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一章不覺得臉紅乎

聽到楊帆應允,司馬才章頓時欣喜不已,傲然的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便切磋切磋,你放心,老夫定然會好生指點你。”

“另外,今日正好有一些助教和學子在學院,不如讓他們一起前來旁聽如何,老夫也順便給他們講解講解。”

說著,直接揮手讓站在門外的小吏前去通傳。

見到司馬纔將如此顯擺,孔穎達不喜了,老臉一冷,說道:“才章,自古以來,有大學問者都是謙虛謹慎之輩,你都一大把年紀了,怎麼悟不透這個道理?”

“更何況,你也太小看忠義侯了,正所謂達者爲先,怎能以年齡大小來判斷一個人的學問高低?”

對於這位老友的不依不饒,孔穎達再沒有剛纔的客氣,直接出言喝斥。

剛纔還才章兄、才章兄的喊,如今卻直呼姓名,顯然是有些生氣這位老友的不知好歹。

同時,看向楊帆的眼神也充滿了愧疚。

而楊帆此時也被司馬才章的自以爲是給驚呆了!

娘西皮的,這老頭也太不懂人情世故了,即使有才也不能如此大言不慚吧?

更何況,這種狂妄至極的心態,真的是滿腹的飽學之士?

楊帆有些持懷疑態度,可他又怎麼知道司馬才章的心思呢?

在司馬才章看來,楊帆這樣一個毛頭小子對於古之經典怎麼也不可能有多麼深的感悟。

畢竟這東西是與人生閱歷掛鉤的,楊帆毛都還沒長齊,司馬才章當然不以爲意。

可惜司馬才章怎麼也想不到,楊帆是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掛逼,已經註定了他的悲劇。

見司馬才章還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孔穎達恨鐵不成鋼的繼續勸道:

“才章啊,雖然你才學不凡,性格桀驁自負,難道不知學無止境乎?”

“汝作爲國子監教授,當知治學需嚴謹,求學需心懷若谷謙虛謹慎,學識才能日漸增長。”

“若一個人心高氣傲眼高於頂,總以爲自己是天下之牛耳,聽不得別家之言,見不得別家之書,如此固步自封,豈是進學的態度?”

“你若是不虛心求教,今生的成就也就止於此矣。”

孔穎達這番話可以說是毫不留情面,完全把司馬才章當成一個晚輩來訓斥。

直接說司馬才章嫉賢妒能、心性浮躁,不是教學之人應當擁有的心境。

可令楊帆驚奇的是,司馬才章對於孔穎達的話既不惱火亦不反駁,顯然全當孔穎達在放屁。

兩人一個嚴謹謙遜,一個恃才傲物,風格完全不同,很難想像兩人平時是如何相處的。

可是司馬才章根本不理會孔穎達的勸導,等到陸陸續續有人趕到,他才死死盯著楊帆說道:

“既然大家都來了,老夫現在就跟你說道說道……”

“某自幼勤學苦讀,得名師指導鑽研古之經典的奧秘,不說學之無遺,但也學之十有八九。”

“如今皇恩浩蕩,讓某參加《五經》的編撰,時時不敢相怠,歷經數年,此書才大致落定,可你一介懵懂小兒,如今卻想出書立撰,豈不是可笑乎?”

“某作爲長輩,又是國子監的教授,指導晚輩也是我的職責,雖然我從未看過你的《楊氏啓蒙學》,但想來只是小兒舞棒的著作,我應當提點提點。”

看著對方方大言不慚的樣子,楊帆直接笑噴了。

果然是不要臉則無敵!

居然把看不起別人說得如此清新脫俗,已太特麼不要臉了,這豈是一個學者該有的品質?

雖然說才能和人品不是一回事兒,但是有時候它們又是息息相關的。

像司馬才章這種目空一切的心態怎麼也不可能像一個大儒該有的爲人處事原則和治學理念。

貶低晚輩,蔑視同輩,擡高自己,總以爲自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飽學之士,這豈能是一個教育者該有的處世態度?

雖然作爲教習者不必每一個都做到謙恭有禮,但也不能狂妄到如此地步吧。

有這種心態支配,難怪這傢伙相比起孔穎達的成就,只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配角。

即使司馬才章參與了《五經》的編撰又如何,他這種目空一切的心態註定了他的成就有限。

因爲司馬才章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並不是去虛心學習,而是嗤之以鼻,這樣的人能有多大成就纔怪!

見楊帆居然滿臉嘲諷,司馬纔將頓時不幹了,老臉一肅,不悅地道:“汝爲何發笑,難道我說的不對?”

“像你這種不知尊老的人,即使身居高位又怎配著書立說流芳百世,豈不惹人笑話乎?”

楊帆面色不變,反而憋了憋嘴道:“請前輩恕罪,晚輩聽到前輩的金科預言,又即將得到您的指點,是以心中高興……”

心中卻悱腹不已,誰的成就大,誰會流芳百世名流千古,沒有人比楊帆更有資格評判。

千百年後,誰在歷史的浪潮中泯然湮滅,誰又萬人尊崇,又有誰比楊帆更清楚?

單單從名氣來說,司馬才章的成就和名聲比起孔穎達差得遠了,可也沒見孔穎達這麼狂妄。

即使是作爲主持編撰《五經》這種文學巨著的領頭人,孔穎達也沒有時時刻刻把自己與《五經》聯繫起來。

反而是司馬才章這個配角卻總拿這樣的事出來顯擺。

在楊帆看來,也就是一個笑話罷了。

不過,楊帆這番恭維的話,卻讓司馬才章更加傲然自得,很是得意的朝孔穎達瞥了一眼。

好像在說,你看……這個長安城人人稱道的棒槌還不是被我的魅力折服了?

孔穎達輕輕拍打著額頭,苦笑不已,這位老友難道就沒聽出來這話是反話?

若非這司馬才章與自己都是隋朝的博士,又同時在唐朝效力,如今更是一同編撰《五經》,自己又怎麼會與其相交數十年?

單單司馬才章這份治學態度,就讓孔穎達不敢茍同,兩人爲人處事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孔穎達卻不想再勸。

如今有這麼多的助教和學子在旁聽,若是再如同訓斥後輩一般,司馬才章定然會惱羞成怒。

給了楊帆一個我不管的眼神以後,孔穎達直接把鬱悶發泄在了茶水之上。

而一旁的助教和學子看著針鋒相對的司馬才章和楊帆,大家頓時變得興致勃勃。

一個是性格孤傲,脾氣又臭又硬的士林大儒,一個是年紀輕輕就身居禮部尚書高位的幸運兒。

雖然唐朝在學術上持開放態度,經常有大儒名家相互探討,世人皆可旁聽,但如此龍爭虎鬥是很難得的。

畢竟既能讓自己的見識有所增益,有機會甚至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機會很少!

於是乎,只要聽到消息的人三三兩兩的悄然進來,靜靜的圍站在一旁,把整個房間擠得滿滿當當。

楊帆對此並沒有感到不適,畢竟在後世隨便上臺發表講話都比這裡的人多。

而司馬才章更是神采奕奕,眼中精芒暴閃,人越多,越能將自己的名聲傳揚出去。

一旦李二陛下又想起自己的才能,在官場上更進一步也是有可能的。

本來楊帆對這個司馬才章就沒有絲毫好感,又見到孔穎達不再管這事兒,楊帆便決定讓這洋洋得意的老傢伙出出醜。

如果拿《楊氏啓蒙學》來打擊這老頭,這老傢伙肯定不服。

看來得要從這傢伙最擅長的方面打擊他體無完膚才行,於是心底一動,便說道:“前輩學識淵博,對於聖人之意的見解定然有獨到之處,實乃是我等末學後進學習的榜樣。”

“今日能有幸與前輩請教,實在是三生有幸,只不過前些時日晚輩拜讀《論語》之時,曾遇到一些困惑,某苦思不得其解,不知前輩可否爲晚輩解惑?”

請教聖人之意麼?這可是自己的拿手好戲!

司馬才章心裡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般暢快,真是想哪樣就來哪樣。

這位長安城人人稱道的棒槌果然是夠憨的!

在他看來,楊帆有不知道的困惑請教與他,還選擇他最擅長的。

只要爲楊帆解答了,既能將楊帆這個棒槌震服,又能將他提攜後進、知識淵博的名聲傳揚出去,簡直是一舉兩得!

飯糰看書

對於古之經典的理解,司馬才章自信滿滿,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古之典籍,從不認爲自己有不能解答的。

想到這兒,司馬才章自信滿滿地說道:“有什麼不懂的你只管道來,老夫一定好好爲你解答。”

楊帆微微一笑:“本侯前幾日拜讀《論語》時,看到其中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一句何解,請前輩解惑。”

聽到楊帆居然問出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衆人無不驚愕。

因爲只要是讀書人,《論語》的這些內容釋譯在場的人早已經背的滾瓜爛熟。

如今楊帆卻拋出這樣一個問題,豈不是赤裸裸的打臉麼?

一時間,衆人都認爲楊帆是故意這麼做的。

而司馬才章更是臉色陰晴不定,不知道該不該開口回答。

假如回答,又沒有什麼成就感可言。

如果不回答,豈不讓人覺得他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丟人丟到家了!

……

看到司馬才章如同便秘的表情,楊帆並不理會,反而自顧自的問道:“前輩如此爲難,是不是覺得晚輩提的問題是太難了?”

“不過,晚輩也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強人所難,我這麼聰慧的人也是考慮了好幾宿纔想通,前輩不知道也理所當然。”

此話一出,衆人一片譁然。

大家雖然都聽說過楊帆的名聲,可都是兇名在外。

這裡大多數的人都沒見過楊帆的口才,如今楊帆一開口就能讓人氣死,簡直是太壞了。

司馬才章更是氣得渾身發抖,連花白的鬍子都翹了起來,真特麼想罵娘。

這小子顯然想讓他出醜。

可如今騎虎難下,只能硬著脖子說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論語》秦伯篇。

此篇內容爲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說著,司馬才章巴拉巴拉背了一通,顯然對《論語》極其熟悉。

背完後,還得意朝楊帆看了一眼,好像在說——老子把全文都背出來了,你小子覺得我會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嗎?

“前輩學識淵博,晚輩佩服。”

可還沒等司馬才章高興,卻聽楊帆悠悠一嘆繼續說道:“雖然前輩學識不凡,可腦子好像有些不靈光啊!”

“晚輩請教的是這一句是什麼意思,顯然前輩的回答有些詞不達意。”

“以這樣的姿態去教學,豈不是有誤人子弟之嫌?”

此話一出,衆人無不驚諤,楊帆這也太大膽了吧,居然敢如此調侃。

雖然司馬才章的官階地位遠遠不如楊帆,可他在士林之中的名氣卻是不弱於孔穎達多少。

楊帆如此羞辱司馬才章,司馬才章不惱羞成怒纔怪。

果不其然,只見司馬才章顫顫巍巍的指著楊帆怒罵道:“豎子實在太無禮爾!你聽好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爲什麼要這樣做……”

正當衆人以爲楊帆無話可說之時,卻見楊帆撇撇嘴,騰的一聲站起身來,大喝道:“真是一派胡言,而且狗屁不通,如此曲解聖人之意,這樣也配稱爲大儒乎,吾真是羞與你爲伍……”

被楊帆一通大罵,司馬才章直接懵逼了。

這句話千百年來不都是這麼理解的嗎?

這小子居然說自己的解釋狗屁不通,司馬才章哪裡還能忍,呼哧呼哧喘著粗氣,赤紅著眼睛緊盯著楊帆。

顯然,只要楊帆不給出個合理的解釋,他拼著老命也要用這老胳膊與楊帆幹上一架。

沒讓他失望,只見楊帆緩緩環視一週後問道:“你們也是這麼認爲的麼?”

圍觀的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都有些懷疑是不是司馬才章真的解釋錯了。

可想來想去,他們從小學習的,本來就是這個意思呀!

隨著衆人眼神交流過後,圍觀的人三三兩兩不由自主點了點頭。

但更多的是觀望,反正他們今天是吃瓜羣衆,即使不發表意見也沒人說什麼。

只有孔穎達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可惜微蹙的眉頭也顯示了其內心的困惑。

見到這麼多人贊同自己,司馬才章頓時又有了底氣,看著楊帆森然說道:“忠義侯,你若不給我一個解釋,老夫定然向陛下參你一本。”

楊帆渾然不懼,傲然挺胸道:“簡直是一派胡言。”

“孔聖人主張仁者愛人、博施於民的長治久安計,怎麼會說出如此愚民之話。”

“此句應該理解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聖人所理解的德政就是讓每個人的道德都高尚,社會自然就發展得好,大家都講仁、德政自然而行。

“老子無爲治國,孔子教化萬民治國,都是澹化統治者的存在。”

“這兩種狀態雖然是理想化的,但都是邏輯自洽的。”

“施行“德政”的邏輯,要求主政者成爲道德典範,然後帶領大家提高道德水平,完成仁治天下的德政。”

“民可,使由之……的意思就是如果民衆道德素養足夠,那麼就讓其自由發展即可,不必有過多的干涉。”

“如果民衆道德素質達不到怎麼辦?聖人的意思就是想辦法教化他們,提高他們的素質,這不就是‘不可,使知之’麼。”

“只有瞭解了孔聖人的施政理念,在他的語境下解釋出來這個句子的意思才能合理地進行邏輯自洽,纔是正確的理解。”

“而你們卻以‘愚民’之說理解聖人之意,是與聖人的理念相違背,那就必然是錯誤的,這不是一派胡言什麼?”

“孔聖人提倡‘有教無類’,又是稱萬世之師的聖人,最講究的就是教化。”

“也就是說通過詩書禮儀、楷模效應等,讓全社會都達到一定程度的道德水平。”

“這正是‘使知之’的過程,怎麼可能會‘不可使知之’?”

“你們卻曲解是聖人之意,不覺得臉紅乎?”

衆人都被楊帆的這番話徹底驚呆了。

不過這樣的解釋卻又是如此合情合理。

只有眼中孔穎達精光閃閃,好像聽到了什麼寶貝一般。

作爲孔氏的後人,儒家學派的代表,一直以來這句話都是對孔聖人的詬病。

如今有這樣完美的解釋,怎麼不讓他欣喜若狂?

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計第三百零八章 軍營亂像第五十五章 選拔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句後果自負就搞定第二百零八章 李景桓的糾結第三十七章 不拿皇帝當幹部第四百三十六章各方反應第七百三十七章合作共贏第四百七十三章一擼到底第一十三章 強闖國公府第二百六十三章朝會爭鋒(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讓你先打一拳第一百五十五章朝議爭鋒(下)第七百七十四章服軟第四百一十一章 樂在其中第五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四十七章絕筆血書第一十二章 心裡慌慌無處訴第七百一十七章榮辱不驚第六百零六章針對第二十七章 太特麼陰了第五百一十二章落幕第二百三十四章衝動or睿智第二百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六十五章世家覆滅第一百七十二章財帛動人心第六百七十八章抱怨第一百七十一章 忠誠測試第三百零五章 軍人職業化的暢想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心踏地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試探第六百四十九章如意算盤第一百四十五章 女人心思你別猜第三百四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二百六十章 氣度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報第六百三十三章強悍第三百四十二章一戰而定第五百九十八章 貓哭耗子第五百三十六章狡辯第五百二十八章 索要礦山第六百二十六章太虎了?第七百七十七章灰頭土臉第六十二章 想帶節奏的長孫衝第六百三十一章死戰不退第三百三十二章 檢查第三百四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五百五十七章驚慌失措第一百二十七章 爭執初現第四百零三章 狡猾如猴第八十一章 老公的由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勸誡第三百八十四章 女人羨慕的對象第二百一十二章 和親不代表和平第三百八十七章 證據指向第七百四十三章李泰的幽怨第二百七十九章 名聲所累第一十五章 當棒槌又如何第二十九章 遊玩被調戲第一百八十三章 揚眉吐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襲第七十九章 帝王命格第一百五十九章 好奇第三百八十一章 重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醉迷人眼第三百六十三章恨鐵不成鋼第二百六十三章朝會爭鋒(下)第三百五十一章拒絕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抱怨第一百七十六章偏愛第二百八十四章 獎勵?懲罰?第五百七十八章引蛇出洞第六百零五章勾心鬥角第六百八十二章忽悠第四十五章 偷東西,有我在沒門第二百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六十六章大變革第六百七十一章強取豪奪第三百四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想發國難財第一百九十八章提點第二百六十六章糾纏不休第六百三十二章多方阻擊第二百一十五章 心終於落了下來第二百六十章 氣度第二百零九章 朋友亦或君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和親不代表和平第七百四十一章準備再次下套第三百一十五章 心態轉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五百章太不要臉了第六百三十八章有恃無恐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依不撓第三十二章 打不過就找爹第六百二十五章服軟第二百章 尋求庇護第四百五十九章命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女人心思你別猜第三百一十九章奸細是誰
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計第三百零八章 軍營亂像第五十五章 選拔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句後果自負就搞定第二百零八章 李景桓的糾結第三十七章 不拿皇帝當幹部第四百三十六章各方反應第七百三十七章合作共贏第四百七十三章一擼到底第一十三章 強闖國公府第二百六十三章朝會爭鋒(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讓你先打一拳第一百五十五章朝議爭鋒(下)第七百七十四章服軟第四百一十一章 樂在其中第五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四十七章絕筆血書第一十二章 心裡慌慌無處訴第七百一十七章榮辱不驚第六百零六章針對第二十七章 太特麼陰了第五百一十二章落幕第二百三十四章衝動or睿智第二百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六十五章世家覆滅第一百七十二章財帛動人心第六百七十八章抱怨第一百七十一章 忠誠測試第三百零五章 軍人職業化的暢想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心踏地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試探第六百四十九章如意算盤第一百四十五章 女人心思你別猜第三百四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二百六十章 氣度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報第六百三十三章強悍第三百四十二章一戰而定第五百九十八章 貓哭耗子第五百三十六章狡辯第五百二十八章 索要礦山第六百二十六章太虎了?第七百七十七章灰頭土臉第六十二章 想帶節奏的長孫衝第六百三十一章死戰不退第三百三十二章 檢查第三百四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五百五十七章驚慌失措第一百二十七章 爭執初現第四百零三章 狡猾如猴第八十一章 老公的由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勸誡第三百八十四章 女人羨慕的對象第二百一十二章 和親不代表和平第三百八十七章 證據指向第七百四十三章李泰的幽怨第二百七十九章 名聲所累第一十五章 當棒槌又如何第二十九章 遊玩被調戲第一百八十三章 揚眉吐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襲第七十九章 帝王命格第一百五十九章 好奇第三百八十一章 重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醉迷人眼第三百六十三章恨鐵不成鋼第二百六十三章朝會爭鋒(下)第三百五十一章拒絕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抱怨第一百七十六章偏愛第二百八十四章 獎勵?懲罰?第五百七十八章引蛇出洞第六百零五章勾心鬥角第六百八十二章忽悠第四十五章 偷東西,有我在沒門第二百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六十六章大變革第六百七十一章強取豪奪第三百四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想發國難財第一百九十八章提點第二百六十六章糾纏不休第六百三十二章多方阻擊第二百一十五章 心終於落了下來第二百六十章 氣度第二百零九章 朋友亦或君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和親不代表和平第七百四十一章準備再次下套第三百一十五章 心態轉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五百章太不要臉了第六百三十八章有恃無恐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依不撓第三十二章 打不過就找爹第六百二十五章服軟第二百章 尋求庇護第四百五十九章命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女人心思你別猜第三百一十九章奸細是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临洮县| 奈曼旗| 宣化县| 屏山县| 乌审旗| 井研县| 洛扎县| 德化县| 泰兴市| 佛山市| 无锡市| 大新县| 洛隆县| 贵南县| 湖口县| 洪雅县| 来安县| 南雄市| 石屏县| 阿巴嘎旗| 溧阳市| 尉犁县| 北辰区| 通道| 鹤岗市| 巩义市| 蓬溪县| 武鸣县| 岳阳县| 宜春市| 黎城县| 和林格尔县| 新和县| 阳曲县| 略阳县| 兴和县| 成都市| 邹城市| 宿州市|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