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錦衣衛確實有在民間搜查過傳國玉璽的民間仿品一類玉璽,最後在上交給朝廷,交給大學士們鑑定,發現都是仿品,也就印證了魏國公徐達帶回來的傳國玉璽是真品!”
崇禎帝說完,系統的提示再次響起:“恭喜宿主,成功完成劇情任務2:從崇禎帝口中得知民間傳國玉璽傳聞——錦衣夜行,在錦衣衛的幫助下,成功鑑定民間傳國玉璽皆爲仿品,正品秦朝傳國玉璽仍然被封存於大明王朝。
宿主請再接再厲,馬上起義軍就要追來了,可能會有殺身之禍,一旦歷史改寫,宿主將無法穿越回2121年!”
系統提示完畢後,張奉天淡定的看著崇禎帝,而崇禎帝也是吐露心聲,知無不言,說出了第三個秘辛疑問。
“至於你的第三個問題,實在是家醜不可外揚,但是朕馬上就要死了,這傳國玉璽也要交給你,怕你不放心,朕就給你說說這第三個問題。”
張奉天聽到崇禎帝這麼說,心裡很是高興,崇禎帝居然答應將傳國玉璽送給自己,這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但是張奉天表面則是非常惶恐的看著崇禎帝說到:“這……奉天代後世華夏子孫,多謝皇上恩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次張奉天是真的給崇禎帝邦邦磕了兩頭,一方面是謝恩,二方面是崇禎帝對自己,那是真的沒話說。
先是看得起自己,現在更是知無不言,說掏心窩子的大明秘辛,直播間早就被崇禎帝的兩個秘辛答案給震驚的鴉雀無聲,隨後又直接彈幕爆炸,更是引來了許多專業人士。
而就在剛剛,崇禎帝更是答應自己的請求,將傳國玉璽送給自己,實在是太給力了,真不愧是自己的老祖先,自己這一跪,跪的理所應當,不丟人!
崇禎很滿意張奉天的表情,對自己心存惶恐,尊尊敬敬,這讓他在即將自縊前,還能體會到皇上的威嚴。
“起來吧,奉天。來坐下,聽我跟你說。”
“自古常言到:身在帝王家,身不由己,心驚膽顫。
一日不稱帝,一日心不安。”
“當年建文帝朱允炆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開創了許多有著理想性色彩的措施,爲此明成祖朱棣發動兵變,其目的雖說是爲了恢復祖制,但是功過自在人心,朕也不敢多說。”
“不過可以朕可以告訴你,那秦朝藍田玉傳國玉璽,確實被建文帝帶走了!”
“嘶……”
張奉天倒吸一口涼氣,看著崇禎帝,眼神中充滿著渴望,迫切的想要知道真相。
煤山腳下隱約傳來動靜,已經可以聽到大批量人馬的叫喊聲。
太監王承恩向下看去,果然在煤山腳下入口處發現了土匪軍(起義軍)的身影。
“皇上,那幫賊子來了!”
崇禎帝聽到這個消息,沒有什麼大反應,只是嘴角不自覺的抽搐了一下,臉上若無表情,似乎毫不在意生死一般。
他看著張奉天繼續說道:“建文帝幼年被太祖保護,繼位後心地善良,哪怕是明成祖朱棣帶兵反抗,在爭鬥中建文帝也沒有想過傷害成祖性命。
可是成祖不這麼想,他的心思很簡單,既然起兵反抗,若是失敗必然是身家性命無存,所以這場戰鬥,只能輸,不能敗!”
“1399在建文帝朱允炆準備削弱各地藩王勢力的時候,明成祖朱棣起兵反抗,史稱靖康之難。
建文帝執政期間雖然頗有建樹,增強了當時明朝文官在超正當中的作用,同時還改變了太祖朱元璋當時的一些弊政,被稱之爲建文新政。
但是因爲其缺乏謀略,在靖康之難戰役中慘敗,最終下落不明,隨後朱棣即位,是爲明成祖。”
說到這裡,崇禎帝緩緩站起身來,看著遠處皇宮反向說到:“帝王家事,雖然冷血無情。帝王之爭,雖然叔侄相殘。”
“但天下,終究是大明的天下,可如今,這天下,已經不是我大明的了!
朕是朱家的罪人,真是可悲!”
崇禎帝眼神中的光芒有些消散,張奉天知道,在回答完自己的問題之後,加上攻入京城的起義軍已經追了過來,不願意被俘虜的崇禎帝心中死志以決,這是臨終前的感嘆。
似乎是想到了自己還沒有完全回答完張奉天的問題,崇禎帝回過頭,有些頹廢的說到:“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皇宮時,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生死不明。
由於明成祖朱棣是造反登基,雖然說是爲了祖制,但是事實就是他起兵奪了其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這讓明成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總是擔心有朝一日建文帝會突然冒出來,再加上傳國玉璽就在建文帝手裡,到時候建文帝手持傳國玉璽,振臂一呼,號召天下討伐明成祖朱棣,那就算打下來的江山,也是不夠文檔。
其原因說到底還是建文帝乃是太祖指定的皇位繼承人,而成祖是篡位稱帝,得位不正。
所以,建文帝成了就是明成祖的那塊心病。
後來成祖朱棣爲了找尋建文帝的下落可謂煞費苦心。
有傳聞稱朱允炆是化裝成和尚逃出生天的。
而朱允炆的主錄僧溥洽有可能是知情人,就因爲這樣,成祖朱棣關了溥洽半輩子,直到姚廣孝臨終留遺言請求放了溥洽。
而最後就像你說的,三寶太監七次下西洋,雖然是爲了揚我大明國威,宣我大明盛世,但是隱藏目的就是爲了找到建文帝!
最後建文帝沒有找到,但是卻找到了傳國玉璽,這證明建文帝確實是逃亡到了海外!
至於具體,明熹宗的遺詔裡也沒有告訴我。我也不知道。”
崇禎帝一口氣將秘辛全部說出來後,整個人都沒了力氣,至於系統提醒的“劇情任務完成,直播結束後結算權限經驗”,張奉天根本沒有在意,他更在意的是崇禎帝的狀態。
“皇上,你……”
在張奉天的目光中,崇禎帝面如死灰,緩緩站了起來,看著遠方的皇宮,有悲涼,有惋惜,也有希望,有夢想。
他悲涼如今大明將滅。
他惋惜自己不能拯救大明。
他希望大明有朝一日可以再現。
他夢想這盛世,百姓安居,山河無恙!
“朕!”
崇禎帝將傳國玉璽放在張奉天的手心,從自己的懷中摸出一支狼毫筆,如癲似狂在自己的衣襟上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崇禎帝邊寫邊詠,其悲愴讓張奉天痛哭流涕,直到死亡,崇禎帝也不忘關心天下黎民百姓。
“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