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

人人讀的書本都是一樣的,爲何別人就比你出色,就是因爲人家比你更會讀書。於是,薛朗問江臨道:“你曾讀過什麼書?”

江臨道:“讀過時下流通的多數儒家典籍,還讀過數本兵書。”

薛朗又問:“讀到什麼程度?精讀、通讀或是粗通?可能背誦全書?”

江臨卡住,一時答不上來,想了想,赧然道:“兵書皆可背誦,儒家典籍通讀過,大部分也能背誦,守孝時讀過幾本道經、佛經。”

“可曾讀過史書?可曾讀過法典?”

江臨道:“略讀過《春秋》,法典不曾讀過。”

薛朗道:“從明天起,我就在附近,不需要護衛的時候,你就在家讀書。先讀法典,再讀《禮記》,然後從《春秋》讀起,《史記》、《三國志》、《漢書》都要讀,但凡能找到的史書,都要讀上一讀,不止是通讀,還要精讀,每讀一遍,都要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江臨摸摸頭,道:“爲何是史書和法典?我以爲大哥會讓我多讀儒家典籍來著。”

薛朗笑看著他,解釋道:“如果你已三十歲,那我不會讓你讀法典,只會讓你精讀史書。你才十八歲,正是心比天高、鬥志勃發的年紀,這個年齡段,朝氣、心氣足矣,缺的是對規矩的認識。人生在世,非是孤獨一人,要與人交往,要融入社會人情,要在這世間行走,你就要學會世家的規矩。俗話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聰明人能活用規則,笨蛋死守規則,這兩者,一般都不會活得太艱難。”

江臨想了想,道:“大哥的意思是說讓我遵守規矩?”

薛朗笑著搖搖頭,道:“也是,也不是。”

“何解?”

這話卻不是江臨問出來的,而是一道女聲。薛朗連忙往外看,卻是平陽公主和柳女官站在門外。

兩兄弟連忙起身行禮:“見過公主殿下!”

“免禮!看幼陽在教導阿臨,說得妙趣,聽得入神,我就沒讓人通報,想不到居然聽到如此一番精彩

論調。爲何讓江二郎先看法典禮記,幼陽快速速講來。”

公主殿下興致勃勃的進來,徑自在首位坐下,催促薛朗趕緊接著往下說。薛朗朝柳女官拱拱手,讓人出去準備茶水,接著剛纔的話說:“我剛纔說了,十八歲正是心比天高的年紀,先讀法典,就是要你明白天高地厚,讓你明白行爲的界限在哪裡。再讀禮記,就是讓你懂得世俗禮法,熟讀此兩本,則世間可去也。”

“妙妙妙!”

平陽公主撫掌讚歎道:“此言之妙,頗有道盡世間情勢之妙也!”

柳女官忍不住插言道:“敢問薛主薄,知法守禮固然好,可若遇上無法無天、不通禮儀之輩當如何?”

薛朗攤手:“你都已經佔據有理的位置,善加利用,不就進退由心了嗎?法典禮儀是死的,人是活的。既已佔據有理位置,還怕他作甚?有句話叫人言可畏;還有句話叫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遇到要臉的,則知法守禮可通行也。”

柳女官追問:“若遇到那不要臉皮的呢?”

薛朗笑笑,道:“一力降十會!”

都是聰明人,點到爲止即可。柳女官笑著瞟薛朗一眼,道:“原以爲薛主薄乃是端方君子,如今看來……”

話沒說完,意思卻非常明白。薛朗自然不服,反問道:“我哪裡不是端方君子了?我既不是言語輕浮,動作輕佻之輩,又有仁德之心,殿下還說我虛懷若谷來著,這樣的一個人,哪裡不是端方君子?”

“……”

柳女乾啞口無言。薛朗笑道:“所以說,規矩也好,禮儀也好,知識也好,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做個仁德君子,卻不是要做個笨拙的仁德君子!”

“啪啪啪”——

公主殿下又鼓掌了:“幼陽之言,深得我心,頗有知己之感。”

薛朗笑瞇瞇的拱手致謝:“殿下過獎,過獎。”

這位公主也不是死守規矩的人,如果平陽公主是死守規矩的人,只怕早就死在長安,而不是領軍作戰,鎮守一方

了。

平陽公主道:“幼陽才說了爲何要讀禮記、法典,還未說讀史書有何妙趣?”

薛朗道:“讀史明智,歷史就是一個又一個輪迴。縱觀歷史,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輪迴。順時者昌,逆時者亡。今天就是過去歷史的再現,多讀讀史書,多思考,古今對照,總會有收穫。這種收穫,需要自己慢慢體會,不可說也。”

平陽公主一震:“今天就是過去歷史的再現……今天就是過去歷史的再現!妙哉斯言,多謝幼陽教我!”

薛朗汗,他說的不過是某位現代歷史學家的觀點,薛朗認同這個觀點,所以纔會說出來。所以,現代人比古代人好的地方在於,可接觸的書籍和知識面太廣闊,見識就不是古代缺乏書籍流通的古人可比擬的。

其實,在古代能讀書讀成大家的,都有一個共同點,博聞強記。因爲這時代書籍實在太少了,書籍印刷成本太高,書籍的流通,多靠讀書人們自己抄寫,記憶力好的,自然就容易讀出來。

也因此,藏書豐富的世家,積累越深厚,出人才的機率越大。就拿著名的關西六大姓來說,可能會有一兩代沒什麼人才,但是,過不了幾代,又會有人才出現。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裡面,就有好幾人出身於累代士族之家。

薛朗道:“阿臨是從軍的,兵書讀了,還需戰陣之上驗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是成事之道。其他的東西,我教再多也無用,我倆性格、經歷不同,體會也不同。所以,你須得多讀書,做好知識積累,所謂厚積薄發,不過如此。”

“謝謝大哥,弟受教也!”

江臨行禮拜謝薛朗。薛朗坦然受之,如果不是性命相交的結拜兄弟,這些話,這些經驗他纔不會去教,正因爲江臨視他如親人,他才願意花費心力交代江臨,願他成才。

薛朗在感情上,其實是個被動的人,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雖然開朗隨和,卻不是熱情主動的人。經歷的緣故,讓他防備心頗重,江臨先視他似親兄長,他才以親弟待之江臨。

(本章完)

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三卷_第233章 戰歇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一卷_第12章 出仕公主府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一卷_第12章 出仕公主府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120章 因緣際會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三卷_第208章 情商缺乏癥患者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二卷_第138章 喜報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20章 神秘訪客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六卷_請假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
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三卷_第233章 戰歇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一卷_第12章 出仕公主府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一卷_第12章 出仕公主府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120章 因緣際會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三卷_第208章 情商缺乏癥患者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二卷_第138章 喜報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20章 神秘訪客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六卷_請假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青县| 萨迦县| 樟树市| 伊春市| 凯里市| 榆中县| 洪雅县| 古田县| 旬邑县| 方山县| 平山县| 无极县| 三台县| 清水县| 肇东市| 宜兴市| 岳普湖县| 延川县| 日喀则市| 台南市| 屏东县| 葵青区| 嘉兴市| 咸丰县| 嘉定区| 密山市| 方城县| 观塘区| 博湖县| 潜山县| 云霄县| 永城市| 公安县| 滨州市| 玉溪市| 惠州市| 抚顺市| 吉安市| 巴里| 大足县|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