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章110三登黃鶴樓5

章110 三登黃鶴樓 5

“人自擇法,各取所宜?”鄧素皺眉問道,“若清流與俗易皆在一案,如何裁斷?”

“罪獄從俗易,而爭訟從清流。”朱森沉吟道,“爭罪曰獄,罪獄之事,當緩刑罰以寬仁民,而爭財曰訟,爭訟之事,當以風俗教化爲要旨,可從‘清流法’。”他語氣並不確定,朱森素來潛心治學,訟獄之事並非所長。果然,陳東和鄧素都流露出不以爲然的神情。

“朱兄,罪獄之事,失之於寬仁,便不能懲奸止惡,反而是揚惡抑善。而爭訟之中,更變詐百出,所謂‘君子欺之以方’,如何能從清流法決訟。朱兄,你的心願是好的,但這樣絕不可行。”鄧素斷然道,陳東也罕有地點頭贊同。二人都經歷過州縣,對決訟斷獄有些體會,所以纔會反對。二人這一質疑,朱森也面露難色。

“清流俗易兩者交疊的話,”趙行德輕輕插了一句,“可不分獄訟,但考其發端便可。”

他在遼東治理漢民時,也曾升堂問案,還曾按照夏國制度審定過律例集,所以也有些心得。朱森的提議也觸動了他的一些想法,因此便忍不住開口插話。朱森臉帶疑惑,問道:“如何考其發端呢?”陳東微微頷首,示意有此疑問。鄧素目光微動,落在趙行德身上。

“因侵犯他人而起訟獄,從清流之法;若從訂約立契始發端的,則從俗易之法。”

趙行德緩緩道:“孟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心動既是自由,刑罰亦不能強迫人心向善。而刑罰之要旨,只在於助人守‘善’。使人能自律、守‘善’,而天下大治亦不遠也。兩法相犯而由侵犯他人發端的,情況可歸爲兩種,第一種,守俗易法之人侵犯守清流法之人,是壞了他人之‘善’。如外國之人,無故入我國土,當以我國法度懲處之。所以,即使是守俗易法之人,也當以清流法嚴懲;守清流法之人侵犯守俗易法之人,既壞了他人之“善”,也是壞了自律之‘善’,自作者自受,亦當從清流法嚴懲。與此不同的是,兩法相犯而由訂約立契發端的,斷訟決獄,當以雙方所立之契約爲基礎,若從清流嚴苛之法,恐怕官府會越俎代庖,將雙方未明之意願強加於人,故而當以俗易法裁斷之。”趙行德說完便住口不言,朱森和陳東面露沉思之色。

“如此說來的話......”

“諸奸爲侵犯之行,”鄧素沉吟道:“如有同守俗易法之人,當按照本朝刑統,男女各徒一年半,女有夫者,則男女並徒二年。而同守清流法之人,禁止淫佚,諸奸者,男,杖五十,女,杖三十;有夫者,女,夫殺之無罪,男,斬首棄市。女十二歲以下,婦人不坐罪,男比有夫者,斬首棄市。如果俗易侵犯清流,則從清流法。如果清流侵犯俗易,亦從清流法。男仗五十,女杖三十;有夫者,女,夫殺之無罪,男,斬首棄市。女十四歲以下,婦人不坐罪,男比有夫者,斬首棄市。是這樣麼?”

“這......是的,”趙行德遲疑了一瞬,還是點了點頭,又道,“以訂約立契發端的訟獄,以體察雙方契約真意爲要旨。清流之間,君子不出誑言,言出成約,誓無反悔。而俗易之間,則非要立下字據畫押不可。而清流與俗易之間,則以俗易法爲準,若無字據,認定雙方並無契約。”

“不錯。君子之交,焉能與蠅營狗茍者相同。”陳東微微點頭。在世居福州的宋國海商之間,確實有重信尚義,言出如山,不需字據爲憑的做法,往往一兩句話就能做成大買賣。而那些信義未夠的商賈,就必須要定下字據。字據上的文字還必須逐字逐句地推敲,以免留下後患。

“善!大善!”鄧素拍案叫絕道。“如此一來,不僅是各得其所而已。”

“禮法所保護的,既非清流,也非俗易,而是天下人心之‘善’。善者有善報,惡有惡果,長此以往,砥礪節操之人必將越來越多。侵犯從清流,訂約從俗易,此法大善!”他執掌禮部,自然是希望嚴守禮法之人越多越好。興奮之色溢於言表,然後,鄧素的臉色又寒了下來,沉吟道,“不過,若真的人自擇法的話,真正清流多半要選《宋禮法》而自律之,吳子龍的聲望勢必大漲。難道,我等也不得不受他撰寫的《宋禮法》約束不成?”陳東的臉色也陰沉下來,《宋禮法》真成了“清流法”,那吳子龍的聲望必定一時無兩。下一次學政公議推舉丞相,吳子龍便是衆望所歸的人。

“少陽,我們也編纂一部與《宋禮法》相抗的‘清流法’,如何?”

“嗯......”陳東沉思了片刻,皺眉嘆道,“談何容易?吳子龍有心編纂《宋禮法》已久,他的禮法已囊括了古今,我們即使重新編纂一部禮法,也挑不出他的範圍,亦步亦趨,反而惹人恥笑。唉——”他看著在座的幾人。若自擇法,恐怕都要守《清流法》,而不會覥顏與“俗易”爲伍的。鄧素皺眉思索,也嘆了口氣。吳子龍本身是極其砥礪節操之人,對清流所推崇的言行禮法拿捏把握得極準。禮部若要新編《禮法》,和他的《宋禮法》相比,若再嚴苛一些,就太不近人情,而寬鬆一些的話,又會令人不齒了。

“此事,解鈴還須繫鈴人。”朱森開口道,陳東和鄧素疑惑地看著他,朱森笑道:“要別出機杼的話,依我看,可以取元直所撰《君子國》之意旨,便與吳子龍《宋禮法》大異其趣,附以禮法和本朝律例,號稱爲《君子法》,便可以與吳子龍的《清流法》分庭抗禮。天下清流士人,或不滿吳子龍之煊赫,或不欲守《清流法》者,可以守《君子法》。如此,大禮議之後,吳子龍的聲勢便不至於太高了。”他說完之後,含笑看著三人,誰知道,陳東、鄧素同時遲疑起來,陳東臉現驚訝,鄧素深皺眉頭。朱森才發覺自己這提議的不妥。他和陳東、鄧素都討論過《君子國》初稿的,陳東擊節讚賞,而鄧素則不置可否,只是說趙行德慣做新奇之論。然而,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本朝禮法由夏臣編纂,豈不是說本朝無人?

“多謝朱兄擡愛,只是,行德卻沒這個資格。”趙行德深深呼吸了一口冰涼的空氣,“所謂君子之道,我與朱兄論辯過多次,朝廷若要編撰禮法的話,朱兄才具遠高於我,足堪大任。與我同路南下留守司軍官數十位,曾研討此道不下百回,鄧兄、朱兄手下若缺少人手,可以從他們中間挑選。行德身爲夏臣,嫌疑未洗,就不便參與其事了。”

“元直......”陳東嘆了口氣,鄧素的神色微動,終究沒有說出什麼勸解的話來。

“前幾天看邸報上說,朝廷和各州縣都在擴練新軍,兵馬加起來不下六十餘萬,足以保境安民了。”趙行德望著外面一隻寒鴉停在院中的古柏枯枝上,顯得孤單而寥落,他嘴角浮起一絲苦澀的笑容,“行德身爲夏臣,奉命援宋抗遼,也算不辱使命。夏國與突厥的戰事曠日持久,正在緊要關頭。私心猜測,回到關西后,朝廷必派我往河中率火炮營參戰。我的家人皆在關中,諸位若還念著故舊之情,便放趙某一家團聚吧。”他的聲音低沉,陳東和朱森有些動容,鄧素心中也涌起幾分蕭索之意。放不放趙行德回夏國,終究不可一時意氣用事。

離開武昌侯府,一路之上,陳東的神色鬱郁,鄧素則若有所思。兩人商議,還是未雨綢繆,由朱森從禮部選拔書吏,再從趙行德推薦的軍官中召集人手,以“君子之道”爲意旨,著手編撰“君子法”。鄧素在禮部穩住局面,一邊逐個說服學政,把“宋禮法”議題押後,拖延時間,一邊放出朱森編纂“君子法”的消息,一點點將“君子法”的內容透露出去,根據學政之中的議論,對“君子法”加以增刪修改,這樣一來,到大禮議結束的時候,就可以讓“君子法”與“宋禮法”、“俗易法”鼎足而三了。

“少陽,”鄧素斟酌詞句道,“元直人才難得,太可惜了。”

“那有什麼辦法呢?”陳東嘆道,“你我都知道,那些個罪狀,多是子虛烏有。終究是我等欠他爲多。元直在關西若是籍籍無名尚好,偏夏國朝廷又對他頗爲看重,我朝汴梁奪帥,夏國立刻便冊封他保義侯,拜上將軍。與當年狄青被俘之後,我朝偏偏特意加封他爵位,厚待其子的用意相同。我朝能給他多少爵祿,夏國肯定也會給。既把元直架起來了,又是千金買馬骨的做法,做給我朝的俊傑看。唉,可惜了元直......他的妻兒皆在關中,骨肉離散,我對不起他......”

“我朝能給的,夏國未必能給。”

鄧素沉吟了片刻,低聲道:“陛下也是惜才,聽聞元直妻子被夏國扣留,便動了念頭。十六長公主殿下,乃陛下同母所生,一向最受先皇的寵愛。若是少陽你不反對的話,陛下將賜婚與元直,將他留在關東。他終究是宋人,良禽擇木而棲......”

關於夏國經濟規模的設定及參考資料章36燕然可摧傾4章60秩滿歸咸陽2章132覽君荊山作2章82秉旄控強楚1章116萬舸此中來2章99辭官不受賞13章43無人貴駿骨3章8浮雲掛空名1章68沙塵暗雲海4章35呼吸走百川1章120紗窗倚天開2章103掃蕩六合清2章110三登黃鶴樓7章77忠讜醢與菹3章60秩滿歸咸陽13章76公卿如犬羊5章6頗窮理亂情2章37心知不得語5章104仍爲負霜草1章85人心失去就2章30白日落昆明5章151暖氣變寒谷7章12將期軒冕榮2章114江帶峨眉雪1章96迫脅上樓船6章2十二城五樓1章106何由訴蒼昊3章121水樹綠如發3章100翻謫夜郎天13章60秩滿歸咸陽6章137朱門擁虎士5章94潯陽滿旌旃7章99辭官不受賞15章12將期軒冕榮5章21臨當欲去時4章83節制非桓文2章100翻謫夜郎天11章153忽棄賈生才2章71蒼生竟何罪4章96迫脅上樓船8章60秩滿歸咸陽13章49逢君聽絃歌2章33君王棄北海3章130賓跪請休息3章103掃蕩六合清8章86賊勢騰風雨4章145謂我不愧君3章143一諾輕黃金1章120紗窗倚天開1章114寥落天地秋5章117連帆過揚州4章61祖道擁萬人3章71蒼生竟何罪5章148飛鳴天上來3章44騄耳空騰驤1章78二聖出遊豫2章51百里獨太古4章133清水出芙蓉4章112虛對鸚鵡洲3章106何由訴蒼昊5章155匈奴笑千秋7章99辭官不受賞1章146青鳥明丹心3章51百里獨太古3章79兩京成丘墟5章94潯陽滿旌旃16章115川橫三峽流5章114寥落天地秋5章33君王棄北海4章100翻謫夜郎天8章19兒戲不足道3章32戈鋋若羅星1章29歌鐘不盡意1章22慷慨淚沾纓2章87惟君固房陵5章18文竊四海聲4章136無時不招尋1章58清歌繞飛樑1章131主人情未極5章65炎涼幾度改3章50肅穆坐華堂3章67漢甲連胡兵2章119曠然散我愁2章48驅馬還貴鄉1章97徒賜五百金5章135逸興橫素襟2章78二聖出遊豫3章151炎煙生死灰3章121水樹綠如發2章157常爲大國憂1章14棄之海上行5章147五色雲間鵲7章60秩滿歸咸陽9章156中夜四五嘆3章14棄之海上行1章110三登黃鶴樓9章13時命乃大謬1章136無時不招尋6章132江鮑堪動色2
關於夏國經濟規模的設定及參考資料章36燕然可摧傾4章60秩滿歸咸陽2章132覽君荊山作2章82秉旄控強楚1章116萬舸此中來2章99辭官不受賞13章43無人貴駿骨3章8浮雲掛空名1章68沙塵暗雲海4章35呼吸走百川1章120紗窗倚天開2章103掃蕩六合清2章110三登黃鶴樓7章77忠讜醢與菹3章60秩滿歸咸陽13章76公卿如犬羊5章6頗窮理亂情2章37心知不得語5章104仍爲負霜草1章85人心失去就2章30白日落昆明5章151暖氣變寒谷7章12將期軒冕榮2章114江帶峨眉雪1章96迫脅上樓船6章2十二城五樓1章106何由訴蒼昊3章121水樹綠如發3章100翻謫夜郎天13章60秩滿歸咸陽6章137朱門擁虎士5章94潯陽滿旌旃7章99辭官不受賞15章12將期軒冕榮5章21臨當欲去時4章83節制非桓文2章100翻謫夜郎天11章153忽棄賈生才2章71蒼生竟何罪4章96迫脅上樓船8章60秩滿歸咸陽13章49逢君聽絃歌2章33君王棄北海3章130賓跪請休息3章103掃蕩六合清8章86賊勢騰風雨4章145謂我不愧君3章143一諾輕黃金1章120紗窗倚天開1章114寥落天地秋5章117連帆過揚州4章61祖道擁萬人3章71蒼生竟何罪5章148飛鳴天上來3章44騄耳空騰驤1章78二聖出遊豫2章51百里獨太古4章133清水出芙蓉4章112虛對鸚鵡洲3章106何由訴蒼昊5章155匈奴笑千秋7章99辭官不受賞1章146青鳥明丹心3章51百里獨太古3章79兩京成丘墟5章94潯陽滿旌旃16章115川橫三峽流5章114寥落天地秋5章33君王棄北海4章100翻謫夜郎天8章19兒戲不足道3章32戈鋋若羅星1章29歌鐘不盡意1章22慷慨淚沾纓2章87惟君固房陵5章18文竊四海聲4章136無時不招尋1章58清歌繞飛樑1章131主人情未極5章65炎涼幾度改3章50肅穆坐華堂3章67漢甲連胡兵2章119曠然散我愁2章48驅馬還貴鄉1章97徒賜五百金5章135逸興橫素襟2章78二聖出遊豫3章151炎煙生死灰3章121水樹綠如發2章157常爲大國憂1章14棄之海上行5章147五色雲間鵲7章60秩滿歸咸陽9章156中夜四五嘆3章14棄之海上行1章110三登黃鶴樓9章13時命乃大謬1章136無時不招尋6章132江鮑堪動色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黎城县| 景谷| 辽宁省| 洛隆县| 咸丰县| 遂平县| 徐闻县| 西峡县| 屯留县| 鄱阳县| 河东区| 大同市| 兰州市| 新干县| 保康县| 建始县| 安化县| 独山县| 唐河县| 始兴县| 济宁市| 潜山县| 松原市| 类乌齐县| 成都市| 兴业县| 老河口市| 金乡县| 滕州市| 闻喜县| 东乌| 郓城县| 当涂县| 海口市| 三穗县| 陇西县| 平利县| 武乡县| 万山特区|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