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2章 帝視朝

過年之後,沈則敬就帶著沈餘宏前往西寧道了,一同前行的,還有沈餘宏的妻子沈成氏,至於他們的嫡長子沈慶敏,仍是留在京兆由沈俞氏照看。

所幸沈安氏已經從湘州府衙回來了,就算沈成氏離開京兆,沈俞氏也不會太過忙亂。事實上,過完年之後,沈俞氏對於管家之權,有了新的安排。

考慮到則敬外出任職、沈寧出嫁,如今嫡長子沈餘憲留在京兆,沈俞氏覺得,沈安氏也應該接手更多管家之權了。

是以過完年之後,沈安氏就忙碌起來,沈俞氏大多事情都不插手了,只是在一旁提點著,以便沈安氏能夠儘快適應。

人事的交替,重務的轉移,這些都是要逐步完成的。家宅之小如是,朝堂之大也如是。在過完年之後,朝臣們迎來了長泰四十三年的第一次大朝。

這一次大朝,文武百官皆就列宣政殿上,就連極少出現的韋景曜和蕭厚仁,都在其中。因爲在養病九個多月之後,大永的君主長泰帝,終於再次視朝聽政了。

雖然太子監國已經將近一年,但是這個帝國的主人,仍是長泰帝。

當宣朝內侍悠長高亢的聲音唱起來的時候,文武百官不由得靜穆肅然地跪下了。“皇上駕到……”這四字唱言在宣政殿內響起,反覆迴盪。

時隔就九個多月,長泰帝再一次出現在宣政殿。文武百官低垂著頭,不敢直視那個明黃的身形,帝王乃是天子,有如神臨人間,那樣的威勢,就算是無形,也影響著這些朝官。

或者說,真正讓他們頭低低的,是那根深蒂固的忠君崇敬思想。

韋景曜和蕭厚仁,神情哀傷地低著頭。半弓著身子。他們比大部分的官員都明白,這一次,就是長泰帝最後一次視朝了。

他們跟隨了長泰帝大半輩子,他們從當年的七品小官,到如今的頂級朝臣,陪伴了長泰帝四十三的時間。

如今,這君臣情義,在這最後一次視朝裡,被放至最大。過往朝堂的風起雲涌,總會在韋景曜和蕭厚仁的心頭浮現。

隨長泰帝親征、推恩令的執行、長泰帝十六年的流血春闈、慈寧宮的刺殺、盛王的覆滅、諸王奪嫡。這些。都是他們經歷過的風雲歲月。也是他們曾經有過的激盪時刻。

甘明泉逝去了,申科過世了,葉正純致仕了,陳知浩病死。李斯年被誅,鄭濮存退避……那些曾和他們並肩或對立的朝臣,在朝堂一波波風浪裡面,或沉沒了,或站浪了,有朝臣走,也有官員留。

只有他們,始終沒有遠離過京兆朝局。不管中間經歷過多少波折,或者也曾有過君臣猜疑。或許也曾有過君臣對立,到了最後,他們依然還站在宣政殿上,陪著長泰帝度過這最後的一次視朝。

此刻站在這裡,他們。還要爲長泰帝做一件事情,以最終全了臣義。

相比韋景曜和蕭厚仁深沉的臣心,沈華善和左良哲的心情就平靜得多。

他們兩個,是長泰帝挑選出來的監國朝臣,平時和長泰帝見面的機會很多,這一次視朝,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個標誌。

一箇舊朝將盡、新朝即起的標誌。他們,與其說是長泰帝的重臣,還不如說是爲太子準備的肱股,他們的責任和使命,不是在即將終結的長泰一朝,而是在太子登基之後的新朝。這一點,他們知道得很清楚。

是以此刻,他們站在這裡,微微低著頭,身體半傾,心情很平靜,等待著新朝的到來。和他們的平靜差不多的,還有卞之和、衛復禮等官員們,他們都靜靜站著,等待著長泰帝的發話。

宣政殿上的四、五品官員,雖然也整肅彎腰站著,心頭卻是大駭。他們平時沒有資格見到長泰帝,如今難得長泰帝視朝,所以他們飛快去擡起眉眼,覷了長泰帝一眼,暗中想看一看,皇上的模樣。

他們雖然知道皇上病重,心裡也早有準備,但還是被長泰帝嚇了一大跳。這個……還是他們的主上嗎?只是匆匆一眼,那枯瘦頹黃的面容,就讓他們忘不了!

看著,就是一臉的死氣,皇上,皇上竟然是這個樣子了!

隨即,他們感到一陣難以言喻的悲傷。就算他們不懂醫術,也知道,皇上這個樣子,離大行不遠了!

這些大永未來的棟樑,如同巳時的太陽,雖然已經散光發熱,卻沒有到達人生最熾熱最輝煌的時候。在這個交變的時刻,他們心中有驚懼,也有惘然,只能下意識跟隨那些最穩定的潮流,不斷涌向前。

不管底下站著的文武百官,是何樣的心情,高坐在金鑾椅上的長泰帝,則是露出了一絲微笑。這絲微笑出現在他枯黃的臉上,看著有一種違和感,卻又是這樣實在。

這是他的朝臣,這是他的朝廷。

他像如今這樣,高高坐在這個位置上,看著底下的朝臣,已經四十三年。四十三年的時間,已經足夠長了,大永曆代的皇上,在位時間比他長的,還不出三個。

這個位置,剛開始的時候,他如坐鍼氈。當時朝臣看著他的目光,彷彿在透過他,看著原本應該坐在這裡的盛王;後來這個位置,他坐得越來越穩了,而朝臣們,已經不敢再看著他了,他們只能夠低垂著頭,聽著自己的;到現在,自己就要離開這個位置了,他不能坐了,非是不想,乃是敵不過天道。

長泰帝不由得摸了摸這金鑾椅,想到坐在這個位置上的心情。如今,他睥睨看著底下的朝臣,雖然拖著病弱的身軀,卻是感覺興奮。這種心情,竟和當年他第一次坐在這裡的心情,相差無幾。

只不過當時,自己是一個人坐在這裡,現在,他的身邊,還站著監國太子。

這個和自己最相似的皇兒,即將坐上這個位置。在這之前,自己雖然爲皇兒做了很多事情,讓他在這個位置上,坐得更穩更舒服一點。

但是,還不夠,還不夠穩,還不夠舒服。自己已不能爲皇兒做得更多了,但是還有一件事,他一定要做。

“衆卿平身……”長泰帝開口了。雖然他的聲音微弱,但是因爲金鑾殿的寂靜,他的話語,聽到了每一個朝臣的耳中。

“謝主隆恩……”這是例常的朝禮了,文武百官都十分熟悉。這個時候,他們才站直了身子,眼光,卻依然不能直視長泰帝。

“朕離朝多時,幸得太子監國,朝臣同心齊力,政通朝和,朕心甚慰。可有事未懸決?有事可啓,無事則默。”長泰帝渾濁的雙眼掃了一眼底下的朝臣,目光在清平侯、安祿侯身上凝了凝。

韋景曜和蕭厚仁忍不住對視了一眼,這是他們盡臣子本義的時候到了。皇上拖著病體視朝,更多爲的,這是這件心頭事了,削爵!這是皇上即將大行,卻始終憂心難放的事情。

韋景曜和蕭厚仁伴隨長泰帝幾十年,對於帝心,體察得通透無比。若說長泰帝在位期間,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做過的話,那就是削爵了!早年雖然下了推恩令,但是削爵一事,經長泰帝之手的,還真沒有。

大永勳貴,雖然經歷代帝王的削奪,所剩已經不多了,甚至在很多官員看來。這些勳貴的存在,就是一種象徵了,象徵著這些家族跟隨太子打江山的那一段熱血。

有了這樣的情感,就連韋景曜和蕭厚仁都沒有想到,長泰帝在大行之前,心心念念想做的,就是削爵!

這有必要嗎?皇上想要削爵,這個事情,最初是沈華善告知他們的,當然,他們是不相信的。可是,當戶部尚書江成海列出明細,那是勳貴之家每年的開支用度,並將它們與國庫收益相比的時候,他們就相信了,這就是皇上想要做的事情。

三公就暫且不說了,這京兆四侯的開支用度,竟然佔了國庫收益的十一!這僅僅是四家而已!勳貴之家不掌權,而且勳貴子弟,大多數任閒職,這也就說,每年國庫的十一收益,竟然要去養這四家閒人廢人!

於國無益,是爲閒,於政有損,是爲廢。

就算只剩下五侯,又怎麼可以不削奪?且不說五侯了,就是隻剩一侯,也到了不得不削的時候。怎能以國之財,去養這些慵散驕奢之人?此乃國之大不幸!

若是不在這個時候削爵,將來太子登基,對這些勳貴之家,就更難下手了。韋景曜和蕭厚仁都知道,按照這態勢發展,這些勳貴之家,必是新朝的隱患!

是以,長泰帝的話語剛下,韋景曜和蕭厚仁就出列了,奏言:“臣等有啓,清平侯勳行有失,宜從削奪!”

奏言削爵,這就是他們今天要全的臣義。爲了皇上大行前的心願,爲了太子登基後的穩妥,爲了大永的國庫,又或者,僅僅爲了臣子的本分,他們都要站出來。

這一次大朝,是長泰帝最後一次視朝聽政,何嘗,不是他們最後一次列朝奏言呢?

事君以忠,察君以誠,韋景曜和蕭厚仁,盡到了臣子本分。

ps:

一更!寫得有點傷感……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第20章 如流處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272章 並肩作戰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18章 說親之機第206章 還有一局第145章 要變天了第232章 草場案第404章 運籌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313章 望君歸第543章 死後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515章 清君側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227 千里奔喪第358章 兵器司!第142章 廷杖(二)第51章 所謀爲何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299章 密謀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237章 見太子第510章 禮崩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242章 三策第281章 盯梢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30章 臨近過年第141章 廷杖(一)第486章 掌軍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477章 後方努力第200章 不和第80章 棋局之後第242章 三策第177 陡生變故第225章 未定第477章 後方努力第286章 局勢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480章 兵臨城下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332章 小登科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352章 山陵崩第538章 偷天第236章 東宮屬官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314章 垂死第186章 貴人謀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359章 何策?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177 陡生變故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143章 大永朝的悲哀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141章 廷杖(一)第415章 宣傳戰第211章 露端倪第315章 寇色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143章 大永朝的悲哀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175章 不祥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306章 平步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385章 離朝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515章 清君側第162章 天理昭昭第515章 清君側第6章 鋪勢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203章 大難臨頭第70章 卞氏之恨第62章 姑姑用意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279章 謀兵第188章 內情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410章 慈不主兵第417章 高唱第257章 族令第308章 閒情
第20章 如流處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272章 並肩作戰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18章 說親之機第206章 還有一局第145章 要變天了第232章 草場案第404章 運籌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313章 望君歸第543章 死後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515章 清君側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227 千里奔喪第358章 兵器司!第142章 廷杖(二)第51章 所謀爲何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299章 密謀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237章 見太子第510章 禮崩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242章 三策第281章 盯梢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30章 臨近過年第141章 廷杖(一)第486章 掌軍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477章 後方努力第200章 不和第80章 棋局之後第242章 三策第177 陡生變故第225章 未定第477章 後方努力第286章 局勢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480章 兵臨城下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332章 小登科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352章 山陵崩第538章 偷天第236章 東宮屬官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314章 垂死第186章 貴人謀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359章 何策?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177 陡生變故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143章 大永朝的悲哀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141章 廷杖(一)第415章 宣傳戰第211章 露端倪第315章 寇色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143章 大永朝的悲哀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175章 不祥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306章 平步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385章 離朝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515章 清君側第162章 天理昭昭第515章 清君側第6章 鋪勢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203章 大難臨頭第70章 卞氏之恨第62章 姑姑用意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279章 謀兵第188章 內情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410章 慈不主兵第417章 高唱第257章 族令第308章 閒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河县| 丰顺县| 松潘县| 密山市| 东明县| 晋城| 皮山县| 古丈县| 太仓市| 甘德县| 成武县| 攀枝花市| 阜阳市| 荣昌县| 密云县| 光山县| 淳化县| 陆丰市| 上林县| 仁寿县| 合山市| 阿图什市| 进贤县| 黑河市| 夏河县| 大连市| 马山县| 威海市| 屏边| 陆川县| 井冈山市| 资兴市| 融水| 靖西县| 商丘市| 百色市| 英超| 松桃| 积石山| 广安市|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