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7章 遠景

陳燮不動聲色的完成了歪樓的工作,讓盧象升和楊廷麟放棄了追問科舉態度的問題。這一招實屬無奈,這個問題太敏感,陳燮不想跟他們談這個問題。這年月的大明,還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落後,西方國家還沒成長起來,是個大明人都敢拍著胸部說天朝上國。你跟他們說這個如何那個如何,基本上白費口水。這玩意,就是讓利益來推動。

朱由檢要科舉改良,那是因爲對文臣的能力產生了質疑。怎麼改變能力的問題,考試之前就得進行學習,不然你中了進士,到了地方不懂政務,還得重頭學。有的官員,乾脆就什麼都不懂,還不愛學。結果很自然的做個狗屁不通的官,地方上的事物處理的亂七八糟。大明朝搞到現在這個程度,朱由檢很主觀的認爲,這是文臣不力的原因。絲毫沒有想到,這是他家的老祖宗埋下的禍根。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但是他的精力旺盛啊。後來的皇帝,哪有這個能耐,所以搬出太監來搞了個內廷,掌握批紅的權利的太監叫內相。

文官在朱元璋的手裡,就是一羣秘書類的存在。後來的皇帝們,也就是朱棣能跟他差不多,換別人全都瞎。問題是朱元璋搞的八股取士,這玩意太尼瑪坑了。這個還真的是制度問題,得改。朱由檢也是被這幫文臣弄的快瘋掉了,這纔想著改科舉。

“思華,據說陛下還要改內廷?你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麼?”楊廷麟恢復的比較快,想不明白的問題就不想了,反正陳燮說的很有道理。盧象升一聽這話,也豎起耳朵來。

“嗯。有這麼一回事。陛下不希望內廷過多的影響到朝政,所以打算改良內廷。具體的章程,外廷票擬之後,送內廷披紅。必須在三日之內回覆,就算不以通過。也要註明理由。遇到重大事物無法決定,再交給陛下裁斷。重要的有一點,沒有充分的理由,不得把外廷的票擬打回票。”陳燮對外是這個解釋,對內則是告訴朱由檢,做皇帝不要事事都去操心。諸葛亮就是累死的。把握住主要的方針大政就行了,權利上一手抓兵權,一手抓財權。只要拿住這兩個權利,大臣們玩不出什麼花樣來。

這兩年吃夠了苦頭,朱由檢對陳燮說的話深以爲然。沒錢什麼事情都辦不成,武將還不能打仗。外患無法抵禦,內亂平息不了。這種日子他是過夠了,所以纔要改良。

這倆聽了陳燮的話,心裡還挺高興。君臣之間的信任,這些年越來越差了。

陳燮又繼續道:“陛下還決定廢除廷杖,說這是陋習。大臣們代天子牧民,君臣本是一體。總而言之。需要改的東西很多,陛下一直在考慮這些問題怎麼改。”聽到取消廷杖,這兩位更高興了。廷杖這個東西吧,那是從元朝手裡繼承下來的。在宋朝,君臣之間根本就不像明朝這樣。文臣喜歡拿“垂拱而治”來忽悠皇帝,發展到明朝中葉則有點變態了。動不動拿大義來壓皇帝,恨不得皇帝什麼都不要管,就在皇宮裡生孩子就行了。君臣之間一旦出現爭議,皇帝惱火了,就打屁股。這個制度。嚴重的撕裂了君臣之間的關係。

未來儲君的培養問題,其實也是要改的。明朝這樣肯定是不行的,皇帝從小長在深宮,身邊的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大臣們說什麼就信什麼。這樣怎麼能治理好一個國家。都按照文臣說的去做,國家到了明末都搞成什麼樣子了?

所以陳燮建議,太子還是儲君的時候,應該學一學西漢那些太子,有事沒事去民間走走看看。不瞭解民間的疾苦,怎麼能做好一個皇帝?怎麼能看好大明江山呢?當然這個問題,陳燮現在是不會主動說的。回頭朱由檢提出來,十有八九要跟文臣幹一仗。

只要朱由檢態度堅決,這個事情應該是能通過的。兩人爲皇帝的改變感到高興,興致來了喝酒也爽快。楊廷麟很快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立刻問道:“思華,洪亨九進京了,四川的剿賊格局基本定下來了。”

這個事情陳燮是知道的,四川的剿賊局面,在年底之前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張獻忠和羅汝纔等人,在瀘州一代被官兵堵住,兩下里進行了一場決戰。這一仗,表現優異還是陳燮在襄陽整頓之後的四個將領的部隊,在本地部隊奔潰的前提下,死死的擋住了流賊的衝鋒。關鍵時刻,林雅指揮的四個甲字營趕到戰場,從側翼像流賊發起猛烈攻擊,一舉扭轉了僵持的戰局。這一戰也是洪承疇指揮的,聽說川軍崩潰,率領秦軍遲遲不動,等到他得到消息時,已經錯過了圍殲流寇的機會,給張獻忠等人一個跑進雲南的機會。

不管怎麼說,洪承疇是總指揮,流賊竄入雲南,這就是一個勝利。就在這個局面之下,正在籌備追擊的洪承疇接到了京師的調令,與孫傳庭完成了交接後,返回了京師。張獻忠等進入雲南後,一路往西跑。沿途很少停留,最新的消息顯示,已經快到木邦(今緬甸一部)。

真要是張獻忠逃到緬甸,那也不是什麼壞事。這幫人去那邊,能站住腳就最好了。這個事情陳燮樂見其成,別看流賊幹不過官兵,對上那邊的土兵,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就像李彌的部隊,在國內幹不過解放軍,去了緬甸打本地的軍隊,相當的輕鬆。

如果張獻忠和羅汝才這些人在緬甸紮根,甚至在那邊奪權建國,那纔是陳燮最希望看見的事情。現在的西南那些小國,說實話真是化外之地。荒蠻落後,地理條件極爲惡劣。官兵完全沒有去追的必要,陳燮已經跟朱由檢建議,一旦張獻忠等真的逃亡雲南,追都不用追,瘴氣就能讓他們全部完蛋。當然這話是忽悠朱由檢的,主要還是不希望他繼續用兵了。趕緊的把多餘的錢用在國內的賑濟上,穩定住大明的北部幾個省之後,其他問題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這樣一來,陳燮也好從容的脫身,經營南海。

“張獻忠在廬州吃了個打敗仗,林雅等人共計斬首八千,賊兵西遁,覆滅不遠。洪亨九這個便宜佔的不小啊。”盧象升一句話像開玩笑似得,其實是想看看陳燮的反應。

提到這個事情,陳燮只是微微一笑道:“洪亨九比那些京官強多了,他可是從地方一級一級的幹出來的官員。能力很強,這種人在內閣,對大明來說是好事。”陳燮的“大度”,真是出人預料,兩人都在觀察,覺得陳燮沒有言不由衷的時候,齊齊豎起大拇指。

時間不早,這兩人告辭離開,陳燮送出大門外,回到書房,劉慶正在裡面坐著等候。看見陳燮進來,上前拱手道:“東家,送走兩位大人了?”陳燮點點頭道:“總算是對付過去了,對了,你從遼東回來,那邊的情況如何?報告上說的還是太虛,眼見爲實。”

劉慶從身邊拿起一匹布,遞給陳燮道:“這是在瀋陽織出來的貨,年前運到京師的五萬匹布,全都銷售一空。”陳燮接過來看看,這匹呢子的質量還算不錯,滿意的點點頭道:“很好,科爾沁草原那邊,現在的羊毛交易看來是能做起來了。”

劉慶道:“何止做起來了,在通遼,每天都有蒙古人送來羊毛,換取茶葉、糧食、鐵器。我聽說,好多蒙古人都不怎麼養馬了,都在養羊,這東西來錢太輕鬆了,他們又不傻。”提起這個陳燮想起來了,這個羊其實有個很大的問題,他吃草根。一但養的多了,沙化的問題自然隨之而來你。陳燮想了想道:“草原上的羊品種不行,產毛太少。還得想法子從泰西引進合適的品種,輸送到草原上。對了,回頭聯合商人們定一個規矩,在草原上做買賣,千萬不要坑人。另外告訴祖大壽,一旦發生類似的事情,堅決嚴懲。”

劉慶笑道:“這個他們已經在做了,最近抓了好些奸商,罰銀子打板子。對了,遼東那邊的軌道,據說修起來難度比較大。東家帶來的那個火車頭太沉了,以前的軌道根本用不了。新的軌道鋪設的很慢,最麻煩的還是橋的問題。那個叫夏雪的女子說,橋樑的問題她組織了一匹工匠在忙活,打算用鐵來修橋。這種軌道,已經鋪了幾十裡了,在上面試車似乎還行。到底行不行,最後還得東家去看看,這事情沒人能跟您比。”

陳燮心說我也不懂這個啊,鐵路這玩意,說實在的陳燮也是外行。一想到將來的東北大地上,火車在奔馳的場景,陳燮還是有點小激動。這事情現在看來還有點遠,不知道何時纔有真正意義上的屬於大明的火車出來。

劉慶這一段一直在東北和京師之間來回,主要是在謀劃呢子生產的事情。現在看來他做的不錯,陳燮沒有再問,轉移話題問起遼東的清軍之事。

第106章 行軍、紮營第133章 關鍵是沒銀子第684章 挽回的辦法第525章 商業的問題用商業的手段來解決第841章 埋骨之地第526章 誅心之奏第854章 鮑魚之肆第257章 不能錯過的暴利第690章 小小的意外和驚喜第886章 報復,必須報復!第249章 消除隱患第120章 京城腳下的年三十第474章 打回去第497章 買船第25章 朝局之變第629章 未來的保證第637章 意外的順利第478章 輿論造勢第554章 問題寶寶第441章 征服者第245章 按部就班第254章 登州新鮮事第834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536章 興奮和緊張第292章 任性第786章 從基友到對手第217章 魏國公第152章 公祭忠勇第606章 特殊要求第122章 總要有人出來當第一個傻子第879章 巨大的人力缺口第667章 文明之光第825章 淘金熱第295章 奉命會剿第157章 技術官僚孫元化第737章 各國反應第235章 至蘇州第139章 絕望的收兵第216章 掌握話語權第436章 改變的節奏第669章 閱兵式第458章 敗了,還是敗了!第465章 此路不通第351章 決戰開始第460章 總理剿賊第174章 造船是必須的第860章 長期買賣第九百零四章第863章 總是要往前走的第669章 閱兵式第481章 短暫的衝突(下)第319章 我騙他的第384章 運河三大衛第683章 不該來的來了第214章 稱呼問題第624章 強力變革第618章 開大明之先河第772章 禪位之前第632章 賣命錢第344章 釣魚第821章 誰搶誰?(續二)第677章 權利需要制衡第553章 太子南下第285章 算計第749章 你說個數第846章 不可避免的流血第54章 家學淵源第118章 斷送的機會第72章 回家第134章 美麗的錯誤第854章 鮑魚之肆第231章 高、潮第518章 人口買賣第752章 敘敘舊第772章 禪位之前第244章 重視第665章 軍隊國家化第372章 再次召見第529章 效率第285章 算計第511章 黑暗中第388章 逼上絕路第619章 新貌第87章 答案是如此的高尚第768章 地獄第115章 團練營的軟肋第211章 全面擴軍第882章 國家的責任第468章 重點轉移第530章 不甘心失敗第19章 黑心赤腳醫生第901章 暗戰第588章 江戶幕府第692章 心態之變第98章 一個本可以不死的人第327章 追上了第345章 打上門再談判第368章 打斷脊樑骨第710章 揚州的“熱情”第818章 誰搶誰?(下)
第106章 行軍、紮營第133章 關鍵是沒銀子第684章 挽回的辦法第525章 商業的問題用商業的手段來解決第841章 埋骨之地第526章 誅心之奏第854章 鮑魚之肆第257章 不能錯過的暴利第690章 小小的意外和驚喜第886章 報復,必須報復!第249章 消除隱患第120章 京城腳下的年三十第474章 打回去第497章 買船第25章 朝局之變第629章 未來的保證第637章 意外的順利第478章 輿論造勢第554章 問題寶寶第441章 征服者第245章 按部就班第254章 登州新鮮事第834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536章 興奮和緊張第292章 任性第786章 從基友到對手第217章 魏國公第152章 公祭忠勇第606章 特殊要求第122章 總要有人出來當第一個傻子第879章 巨大的人力缺口第667章 文明之光第825章 淘金熱第295章 奉命會剿第157章 技術官僚孫元化第737章 各國反應第235章 至蘇州第139章 絕望的收兵第216章 掌握話語權第436章 改變的節奏第669章 閱兵式第458章 敗了,還是敗了!第465章 此路不通第351章 決戰開始第460章 總理剿賊第174章 造船是必須的第860章 長期買賣第九百零四章第863章 總是要往前走的第669章 閱兵式第481章 短暫的衝突(下)第319章 我騙他的第384章 運河三大衛第683章 不該來的來了第214章 稱呼問題第624章 強力變革第618章 開大明之先河第772章 禪位之前第632章 賣命錢第344章 釣魚第821章 誰搶誰?(續二)第677章 權利需要制衡第553章 太子南下第285章 算計第749章 你說個數第846章 不可避免的流血第54章 家學淵源第118章 斷送的機會第72章 回家第134章 美麗的錯誤第854章 鮑魚之肆第231章 高、潮第518章 人口買賣第752章 敘敘舊第772章 禪位之前第244章 重視第665章 軍隊國家化第372章 再次召見第529章 效率第285章 算計第511章 黑暗中第388章 逼上絕路第619章 新貌第87章 答案是如此的高尚第768章 地獄第115章 團練營的軟肋第211章 全面擴軍第882章 國家的責任第468章 重點轉移第530章 不甘心失敗第19章 黑心赤腳醫生第901章 暗戰第588章 江戶幕府第692章 心態之變第98章 一個本可以不死的人第327章 追上了第345章 打上門再談判第368章 打斷脊樑骨第710章 揚州的“熱情”第818章 誰搶誰?(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盈江县| 尖扎县| 孟州市| 扶风县| 贵德县| 东阳市| 海兴县| 屯门区| 松溪县| 阿城市| 山阳县| 石屏县| 乐陵市| 汾阳市| 正阳县| 尚义县| 阜新市| 东丽区| 麻城市| 南昌市| 老河口市| 太谷县| 老河口市| 萨迦县| 望都县| 资溪县| 象州县| 周至县| 恭城| 城口县| 内丘县| 白城市| 平原县| 威海市| 江陵县| 商南县| 开阳县| 绵竹市| 东至县|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