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

與赤河城相隔不過百里的北嶺城內,國相圖勒則親自控制了州兵。龜茲國、姑墨國又派出三千騎,快速兵臨北嶺城下,將圖勒堵在北嶺城內。圖勒此時手中僅有數(shù)百州兵,見大勢已去,只得開城出降,北嶺州再失龜茲國之手!

漢使團剛離開疏勒國不足兩月,疏勒國便烽煙四起,赤河、北嶺兩州陷落,龜茲、姑墨大軍兵臨城下,疏勒國黑雲(yún)壓城、岌岌可危,舉國驚惶,再度亡國便在眼前!

大敵當前,國王忠令擊胡侯番辰出兵北嶺,清剿叛徒圖勒,奪回北嶺城。但番辰恐懼城外新軍大營,以生病爲由推託不出。其實,番辰根本無病。國相圖勒復辟不成,便裹挾北部兩城投匈奴、龜茲,是圖窮匕現(xiàn),已成疏勒國朝野衆(zhòng)矢之的,西南蔥嶺下各國也都羣情激憤,圖勒是自尋死路啊,焉能成事?

番辰手下的斥侯一直嚴密監(jiān)視著漢使團的去向,他隱隱感到,漢使班超率漢使團和崑崙屯僅僅到了于闐國的西城,便佇足流連不再東歸了。這似乎不同尋常,分明是一場驚天陰謀,分明是在靜等疏勒貴族自己跳出來。他不再猶豫,果斷選擇與疏勒國及國王忠站在一起,對抗龜茲國!

正是這個選擇,救了他與一族人性命!

大軍壓境,大都尉番辰卻指揮不動疏勒軍。國相又投敵了,國王忠顏面無存,欲哭無淚,四顧茫然,感覺疏勒國的天便要塌下來了。不得已,便下令由輔國侯、王宮府丞成大統(tǒng)領疏勒軍,迅速出擊北嶺城、赤河城。

成大溫厚墩仁,他進入城北大營,見各營早已嚴陣以待,便籌集糧草,準備出征。成大進入大營的當天晚上二更,右相權魚突然悄悄潛入大營,並迅速從黎陽手中接管了疏勒軍的帥印、兵符。權魚令全軍暫勿出擊,靜待時機!

原來,身在於闐國西城外漢苑的班超,表面上被于闐國君臣“軟禁”在漢苑,其實,他象一隻盤旋在藍天上的雄鷹,正睨視著蔥嶺下各國動向!

圖勒在盤橐城發(fā)動所謂“新政”,羈押了顬罕、陶壚二位州長後,國王忠和輔國侯成大便秘密地將二人轉移到了城外大營藏匿了起來。

赤河城、北嶺城事變後,呼衍獗大喜,急命龜茲國、姑墨國等多國聯(lián)軍近萬人,由大將黎繁統(tǒng)率,移屯疏勒國的赤河城,擺出了進軍盤橐城之架勢。雖然疏勒國中貴族僅圖勒、丘屠叻二人暴露無遺,其餘人並未現(xiàn)身,但班超覺得時機已經(jīng)成熟,他要動手了!

他專門給劉炟寫了奏章,“陛下,臣遵令東歸,疏勒國民阻斷道路。疏勒都尉自盡身亡,欲逼漢使留疏勒。從疏勒至於闐,各國吏民塞路,哭聲被野。臣挪至於闐,君臣吏民緊抱馬腿,言‘漢使東歸,于闐人誠失翁母也!’數(shù)萬吏民,蜂集於西城,哀聲慟天,阻絕歸路……”

班超知道抗詔不歸意味著什麼,但只能義無反顧。胡焰迅速派出兩組可靠驛吏,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馳傳敦煌。班超又迅速派權魚急馳盤橐城,隱秘潛入城北大營,迅速控制疏勒軍。

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陰曆九月初七,這一天是白露節(jié)。

此時的于闐國西城貴族、吏民們仍圍困著漢苑,他們無論如何是不讓漢使團離漢苑一步。當天夜裡一更,天颳大風,飛沙走石。漢使夫人紀蒿代表漢大使班超,親自到漢苑前門與于闐國吏民一齊過節(jié),國王和吏民們不疑有詐,便全部涌到漢苑前門。

只見漢苑的前門燈籠如海,鼓樂連天,人潮如織,紀蒿與于闐國王妃南耶,帶著漢使團衆(zhòng)卒妻妾數(shù)十人,備好清茶、米酒、蒲桃?guī)帧⒎妫ㄗⅲ杭捶恚┑任铮礉h俗舉行了隆重的祭奠禹王儀式。

而班超、淳于薊則躬擐甲冑,帶著漢使團、崑崙屯人銜枚馬裹蹄,悄然從漢苑後門魚貫而出。他們離開漢苑,跋履田野山川,順著小河悄然馳出綠洲,整整疾馳一夜,於凌晨前來到皮山國邊境。

尉遲千統(tǒng)率著鷲雕營早已經(jīng)在這裡整裝待發(fā),淳于薊大手一揮,鷲雕營迅速跟在崑崙屯身後,一人兩馬,滾滾進入大沙漠,大軍向西北方向神不知鬼不覺地急馳而去。

陰曆九月十三日黎明前,尉頭城霜染城頭。就在黎明前這最黑暗的時刻,幾條黑影藉助樹叢、灌木掩護,悄然潛至城下。他們無聲是將撓鉤擲上數(shù)丈高的城頭,然後順著繩索無聲地攀援而上。等巡邏士卒過來,他們已迅速消失在城內。

晨光熹微之時,尉頭城上守卒忽然驚慌地發(fā)現(xiàn),小小的尉頭城已經(jīng)被一支大軍團團圍了起來。細一看,隱隱約約間,四野到處飄揚著漢使團赤色戰(zhàn)旗,城下林間足足有數(shù)千騎。正在張惶間,“颼”地一聲,一支響箭帶著長長的尖利嘯音,悠然飛上城頭。

士卒們迅速緊閉城門,並將響箭上的戰(zhàn)書呈獻給守將鴣律。鴣律是尉頭國左將,也是國王樚律的親弟。尉頭國是行國,主要以放牧爲生計,王治遠在數(shù)百里外的尉頭谷(注:今託什幹河中游以南地區(qū))內,王帳遊移不定,隨水草遷徙。到東漢初年,國民七百餘戶,丁口五千餘人,國兵一千六百人。

尉頭國是匈奴近親,尉頭城是尉頭國唯一的一座石頭城池,也是一座兵城。城內有守軍六百餘人,國民不足千人。此刻,城外戰(zhàn)旗招展,足有數(shù)千人,樹叢間黑壓壓的戰(zhàn)馬便有五六千匹。鴣律與國兵們一樣,聞漢使率軍隊突然包圍尉頭城,大驚失色,面如死灰。

鴣律展開戰(zhàn)書一看,恰是漢使班超親筆寫來,信中只有冰冷冷的兩句話,“漢使團已圍孤城,限鴣律卯時三刻前舉城出降。過卯時不降,鴣律便是死罪。城池旦夕必破,國兵無存一人!”

鴣律欲哭無淚,他是個認死理的將領。不是說漢使已經(jīng)東返歸國了麼,怎麼這幫殺人魔頭突然出現(xiàn)在尉頭了?匈奴人、姑墨人、龜茲人屠赤河城、北嶺城,汝不去殺,偏欺負吾小國尉頭。而且只給三刻時間,有這麼欺負人的麼,既如此小瞧尉頭人,吾偏不降,乾脆拚了算了!

鴣律怒極,提著彎刀蹬蹬蹬地在北城城頭來回走了一圈,站在譙樓下,轉頭趴在垛口上,對著城下高叫道,“漢使欺人太甚,對小國僅給三刻時間,何故如此器小邪?三刻吾絕不降,城破不過死爾,有何懼哉?!”

他話說完,還在等著漢使班超回他話呢,但是城外無人理會他。就在此時,就在他身下不遠的北城門處,便突然濃煙四起,未等他反應過來,城外一聲砲響,戰(zhàn)旗飛舞處,漢使團一彪人馬僅有三十餘騎,便已經(jīng)潮水一般向城門處衝來。而漢使團身後,一營人馬快速跟進,殺聲如潮。

“矢擊!”還來真的了,鴣律提著彎刀大吼一聲,城頭上士卒挽弓搭箭,剎時矢石如雨。他此時心裡還不解,不是說漢使用兵如神麼,莫非瘋了,要攻城也得推架雲(yún)梯啊?

但城外的漢使團大氣如虹,人馬皆披重甲,他們拍落矢石,已經(jīng)直衝入城。

尉頭國兵未經(jīng)歷過大戰(zhàn),漢使團氣吞山河的衝城動作讓他們驚呆了,他們有的手裡舉著弓卻忘了射。原來北城門早已經(jīng)大開,漢使團和身後的鷲雕營未遇大的抵抗便已經(jīng)入城,堅固的尉頭城瞬間冰消瓦解,城內喊殺聲四起。

團團銷煙中,鴣律只看見數(shù)將互相掩護著衝上城頭,將北城守城士卒瞬間一一屠殺殆盡,城頭已經(jīng)爲血染紅。一員漢人大將帶著一身銷煙直步他身前,居高臨下睨視著他,瞬間舉起一柄重鐗,“啪”地一聲,泰山壓頂一般將他生生自上而下劈成兩瓣!

其餘二個城門打開,漏網(wǎng)的士卒瘋狂向外逃竄。城外,吳英、錦娘麾下的崑崙屯人馬早已嚴陣以待,便將其截住一一斬殺乾淨。

尉頭城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城,建在小山之上,只有南、東、北三座城門。僅僅半個時辰不到,漢使團便奪下這座堅城,將尉頭國六百國兵和十數(shù)官吏一一斬殺!

原來,班超離於闐後,整整七天七夜,逾越大漠險阻,愣是穿越大沙漠奔襲近八百里,直接繞過沙漠中的皮山城,越過墨水河(注:即今蔥嶺河),進入廣袤空闊、荒葦雜草遍地的尉頭綠洲,最後於夜裡無人之時衝出蘆葦蕩,直抵尉頭城外,隱在叢林之中。

黎明之前,城門已開,挑糞的、送菜的徒附、奴隸們已經(jīng)開始忙碌一天生計,城門前吏民人馬進進出出。淳于薊帶著胡焰、蒙榆、周令、肖初月共五人,悄然攀進城內,隱藏在北門內茅屋中。

按照原定計策,是卯時盡時,鴣律如果不降,則辰時奪門,班超便催動大軍奪城。可鴣律太猖獗了,竟然公然與漢使團叫起板來,嫌給三刻鐘時間太短,這讓淳于薊大怒,當即決定即時奪門。而城外的班超一見城門打開,城門內煙火四起,便揮動漢使團衝殺開了!

下尉頭城後,尉遲千指揮鷲雕營將六百餘具屍體清理出城埋掉,並大開三門。此時的尉頭城,除城頭上和城內街道上的斑斑血跡,告訴人們這裡曾經(jīng)發(fā)生過短暫的激戰(zhàn),其餘彷彿什麼事也沒發(fā)生過。城內外民衆(zhòng)先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後見一切如舊,便照常展開一天生計。

班超則悠然進入官署,與衆(zhòng)將朝食後便在堂上大睡開了。尉遲千、吳英安排好防禦,便命鷲雕營、崑崙屯全軍在城外紮營朝食。朝食後全軍大睡一天,晚上再度啓程,兵發(fā)疏勒國赤河城!

……

此時離尉頭城僅五百多裡的赤河城外,姑墨、龜茲聯(lián)軍第三天才得知尉頭城已破,班超的漢使團已經(jīng)截斷退路,全軍迅速陷入驚惶間。呼衍獗不在軍中,此時領軍的是大將黎繁。他無一絲猶豫,便令全軍萬餘騎迅速離開赤河城下大營,回師尉頭城,迎戰(zhàn)班超。

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二十四章 戰(zhàn)端再起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二十四章 戰(zhàn)端再起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二章 鏖戰(zhàn)北嶺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十二章 大戰(zhàn)之前第十七章 激戰(zhàn)東城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一章 古典戰(zhàn)爭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
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二十四章 戰(zhàn)端再起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二十四章 戰(zhàn)端再起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二章 鏖戰(zhàn)北嶺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十二章 大戰(zhàn)之前第十七章 激戰(zhàn)東城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一章 古典戰(zhàn)爭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乌拉特前旗| 和硕县| 黄冈市| 桐乡市| 河曲县| 祁东县| 宣城市| 呼玛县| 交城县| 武隆县| 鹰潭市| 塔河县| 沧州市| 麻城市| 尉氏县| 滁州市| 洪雅县| 双牌县| 亚东县| 淮阳县| 辽源市| 灵山县| 和政县| 海晏县| 高安市| 红原县| 三门县| 大埔县| 宁阳县| 阳原县| 天全县| 和政县| 许昌县| 馆陶县| 长泰县| 华坪县| 延安市| 康乐县| 南开区|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