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7章 反抗者的報復

復興團要解決自己的補給,只有兩條路可走,外購與內(nèi)購。補給的問題不解決,復興團的十五萬軍隊,到了明年,也只能剩下三五萬。

外購,周邊的陸路國家,都是難兄難弟,想要從鄰國買糧食,復興團手裡的金銀是足夠的,但鄰國的糧食卻不是足量供應的,買個幾萬人的口糧,花大價錢還是能夠辦到的,但復興團不是個幾萬人的小組織,他是輻射半個北方平原的一個小國家,幾萬人的口糧,有和沒有,沒多大差別。

海路外購,是個不錯的主意,東南亞的稻米,美洲的玉米、小麥,只要開足了價碼,要多少有多少,買整個印度一兩年的口糧,應該沒什麼問題。

楊猛以雲(yún)煙換糧食的政策,對復興團來說也是個好事兒,列強的殖民地,米利堅爲代表的美洲,這兩年那邊的種植園,都在慢慢的側(cè)重於糧食的生產(chǎn)。

但是,海外的糧食不少,世界第一海軍強國英吉利,能讓這些糧食順利的到達印度嗎?答案是很明顯的,不可能!

外購糧食的路子,被先天條件限制的死死的,外購一兩船或是陸路的幾百噸糧食,對復興團來說也是杯水車薪的玩意兒,這樣的路子,想想也就是了,伸手去做,那復興團領(lǐng)導們腦子就有硬傷了。

外購不成,只有內(nèi)購了,受楊猛糧食政策影響的,不僅有東南亞、美洲,東印度公司也是一個樣,印度的土地上。只有三種經(jīng)濟作物。煙土、棉花和糧食。這些對東印度公司來說,利潤都是差不多的,適合種煙土的,就種煙土,適合種棉花的就種棉花,剩下的全部是糧食種植園。

印度的莫臥兒皇室名存實亡,各地的王侯貴族與地主,就是割據(jù)印度的主要勢力。他們與印度總督、東印度公司形成了一張極端複雜的關(guān)係網(wǎng),依從、對抗、妥協(xié),復興團雖說發(fā)展的迅速,但要是對上這三大勢力,也是屬於找死的行爲。

印度的北方平原,是英吉利的統(tǒng)治中心,德里,就在北方平原,復興團頻頻佔據(jù)北方平原的一些富庶地區(qū),也引來許多人的不滿與恐慌。

英吉利當然是最不滿與最害怕的了。印度的王公貴族們也不消說,與復興團打生打死的地主軍團。跟大清的團練差不多,真正屬於王公貴族的軍隊,還沒有參與到這場戰(zhàn)爭中來。

內(nèi)購糧食,說出來簡單,可做起來也不容易,復興團起碼要跨過三大勢力,才能順利的購得糧食,英吉利的總督府、東印度公司還有就是印度的王公貴族們。

對英吉利來說,復興團就是他們的死敵,印度復興了,那還有英吉利的什麼事兒?印度殖民地龐大的收入只是其一,充足的兵源,對島國英吉利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賣糧食給復興團,這就是嫌死的慢了。

糧食對東印度公司來說也是極爲重要的,糧食、煙土是東印度公司換取雲(yún)煙的貨物,糧食和煙土,在以物易物的交易之中,比現(xiàn)金銀的價值大。

把糧食賣給復興團,如果掙錢還好說,可沒了糧食,用現(xiàn)金銀購買雲(yún)煙,這一進一出,復興團肯定不能出天價,東印度公司賠錢的機率,佔了多數(shù),無利可圖,這糧食買賣也就做不成了。

最重要的一點,東印度公司的名字還有一個前綴,那就是英屬,扶持自家政府的叛軍,這顯然也是不符合東印度公司利益的。

對印度的王公貴族來說,復興團也不是個什麼好玩意兒,復興印度是他們這些王公貴族的事情,你復興團蹦躂出來,將來要是真的復興了,這功勞算誰的?

讓復興團把功勞讓給這些個王公貴族,想想也不怎麼可能。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復興團是幹什麼的,是怎麼起家的,復興團這羣人,說白了就是一羣暴徒,打劫地主貴族的暴徒,看看復興團這幾個月的發(fā)家史,那可是印度的地主貴族大戶們的血澆灌出來的,讓印度的王公貴族與復興團合作,還賣給他們糧食,除非這羣人的腦子也抽抽了,不然是個人就不會幹這事兒。

外購的路子,是條絕路,內(nèi)購的路子,也差不多,復興團想要維持十五萬軍隊的補給,維持自己地盤上,幾十上百萬人的補給,除了武裝劫掠,好像就沒別的路可走了。

復興團的消息傳到了楊猛手裡,看了看那十幾個復興團領(lǐng)導,對時局的分析,楊猛不由的笑出了聲,這幫傻犢子,還真把復興印度當成了己任,看來這幫子傻貨,還是沒讓世道給回爐啊!

“說這些話有個屁用!直接搶他狗日的!”

復興團的責任是什麼,楊猛自己建的這個玩意兒,豈會不清楚?復興團真是復興印度的嗎?這個不好明說,但現(xiàn)在復興團的任務,就是全線激化印度的矛盾,讓印度陷入一個極端混亂的局面。

買糧食,就是現(xiàn)在的雲(yún)南,也是除了用雲(yún)煙換,就是在大清的各省搶,在印度買?開什麼玩笑,有這個閒錢,復興團不如到自己這邊買軍火。

楊猛的話是這麼說的,回信也是這麼回的,韋駝子現(xiàn)在就是復興團的最高領(lǐng)導,那十幾個復興團的締造者,在韋駝子看來,就是楊家的奴僕,這事兒三爺怎麼說,復興團就要怎麼做!

復興團那邊開搶了,楊猛也沒閒著,楊家積存的老舊軍火,也該換代了,燧發(fā)槍已經(jīng)過時了,擊發(fā)線膛槍,楊家也存了太多太多,老式的滑膛槍,沒多大用途了,與其回爐,不如交給印度人民,爲他們的民族獨立,出上一份氣力,畢竟楊家的褐貝絲滑膛槍佔了絕大多數(shù),而楊家的褐貝絲。也大多是印度款的。

這些凝聚了印度人血汗的東西。還是交給他們比較好。這樣,紀年意義也是不小的。

復興團開打了,繼續(xù)對著北方平原使勁,現(xiàn)在復興團的持久戰(zhàn)力不成,楊猛也讓復興團的軍隊,避開了德里這樣的大城市,現(xiàn)在搞這些大城,雖說勝算不小。但損失更大,與其在這些大城周邊墨跡,倒不如先搶了小城和村鎮(zhèn),這些地方的地主貴族,雖說手裡的財富不多,但他們的數(shù)量多啊!

而且小城和村鎮(zhèn),也是大量貧困人口聚集的地方,印度的百姓,可比大清的百姓慘的多,不僅要受地主貴族的壓迫。印度總督、東印度公司,對他們的剝削也是無處不在。

別的不說。單說說印度的饑荒吧!是印度沒糧食?當然不是!那是東印度公司,廉價收走了大部分的糧食,這跟大清的現(xiàn)狀一樣,不是沒糧,而是糧食不是給老百姓吃的。

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復興團走的是親民的路線,衣衫齊整軍容威嚴的復興團,很快就在印度北方的平原地區(qū),打響了名頭。

從荒僻之地,到富庶之地,無論是大清還是印度苦哈哈都是數(shù)量最爲龐大的人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旦這桶火.藥被點燃,威力也是相當恐怖的。

一夜之間,也或許是好幾十個夜晚之間,印度的北方平原,興起了無數(shù)打著復興團名號的反抗組織,他們的理念或許與復興團不同,但他們的做事方法卻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劫掠。

壓制的民怨一旦被釋放出來,隨之而來的就是災難,這些反抗者跟復興團不一樣,復興團只會找大地主、大貴族下手,而這些印度老百姓,可不分這些,只要你比我富有,就是目標。

地主、貴族、大戶、富戶,就是這些人的目標,當然英吉利的大小商人,他們也沒有放過,從村寨到鄉(xiāng)鎮(zhèn),從鄉(xiāng)鎮(zhèn)到城市,這些人帶著報復性的掠奪手段,一下就把復興團的名聲給敗了個精光。

屠殺、奸.淫.擄掠、無時無刻不在印度的北方上演,隨之興起是一個個抵制復興團的民團組織,這些印度窮漢的所作所爲,有些令人髮指了。

復興團的軍隊到了這些地方,窮漢們的組織,也不會與復興團合併,嚐到了甜頭之後,纔是這些人最恐怖的時候。

“放一放!”

楊猛對此事的批示只有三個字,既然是激發(fā)矛盾,就要往大里做,這些暴民對楊猛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利用對象了。

印度的百姓也是被壓抑了太久,無論是王侯貴族還是地主大戶的武裝,都不是很強勢的存在,苦哈哈雖說沒有火器,但靠著絕對的數(shù)量優(yōu)勢,在北方平原也是橫行無忌的存在。

因爲是打著復興團的旗號,這些人也從來不與復興團衝突,反而頻頻的與復興團做生意,這些暴民組織,起初還把金銀糧食看的格外重要,可隨著劫掠規(guī)模的擴大,無論是金銀還是糧食,都成了他們的累贅。

這些反抗勢力的人,也是越打越雞賊,慢慢的他們也意識到了武器的重要性,這些人打一個普通的地主大戶,都可能付出數(shù)千人的傷亡,遇上稍微有些抵抗能力的貴族,這些人動輒就要敗退,打一個城鎮(zhèn)死傷幾萬,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但憑著對糧食和金銀的佔有慾,加上仇富的心思,這些反抗組織,跟復興團一樣,也是越打人數(shù)越多,越打戰(zhàn)力越強悍。

對武力的渴求,成了復興團敲詐這些反抗組織的好由頭,就是敲詐!一捆馬刀上萬兩金銀,幾萬斤糧食,幾十條破槍,就是這些組織十幾天的劫掠收穫。

復興團的人,也很大氣,幾個人帶著百十把馬刀,幾十條破槍,就能跟這些反抗組織做生意。先交貨後付款,復興團指定好了位置,這些反抗組織就會把糧食和金銀送到相應的地方。

糧食是屬於復興團的,金銀是屬於楊猛的,復興團不是沒遇上過敢對他們下黑手的組織,但這樣的反抗組織,只要玩了一次,接下來就會迎來複興團的屠殺。

老百姓就不殺老百姓了嗎?復興團給了這些抵抗組織,一個極爲明確的答覆,爲了百十把馬刀,幾十條破槍,復興團的人,可以屠殺一個幾萬人的反抗組織,而且這個組織周邊的其他反抗組織,也要跟著吃瓜落。

十倍或是幾十倍於貨款的財物,就是復興團的收欠賬的手段,正主滿足不了,復興團就會找周邊的反抗組織收取這筆費用,道理?這哪是個講道理的世道?

暴民們殘忍,復興團更殘忍,很短的時間之內(nèi),北方平原的反抗組織,就學會了怎麼做事兒,對復興團老老實實,該付的錢款一分一毫也不敢短缺。

同時他們也在學習復興團的殘忍,被複興團刮乾淨之後,這些人就會反過頭來,更加殘酷的搜刮印度的地主貴族還有英吉利的大小商家。

反抗組織所過之處寸草不生,有了韋駝子在印度,偷墳掘墓也成了各地反抗組織,換武器的捷徑,狂暴的百姓,是沒有任何理性可言的,事情越做越過分,各地抵制復興團的勢力,也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夜之間都露出了頭角。(未完待續(xù)。。)

第767章 老子說了算!第433章 收穫不小 進展不大第100章 官應老病休第33章 官商兵匪本一家第814章 京郊戰(zhàn)火(四)第747章 京師拉鋸戰(zhàn)(六)第364章 用人之道(下)第504章 奸狡石相公第352章 睚眥(下)第384章 設計師(上)第447章 邪太平(中)第188章 畏首畏尾第145章 投清的下場第113章 影子部隊第362章 暗流第330章 科學考察團(上)第231章 疆臣暗戰(zhàn)(二)第316章 戰(zhàn)爭準備(上)第262章 健勇巴圖魯(上)第475章 死圍(上)第527章 攔江劫財(下)第302章 一念而興(下)第154章 變革之始第700章 醜聞第10章 西南豪商第93章 魏五的手段第483章 天生桂林府(下)第114章 新軍初成第725章 強硬第374章 賣藩邦第428章 新族羣(下)第704章 格局(上)第523章 得勢便猖狂(十七)第873章 八方震動第886章 百艦出萬炮鳴(上)第816章 京郊戰(zhàn)火(六)第473章 欽差問計第608章 欽差楊部堂(下)第579章 厚與黑(十七)第12章 班底第756章 燒園子(下)第445章 拖第298章 改組影子(上)第801章 血肉開局(二)第122章 反制第564章 厚與黑(二)第737章 破廟一座第654章 荒唐事第151章 二哥楊毅(下)第271章 後裝槍 定裝彈(下)第485章 夜演兵第515章 得勢便猖狂(九)第788章 操演(一)第305章 碩果累累(三)第514章 得勢便猖狂(八)第747章 京師拉鋸戰(zhàn)(六)第251章 布政使第219章 楊家綠營(一)第483章 天生桂林府(下)第584章 厚與黑(二十二)第529章 戰(zhàn)武昌(中)第573章 厚與黑(十一)第313章 碩果累累(十一)第849章 邸報第553章 僵局初現(xiàn)第685章 不宣而戰(zhàn)第571章 厚與黑(九)第92章 明湖譯書館第238章 要做就做冤大頭(下)第813章 京郊戰(zhàn)火(三)第406章 第一子楊新天(下)第169章 賭喪身家(下)第296章 西北之大敵(上)第779章 王殺王(一)第246章 楊家質(zhì)子第781章 王殺王(三)第811章 京郊戰(zhàn)火(一)第152章 西山鐵廠第270章 後裝槍 定裝彈(中)第869章 變味的戰(zhàn)爭第316章 戰(zhàn)爭準備(上)第807章 血肉開局(八)第791章 操演(四)第256章 三爺對四爺(三)第82章 楊潘之好(四)第730章 翻臉第200章 造一把槍有多難(下)第610章 裁兵組軍辦洋務(中)第727章 襲擾第504章 奸狡石相公第343章 處處提防第542章 協(xié)餉風波(下)第740章 死守京師第84章 楊潘之好(六)第679章 五國船廠(七)第806章 血肉開局(七)第884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上)第635章 湘楚圍安慶(五)第517章 得勢便猖狂(十一)第714章 風潮
第767章 老子說了算!第433章 收穫不小 進展不大第100章 官應老病休第33章 官商兵匪本一家第814章 京郊戰(zhàn)火(四)第747章 京師拉鋸戰(zhàn)(六)第364章 用人之道(下)第504章 奸狡石相公第352章 睚眥(下)第384章 設計師(上)第447章 邪太平(中)第188章 畏首畏尾第145章 投清的下場第113章 影子部隊第362章 暗流第330章 科學考察團(上)第231章 疆臣暗戰(zhàn)(二)第316章 戰(zhàn)爭準備(上)第262章 健勇巴圖魯(上)第475章 死圍(上)第527章 攔江劫財(下)第302章 一念而興(下)第154章 變革之始第700章 醜聞第10章 西南豪商第93章 魏五的手段第483章 天生桂林府(下)第114章 新軍初成第725章 強硬第374章 賣藩邦第428章 新族羣(下)第704章 格局(上)第523章 得勢便猖狂(十七)第873章 八方震動第886章 百艦出萬炮鳴(上)第816章 京郊戰(zhàn)火(六)第473章 欽差問計第608章 欽差楊部堂(下)第579章 厚與黑(十七)第12章 班底第756章 燒園子(下)第445章 拖第298章 改組影子(上)第801章 血肉開局(二)第122章 反制第564章 厚與黑(二)第737章 破廟一座第654章 荒唐事第151章 二哥楊毅(下)第271章 後裝槍 定裝彈(下)第485章 夜演兵第515章 得勢便猖狂(九)第788章 操演(一)第305章 碩果累累(三)第514章 得勢便猖狂(八)第747章 京師拉鋸戰(zhàn)(六)第251章 布政使第219章 楊家綠營(一)第483章 天生桂林府(下)第584章 厚與黑(二十二)第529章 戰(zhàn)武昌(中)第573章 厚與黑(十一)第313章 碩果累累(十一)第849章 邸報第553章 僵局初現(xiàn)第685章 不宣而戰(zhàn)第571章 厚與黑(九)第92章 明湖譯書館第238章 要做就做冤大頭(下)第813章 京郊戰(zhàn)火(三)第406章 第一子楊新天(下)第169章 賭喪身家(下)第296章 西北之大敵(上)第779章 王殺王(一)第246章 楊家質(zhì)子第781章 王殺王(三)第811章 京郊戰(zhàn)火(一)第152章 西山鐵廠第270章 後裝槍 定裝彈(中)第869章 變味的戰(zhàn)爭第316章 戰(zhàn)爭準備(上)第807章 血肉開局(八)第791章 操演(四)第256章 三爺對四爺(三)第82章 楊潘之好(四)第730章 翻臉第200章 造一把槍有多難(下)第610章 裁兵組軍辦洋務(中)第727章 襲擾第504章 奸狡石相公第343章 處處提防第542章 協(xié)餉風波(下)第740章 死守京師第84章 楊潘之好(六)第679章 五國船廠(七)第806章 血肉開局(七)第884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上)第635章 湘楚圍安慶(五)第517章 得勢便猖狂(十一)第714章 風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蛟河市| 霍山县| 偏关县| 怀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临江市| 弋阳县| 湘乡市| 建阳市| 鄂尔多斯市| 泊头市| 银川市| 柏乡县| 正安县| 福州市| 绵阳市| 新宁县| 加查县| 建始县| 乐清市| 青冈县| 霸州市| 柳州市| 贵港市| 枝江市| 临城县| 措勤县| 方山县| 尼玛县| 德兴市| 吴忠市| 廉江市| 云林县| 林州市| 扶余县| 香河县| 应用必备| 那坡县| 高密市|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