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7回 長孫無忌下課了

第五百三十七回長孫無忌下課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西域將是帝國的重心,當然這個重心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未來的世界是大海的世界。”盧照辭深深的嘆了口氣,說道:“但是吐蕃與其他的地方不同,吐蕃地勢險要,進攻我原十分的簡單,但是我原若是想進攻吐蕃卻很是困難。只有將吐蕃消滅掉,大唐的兵鋒延至高原之上,才能應付來自各個地方的威脅。所以說,吐蕃是必須被消滅的。這也是朕的最後一戰了。太若是想掌握軍權,在軍享有威望,在日後能順利的繼承朕的位置,那麼就要立下軍功,就算沒有軍功,那在軍也必須是後基礎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去大非川是最好的選擇。徐世績和靖兄一樣,都是沉穩厚重之人,這一點,他們的作戰風格和秦勇、薛仁貴不同,讓太在軍歷練,肯定能達到最佳的效果,而且不會有危險的。至於武學副山長的位置,想必也知道。大唐的名將日後都是從武來,現在的副山長,日後就是山長了,有了如此師生情誼,也有利於太在軍有根基,有大批的追隨者。”

一邊的崔瑩瑩這才點了點頭,這才明白,盧照辭這並不是貶謫太,而是借的機會讓太歷練一番,讓他趁機掌握軍大權,在軍建立威望。只是事情做的更爲隱秘罷了。只是不知道太殿下明白不明白盧照辭的心思而已。說著有些擔憂的望了盧照辭一眼。

“這點皇后就不必擔心了,就算太不知道其的緣故,他的岳丈也會告訴他的。”夫妻同牀共枕多年,崔瑩瑩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盧照辭都明白的很,一見崔瑩瑩如此模樣,哪裡不知道他心所想,不由的哈哈大笑道:“皇后,你就看著吧!朕的這道聖旨下去,岑本這個老狐貍肯定會去恭喜太了。”

“那是肯定的了。岑先生跟隨陛下多年,又精通帝王之術,肯定是明白陛下此舉的含義了。”崔瑩瑩笑呵呵的說道。

“知道是知道,只是這個老傢伙實在是太可惡了,總是遊走在律法的邊緣,讓朕逮不到痛腳。”盧照辭搖了搖頭,說道:“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老傢伙也能不朕算計一次。”

“岑先生不是已經被陛下算計了一次嗎?”崔瑩瑩笑呵呵的說道:“當初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書生,後來爲陛下操勞了半生,這豈不是被陛下所算計了嗎?”

“也是。”盧照辭笑呵呵的點了點頭說道:“這個老東西,可是要朕效力一輩了,朕什麼時候不當皇帝了,他就什麼時候辭職吧!朕離不開這個老傢伙,想必這個老傢伙也是一樣吧!”

“這叫君臣相知。千古君臣就是如此,難道不是嗎?陛下。”崔瑩瑩嬌笑道:“陛下,若非如此,岑先生也不會如此大膽了,陛下正準備裁撤宣德殿的人員,岑先生就已經做出了決斷,讓陛下逮住了機會。岑先生可是幫了陛下一個大忙了。”

“你的意思是說這個老傢伙早就猜到了朕想裁撤宣德殿的人員?”盧照辭神情一動,驚訝的問道。

“臣妾也是剛剛纔想到的。”崔瑩瑩搖了搖頭,說道:“雖然不知道岑先生有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是陛下不要忘記了,當初陛下可是命令狄仁傑大人北都刺史,又讓陳光蕊進入宣德殿,這足以說明陛下的心思和態度了。臣妾想,岑先生也是因爲如此,纔會在長孫大人針對魏王的時候,沒有反對的原因。”

“大概是如此吧!”盧照辭點了點頭說道:“岑本真是一代妖孽,朕能得岑本簡直是朕的幸運,若是岑先生爲他人所用,朕也許就不能奪取江山了,大唐也許會成爲另外一個皇朝了。岑先生乃是大才啊!”

“其實岑先生能遇見陛下也是他的幸運,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帝王會如此信任一個臣呢?又有多少個臣能得到陛下的如此信任呢?將一國大權盡數讓一個臣來掌握呢?”崔瑩瑩搖了搖頭,說道:“如此帝王,如此臣,在歷史上都是很少見的。”

“相知啊!這樣的臣是很少見的。”盧照辭搖了搖頭,說道:“只是不知道岑先生這個時候在長安城內幹什麼?是不是對吐蕃那些人會有什麼看法呢?”

“放心吧!”崔瑩瑩笑呵呵的說道。

“好了,不說了,不說了,朕相信此事傳到長安城之後,就會成爲長安城內最大的事情了。”盧照辭笑呵呵的說道。

“朝之事本就是如此。”崔瑩瑩笑呵呵的說道。

“恩,也是如此。”盧照辭點了點頭說道:“只是這個吐蕃使者倒是一個麻煩事情。吐蕃之事是一個困難之事。打,還是不打都是一個問題。打的話,如今朝廷還沒有那個實力,若是不打的話,吐蕃那邊也不會答應的,和親之事,朕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陛下,既然您不願意打,那吐蕃人會願意打嗎?”崔瑩瑩笑呵呵的說道:“陛下只是被慣性的思維所幹涉了。陛下,若是吐蕃人已經做好了打仗的準備,豈會會來此請求我朝與之聯姻。既然他們開求親,那也就是說,他們同樣是沒有做好準備。陛下不必擔心就是了。”

“不錯。皇后娘娘說的不錯。”盧照辭點了點頭,說道:“朕怎麼會有想到此事呢?吐蕃人顯然是沒有做到這種事情。否則的話,也不會等在長安城內傻等著朕回到長安城內了。”

“好了。”崔瑩瑩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好好休息吧!”

聖旨很快就傳到了長安城內,果然引起了軒然宣德殿內的幾位大臣如今只剩岑本、房玄齡和魏徵等人。長孫無忌和王珪、韋挺等人紛紛被撤職。一時間關衆多世家面色大變,這下好了,關世家的力量隨之改變,哪裡還有當年的囂張模樣。

“我等丟官去職倒是沒有什麼,關鍵是太殿下。”長孫無忌搖了搖頭,說道:“只要殿下在,我們自然就在,殿下若是不在,我們也會不在。”

“太殿下如今不是很好嗎?”韋挺不滿的說道。臉上充斥著不滿之色,臉上的焦急之色更是顯露無疑,他被丟官罷職了,宣德殿輔政大臣的位置丟失了,就是刑部尚書的位置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是啊!太殿下不還是太殿下嗎?”王珪冷哼哼的說道:“太殿下仍然是太殿下,只是到前線督軍去了。還兼任了武學之的山長。這不是很好嗎?”

“太去了大非川,那是什麼地方?你們還不知道嗎?”長孫無忌冷哼哼的說道:“那是西北,太殿下因爲此事而被逼的前往西北那個地方了。這就是貶謫,知道嗎?太殿下是要被廢了,這次是我們害了太殿下。歷代帝王都不會讓一個太將自己的兒盡數殺死的。儘管此事殿下並不知情,但是事後殿下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他是在默認,默認了我們的行動。若非岑本,太殿下也會繼續將此事進行下去,直到我們將魏王殿下徹底的擊敗,直到廢掉爵位。”

“殿下如此。”王珪冷笑道:“難道陛下還想廢掉太殿下不成?長孫大人,現在並不是太殿下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問題,宣德殿內,我們已經失卻了三個席位了。日後該如何是好,關世家以後可是要出現大問題了。要知道天下之大,關世家纔是我們的根本。若是我們不在宣德殿,關的世家該如何是好?”

“哼!”長孫無忌皺了皺眉頭。心露出一絲厭惡之色,眼前這兩個傢伙,明面爲了太殿下,可是實際上,他們心卻是想著自己,想著關世家。這種人又如何會是真心幫助太殿下呢?

“殿下若是不在,你們以爲關世家還存在嗎?”長孫無忌面色冰冷,冷笑道:“關世家依附的不是我等,不是你們太原王氏,也不是你長安韋氏,同樣也不是我長孫家族,而是太殿下,只要有太殿下存在,關世家也就存在了。太殿下不在了,關世家就會像關東世家一樣,成爲一盤散沙。可笑。你們在這個時候,還想著怎麼樣恢復自己的權勢,還想著如何保存自己的家族,卻不知道,如何去幫助太殿下。”

“長孫大人太過於小心了。”王珪笑呵呵的說道:“並不是我等對太殿下不夠忠心,而是太殿下根本就不需要我們去考慮。長孫大人,以爲陛下還會重新冊立太之位嗎?太更換頻繁,只會動搖國本,陛下是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

“不錯,陛下乃是英明之主,豈會做出這種事情來。長孫大人太過小心了。”韋挺笑呵呵的說道:“再說,我們關世家若是崛起的話,太不管是換成什麼人,還不是任由我們說了算,太殿下就算登基稱帝,也是會依靠我們的力量。來穩定朝局。陛下這麼多年來,打擊世家,卻不知道,世家是永遠消滅不掉的,一箇舊世家的消亡,也就是預示著一個新的世家的崛起,如今朝的那些勳貴們,不就是和我們的先祖一樣,天長日久,他們也就成了新的世家了。”

“那你們現在想怎麼樣?”長孫無忌冷笑道:“聖旨已經下來了,想改變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難道你們想與陛下叫板嗎?恐怕是沒有那個實力吧!當今天可不是楊廣啊!如今雖然大唐境內有少許叛亂,但是想必你們也是清楚的很,這種叛亂被平定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根本就動搖不了大唐的根基。若是想借的這個機會嗎,逼迫陛下改變主意,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話雖然如此,但是大人不要忘記了,還有一個勢力,陛下是不會動的。”韋挺冷笑道:“這件事情最關鍵的是又要看陛下的態度,只要陛下改變了態度,不但太的位置能夠得到穩定,更爲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官復原職。”

“什麼人會讓陛下如此做?”長孫無忌冷笑道:“陛下怎麼做我不知道,但是我卻知道,陛下這次的目標恐怕不只是我們這麼簡單。我更加擔心的是另外一回事。這也是爲什麼在本官接到陛下的聖旨之後,不但沒有分辨,反而還準備上書請罪的原因?”

“怎麼,大人準備上書請罪?”王珪面色一變,驚訝的問道,就是韋挺臉上也露出緊張之色來,靜靜的望著長孫無忌。

“陛下辦事,是不出手則罷,一旦出手,就會直接擊要害。”長孫無忌搖了搖頭,說道:“這些天,我在家靜養,隱隱的把握到陛下的心思。陛下之所以在吐蕃使者來之前,並沒有做出任何決定。大概是想試探一下京的情景,或者可以說,是想試探一下宣德殿,甚至可以說是目標是針對我們幾個人的,看看這些年,我們關世家在大唐朝廷的地位是越來越高了。宣德殿的七位大臣,各自負責一部,我們就已經佔據了三個重要的部門,這就是問題啊!天下的官員都是出自吏部,而關世家又掌握著吏部,朝廷上下,有不少的官員都是關世家所壟斷,陛下心早就不喜了。他也是世家出身,知道世家的底細。所以成爲皇帝之後,就想著削弱世家。對天下世家,不是打就是殺,合縱連橫無所不用。關、關東、江左等等的世家都被他掃的一乾二淨,元氣大傷。一段時間之後,關世家在我們的幫助下,又慢慢的回覆了元氣。在朝說話的分量也是會越來越重了。所以陛下心又開始擔心了。他擔心的其實並不是太殿下,而是在擔心我們關世家。”

“長孫大人說笑了。”韋挺和王珪二人聞言面色一變,但是很快就露出一絲笑容來,搖搖頭說道:“儘管我們關世家的力量也恢復了不少,可是與以前還是有著天壤之別,更何況,我們是忠於陛下的,忠於大唐的,陛下所命,我們都會遵從,陛下豈會防範我等?呵呵,長孫大人,你也太敏感了。”

“是與不是,你們自己清楚。”長孫無忌搖了搖頭,說道:“只是從此之後,我長孫無忌就要賦閒在家了。從此不再過問政事了。老夫也希望兩位大人也是如此。呵呵,既然成了一個閒散之人,朝的事情,還是不要過問的好。千古君臣大概就是如此吧!兩位不會逼著陛下做出亂殺功臣的事情罷!”韋挺聞言面色一變,就是王珪臉上也露出一絲蒼白之色來,他們當然知道這千古君臣的含義,當年盧照辭就是如此比如岑本和李靖的。只是這三個人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是在自己的效忠對象死了之後,纔開始進入盧照辭的陣營的,去輔佐盧照辭的,若是如此也算是千古君臣的話,是不是有點過了。

等兩人正準備再問的時候,卻見長孫無忌輕輕的揮了揮手,兩人無奈之下,只得站起身來,帶著一肚的疑問,告辭而去。

“王大人,你平日裡聰慧無比,能說說,長孫大人真的是想從此歸隱山野,不再過問朝政了?”長孫無忌府邸之外,就見韋挺喚住王珪,皺著眉頭問道:“下官總感覺這千古君臣之說怪怪的,若是說大將軍和岑本,倒還可以說是千古君臣,因爲這二人從始至終都是跟隨陛下,陛下對這二人也很是親厚,可是我等卻是不一樣,當年效忠的是李氏江山,到了後來,雖然立下了一些微末的功勞,可是也當不得千古君臣一說啊!”

“說的極是,這個長孫無忌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不但是宣德殿輔政大臣,更是吏部尚書,這樣的權勢,說真的就是岑大人也比不上他啊!說丟就丟,還真讓人不信呢?”王珪搖了搖頭,說道:“他如此一個不甘寂寞之人,也能耐得住寂寞?千古君臣,有的時候,並不一定說的是他自己啊!”王珪說到最後,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來。然後朝韋挺擺了擺手,卻是徑自走了。

“不是說他,那又是在說何人呢?”韋挺在身後聞言,聽的皺了皺眉頭,說道:“難道在說李靖,或者是岑本?咦!真的是他,我怎麼會沒有想到呢?不錯,就是他,真是狡猾啊!弄不好他早就有了算計了。可是,這也得想個辦法纔好,不過,你想吃便宜食也是不可能的,讓我等衝鋒在前,然後你得好處,哪裡有這樣的好事情。”韋挺回頭掃了一眼高大的長孫府邸,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來。點了點,也上了自己的馬車,飛快的消失在長孫府邸前。!~!

第560回 大唐的衙內們第641回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地五百一十六回 守淮安一第172回 決戰虎牢關(一)第506回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74回 蹤跡第413回 唐風第408回 謀劃第492回 夜宴(一)第492回 夜宴(一)第572回 鄭麗婉進京第445回 破城第四百四十三 高麗棒子和城管第62回 李密之死第179回 甘衝遭貶第523回 武夷山下第48回 一戰王世充(二)第211回 如此義子第15回 奪糧(二)第676 佛音繞樑上,佛光照長安第523回 武夷山下第132回 千嬌百媚蕭皇后第170回 竇建德第637回 以正克奇第686回 帝王家事第239回 大戰頡利第259回 各有算盤第99回 杯具的陰明空第502回 說你蠢,你還真蠢第636回 大破第24回 陰世師(一)第350回 盧承烈的試探第178回 心生不滿第631回 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第12回 陰氏兄妹(一)第518回 守淮安(三)第23回 收羣雄(三)第323回 打草驚蛇第46回 逼降屈突通(一)第440回 爲難第353回 援軍到第626回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551回 君臣第312回 訓弟第447回 進軍第92回 長林軍(二)第262回 配享太廟第608回 狄仁傑的詐術第324回 引蛇出洞第708回 火燒巨尺谷(二)第306回 崔仁師出獄第462回 終南巧遇第453回 可惡第583回 狄仁傑的發現第364回 夜襲第479回 江上遇襲第691回 來自邊軍的箭矢第70回 誘餌第518回 守淮安(三)第123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385回 大決戰(三)第459回 無邊滾木蕭蕭下第76回 天策上將和臨汾郡王第45回 慧空和袁天罡(二)第473回 天子是妖孽第427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381回 皇上早朝第77回 反心第376回 殺機第283回 職業軍隊的設想第700回 皇孫第21回 李秀寧(三)第699回 漢人中最不缺少的東西第210回 杜姬第597回 背後的故事第18回 玄甲鐵騎(二)第32回 漁翁(一)第572回 鄭麗婉進京第627回 自我限制第709回 決戰第440回 爲難第57回 再戰淺水原(二)第351回 計中計第611回 招供第597回 背後的故事第86回 殿前比武第225回 帝王忌諱第693回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424回 納爲己有?扶持代理?第40回 再見陰明月(一)第458回 分兵第126回 第一任狀元孫伏伽第60回 西秦霸王第51回 武德殿風雲(一)第19回 排擠(一)第393回 新羅三國第65回 李淳風第21回 李秀寧(一)第708回 火燒巨尺谷(二)第38回 定關中(三)
第560回 大唐的衙內們第641回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地五百一十六回 守淮安一第172回 決戰虎牢關(一)第506回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74回 蹤跡第413回 唐風第408回 謀劃第492回 夜宴(一)第492回 夜宴(一)第572回 鄭麗婉進京第445回 破城第四百四十三 高麗棒子和城管第62回 李密之死第179回 甘衝遭貶第523回 武夷山下第48回 一戰王世充(二)第211回 如此義子第15回 奪糧(二)第676 佛音繞樑上,佛光照長安第523回 武夷山下第132回 千嬌百媚蕭皇后第170回 竇建德第637回 以正克奇第686回 帝王家事第239回 大戰頡利第259回 各有算盤第99回 杯具的陰明空第502回 說你蠢,你還真蠢第636回 大破第24回 陰世師(一)第350回 盧承烈的試探第178回 心生不滿第631回 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第12回 陰氏兄妹(一)第518回 守淮安(三)第23回 收羣雄(三)第323回 打草驚蛇第46回 逼降屈突通(一)第440回 爲難第353回 援軍到第626回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551回 君臣第312回 訓弟第447回 進軍第92回 長林軍(二)第262回 配享太廟第608回 狄仁傑的詐術第324回 引蛇出洞第708回 火燒巨尺谷(二)第306回 崔仁師出獄第462回 終南巧遇第453回 可惡第583回 狄仁傑的發現第364回 夜襲第479回 江上遇襲第691回 來自邊軍的箭矢第70回 誘餌第518回 守淮安(三)第123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385回 大決戰(三)第459回 無邊滾木蕭蕭下第76回 天策上將和臨汾郡王第45回 慧空和袁天罡(二)第473回 天子是妖孽第427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381回 皇上早朝第77回 反心第376回 殺機第283回 職業軍隊的設想第700回 皇孫第21回 李秀寧(三)第699回 漢人中最不缺少的東西第210回 杜姬第597回 背後的故事第18回 玄甲鐵騎(二)第32回 漁翁(一)第572回 鄭麗婉進京第627回 自我限制第709回 決戰第440回 爲難第57回 再戰淺水原(二)第351回 計中計第611回 招供第597回 背後的故事第86回 殿前比武第225回 帝王忌諱第693回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424回 納爲己有?扶持代理?第40回 再見陰明月(一)第458回 分兵第126回 第一任狀元孫伏伽第60回 西秦霸王第51回 武德殿風雲(一)第19回 排擠(一)第393回 新羅三國第65回 李淳風第21回 李秀寧(一)第708回 火燒巨尺谷(二)第38回 定關中(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京山县| 临漳县| 视频| 许昌县| 综艺| 蒙城县| 枣阳市| 察雅县| 娱乐| 梅河口市| 江北区| 田阳县| 永平县| 讷河市| 和顺县| 信阳市| 小金县| 海原县| 峨山| 巴彦县| 宜兰县| 达州市| 乌拉特前旗| 当阳市| 阿拉善右旗| 崇礼县| 天津市| 仁怀市| 资溪县| 静安区| 门源| 胶南市| 响水县| 韩城市| 阳朔县| 驻马店市| 刚察县| 灵武市| 冷水江市|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