,比歷史上提前了五年在美國公開宣講。

在演說中,丘吉爾一邊大談赤化中的歐洲對自由資本主義世界的威脅這種老調,一邊無比下流地吹捧美國,鼓吹美利堅合衆國對這個世界應付的責任。

時間距英國剛剛和聯合日本瓜分了荷屬印度尼西亞殖民地不到兩個月,丘吉爾這個“英國前首相”就跑到美國大談赤色威脅,鼓勵美國和蘇德爲首歐洲社會聯盟對抗,自然也是沒安好心,透著一股“兩虎相爭”的陰謀的味道。

丘吉爾在華盛頓西雅圖大學的演講,並沒有取得他預想中的轟動效應。英國人視丘吉爾爲“英奸”,而在美國人眼裡,他也不過是一個上竄下跳的政客而已。在大多數的美國人眼裡,他們都認爲美國現在在西太平洋的擴張之所以嚴重受挫並落到如此境地,完全是因爲1940年時仙人掌加納上了丘吉爾的當,簽下了一份“廢紙一般”的條約,結果差點被英國人拉下水。

對於《英美華盛頓協議》,英國人認爲這是一份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而在美國人看來,這份協議卻象是一份“騙子協議”,正是因爲這份協議,讓偉大的美利堅合衆國,錯過了在英國最脆弱的時候對他們狠狠地割肉放血的好機會,結果才導致了現在在東南亞地區如此被動。“恨屋及烏”之下,當年和加納總統簽下這份協定的丘吉爾,美國人對他也沒有太多的好看法。

丘吉爾的演講,並沒有達到他預想中的效果。無論是華盛頓西雅圖大學的學生還收音機前的普通美國聽衆,在他們聽來,這不過是兩年的“老生常談”而已,這個英國胖子不過是在炒隔夜的冷飯,更加誇大一點罷了。

但是,還是有人從丘吉爾的鐵幕演說中。聽出了一點玄機。

約瑟夫.麥卡錫生於威斯康星州北部一個愛爾蘭裔小農場主家庭。在1939 年,他靠虛報年齡參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區巡回法庭法官的競選,併成功地成爲該區歷史上“最年輕的法官”。

當上法官後,麥卡錫本人,卻因爲行爲不檢點,以及進行一些“灰色”的期貨投機交易、賭博和酗酒,聲望在當地一直不好,對於有志走向政壇的麥卡錫來說,個人過多的負面新聞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個人品德很不佳從來都是黨棍政客們的“優點”而不是“缺點”,麥卡錫本人品德雖差,卻是個極善鑽營的人。

一月三十一日,從當地的廣播電臺,聽到丘吉爾“鐵幕演說”的錄音後,麥卡錫腦子裡靈機一觸,就象“打開了一扇大門”般,無數的靈感滾滾而出。

當晚他立刻投身資料堆裡。到處收集新聞資料,忙了一夜後。麥卡錫於二月一日乘飛機飛往華盛頓。想和丘吉爾見面面談一番,誰知丘吉爾此時已坐飛機飛往紐約,兩人擦肩而過。

於是麥卡錫象追情人般,又緊緊地跟在丘吉爾身後追到了紐約,當天晚上,兩眼通紅的麥卡錫敲開了丘吉爾的房門。

二月二日。丘吉爾對外宣佈“身體有恙,暫不見客”,卻和麥卡錫窩在房間裡開始密談。

經過數天的準備後,二月六日,丘吉爾在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下召開記者招待會。開始了又一輪的演講。

演講前,聚集在周圍的記者和聽衆們,原本以爲這次又是“老調重談,想把美國拉入和歐洲戰爭”的老話題,誰知道第一個上臺演講的人,不是丘吉爾,而是一個名叫麥卡錫的陌生人。

在演講開始前,與會的記者們,都收到了一份現場工作人員提前發放的演講稿。這些記者在看到演講稿的標題後,全部眼睛發亮,因爲稿件上的標題名爲:“國務院裡的共產黨”。

在演講中,麥卡錫聲稱在他手中,有“一份200 人的名單”,“這些人全都是共產黨和間諜網的成員”,“國務卿知道名單上這些人都是共產黨員,但這些人至今仍在草擬和制定國務院的政策?!?

麥卡錫的演說有如晴天霹靂,令美國上下一片譁然,此前默默的麥卡錫則一夜之間成爲聲震全國的政治明星,而整個美國,也麥卡錫的這番演講刺激得沸騰了起來。

接下來的幾天裡,麥卡錫又相繼飛往猶他州的鹽湖城和內華達州的雷諾,重複他在紐約的演講。

麥卡錫在紐約演講的引起的喧然大波,一天後已傳到了柏林和坤甸。漢娜是是通過德國設在美國的情報網得到這個消息的,而在訊息相對閉塞的蘭芳,林漢則是通過漢娜的電報,方纔知道因爲穿越者的影響,麥卡錫主義已經在美國提前誕生了。

此時的林漢,已是新成立的“蘭芳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最高首腦,具體的身份,是蘭芳國的國家主席,同時也是蘭芳人民黨的黨主席,蘭芳海陸空三軍武裝力量總司令,頭上五花八門的頭銜一大堆。

好在蘭芳只是一個“鼻屎小國”,要管的事情並不多,加上有新中國方面的幫忙,比如軍事和基層建設方面的具體事務,就被他全推給了手下新中國的顧問們。林漢這個最高元首,很多時候只是個拿筆簽字的機器人。

對於頭上一堆的頭銜,林漢也是迫不得已才被迫戴上的,他的組織太年青了,加上他本人用少不用老的習性,又看那些民國時代的“公知”和“老傢伙們”極不順眼,最後那幾個關健位置,就只能自己一個人坐上去了。

當上蘭芳的元首後,林漢這一個月來真正用心的事務,是在宣傳和教育這兩塊上。

宣傳,無非就是向當地的華人宣傳自己的執政思想、要領。以考慮拍攝一些暗藏自己私貨的政治電影。後者由於有來自德國的一堆編輯團隊的相助,他只要說個思路,手下自然就能領悟。

至於教育方面倒是大事,東南亞的華人受時代舊思想影響極深,如何粉碎舊的思想體系,建立新的符合新時代需要的思想體系是件極爲重要大事。

在接到漢娜的電報時。林漢在坐在一堆來自中國的“史學家”中間,手上拿著新中國剛剛頒部的歷史課本和政治課本,翻看著,腦子則在盤算著該將這些歷史課本和政治課本如何修改,才能將自己想要的私貨夾帶進去傳給下一代。

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量,林漢和“專家們”商量議事的房間裡,擺滿了各類的史書。來自新中國的史書,已經很“左”派了,但在林漢看來。那些說得很透的道理,還是不夠透。收到電報時,而從新中國借來的那些老學究們,他們現在正用恐懼地表情看著林漢,在他們看到,經過林漢這樣修改、評價和定性之後的那些教材流入課堂,中華兩千來的文化傳統將他被毀滅得七七八八。

這幾天裡,在這間裡房間。發生得最多的事,就是林漢和這些老學究不停地爭執。吵架,甚至還有人被氣得暈倒擡出去急救。

收到漢娜的電報後,林漢放下了手中歷史課本,暫停了和這些老學究們的又一輪爭執。他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理了理思路,先和新中國方面進行聯繫。發了一份數千字的長電報,和中方層討論了一下提前出現的麥卡錫主義和鐵幕演說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林漢和中國方面的同志都認爲,隨著社會主義的紅潮席捲歐亞大陸,麥卡錫主義的出現是必然的,他不過是資本主義世界在面臨紅色浪衝擊時本能的“防護”反應。沒有麥卡錫,也會有王卡錫李卡錫站出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

在和中方交流了意見後,林漢給漢娜的建議,就是在這事上再推一把,讓麥卡錫主義在美國愈演愈烈。

從漢娜送來的情報,林漢得知這些日子反共的死硬派丘吉爾,和政棍投機者麥卡錫,這些天來一唱一喝,正把美國國內上下攪得雞飛狗跳。而美國的大資本家們,在看到世界越來越紅的情況下,出於對無產階級革命大潮的恐懼,現在也都在後面做推手,通過各種媒體途徑炒作這一話題。

歷史上的美國,藉著麥卡錫主義的“東風”,讓美國徹底變成了一個警察國家,中情局在這過程中權力極度擴大,美國政府藉著“反共”這個理由,狠狠地清理了國內的各種不和諧的聲音,確定了什麼叫“政治正確”。從那以後美國人只在在“政治正確”的前提下,“自由”地說話了。對於中央集權和增加國家對下層的控制力來說,麥錫主義還是有其“進步”的意義,雖然按左派的觀點,這是獨裁,反動,和法西斯化的象徵。

林漢和漢娜視美國爲第一大敵,兩人做夢都想把美國引到邪路上讓其走歪。麥卡錫主義雖然增強了美國上層對下層的控制力,但最大的負面因素,卻是這個國家的資本力量,藉著“反社會主義”這個政治正確的大旗,可以更加深入影響國策。

資本,是一頭貪食蛇,沒有鐵鏈、鞭子、刺刀的強力壓制,他會瘋狂地吞噬一切甚至自己。林漢想看到美國資本家們啃樹最後把樹啃倒,當然巴不得這頭貪食蛇越來越瘋狂。

林漢已經可以預見到,麥卡錫主義開始在美國流行時,美國會變得更保守,自閉,以及迫害橫行。這樣的話,美國國內的許多科技人材會在這過程中大量的流失。美國能在二戰後戴上世界之王的王冠,除了在戰爭中獲取巨大的紅利外,另一個因素就是在兩次大戰後,都大量吸收到了從戰爭各國逃亡出來的人材。正是因爲不斷地吸收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才爲美國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林漢給漢娜發電報,建議在這事上再猛推一把,通過媒體宣體炒作,宣稱許多來自歐洲的移民都是來“共產主義世界”的間諜,挑拔美國人對這些人進行審查和迫害。一個保守、封閉而歇斯底里的美國,正林漢最想看到的。

同時林漢也對新中國方面的提出建議,提醒對方趁著麥卡錫主義纔剛剛露出苗頭,儘早地將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之類的專業人材轉移回國。

在簡單地處理麥卡錫主義的問題後,林漢就又把心思放回到課本教材上了。

求點讚了,繼續厚顏求贊(未完待續……)

PS:??求點讚了

第313章 新中國1940(1)第369章 雷擊之夜第298章 提前下水的埃塞克號航母第431章 偏航第163章 橫財 打撈 搬遷 掃黑第510章 向全世界宣戰?第239章 間諜第216章 三巨頭會議與五方會談第17章 聖船和聖像第299章 十字路口中的各國第63章 慈善(上)第373章 太平洋艦隊的悲歌第444章 信仰崩潰的基督世界第290章 戰艦少女127章 奇襲武漢下第433章 美國.聖戰第501章 開啓地獄之門第138章 目標:日本天皇第393 縱橫第69章 小鬍子上臺第488章 核平之花第422章 轉折第462章 反擊第478章 邪惡的“亞瑟王”第241章 災難(上)第479章 阿爾託利婭的狂想第262章 日落中的帝國第2章 瓜分馬來第316章 進擊的日本聯合艦隊(1)第300章 前的話第88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319章 狗女養的丘吉爾第207章 煩惱中的斯大林第403章 杜威訪華求推薦票本週裸奔狀態就靠推薦票上榜了第87章 林漢很忙(3)第138章 目標:日本天皇第187章 祈禱吧,赤誠號,加賀號!第270章 無法逃避的決戰第3章 蘭芳帝國主義第86章 林漢很忙(2)第186章 最憋屈的戰爭第64章 慈善(下)第345章 衝突的開始序章黑德爲樂的穿越者第284章 戰爭的轉折點第68章 林漢的野望(下)第73章 奧運狂人外傳二戰紅顏之奧斯卡陰影第273章 轉向第238章 磨刀霍霍第195章 暗戰第468章 南亞變局第444章 信仰崩潰的基督世界戰爭電影與戰爭第34章 十月八日(1)第321章 最後的機會第333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4章 馬來結局和斯大林之死第271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這一回扔的不再是傳單第47章 海上大劫案(1)第25章 跳大神(二)第518章 星條旗上少顆星第319章 狗女養的丘吉爾第315章 世界新格局第317章 進擊的日本聯合艦隊(2)第366章 日德聯手第409章 英國艦靈第451章 大變革1944第244章 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127章 奇襲武漢下第462章 反擊第87章 林漢很忙(3)第319章 狗女養的丘吉爾第162章 我們早就在戰爭中了!第96章 女神.染色崩潰的英國殖民體系第174突襲日本艦隊第383 三駕馬車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機第246章 丘吉爾的疑惑(續完)第71章 排猶第172章 空戰之前第394 怒雷第457章 即將換皮的意大利第19章 nice boa第302章 敦刻爾克上空的鷹(2)第2章 魔鬼崇拜者第291章 北歐戰役的尾聲第230章 不一樣的二戰格局第47章 海上大劫案(1)第2376章 戈林的直覺第245章 丘吉爾的疑惑第431章 偏航第252章 丹麥淪陷,挪威告急第511章 詐彈第2章 瓜分馬來第460章 一個宗教的終結第387章 中國製造,德國貼牌
第313章 新中國1940(1)第369章 雷擊之夜第298章 提前下水的埃塞克號航母第431章 偏航第163章 橫財 打撈 搬遷 掃黑第510章 向全世界宣戰?第239章 間諜第216章 三巨頭會議與五方會談第17章 聖船和聖像第299章 十字路口中的各國第63章 慈善(上)第373章 太平洋艦隊的悲歌第444章 信仰崩潰的基督世界第290章 戰艦少女127章 奇襲武漢下第433章 美國.聖戰第501章 開啓地獄之門第138章 目標:日本天皇第393 縱橫第69章 小鬍子上臺第488章 核平之花第422章 轉折第462章 反擊第478章 邪惡的“亞瑟王”第241章 災難(上)第479章 阿爾託利婭的狂想第262章 日落中的帝國第2章 瓜分馬來第316章 進擊的日本聯合艦隊(1)第300章 前的話第88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319章 狗女養的丘吉爾第207章 煩惱中的斯大林第403章 杜威訪華求推薦票本週裸奔狀態就靠推薦票上榜了第87章 林漢很忙(3)第138章 目標:日本天皇第187章 祈禱吧,赤誠號,加賀號!第270章 無法逃避的決戰第3章 蘭芳帝國主義第86章 林漢很忙(2)第186章 最憋屈的戰爭第64章 慈善(下)第345章 衝突的開始序章黑德爲樂的穿越者第284章 戰爭的轉折點第68章 林漢的野望(下)第73章 奧運狂人外傳二戰紅顏之奧斯卡陰影第273章 轉向第238章 磨刀霍霍第195章 暗戰第468章 南亞變局第444章 信仰崩潰的基督世界戰爭電影與戰爭第34章 十月八日(1)第321章 最後的機會第333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4章 馬來結局和斯大林之死第271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這一回扔的不再是傳單第47章 海上大劫案(1)第25章 跳大神(二)第518章 星條旗上少顆星第319章 狗女養的丘吉爾第315章 世界新格局第317章 進擊的日本聯合艦隊(2)第366章 日德聯手第409章 英國艦靈第451章 大變革1944第244章 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127章 奇襲武漢下第462章 反擊第87章 林漢很忙(3)第319章 狗女養的丘吉爾第162章 我們早就在戰爭中了!第96章 女神.染色崩潰的英國殖民體系第174突襲日本艦隊第383 三駕馬車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機第246章 丘吉爾的疑惑(續完)第71章 排猶第172章 空戰之前第394 怒雷第457章 即將換皮的意大利第19章 nice boa第302章 敦刻爾克上空的鷹(2)第2章 魔鬼崇拜者第291章 北歐戰役的尾聲第230章 不一樣的二戰格局第47章 海上大劫案(1)第2376章 戈林的直覺第245章 丘吉爾的疑惑第431章 偏航第252章 丹麥淪陷,挪威告急第511章 詐彈第2章 瓜分馬來第460章 一個宗教的終結第387章 中國製造,德國貼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集安市| 延吉市| 靖远县| 墨竹工卡县| 揭阳市| 永吉县| 吴忠市| 塔城市| 临夏市| 岑溪市| 辽源市| 马山县| 彝良县| 崇明县| 汨罗市| 德江县| 巴林左旗| 台前县| 邓州市| 古丈县| 永胜县| 莒南县| 扬中市| 漳平市| 遂川县| 宝清县| 比如县| 成武县| 隆化县| 兰州市| 建瓯市| 赤峰市| 白河县| 芒康县| 安达市| 巢湖市| 泸州市| 加查县| 巨鹿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