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

“殺!殺!殺!”

與沉默寡言的侍衛(wèi)營不同,擲彈營的士兵們在通過將臺的時候,卻突然發(fā)出一陣喊殺聲,濃濃的肅殺之氣頓時讓蒙古王公們心中一凜,剎那間甚至有人都微微避開了眼神,下意識不敢跟下面的擲彈營士兵對視。

在擲彈營的士兵通過的時候,幾乎所有其他的復漢軍士兵都目視著他們,默默地行了一個軍禮,這個軍禮並不是爲了其他,而只是爲了表達對軍中勇士的最高敬意。

所有人都知道,若說軍中最爲危險的地方,自然莫過於擲彈營,甚至是侍衛(wèi)營的傷亡都往往低於擲彈營,因爲侍衛(wèi)營終究是一面盾牌,需要起到保護的作用,並不會過分深入危險之地,而擲彈營卻不一樣,他們從一開始的使命,就是用血肉擋住敵人的衝鋒,並且殺回到敵陣之中,永遠都是要站在進攻的道路上。

“最強的擲彈營士兵,他們的面孔永遠都面向敵人,而脆弱的後背,永遠都朝著隊友。”這是一句在擲彈營中瘋狂流傳的格言,甚至都流傳到了其他的部隊當中,因爲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一個血淋淋的事實——那就是在復漢軍擲彈營的傷亡當中,幾乎所有人的傷口都是正面。

正面的傷口只有一個原因,他們從來都不會後退,更不會朝著後方逃跑。

蒙古王公們望著下面的擲彈營,不由得紛紛陷入了沉默,剛剛的侍衛(wèi)營還能讓他們感嘆幾句,可是眼下的擲彈營,卻讓他們連感嘆的心思都沒有了,剩下的只有畏懼。

在擲彈營通過之後,接下來又有幾個方陣,在鼓點中緩緩通過,他們相對於侍衛(wèi)營和擲彈營而言並沒有太過於特殊,可是他們也是來自各師各團中的封號營,也都是各師中的精銳。

所謂的封號營,都是指在特殊的戰(zhàn)役中,獲得過上級嘉獎的封號,通常都是以地名來命名,以此表彰他們巨大的犧牲和功績。

相對於前面的擲彈營而言,封號營並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大的氣勢,以致於那些原本老老實實坐在椅子上的蒙古王公們,此時也不由得微微放鬆了下來,甚至還開始對剛剛通過的營進行點評起來。

儘管這種點評都是正面的誇獎,可是畢竟跟剛剛的沉寂有很大的區(qū)別,由此也能看出,在蒙古王公心裡,他們對於擲彈營存在著多麼大的畏懼。

就在衆(zhòng)人議論紛紛的時候,突然間卻是安靜了不少,只聽見一陣馬蹄聲傳來,卻是將蒙古王公們的眼神給吸引住了,原來是復漢軍禁衛(wèi)師下屬的胸甲騎兵團,正排著整齊的方陣,朝著這邊走來。

“禁衛(wèi)師第一胸甲騎兵團,就是他們擋住了清軍馬軍的突襲,戰(zhàn)後死傷也十分慘重,一千五百騎兵幾乎戰(zhàn)死了三分之一,到現(xiàn)在才勉強恢復了元氣。”

寧忠義望著面前的蒙古王公們,神色淡然地介紹了一遍,而這種待遇卻是前面步兵們所未曾享受過的,卻是讓衆(zhòng)人感覺到心裡一震——他們對八里橋之戰(zhàn)並不陌生,在那一戰(zhàn)當中,騎兵最終的對決決定了戰(zhàn)事的結果。

甚至可以說,雍正本人的死,就是死在了騎兵衝鋒的路上。

因此,當翻譯將寧忠義的話翻譯過來之後,當下所有的蒙古王公們,甚至都站起了身子,眼神凝重地望著面前的騎兵,他們希望能夠窺破復漢軍強大的秘密。

“噠——噠——噠——”

只見復漢軍禁衛(wèi)師第一胸甲騎兵團的騎兵們,人人身著紅色軍衣,外面套著一層黑色的板甲,頭上還戴著頭盔,手中則持著寒光閃閃的馬刀,胯下則是一匹匹油亮發(fā)光的阿拉伯馬,馬鞍上面還掛著長長的火槍和手銃,看上去顯得十分英氣勃勃。

不過相對來說,更引人注目的是每個騎兵方陣都如同前面的步兵方陣一般,排列著整整齊齊的方陣,無論是戰(zhàn)馬還是上面的騎兵,動作都凸顯出一種整齊劃一的美感。

“嘶........”

蒙古王公們再一次被震撼到了,而這一次的震撼甚至猶有過之,因爲在他們看來複漢軍無非就是火器強大罷了,真正要說起馬隊還得看他們蒙古人——可是目前通過法國騎兵教官訓練出來的胸甲騎兵,卻凸顯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強大。

當自己熟悉的領域裡面出現(xiàn)了強大的對手時,往往更加讓人爲之膽寒。

在衆(zhòng)人的驚訝眼神中,復漢軍的騎兵方陣一個個通過,不同於步兵方陣,騎兵方陣的行進速度更快一些,因此短短片刻時間,整整六個騎兵方陣通過了將臺,而他們給到蒙古王公的震撼效果,已經變成了一種深深的驚訝。

僅僅只用了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裡,能夠塑造出這麼一支騎兵軍隊,不管從哪個層面上來看,都能夠體現(xiàn)出復漢軍的強大。

騎兵方陣過去後,便是炮兵方陣上場,而他們排列出來的陣營更加簡單,先是三十六門八斤炮在牽引下緩慢通過講臺,接著又是三十六門的十二斤炮,以及三十六門的十八斤炮,而到了最後便是十二門的二十四斤大炮。

一門門大炮的炮口斜斜地指向了天空,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令人的畏懼的幽光,而在火炮後面則是跟著前進的炮兵士兵們,他們一個個都顯得十分膀大腰圓,腰上只是彆著一把六連發(fā)手銃,便再也沒有其他的武器。

相對於前面的步兵方陣和騎兵方陣,炮兵方陣顯得並不是很整齊,但是在視覺上面卻更容易讓人產生畏懼的心理——在這麼多的火炮面前,毀滅也就成爲了唯一的命運。

等到復漢軍所有的方陣都已經上去走過一圈後,將臺上面坐著的復漢軍軍官們幾乎都是一副性質昂揚的神色,而蒙古王公們則大多都是敬畏交加,望著皇帝所在方向的眼神都顯得敬畏了許多。

.........

“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臣等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旗願尊陛下爲全蒙古大汗,騰格里大汗.......願獻上九白之貢。”

在大帳中,已經被閱兵震懾住了的漠南蒙古諸部首領們,跪在了地上高聲稱頌,他們的目光中大多都帶著幾分敬畏。

所謂的九白之貢,便是指八匹白馬一頭白牛,也是當年給皇太極的最高禮節(jié)。

寧渝端坐在御座之上,掃過了面前的蒙古王公們,臉上微微一笑,“你們要讓朕當這個蒙古大汗,那你們願意聽從朕的號令嗎?”

“臣等自當謹遵大汗金令。”

漠南蒙古王公們齊齊答應,只是大部分人回答的時候,神態(tài)卻微微有些變化,很顯然當中絕大部分人,都並不是真正的無條件聽從寧渝的號令,對於他們來說,眼下的這一幕跟當年在盛京的那幕並沒有什麼區(qū)別。

說到底,中原王朝根本沒有辦法在草原上建立起強而有力的統(tǒng)治,強盛時期或許能夠讓蒙古勢力俯首貼耳,可是一旦衰落了下去,這些蒙古王公大臣們自然也不會有半點客氣,他們翻臉的速度不比翻書慢。

寧渝心中自然清楚,當下便拋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你們都肯聽朕的,那麼不妨做出點實際的行動如何?比如朕要漠南蒙古各旗各勢力停止遊牧,實行定居制度,實行行省郡縣制度?如何?”

什麼?不讓遊牧了?還要讓蒙古人實行郡縣制度?

當寧渝話音剛落之時,帳篷內頓時一片騷動,對於這些蒙古王公們而言,草原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已經有上千年之久,可以說跟漢人種田都根植在血脈裡的東西,如今怎麼可能說放棄就放棄?

“肅靜!”

樞密使寧忠義冷哼一聲,望向下面蒙古王公們的眼神中飽含威脅,卻是讓蒙古王公們心頭一凜,他們頓時便不敢再喧譁了,只是心裡卻根本不服氣,因爲皇帝雖然至高無上,可是兵沒有權力去幹涉蒙古人的生活方式。

寧渝沉吟了一番,道:“你們莫不是以爲朕讓你們放棄遊牧,選擇定居,是在害你們?”

“臣等不敢。”

這下回答的聲音就有些稀稀疏疏,很明顯大部分的蒙古王公都選擇了抗拒的態(tài)度,即便那些回答的也只是不敢公然反對而已。

寧渝微微嘆口氣,道:“草原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朕其實多有了解,那並不是你們的本意,畢竟能夠一直待在一個地方,少去奔波勞累之苦,沒人會不願意,可是不遊牧那麼牛羊就會餓死,牛羊一旦餓死草原人自然也就活不下去了,你們說朕說得對嗎?”

“陛下所言極是。”這一下大部分的蒙古王公們都回答得十分整齊了,他們心裡也在尋死,這皇帝不是挺明白的嗎?

寧渝望了望衆(zhòng)人,輕聲道:“朕之所以希望你們能夠定局,自然不是希望餓死,而是希望將來的蒙古人可以逐漸擺脫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簡單來說,居住在磚瓦房子裡面,肯定是要比氈房舒服的。”

“陛下,草原人不要安逸,草原人需要的是生存。”扎魯特輕輕嘆息道。

“是啊,陛下,若非爲了活著,草原人又豈會整日廝殺?”

“陛下的恩情,臣等心中都知曉,可是上天不給草原活路,臣等也沒有辦法......”

蒙古王公們終於開口表達著自己的想法,他們或許有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廝殺爲生,可是能夠安安逸逸地活下來,又有什麼不好呢?

縱觀歷朝歷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們,日子往往要比生活在內地的農民要更加悽慘,因爲他們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哪怕只是一場雪災下來,可能就會餓死許多人。在這種情況下,安穩(wěn)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奢求。

當然,與此同時,由於草原的生存壓力也會轉化爲對外擴張的動力,而最終受害的自然就是相對富庶的關內漢家百姓。

寧渝伸出手止住了衆(zhòng)人繼續(xù)說下去,道:“你們的意思朕都明白,可是朕自然不會讓草原人餓死,實際上你們的生活完全可以更好。”

“還請陛下賜教。”

“保生產,興商貿,促發(fā)展。”

寧渝望著衆(zhòng)人疑惑的眼神,隨後開口道:“首先第一步就是保生產。草原人最擔心的是活不下去,因此朕會派人幫助你們建立青儲窖,將青飼料埋起來發(fā)酵,從而保證有穩(wěn)定的牧草可以提供給牛羊,倘若有了足夠的準備,即便是在冬天也無需擔心牛羊會死掉。”

“陛下,這個青儲窖是什麼東西?臣等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朕的農業(yè)部尚書到時候會將詳細的資料,還有實地應用的效果告訴你們,總之有了這項技術的推廣,生存不會成爲大問題。”

“這個好,這個好.......”蒙古王公們頓時喜上心頭,他們一向都不會排斥到草原的商隊,哪怕是那些黑心的商人,也常常能夠在草原上發(fā)上一筆大財——倒不是真的因爲草原人淳樸憨厚,實際上他們是沒有其他更好的貿易選擇,只能白白吃虧。

寧渝依舊不去搭理那些開心的草原王公們,而是繼續(xù)道:“這件事將會由朕的工商部尚書負責,到時候連接到草原的各個商貿要道還有商貿中心都會開啓,一應的過路費用全部取消,只收取相關的工商稅即可。”

衆(zhòng)人臉上更是浮現(xiàn)出一絲不可思議,像這般優(yōu)厚的條件,他們可是從來聽都沒有聽說過的,即便是過去的清朝皇帝們,對於蒙古人也不可能這般去拉攏,他們更多對於蒙古人還是採取又拉又打的分化之策。

只是當話題談到了這裡,所有人都不免帶著期待的神色望著寧渝——前面的保生產和興商貿就足夠讓他們感覺到欣喜,那麼這最後一個促發(fā)展又是什麼意思?

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shù)字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九十二章 雨戰(zhàn)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zhàn)之天津登陸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zhàn)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zhàn)康熙(九)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zhàn)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zhàn)之血雨山海關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zhàn)之八里橋之戰(zhàn)(四)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五章 家族產業(yè)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zhàn)康熙(五)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fā)展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zhàn),我便戰(zhàn)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zhàn)之最後通牒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八十五章 戰(zhàn)前
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shù)字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九十二章 雨戰(zhàn)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zhàn)之天津登陸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zhàn)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zhàn)康熙(九)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zhàn)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zhàn)之血雨山海關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zhàn)之八里橋之戰(zhàn)(四)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五章 家族產業(yè)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zhàn)康熙(五)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fā)展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zhàn),我便戰(zhàn)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zhàn)之最後通牒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八十五章 戰(zhàn)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灌阳县| 镇宁| 赤壁市| 开江县| 菏泽市| 壤塘县| 石渠县| 江门市| 车险| 洪泽县| 昌邑市| 原阳县| 铜陵市| 皮山县| 井陉县| 宁陕县| 宜兰市| 安图县| 荆州市| 内乡县| 武宣县| 东莞市| 湘西| 六盘水市| 神农架林区| 武功县| 成武县| 高碑店市| 桦川县| 昆山市| 堆龙德庆县| 罗平县| 湘潭市| 泾源县| 萝北县| 陇川县| 海安县| 沁阳市| 安泽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