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章 己未之冬(八)

後世部隊的訓練,歸納起來主要在幾個方面:紀律訓練、體能和技戰術訓練、榮譽養成、使命感灌輸,這幾項訓練在實踐操作的時候,又相互交叉,最終的目標是培養出一個合格的軍人。李誠中穿越前只是一個部隊上的大頭兵,從來就是被訓練的對象,因此肚子裡也沒有那麼多理論套路。但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既然在這個時代成爲了一名小軍頭,他就不由自主的要對訓練方法進行總結和歸納,雖然總結和歸納出來的東西相當凌亂,但至少做到了初步成型,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

李誠中盤算了一番,自己手下目前有三百五十名士兵,按照前世的編制,大致相當於一名營長,他爲此忍不住有些沾沾自喜。可惜這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不能衣錦還鄉,無法讓父母鄉親們看看自己的這番成就和出息,對此,他只能深以爲憾。

自己既然當了營長,自然不可能親自下場一個一個的去手把手練兵,李誠中記得當年自己部隊上的營長可是派頭十足的,大夥兒輕易見不到,如果見到了,也要尊稱一聲“首長”!有見過首長親自下場帶兵訓練的麼?而且,一個人操練三百多士兵,也不現實。思來想去,李誠中決定先從訓練軍官開始,他打算一個科目一個科目的來,先教會軍官,然後讓軍官去訓練士兵,等軍官和士兵都熟悉了這個科目,再換下一個。

李誠中手下有三十五名夥長、八名隊官以上軍官,共計四十三人。他找了一個軍寨中最大的窯洞,堪堪能容下那麼多人,在四壁上掛滿火把,將窯洞照得通亮,然後將四十三名夥長以上軍官召集到窯洞中,大家盤膝而坐,聽李誠中講課。

“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這是我今天要對你們說的第一條。只有聽從命令的士兵,纔是一個好士兵,聽從指揮的軍隊,纔算一隻合格的軍隊。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必須無條件聽從上官的命令,按照上官的要求進行戰鬥。對此,大夥兒有疑問麼?”李誠中掃視全場,等待大夥兒提問。

從榆關守衛戰後的軍功評議會開始,李誠中所部已經逐漸養成了討論和協商的習慣,當李誠中提出問題的時候,大夥兒可以暢所欲言,當然,在作出決定之後,就要求務必服從。

就見軍官們各有各的表情,姜苗和張興重等點頭表示理解,周砍刀和王大郎等則皺眉思考,還有幾個新提拔的夥長則眨著眼睛相互瞪視,也不知是聽明白沒有。等了一會兒,王大郎大聲道:“都頭……”

李誠中打斷他:“以後聽課想要發言時,舉手,喊‘報告’。”很多軍紀的訓練都在細節處,李誠中決定一一糾正手下軍官們的散漫。

王大郎一愣,猶豫著舉起一隻手,又放下,換了另一隻手,感覺似乎很彆扭,然後乾脆兩隻手都緩緩舉了起來,看起來就像投降一般,然後喊了一聲:“報告……”

李誠中一笑,道:“舉右手即可。”

王大郎連忙放下左手,右手高舉,再次喊道:“報告!”

李誠中示意他可以說話,王大郎吐了口氣,道:“如果是上官的命令不對,也要聽麼?”

李誠中道:“作爲下級,你所瞭解和掌握的情況在通常情況下是沒有上級那麼多的,因此,大多數時候你所認爲的不正確命令,放在整個戰場上來全盤考慮,其實是正確的。最後,如果這道命令真的不對,你可以提出建議,但建議被否決之後,仍然要毫不猶豫的執行!因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堅決執行命令所造成的損失,都要比擅自行事所造成的損失小得多。我想請諸位牢記,在戰場當中,你所帶領的士兵,只是整個戰事的一部分,大夥兒一定要樹立全盤意識和大局意識……”

李誠中沒有指望所有人能聽明白,但從觀察下面聽講的軍官表情來看,至少有一半人處於深思之中,因此他也沒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培養士兵的絕對服從意識,不是說一遍就可以的,必須多次強調、反覆強調,還要在軍法中予以明確,在實踐中加以推行。

“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怎麼讓士兵認識並將這一條牢牢刻印在心中,我想,首先需要通過紀律訓練來實現。訓練的重中之重,在於隊列。隊列訓練,不僅是作戰中的陣型排布基礎,而且是讓士兵養成良好紀律觀念的極爲有效途徑……”李誠中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推敲,開始講述隊列訓練的要求。之所以說了前面那麼一堆話,是想讓軍官們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理解其目的和意義,才能更好的開展和實施。

李誠中將身後由張老匠打造的一塊大木板挪了出來,這塊木板類似於後世課堂上的講課板,木板上粘貼了一張大黃紙,紙上繪製了一些排列緊密的點和線條。

“這是一個我繪製的最基本的檢閱陣型,從左至右的三塊黑點,依次代表甲都、乙都和丙都。每都排列之時,爲縱橫各十,即每夥爲一排,左右相距一拳,前後間隔一臂,列成方隊。要求按照個子高矮,從左到右排列。當然,這個檢閱陣型不是現在就能排列出來的,我給諸位七天時間,下去後嚴加整訓。

爲了完成這一陣型,我們將目標拆解,分爲三步。第一步,以每夥爲一組排列士兵隊形,要求,做到橫排整齊行進,能夠整齊統一轉身、前進、停止,三天後達成;第二步,以每隊爲一組,行成方陣,要求,做到方陣的齊步行進和統一轉身、前進、停止,這一步同樣給大夥兒三天期限;第三步,各都將自己所轄兩隊合爲一個方陣,按照這張圖形的要求,排列在軍寨內的校場中,這一步給大夥兒一天時間,由三位都頭負責……”

李誠中花了半個時辰,將自己的隊列訓練要求做了詳細解說,又回答了一些軍官的提問,然後將軍官們帶到校場上,實際操演。

剛纔講授的時候,大夥兒似乎都明白了,但是一拉出來操演,卻又似乎都懵了。李誠中讓隊官以上軍官在旁觀摩,這些軍官基本都是參加過南征戰事的,對於排練佈陣還算熟悉,在一旁觀摩李誠中的訓練方法,效果會更好一些。

李誠中主要訓練的是三十多名夥長,他一個一個將人帶到指定的位置,堪堪站成三排,自己站在前列以身作則,站了個標準的後世軍姿。三排夥長都學著他的樣子挺胸站立,他又一一上前糾正,看著大致差不多了,然後講解道:“下面有幾個口令需要大家記住,分別是‘立正——’、‘稍息’、‘向右——轉’、‘向後——轉’。”說著,李誠中分別按照口令將這些動作一一演示,一直重複了好幾遍,然後他口中發令,要求大夥兒跟著他來做這些動作。

訓練夥長完成動作的過程中,李誠中發現,至少三分之一的夥長左右不分,他只能無奈的停了下來,從糾正左右開始。

“現在找到你們心跳的位置……唔……仔細摸一下胸口,心跳的位置在哪裡?對……好,最靠近心跳位置的那隻手,就是你們的左手,那個方向,就是左方……相對而言,另一面就是右方……”

李誠中耐著性子不厭其煩的一一糾正著部下的們的動作和姿勢,一旁觀摩的姜苗、張興重等人也自發排成一排,跟著做了起來。

“都頭說了,各子高的在最左邊,某比你高,老張你給某排到右邊去。”周砍刀把張興重拽到了右邊,洋洋自得的看著被拽過去的張興重。

張興重微微一笑,也不跟他爭,繼續凝神聽著李誠中講解。他和周砍刀都是盧龍軍的老兵,對於戰陣隊形在戰場中的作用知之更深,也更明白其中的重要性,對於李誠中所說的陣型排列方法也就更加上心。

比原定計劃大大拖延,直到午時,李誠中才終於教會了立正、稍息、向右轉、向左轉、向後轉、向右看齊等幾個口令,直把他累得口乾舌燥,心力憔悴。但就算這樣,這批軍官也才大致能夠完成動作,至於整齊劃一,則根本談不上,而且其間還總是犯錯。

李誠中的士兵訓練計劃便一拖再拖,直到三天之後,才終於勉強把這批軍官教會。他大大鬆了口氣,終於宣佈開始練兵。於是白狼山軍寨驟然間沸騰起來,整個校場內口令聲、斥罵聲、呼喝聲、踏步聲響徹全場。

李誠中則四處遊走,見到訓練有誤的地方,就立刻將夥長叫到身邊,詳細解說一番,糾正其錯誤,然後再繼續到下一個夥察看。

白狼山軍寨的大練兵活動引起了百姓們的圍觀,因爲百姓中婦孺較多,尤其是女子比例非常高,所以圍觀的百姓以女子爲主。李誠中沒有刻意驅趕這些百姓,白狼山軍寨就這麼大,想趕也沒地方趕,便只能任憑這種圍觀現象的存在,只是他要求百姓們不能進入到校場中,只能在校場邊緣,而且不許高聲喧譁和嬉笑,以免影響訓練。

百姓的圍觀,尤其是女子的圍觀,起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受訓的士兵在訓練時更加賣力,一個個好似打了雞血一般,無論是眼神還是動作,都顯得更加高亢。這讓李誠中不禁有些好笑,果然是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啊。

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1章 幽州留後(一)第126章 河南(四)第71章 非常規戰爭(八)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7章 遼西雙城(七)第18章 遼西雙城(十八)第34章 雙極(六)第40章 春夏(六)第22章 大河之東(七)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31章 雙極(三)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79章 轉折(十一)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46章 盧龍節度(十五)第32章 營州經略(四)第139章 國器(一)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63章 燕郡問題(八)第65章 燕郡問題(十)第130章 河南(八)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77章 釘子(十)第39章 薊州(一)第135章 中樞之要(五)第76章 非常規戰爭(十三)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20章 遼西雙城(二十)第18章 遼西雙城(十八)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107章 南北戰策(一)第107章 南北戰策(一)第12章 蔣袁合流(二)第141章 國器(三)第46章 春夏(十二)第18章 遼西雙城(十八)第4章 貝州(中)第48章 饒樂山巔(二)第111章 南北戰策(五)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78章 懷遠新思維(十)第64章 饒樂山巔(十八)第18章 大河之東(三)第24章 榆關風雲(三)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81章 大王莊——將軍廟(五)第21章 幽州留後(二十一)第21章 整軍(四)第38章 白狼山水間(五)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110章 南北戰策(四)第71章 轉折(三)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121章 南北戰策(十五)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100章 決戰上黨(十五)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4章 幽州留後(四)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47章 范陽之春(一)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141章 國器(三)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75章 轉折(七)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45章 盧龍節度(十四)第23章 遼西雙城(二十三)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3章 貝州(上)第60章 燕郡問題(五)第45章 雙極(十七)第80章 釘子(十三)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26章 幽州留後(二十六)第65章 饒樂山巔(十九)第7章 魏州(二)第37章 春夏(三)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27章 榆關風雲(六)第30章 雙極(二)
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1章 幽州留後(一)第126章 河南(四)第71章 非常規戰爭(八)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7章 遼西雙城(七)第18章 遼西雙城(十八)第34章 雙極(六)第40章 春夏(六)第22章 大河之東(七)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31章 雙極(三)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79章 轉折(十一)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46章 盧龍節度(十五)第32章 營州經略(四)第139章 國器(一)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63章 燕郡問題(八)第65章 燕郡問題(十)第130章 河南(八)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77章 釘子(十)第39章 薊州(一)第135章 中樞之要(五)第76章 非常規戰爭(十三)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20章 遼西雙城(二十)第18章 遼西雙城(十八)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107章 南北戰策(一)第107章 南北戰策(一)第12章 蔣袁合流(二)第141章 國器(三)第46章 春夏(十二)第18章 遼西雙城(十八)第4章 貝州(中)第48章 饒樂山巔(二)第111章 南北戰策(五)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78章 懷遠新思維(十)第64章 饒樂山巔(十八)第18章 大河之東(三)第24章 榆關風雲(三)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81章 大王莊——將軍廟(五)第21章 幽州留後(二十一)第21章 整軍(四)第38章 白狼山水間(五)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110章 南北戰策(四)第71章 轉折(三)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121章 南北戰策(十五)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100章 決戰上黨(十五)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4章 幽州留後(四)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47章 范陽之春(一)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141章 國器(三)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75章 轉折(七)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45章 盧龍節度(十四)第23章 遼西雙城(二十三)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3章 貝州(上)第60章 燕郡問題(五)第45章 雙極(十七)第80章 釘子(十三)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26章 幽州留後(二十六)第65章 饒樂山巔(十九)第7章 魏州(二)第37章 春夏(三)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27章 榆關風雲(六)第30章 雙極(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奉贤区| 法库县| 阿拉尔市| 蓬安县| 虹口区| 安多县| 高尔夫| 乌拉特前旗| 怀来县| 东宁县| 奈曼旗| 孙吴县| 新昌县| 辰溪县| 沐川县| 乡城县| 敦煌市| 烟台市| 色达县| 资溪县| 绥棱县| 读书| 延长县| 泸西县| 山东省| 寻甸| 曲松县| 蒙山县| 灵山县| 宝坻区| 蒲江县| 克什克腾旗| 安图县| 丹凤县| 东海县| 留坝县| 南陵县| 武功县| 宜兴市|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