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

在兩廣之戰(zhàn)結(jié)束後,很快便有一批人被秘密送往了南京,而兩廣總督孔毓珣便是其中的一位,當然關(guān)鍵點不在於他是什麼總督巡撫,而是因爲此人出身於孔氏,更準確的說,他是孔家北宗的人。

孔家自然不用多說,先聖後裔,對於士林的影響持續(xù)深遠,怎麼對待孔家依然是寧渝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官場可以亂,但是士林不能亂,或者說不能大亂,那麼孔毓珣就是一個需要用到的關(guān)鍵人物。

在孔家,兩廣總督孔毓珣的地位非同尋常,不光是官職方面的問題,也是因爲他跟現(xiàn)任的衍聖公孔毓圻的關(guān)係十分密切,是一個能夠真正去左右孔家的人物,因此在孔家的問題上,他的想法也很重要。

寧渝端坐在奉天殿上,望著跪在面前頭髮花白的老人,心裡大概便有了數(shù),此人想來就是孔毓珣,只是看他一副老態(tài)龍鍾的模樣,實在不能跟鼎鼎大名的兩廣總督聯(lián)繫起來。

“罪臣孔毓珣見過陛下?!?

孔毓珣跪在地上,他的態(tài)度誠惶誠恐,十分謙卑,似乎對於自己眼下的所處環(huán)境已經(jīng)有了很清晰的認知。

“孔毓珣,你爲何自稱罪臣?何罪之有?”

“罪臣於廣州抵抗王師,自然有罪。”

“哦?你身負僞清兩廣總督之要職,負責抵禦我大軍不是理所應當之事嗎?”寧渝拋出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他當然明白這些人的想法。

對於清廷很大一部分漢官而言,他們始終都是帶著牆頭草的心態(tài),所謂成王敗寇,誰成了誰就是王,誰敗了誰就是寇,無非就是看清廷和寧楚哪一邊先倒下,然後就投奔到另一邊去,高官繼續(xù)做得,厚祿繼續(xù)拿著,美妾繼續(xù)享用著。

孔家在這方面更是有了深厚的傳統(tǒng),當年八旗入關(guān),剛剛?cè)胫骶熤?,孔府衍聖公就奉上了《初進表文》,諛頌滿清君主“承天御極,以德綏民”,聲稱大清皇帝是“六宇共戴神君”“八荒鹹歌聖帝”,入住中原乃“今慶新朝盛治”云云.......嘴臉彰顯無疑。

如果僅僅只是這般也就算了,畢竟那時候都想活,後來清廷下了剃髮令之後,孔府推辭剃髮,可是等到江陰抗清之後,孔府就徹底選擇了投降,還上了《上剃頭奏稿》,聲稱,“本年閏六月十二日,該山東撫按移文到臣,臣隨即齊集合屬,擇於二十六日恭設香案,宣讀聖諭.......遵奉聖諭,俱各剃頭訖?!?

有了這樣的先例在,寧渝自然不會擔心這個時代的孔府長出了硬骨頭,而他的這個問題也就直接指向了眼下孔府的核心,你到底要站在哪一邊?想當牆頭草,那就等死吧!

孔毓珣自然聽懂了寧渝的核心意思,在這已經(jīng)十月份的天氣,他臉上的汗水卻涔涔而下,再一次歸附在地上,低聲道:“罪臣以爲,我華夏子民,自當認華夏之血脈?!?

儘管沒有明說,可終究也說得過去,寧渝當下便輕輕揮手,“來人,賜座?!?

很快便有兩名侍衛(wèi)擡著一張小幾走了過來,讓孔毓珣坐了下去,可是這麼一來,孔毓珣心裡反倒有些不踏實,連實坐都不敢,只是搭著邊上,這樣奇怪的坐姿,卻比跪下去還要難受幾分。

寧渝微笑地望著孔毓珣,輕聲道:“孔毓珣,你有這樣的想法,不枉朕來見你,你可知道,有人委實不想讓朕去見你的?!?

孔毓珣身子一抖,他很快便想到了這個所謂的有人——除了孔氏南宗,還有誰?可以說,對於孔氏北宗而言,威脅最大的並非朝廷上誰來當皇帝,而是遠在衢州的孔氏北宗。

孔氏南北分家的問題其實也牽涉到華夏的一樁憾事,那就是靖難之變。

宋靖康二年,金兵滅宋,而後康王趙構(gòu)南渡,並在南京應天府重立大宋社稷,改號建炎,並且下旨讓第四十八代衍聖公孔端友前往參加祀典,孔端友及部分孔裔隨駕南渡,揹負子貢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視爲聖物,並且奉旨在衢州建立家廟,不再回歸曲阜,也就正式分成了南北兩支。

在復漢軍攻下閩浙之後,衢州的孔氏南宗自然在第一時間去南京拜見了皇帝,並且宣佈效忠,其目的自然便是爲了衍聖公這個名分,希望能夠得到新朝的認可。

“陛下,孔氏雖有南北之分,可是這天下卻不分南北,將來都會是陛下的疆土?!笨棕公懳竦?,他的意思很簡單,孔家嫡傳早就分了個清清楚楚,而且他們也願意效忠皇帝,成爲他大楚的臣子。

寧渝冷哼一聲,“既然天下不分南北,那朕若是讓你孔家即刻剪辮,你們也是不願的吧。說來說去,終究還是要朕打過黃河去,到時候你孔家不用朕說,自然也會歸附於朕,既然如此,朕爲何不扶持南宗?”

孔毓珣心裡一沉,這是他最爲擔心的一點,說到底,他北宗現(xiàn)在還在清廷的手心裡攥著,還是他大清的衍聖公,要是真想一條道走到黑也就罷了,到時候跟著雍正皇帝一塊死得了。

可眼下誰看不出來,這大清的天下指定是沒了,真把京師的那些八旗子弟當盤菜,他們也上不了這席面,光看這一次打仗,孔毓珣就已經(jīng)在心裡斷定,以這麼打下去,八旗就算全塞進去都不夠報銷的,到時候一旦大規(guī)模用漢人,這大清說沒也就沒了。

其實孔毓珣的這番判斷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清廷最大的死結(jié)就在這個地方,他們根本不可能讓漢人來職掌兵權(quán),哪怕是年羹堯這種包衣出身,下面也是有無數(shù)掣肘,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用不到漢人之勇了。

“陛下.......罪臣等對陛下自然是仰慕已久,陛下行洪武偉業(yè),罪臣也當爲馬前卒,北宗可在北岸爲陛下鞍前馬後,準備內(nèi)應之策?!?

寧渝輕輕一笑,馬上便拋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既然北宗是聖人之後,繼承衍聖公也並非完全不可,只是朕以爲,你們需得好生配合於朕,聯(lián)絡山東士紳支持大楚,除此之外,朕的新政在山東施行之時,你們也需得帶頭配合,今天說清楚,免得明日再生誤會?!?

“這......”

孔毓珣頓時傻了眼,聯(lián)絡山東士紳支持大楚也就罷了,這些並沒有什麼不妥,可是帶頭在山東施行新政卻讓人難以接受,他是研究過復漢軍的一系列新政的,可以說那都是用刀子在割自己的肉,放自己的血!

寧渝瞧見了孔毓珣的猶疑之色,冷笑一聲,“若是你等不願,朕也不會勉強,只是有一點要提醒你,南宗可是答應了下來?!?

這話一出,孔毓珣心裡便暗暗叫苦,他當然明白南宗爲什麼要答應下來,畢竟這分的可是北宗的肉!可問題是這個條件一旦他答應下來,將來曲阜孔家會怎麼看他?

一想到這裡,孔毓珣臉上露出幾分哀求之色,“陛下,罪臣......罪臣......還請陛下寬恕?!眳s是連凳子都坐不住了,直接滑倒在地上磕起了頭。

寧渝並不是專門要對付孔家,無論怎麼樣,現(xiàn)在要掌握士林,孔家都是一個極好的旗子,特別是未來的教育改革方案中,也可以讓孔家來背黑鍋,吸引士林的火力,可是在此之前,卻是需要將孔家調(diào)教得乖乖聽自己的話才行。

“你先好好想想,有什麼信件需要帶回山東的,也可以轉(zhuǎn)呈上來,朕可以幫你交給他們,下去吧?!?

寧渝臉上帶著幾分意味深長的笑容,卻是讓孔毓珣心裡生了幾分不詳?shù)念A感,他低低吐出一口氣,也就不再多言,退了出去,這件事到底如何,他還得好好思慮一番。

改造儒家是寧渝一直以來的計劃,從最開始立國開始的憲法,到後來教育方面的改革,科舉上的改革,再到拉攏江南儒宗呂毅中等人,以致於今天拉攏孔氏南北二宗,爲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逐漸抽掉傳統(tǒng)儒家的那一套東西,替換上新的內(nèi)容。

就像寧渝一直都堅持的一點,那就是要打倒儒家,就必須要先有一個新的思想傳統(tǒng),否則這件事誰幹誰得罪天下讀書人,沒有同等級的思想傳統(tǒng),光靠其他的,很難徹底消除儒家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影響。

在這個時代裡,能夠?qū)谷寮业乃枷雮鹘y(tǒng)只有宗教,這也是歷代造反者最常玩的東西,但是寧渝知道,宗教這玩意是比儒家更坑的存在,因此是怎麼也不會觸碰的,既然如此,寧渝的選擇便只剩下一種,那就是接受儒家,改造儒家,使其成爲能爲己用的東西。

在這個想法的前提下,寧渝要的其實也只是孔家的名義,至於到底什麼人當衍聖公也無所謂,阿貓阿狗都行,將來廢掉這個爵位也可以,因此南宗北宗不重要,聽話纔是更重要的東西。

.......................

京師,紫禁城。

雍正皇帝接到了南邊的密報,管源忠戰(zhàn)死,兩廣八旗及綠營全軍覆沒,而兩廣總督即以下上百員將佐悉數(shù)被俘,至於被俘兵丁更是不可計數(shù),一應的物資糧草也全被繳獲,更關(guān)鍵的是,清廷在兩廣的所有軍隊全部都折損在這一場大戰(zhàn)中。

其損失之慘重,幾乎讓復漢軍在兩廣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幾乎是以行軍的速度佔據(jù)兩廣各府,且可以預料到的是,最晚在十一月就會實現(xiàn)佔領(lǐng)。復漢軍從八月出兵,到十一月徹底結(jié)束,中間僅僅耗時三個多月,這讓雍正皇帝再一次怒火萬丈,甚至臉色都開始發(fā)青。

更關(guān)鍵的是,朝廷是真的沒有銀子了!

前番雍正頒佈的開墾滿洲諭,並不是白白就讓人去滿洲的,這去了得發(fā)地,得發(fā)種子耕牛,還得發(fā)前面的糧食等等一干東西,就這樣很多八旗子弟都不願去,朝廷實在沒有辦法,只得每人再補了一些銀子,才動員了十萬人回滿洲,然而到了這個階段,朝廷算的徹底沒錢了。

“皇上,自朝廷興兵平逆以來,兵費開支愈發(fā)糜多,而地方半壁已然淪陷,且均爲物華豐茂之地,歲入已去三分之二,明年或許會再減......然而朝廷開墾滿洲又花費許多,如今戶部的存銀僅剩三百萬兩......”

戶部尚書張廷玉跪在了地上,臉上已經(jīng)都是死灰之色,朝廷沒錢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縱使皇帝有再多的想法,也難爲無米之炊了。

雍正聽到張廷玉正在給他掰著手指頭算賬,不由得臉色發(fā)黑,腦瓜子卻是越發(fā)疼了起來,他有些想念即濟丹,只是此時卻不適宜當著大臣的面服用,便只得強自忍耐下來,聽著羣臣的彙報.......

天下大亂了,雍正心裡想著,這江山左右也不是他一個人能丟的,從康熙後面幾年那會,這大清朝就已經(jīng)在走下坡路了,丟了湖南湖北,丟了安徽江西,丟了河南江蘇浙江福建,現(xiàn)在又丟了廣東廣西,關(guān)中也被教匪給佔據(jù)了,下面或許就是這雲(yún)南四川貴州?這天下到底還有什麼不能丟的?

大清國走到了這一步,完全就是被自己的積弊給拖死的......官員貪墨成風,百姓流離失所,再加上地方梟雄四起,這天下隱隱約約已經(jīng)看到了幾分明末的景象,在這種情況下,大清的銀子還能收上來三分之一,其實都很了不得了。

“先前朕派山西巡撫去山西賣官收錢去了,只是怕這個還不太夠,這生意也只能做上一回兩回.......諸位愛卿,可有什麼別的辦法?”

雍正的目光在軍機處衆(zhòng)臣的身上過了一遍,他頗爲期待著有人能夠給他意見,哪怕現(xiàn)在是毒藥,他也不得不飲鴆解渴了。

“皇上,當下需要開源節(jié)流,方可滿足朝廷用度,所謂開源之法,除了賣官之外,還可以沿途廣設厘金關(guān)卡,但凡有商旅路過,都可徵收一部分稅賦,或許足以滿足朝廷的用度.......”張廷玉一本正經(jīng)地獻上了餿主意。

所謂的厘金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很早就已經(jīng)存在了,可是以目前大清的這個商貿(mào)情況,基本上是快死得差不多了,真要廣設厘金也沒辦法收到更多的錢了.......雍正有些失望地搖了搖頭,卻是面對著羣臣,問出了另一個問題。

“開源之策可儘管試之,可是這節(jié)流之策,愛卿不妨一起說出來?!?

“所謂節(jié)流.......當以八旗爲先.......”張廷玉結(jié)結(jié)巴巴說道,他的臉上帶著幾分很明顯的憂懼之色,臉上更是留下了冷汗,他這回可真是將馬蜂窩給捅下來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zhàn)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zhàn)之遺詔留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chuàng)建報紙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zhàn)前摩擦第四十六章 內(nèi)部審查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zhàn)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yè)革命的前夜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zhì)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zhàn)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lián)合大義軍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zhàn)之八里橋之戰(zhàn)(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zhàn)漠北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zhàn)之天津登陸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shù)拇笄骞?/a>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tǒng)合漠北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shù)拇笄骞?/a>第九十二章 雨戰(zhàn)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
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zhàn)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zhàn)之遺詔留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chuàng)建報紙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zhàn)前摩擦第四十六章 內(nèi)部審查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zhàn)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yè)革命的前夜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zhì)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zhàn)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lián)合大義軍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zhàn)之八里橋之戰(zhàn)(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zhàn)漠北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zhàn)之天津登陸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shù)拇笄骞?/a>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tǒng)合漠北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shù)拇笄骞?/a>第九十二章 雨戰(zhàn)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大冶市| 阿拉善右旗| 新昌县| 揭西县| 博罗县| 武平县| 淮安市| 平度市| 元谋县| 禄劝| 德江县| 贡山| 邛崃市| 湟源县| 玛纳斯县| 元氏县| 喀什市| 武威市| 泰宁县| 南和县| 张家界市| 原平市| 宜州市| 图木舒克市| 化州市| 锡林浩特市| 礼泉县| 阿巴嘎旗| 绥江县| 罗源县| 榕江县| 兴化市| 花垣县| 黎平县| 保亭| 隆化县| 凌源市| 澄城县| 阳曲县| 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