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六章 剋扣錢糧

春雨潤無聲,淅淅瀝瀝的小雨籠罩著大地,遠山近林都籠罩在一層薄薄的水霧中,彷彿披上了一層輕紗。

橋縣境內作惡多端的大青山匪徒被劉志遠等人一舉蕩平,百姓聞之無不拍手稱快。

百姓們辛勤勞作種植莊稼本就不易,除了要給朝廷繳納沉重的賦稅外,還得額外的給匪徒一份,更是加重了他們的負擔。

此刻匪徒被一舉蕩平,這關乎著百姓們的切身利益,他們自然高興不已。

隨著匪徒被剿滅,縣令張儒在橋縣的聲望也是直線上升,成爲了百姓口中交口稱讚的青天大老爺。

加之有先前劉志遠送去的青天大老爺的牌匾,讓張儒這位縣令大人也是受到了百姓的尊崇。

除了縣令張儒外,捕頭徐虎和劉府的少爺劉志遠親自深入敵巢剿滅匪徒,也成爲了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關於劉志遠和徐虎聯手剿滅匪徒的事蹟也在大街小巷流傳著,甚至有那些說書的藝人,將其編成了故事,在酒樓和戲臺上演說。

畢竟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百姓遭遇苦難的時候,他們最需要和崇拜的就是英雄人物。

劉志遠他們渾身是膽,剿滅了爲禍一方十餘年的悍匪,自然成爲了百姓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隨著那些戲曲班子和說書藝人的演繹,更是將他們傳得是神乎其神,讓他們的名字不僅僅橋縣人盡皆知,甚至傳到了鄰縣。

當然,那些平頭百姓和鄉紳大戶們自然不知道這些戲曲班子排演的橋縣英雄劉志遠大戰悍匪的戲曲乃是劉志遠親自編寫。

而那些說書藝人講述的故事,也是劉志遠這位親歷者親自撰稿的。

劉志遠深知宣傳的重要性,眼看著各地局勢糜爛,在這個時候就是需要英雄人物的。

他將自己塑造成爲當地的名人,一旦局勢有變的話,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就足以做許多事情了。

要是沒有這個威望的話,他一介平頭百姓,要是到時候他想做一番大事,沒有威望可不能服衆,則是困難重重。

威望也是軟實力的一種,劉志遠通過這一次的剿匪行動,也是奠定了自己在橋縣英雄的一個形象。

說書藝人和戲班的演繹則是最好的宣傳方式,所以劉志遠通過這種方式,以增強自己的知名度。

當雲州關於橋縣剿滅匪徒的封賞還沒下來的時候,劉志遠就已經成爲了遠近聞名的人物。

無論雲州的封賞如何,劉志遠卻已經牢牢的把握住了主動權,成爲了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而捕頭徐虎雖然也跟隨一起去剿匪,並且也出力頗多,可是在聲望這一方面,在劉志遠刻意的暗中宣傳下,無疑劉志遠也是穩壓他一頭。

當然威望這個東西就是一個人的軟實力,平日裡不怎麼用得著,只有關鍵的時候纔會發揮出效果。

倘若是光有威望,而沒有真正的實力的話,那麼就是空中樓閣,隨時有崩塌的可能性。

所以劉志遠也是知道自身實力的重要性,他也是迫切的需要提高自身的實力,增強自己的財富和應對局勢變化的能力。

他辛苦訓練的家丁在剿匪的戰鬥中折損了十一人,也是讓劉志遠心疼不已。

這可不是十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十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以及他們背後十一個家庭。

在劉志遠他們的請求下,縣令張儒也是發下了一些撫卹。

只不過每一個人只有紋銀五兩,米糧一石,可以說撫卹也是少得可憐。

縣令發放的撫卹已經是數量如此稀少了,可是真正到了這些陣亡家丁家屬手裡的則不是那麼回事了。

負責掌管縣裡錢糧的主薄朱山也是一個雁過拔毛的主,原本縣裡給的撫卹是紋銀五兩,可是過了他的手後,則是變成了四兩。

而負責具體執行的吏員又是剋扣了一些米糧,所以撫卹到了家屬手裡,則是僅剩下了紋銀四兩,米糧變成了一斛八斗。

按照大周朝的計量單位,一斛等於十鬥,兩斛則是一石,約爲後世的一百斤。

縣裡給陣亡的家丁和衙役原本是一石的米糧,可是過手的吏員則是剋扣了兩鬥。

對於大周朝而言,層層的剋扣已經成爲了定例,已經成爲心照不宣的事情。

可是這一次死亡的家丁和衙役深入虎穴剿匪陣亡,縣裡發放的撫卹竟然被剋扣,自然是讓劉志遠心裡很是不爽。

畢竟這都是家丁們拿命換來的東西,現在竟然有人還從中動手腳,他自然要討個公道的。

而且家丁們跟著他出身入死,也是對他劉志遠的信任,現在他們的家屬被人欺負,他要是不站出來討個公道的話,以後就沒有人跟他了。

因此劉志遠得知家屬僅僅領取到了四兩白銀和一斛八斗糧食後,也是勃然大怒,直接去質問發放的吏員緣由。

面對劉志遠等人的質問,縣裡的這一名吏員壓根就沒當回事。

畢竟層層的剋扣已經成爲了定例,大家心照不宣,他沒有想到劉志遠是一個愣頭青,竟然要全額的,他也是冷笑不已。

“只有四兩白銀和一斛八斗糧食,愛要不要——”

這名負責發放的吏員也是蠻橫,面對劉志遠的質問,壓根就沒想解釋。

“我們出身入死去剿匪,你們卻連撫卹錢糧都中飽私囊,今日要麼補齊撫卹錢糧,否則的話,今日你走不了!”

劉志遠在說話的時候,大手一揮,那些殺氣騰騰的家丁就將這名負責發放撫卹的吏員給圍住了。

家丁們跟著劉志遠土匪寨內廝殺了一場,渾身都是透著一股凌厲的殺氣。

看到這些面色不善的家丁們,發放撫卹的吏員也是面色一變。

“劉志遠,你想幹什麼,造反不成?!”

這名吏員也是一個狠厲的人,一開口就給劉志遠他們扣上了一頂大帽子。

要知道在大周朝的律法裡,造反可是十惡不赦的重罪,要誅九族的。

“你別給我扣大帽子,老子不吃你那一套!”劉志遠冷哼道。

“乖乖的給我補齊錢糧,否則的話,別怪我不客氣!”

“哎呦,姓劉的,你別以爲剿幾個匪徒就尾巴翹到天上去了,我告訴你,你要是敢動我一根汗毛,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這名吏員可是縣裡的三號人物主薄朱山的親信,所以壓根就沒將劉志遠這個無權無勢的平頭百姓放在眼裡。

第四章 反擊!第八十三章 編制第六十四章 窯廠第一百零一章 兇手第二十五章 規矩第五十五章 聲名鵲起第五章 轉機!第九十六章 護短第七十四章 暗訪第二十二章 選拔!第九章 審案!第八十六章 人情第四十七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四十五章 準備第八十四章 人各有志第六十四章 窯廠第八十九章 練兵第三十三章 戰鬥第五十六章 剋扣錢糧第九章 審案!第一百章 調查第八十二章 意外之喜第十二章 宴請!第九十二章 立威!第九十五章 囂張第三十五章 功勞第十八章 賊!第九章 審案!第十章 大獲全勝!第五十九章 好印象第十七章 減租第八十五章 權勢第二十章 善心第六十章 人心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九十一章 紀律第五十三章 分贓第二十章 善心第四十九章 偵查第二十章 善心第七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一章 反撲!第三十二章 危機第一百零五章 全殲!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八十一章 合作共贏第十章 大獲全勝!第三十章 廚藝第七十章 靠山第一百零六章 貪念第五十八章 主持公道第十八章 賊!第六十二章 路見不平!第三十八章 散官第四十五章 準備第八十五章 權勢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八十八章 開營第五十三章 分贓第七十八章 暗算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九十章 虎狼之師第九章 審案!第九十二章 立威!第四十三章 求助第八十章 練兵之法第六十一章 可憐人第八十章 練兵之法第三十章 廚藝第九十七章 報復!第八十七章 巡檢衙門第九十三章 人才第八十三章 編制第五章 轉機!第十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章 調查第十七章 減租第六十五章 蒸餾酒第七十一章 鬧事第九十二章 立威!第三十六章 神秘面紗第二十三章 弓手第九十八章 豪橫第三十五章 功勞第四十三章 求助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四十二章 震怒第五章 轉機!第八十八章 開營第九十九章 報復!第十二章 宴請!第八十章 練兵之法第五十五章 聲名鵲起第八十五章 權勢第一百零六章 貪念第三十四章 慘烈第十九章 孤兒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
第四章 反擊!第八十三章 編制第六十四章 窯廠第一百零一章 兇手第二十五章 規矩第五十五章 聲名鵲起第五章 轉機!第九十六章 護短第七十四章 暗訪第二十二章 選拔!第九章 審案!第八十六章 人情第四十七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四十五章 準備第八十四章 人各有志第六十四章 窯廠第八十九章 練兵第三十三章 戰鬥第五十六章 剋扣錢糧第九章 審案!第一百章 調查第八十二章 意外之喜第十二章 宴請!第九十二章 立威!第九十五章 囂張第三十五章 功勞第十八章 賊!第九章 審案!第十章 大獲全勝!第五十九章 好印象第十七章 減租第八十五章 權勢第二十章 善心第六十章 人心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九十一章 紀律第五十三章 分贓第二十章 善心第四十九章 偵查第二十章 善心第七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一章 反撲!第三十二章 危機第一百零五章 全殲!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八十一章 合作共贏第十章 大獲全勝!第三十章 廚藝第七十章 靠山第一百零六章 貪念第五十八章 主持公道第十八章 賊!第六十二章 路見不平!第三十八章 散官第四十五章 準備第八十五章 權勢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八十八章 開營第五十三章 分贓第七十八章 暗算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九十章 虎狼之師第九章 審案!第九十二章 立威!第四十三章 求助第八十章 練兵之法第六十一章 可憐人第八十章 練兵之法第三十章 廚藝第九十七章 報復!第八十七章 巡檢衙門第九十三章 人才第八十三章 編制第五章 轉機!第十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章 調查第十七章 減租第六十五章 蒸餾酒第七十一章 鬧事第九十二章 立威!第三十六章 神秘面紗第二十三章 弓手第九十八章 豪橫第三十五章 功勞第四十三章 求助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四十二章 震怒第五章 轉機!第八十八章 開營第九十九章 報復!第十二章 宴請!第八十章 練兵之法第五十五章 聲名鵲起第八十五章 權勢第一百零六章 貪念第三十四章 慘烈第十九章 孤兒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土默特右旗| 广元市| 贡觉县| 五常市| 南漳县| 叶城县| 留坝县| 苍梧县| 亳州市| 江都市| 图们市| 扶余县| 昌江| 新晃| 诏安县| 澄江县| 宝山区| 全州县| 梧州市| 叶城县| 师宗县| 改则县| 佛学| 庄河市| 南郑县| 黄梅县| 信阳市| 石首市| 蒙阴县| 唐河县| 泰顺县| 西乌珠穆沁旗| 绥棱县| 祁东县| 娄底市| 西藏| 正宁县| 彭山县| 房山区|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