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1章 香河父老的“盛情”

王承恩退下之後,朱由檢的臉上還是露出了微笑。自去年十月以來,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嚴格的來說,袁崇煥被拿下確實有點冤枉,薊州那邊應該是劉策的責任。崇禎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袁崇煥竟然要求進城休整,這個纔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黃臺吉剛剛撤軍,崇禎就迫不及待的拿下袁崇煥,直接導致最能打的祖大壽逃回寧遠,這個事情,更是把袁崇煥往死路上退了一步。

房山陷落,良鄉慘敗,接著黃臺吉殺了個回馬槍,永定門一戰滿桂戰死了。唯一能寄託希望的孫承宗,夜奔通州,總算是到了山海關,把馬世龍給派了回來。隨著黃臺吉東進,遵化陷落,京師與山海關之間消息割斷,根本就不知道那邊的情況如何。

就在這個前提下,陳燮和秦良玉以少量的部隊出擊,並且取得了大捷。這是崇禎最近一段時間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可惜的是陳燮這樣的義民少了點,白桿兵的主力還沒趕到。這也導致兩人偷襲遵化的計劃失敗,被迫後退。

提起筆,朱由檢在屏風上寫下“陳燮”二字,這意味著此人可用,進入了君王的視線。

朱由檢從來都不是一個善於自省的君王,立志成爲一個偉大君王的願望是好的。但是缺乏相應的能力,又有性格上的缺陷,總是想把事情辦好,但是每次都落到了一個糟糕的結果。

偏偏這又是一個明朝最爛的時代。天災人禍不斷,內憂外患不覺。

因爲袁崇煥的緣故。崇禎會再次啓用宦官作爲監軍,儘管大臣會阻撓。但是沒有效果。崇禎的執拗,無疑撕裂了君臣之間看似癒合的傷口,君主和大臣之間的距離拉大。

縱觀整個明末的崇禎年,看看朱由檢乾的那些事情,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這位心比天高的皇帝,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或者說戰略眼光基本爲零。

三河,到了分道揚鑣的時候了。陳燮與秦良玉策馬並行時。秦良玉舊事重提:“思華,我還是想打造一支以火器爲主的小部隊。等拿到賞銀,能否賣一批火器給我,順便派幾個軍官協助訓練一二。”

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的陳燮微微一笑道:“秦姨,就算您給銀子,我也不會要。這樣吧,您挑選一批老實忠厚的士兵,規模不要太大,五百人爲限。這些人跟我回登州。交給我來訓練。我根據白桿兵的特點,專門定製一套最適合的戰術。我稱這套戰術爲:陳氏方陣。”

好吧,我們的陳神醫,決定再次剽竊並侵權。實際上這個時候的西班牙方陣。歐洲並不新鮮。陳燮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多,就是長矛手的盔甲而已。現在的登州鐵作坊,製作一些板甲應該難不倒陳燮從各地搜刮來的五六百鐵匠。

秦良玉再次被感動了。但是她沒有露在臉上,默默的接受陳燮的好意。等著以後報答吧。白桿兵是秦良玉安身立命報效君王的本錢,爲這個事情欠點人情。值得。

“好,就這麼說定了。”秦良玉上路了,陳燮撓撓頭,轉身繼續南下時,交代身邊的參謀道:“記錄一下,派人去問問,板甲的研製和產量情況如何?如果有一定數量的成品,讓聯合商號送到香河。”

這些年輕的參謀,實際上就是陳燮的秘書班子。也是陳燮精心培養的未來。

就在陳燮揮師南下的時候,趁著京師收斂城外屍體,打開城門的機會,莫泰的四輪馬車緩緩的進入了廣渠門。開始了他在京師的活動生涯,莫師爺心裡很清楚,陳燮把他擺在這個位置上是做啥的。陳燮這樣的人,註定是要一飛沖天的,不表現出自己的價值,今後在這個團體內的位置,就無法得到保障。

兩場戰鬥下來,陳燮無疑收穫巨大,對於他來說,打造一支敢打必勝的軍隊,纔是在明末安生立命的根本。至於明朝未來的這個問題,陳燮不是什麼高瞻遠矚的大人物,當然也很難給自己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劃。他能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明朝末年,堅實的走好每一步,哪怕慢一點,只要不斷地往前就行。

就這個思路,相比朱由檢同志而言,可謂恰恰相反。一個是高估了自身,一個是低估了自身。這個時候的陳燮,大概還沒想到,自己的實力被自己低估了。在明朝,銀子解決不了的問題真不多,只要有足夠的銀子,很多事情必然迎刃而解。

登州團練營的繼續南下,速度就慢的多了。陳燮也不趕路,可以不緊不慢的往前走。幾個受傷的,進行了一些手術治療後,直接丟在通州養傷。城裡楊國棟,對這個要求自然沒有拒絕的可能。而且親自去見了陳燮,客氣一番後私下道:“思華,解巡撫的意思,是不是貴部就不走了。”

陳燮詫異道:“此話怎講?”楊國棟道:“思華有所不知,如今登州營的威名算是打出來了,哪個城池不喜歡貴部留下?”

感情是因爲怕死啊,要請陳燮留下幫著守通州。這個建議,陳燮當然不能接受,按計劃前往香河,在那邊等著後金偏師,纔是陳燮的真實意圖,怎麼就就此作罷。

“總兵大人有所不知,我部作戰,依賴槍彈,後勤消耗極大。且槍彈補給,需經海路運抵天津,此番南下,就是去接應補給。等我部補充了糧彈之後,自會返回。”

楊國棟這些沒話可說了,人家是純火器營,這個消耗自然很大。通州就算有錢,也沒那麼多火藥和鉛彈提供。楊國棟只好悻悻而去,陳燮繼續南下。還沒到香河呢,前方就見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的歡迎場面。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走在歡迎人羣最前面的是一名文官,縣令服還是很好認的。不過陳燮不認識他,只能遠遠的就下馬,大步上前拱手致意:“在下陳燮,雖有旌表在身,終究不過區區一介白丁,如何敢勞縣令及各位父老相迎?”

通州縣令宋毅(杜撰),上前呵呵呵笑道:“陳大使不必自謙,通州城下一戰,別人不知道,我香河父老無人不知。沒有陳大使的虎威,通州不保,香河危矣。”

陳燮心說,那也沒必要這麼客氣了,當即拱手回禮道:“縣尊大人,還是把話說明白吧?不然在下的心裡,很不託底。”陳燮倒也直接,搞的宋毅有點尷尬,原本打算接進縣城好酒好菜招待一番再說,現在嘛只好低聲道:“借一步說話如何?”

陳燮點點頭,兩人往邊上去,明顯能感受到那些“父老”們的期待眼神。這到底唱的哪一齣啊?陳燮心裡不明白,但還是很淡定的等著宋毅的主動開口。

“是這樣的,前些日子,建奴鐵騎犯境,香河父老受驚不小。就在前天,還有建奴遊騎出現。這不,既然貴部到了香河,不妨在香河住下,有什麼需求,香河父老都好商量。”宋毅這麼一說,陳燮心裡明白了。

後金東進,明軍各部不敢出城,這也導致後金遊騎膽子越來越大,三五十人的就敢四處劫掠。明軍縮在城池內不敢出來。其實這個事情跟陳燮還是有關係的,上次他乾巴山度一下狠的,多鐸一通收拾巴山度之後惦記著報復陳燮。所以派了一些遊騎在附近,希望能再遇見陳燮,好收拾一下這個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明軍小股。

弄明白是這個情況之後,陳燮心裡偷著樂,嘴上卻道:“縣尊大人,我部奉登州營總兵張大人令,北上勤王,最終還是要走的。我看這個縣城就不進了,隊伍就在城外紮營,等候登州營張大人所部一起北上。”

宋毅心說,你不進城還搞個屁啊,這麼辛苦弄出來的陣仗,不就是想把你留下來麼?

“陳大使,貴部爲國征戰,到了香河不進城,這說出去不還聽啊。”這貨的嘴皮子真不錯,當初陳燮經過香河的時候,那可是城門緊閉啊。別說進城了,經過城下的官道,城頭上都如臨大敵的,派人下來要求不得騷擾地方。

現在估計是知道永定門一仗明軍打的稀爛,後金鐵騎肆意橫行一時半會也不會離開北直隸的範圍,知道害怕了,所以要留住這支能打的軍隊。陳燮都懷疑,自己剛離開通州,就有人快馬來報信了。不然怎麼動作這麼快?

“縣尊大人,不妨如此。我部可以留下一段時間,在此作一段時間的休整,但是必須在城外紮營。這是軍規,不可違反。如果這樣都不行,我只好去天津了。”陳燮這麼說,宋毅只好作罷,再勸就沒意思了,先把人留下來再說唄。

最終“父老”們留下了幾頭殺好的豬,十幾只羊,然後回了城內。陳燮下令部隊在城外三裡處的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安營紮寨,對外宣稱部隊疲憊,在此休整。

第345章 打上門再談判第73章 番薯豐收第568章 不可逆轉第581章 教什麼,學什麼?第164章 不得不重視的理由第38章 民心來的如此簡單第527章 大招第825章 淘金熱第134章 美麗的錯誤第524章 硬道理第577章 華夷之辨第680章 教員第769章 錯中有錯,結果不錯第365章 擊敗第126章 被打掉的最後一絲勇氣第749章 你說個數第335章 訛詐第41章 實幹型人才第103章 一羣養不熟的白眼狼第848章 開啓先河第193章 搶誰不是搶第497章 買船第618章 開大明之先河第398章 君子報仇第764章 堺港不是元山第657章 意外還是陰謀?第80章 大手筆的買賣第50章 老子隊伍纔開張第34章 展銷會上的新鮮事兒(上)第61章 都是爲了地方第818章 誰搶誰?(下)第263章 先嚇唬嚇唬你第400章 復社巨擘第883章 先天不足第827章 西海岸擴張計劃(二)第317章 吃兩頭,還得分一份保護費第67章 照坑不誤第261章 旅順危機第651章 緣由第329章 千里追殺第862章 默契達成第411章 海州外圍第530章 不甘心失敗第589章 無法嘲笑的見識問題第869章 賭博第570章 宗室(下)第119章 你們不行第800章 還敢更裝一點麼?第624章 強力變革第850章 決戰埃及(二)第843章 血流漂杵第78章 銷、魂滋味第739章 早作安排第497章 買船第442章 蒸汽時代的可能第78章 銷、魂滋味第835章 無法抗拒第571章 教育的目的第321章 廬州血夜第513章 短命的鬧餉(下)第368章 打斷脊樑骨第797章 帝國主義分子的習慣第209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139章 絕望的收兵第632章 賣命錢第622章 同樣的問題第2章 這裡就是明朝?第394章 告一段落哭死記錯了日子第526章 誅心之奏第244章 重視第892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五)第209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72章 主動試探第725章 機構改革第284章 聰明人第564章 高興的太早第447章 不能失去的第二百三十四 蘇州之行第709章 決斷第395章 溫體仁的末路第663章 “胸襟如海”第79章 你個牲口第九百一十章第254章 登州新鮮事第812章 全面飄紅第599章 巨大的危機第206章 意外的齊心第217章 魏國公第291章 喪家犬第160章 難民潮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第493章 用心良苦第642章 如何造反的問題第613章 不是沒遠見第251章 來信與回覆第46章 打掃乾淨好過年第239章 挑剔的理由第370章 吳直跑城第334章 要去算點舊賬第586章 如此精銳
第345章 打上門再談判第73章 番薯豐收第568章 不可逆轉第581章 教什麼,學什麼?第164章 不得不重視的理由第38章 民心來的如此簡單第527章 大招第825章 淘金熱第134章 美麗的錯誤第524章 硬道理第577章 華夷之辨第680章 教員第769章 錯中有錯,結果不錯第365章 擊敗第126章 被打掉的最後一絲勇氣第749章 你說個數第335章 訛詐第41章 實幹型人才第103章 一羣養不熟的白眼狼第848章 開啓先河第193章 搶誰不是搶第497章 買船第618章 開大明之先河第398章 君子報仇第764章 堺港不是元山第657章 意外還是陰謀?第80章 大手筆的買賣第50章 老子隊伍纔開張第34章 展銷會上的新鮮事兒(上)第61章 都是爲了地方第818章 誰搶誰?(下)第263章 先嚇唬嚇唬你第400章 復社巨擘第883章 先天不足第827章 西海岸擴張計劃(二)第317章 吃兩頭,還得分一份保護費第67章 照坑不誤第261章 旅順危機第651章 緣由第329章 千里追殺第862章 默契達成第411章 海州外圍第530章 不甘心失敗第589章 無法嘲笑的見識問題第869章 賭博第570章 宗室(下)第119章 你們不行第800章 還敢更裝一點麼?第624章 強力變革第850章 決戰埃及(二)第843章 血流漂杵第78章 銷、魂滋味第739章 早作安排第497章 買船第442章 蒸汽時代的可能第78章 銷、魂滋味第835章 無法抗拒第571章 教育的目的第321章 廬州血夜第513章 短命的鬧餉(下)第368章 打斷脊樑骨第797章 帝國主義分子的習慣第209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139章 絕望的收兵第632章 賣命錢第622章 同樣的問題第2章 這裡就是明朝?第394章 告一段落哭死記錯了日子第526章 誅心之奏第244章 重視第892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五)第209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72章 主動試探第725章 機構改革第284章 聰明人第564章 高興的太早第447章 不能失去的第二百三十四 蘇州之行第709章 決斷第395章 溫體仁的末路第663章 “胸襟如海”第79章 你個牲口第九百一十章第254章 登州新鮮事第812章 全面飄紅第599章 巨大的危機第206章 意外的齊心第217章 魏國公第291章 喪家犬第160章 難民潮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第493章 用心良苦第642章 如何造反的問題第613章 不是沒遠見第251章 來信與回覆第46章 打掃乾淨好過年第239章 挑剔的理由第370章 吳直跑城第334章 要去算點舊賬第586章 如此精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太保市| 文水县| 奎屯市| 灵台县| 天全县| 保山市| 台南县| 钦州市| 祁门县| 贺兰县| 玛沁县| 三门县| 留坝县| 新邵县| 乐安县| 沁水县| 佛坪县| 阿瓦提县| 普安县| 神木县| 莱阳市| 永修县| 电白县| 兴宁市| 耒阳市| 原阳县| 赣榆县| 湘潭县| 河东区| 贵阳市| 和林格尔县| 永新县| 普陀区| 阿克陶县| 鄢陵县| 鄄城县| 若尔盖县| 武夷山市| 华容县|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