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章 白狼山水間(十四)

李誠中看著鍾四郎帶回來的二十多匹戰馬,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你是說,這些馬都是從契丹人手裡搶的?”哪怕事實就在眼前,他仍然有些不敢相信,十個人從幾百上千的契丹人手中搶走了二十多匹戰馬,而且人員齊整、毫髮無損的回來了,這實在是有些不合邏輯。哦,也不是毫髮無損,有兩人胳膊上受了刀傷,但傷口很淺,那麼短的一會兒工夫已經結了一條淺淺刀疤,完全不影響繼續作戰。

等鍾四郎把一切經過講述完畢,他終於接受了眼前的事實,便讓鍾四郎帶領弟兄趕緊吃點東西,然後將這支手上最精銳的夥留在了身邊。有了這十個人做預備隊,李誠中心裡要踏實許多。

轉過頭來,望向那個胖子,李誠中大感興味的問:“老兄如何稱呼?”

胖子笑了笑,將一張肥臉堆成了一團,躬身施禮:“勞都頭掛懷,鄙姓王,名全,家中排行老二,都頭可以叫某王二郎,也有熟人稱某王小郎的,因爲某家中就兩弟兄……”

王二郎……王小郎……李誠中忽然想起了那個放牛郎的故事,神色古怪的打量了好一陣子眼前的胖子,直將胖子看得渾身不自在,神色尷尬的不停咳嗽。

“王二小……”李誠中很惡趣味的和胖子聊了起來:“家中哪裡人?做什麼營生?”

“某就是山下羅家屯的,做的是販賣貨物的營生……都頭,某不叫王二小……”胖子對這個稱呼明顯有些莫名其妙。

“唔,羅家屯啊,怎麼不姓羅呢?”李誠中越看胖子越覺得喜慶,忍不住繼續開著玩笑。

“都頭說笑了,羅家屯有一大半人家都不姓羅……”

玩笑開過,李誠中自然要對這位給自己爭取到了充裕時間的胖子給予表揚和鼓勵,聽著李誠中充滿譽美之詞的言語,胖子喜得心裡直如開了花一般,臉上卻反而嚴肅了許多,凜然道:“大義之前,某何敢惜命,這些都是該當的,當不得都頭誇獎!”

聽胖子王全介紹了契丹人這次進白狼山的兵力,李誠中稍稍安了安心。四百多的話,只比自己多一百多人,他對死守軍寨的信心稍微增強了一些。

“對了,你會說契丹話是吧?來,上臺子上來,到我身邊,嗯……”

……

當兀裡和可丹明白自己被胖子耍了的時候,都快氣瘋了,尤其是當他們領軍趕到軍寨之外並且發現通往軍寨的道路真的很好認的時候,這種憤怒更是上升到了一個難以抑制的高度。本來只要順著大道向前走就能很輕鬆的達到軍寨,卻因爲輕信了那個胖子,所有人都繞了不知道多少冤枉路,繞路倒還罷了,連戰馬都被人搶了去,實在是令人太過難堪了一些,就好像在兀裡和可丹的臉上狠狠煽了一巴掌,打得他們羞怒到了極點!

尤其是可丹,他領兵半生,打過的仗數也數不清,何曾吃過這個虧?可丹咬牙切齒的心裡發著狠,“別讓我抓到你……”一瞬間,他心裡閃過無數種殘忍的懲處方式。

可丹第一眼就看到了石牆內那座高臺上站著的兩個人,一個身子健碩的軍官,一個在軍官旁邊小心翼翼賠笑的胖子。可丹認出了那個軍官,就是這個軍官,在榆關之下帶領一隊破兵,似模似樣的出來列陣,唬得可丹耽擱了好幾日才攻城,錯過了最佳的攻城時機。至於那個胖子,他就算化成了灰,可丹也絕對不會忘記!

這兩個騙子——漢人沒一個好東西,全是騙子!

可丹強抑怒火,開始觀察眼前的軍寨,他看見一道不高的石牆,心裡不住冷笑,就憑這個想要擋住契丹勇士?那不是開玩笑麼!然後他看見了那處石牆一側的豁口……可丹想起了榆關那座敞開的關門,他死死的盯著豁口處,心裡那股怒火噌的又燃了起來:“又想玩這種把戲?真當我可丹就那麼好欺騙?”

如果說這個時候的可丹還保有一份清醒的話,接下來他聽到的一句話讓他徹底喪失了理智,這句話出自石牆內高臺上站立的胖子,那個胖子滿臉肥肉擠在一處,用一種古怪的腔調高喊了一句:“我家都頭說,感謝契丹貴人贈送戰馬,等會兒打起來,必定手下留情!”

可丹的腦子“嗡”一響,胸口處彷彿有什麼東西在一拱一拱的往上竄,他忘了繼續觀察整個戰場的情況,包括兩側山壁上的石屋,更忘了手下的契丹勇士們已經在山裡奔波了幾個時辰!若不是一旁的兀裡拼命拉著他,可丹就會衝在進攻隊列的第一排。

第一批攻向豁口的契丹兵有五十人,分作兩隊,前面一隊三十人,都手持彎刀和皮盾,皮盾是騎兵用的那種圓盾,不大,僅夠遮護胸口或者面門等重要部位。後面一隊二十人,均是弓手,在前面一隊契丹兵的掩護下接近了石牆豁口。

契丹兵在豁口外小心翼翼的看了片刻,見裡面兩邊的長槍林立,便不敢硬闖,向後側方閃出了正面,契丹弓手便扣箭上弦,向豁口內側的盧龍軍槍兵射箭。

因爲盧龍軍槍兵的站立面是側對契丹弓手的,而且第一排的士兵都穿上了皮甲,所以很多箭矢都因爲角度的原因彈開了,有些射中了的,也插在皮甲上,對盧龍軍槍兵的傷害並不大。射了兩輪後,弓手中幾個領頭的看出了門道,用契丹話高聲嚷嚷了幾句,契丹弓手便轉變了射箭方向,專射盧龍軍槍兵的臉、腿等處。這一下子,頓時就有幾個盧龍軍被射倒在地。

隨著幾個中箭的盧龍軍士卒的慘叫聲,槍陣立刻就有不穩的跡象,張興重大急,趕上去用槍柄狠狠敲打了幾個亂說亂動的士卒,那幾個士卒方纔不敢再動,他又命人將倒下的士卒拖到一邊,摘下他們身上的皮甲,給接替的士兵換上,那幾個士兵立刻頂在了空出來的位置上。

李誠中站在高臺上,他的手上拿著一桿小旗子,旗子是盧龍軍所用的橘黃色令字旗,呈三角形。他仔細看著石牆外的契丹兵逐漸擠作了一團,便將令旗高高舉起,向下用力一揮。兩側山壁上的孟徐興和焦成橋早就等著李誠中的命令,見令字旗揮下,便指揮手下弓手從石屋後現出身來,彎弓搭箭,對著標註爲一號區域的豁口前方空地進行了覆蓋式射擊。

孟徐興和焦成橋指揮的弓手取得了重大戰果,因爲契丹兵站立得很集中,所以第一輪箭矢就放倒了十多個,幾乎達到了箭箭中靶的效果。山側石屋處冒出來的弓手讓可丹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在愣了一會兒神之後,連忙下令回撤,但就在他發愣的這麼一會兒,卻讓孟徐興和焦成橋指揮的弓手每人射出了至少三箭,有些動作快的,射出了四箭。在這樣的殺傷下,第一批契丹人最終安全撤回的只有十一個,有三十九人躺在了石牆前的地上。

戰場上一片肅穆,只有契丹傷兵的呼痛聲在山谷中縈繞。

可丹閉了閉眼睛,心痛不已,第一輪進攻就折損了三十九人,這讓他心裡有些不敢接受,更何況裡面還有五個是他親手調教出來的勇士!他明白自己剛纔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犯了急躁的毛病,在沒有觀察清楚整個戰場態勢的情況下就貿然發動進攻,這種錯誤犯得有些低級,讓他在羞惱之下,開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冷靜下來的可丹仔細回憶了剛纔的一幕幕,對眼前的形勢有了一個大致的評判。現在威脅最大的就是來自兩側上方的弓箭手,但這些弓手的箭術並不精準,他們應該是採用了某種覆蓋射擊的方法。對於那些弓箭手所處的高度,可丹自認沒有太好的辦法,也就是說,人家射得到他,他卻射不到人家。石牆豁口處的槍陣看上去也不是擺設,確實有點棘手,硬要往上闖的話,恐怕傷亡會比較大。

左思右想,可丹把眼光放到了石牆處。那道石牆並不高,也就一丈左右,而且看上去也不厚,一翻身就能過去,既然這樣,爲什麼要從豁口處的槍陣那裡硬闖呢?想到這裡,他重新做了部署,準備一次性投入五十人,以五人爲一組,沿石牆排出一條具有十個攻擊點的線狀攻勢,這樣的話,一次就能翻入石牆內十個人,轉眼間就能有三十人攻入石牆。他覺得無論怎麼說,三十個契丹勇士守護在石牆裡的下跳點處,怎麼樣都能夠堅持一陣子,只要有了時間和空間,契丹勇士們就能源源不斷的翻入石牆。而且,這種情況下,他不認爲對方的弓箭手還能夠取得剛纔一樣的攻擊效果。

五十名契丹人以五人爲一組,很快就衝到了石牆之下,沿石牆排出了十個攻擊點。其中兩人半彎下腰作爲支撐,四隻手交叉重疊在一處,攻擊手第一步踩在其中一人的大腿上,第二步則踩在兩人交叉在一起的胳膊上,作爲支撐的兩個人使勁發力往上拋出,攻擊手借力一個凌空翻身,直接越過石牆跳了進去。這種翻越方式爲契丹人常用,對於攻擊那些高度不夠的寨牆來說效果極好。

第一個攻擊手翻入石牆後,第二名攻擊手也緊接著被支撐自己的同伴拋入石牆,然後是第三個……

石牆高一丈掛零,石牆內側的壕溝有一人多深,高度和深度疊加在一起,於是悲劇發生了……第一波翻入石牆的契丹人就被摔了個七葷八素,之所以沒有及時出聲警示後來者,是因爲他們都被摔懵了,有些人甚至被摔得當場閉過氣去。第二波依然如此,直到第三波跳進來,慘呼聲才從壕溝底部傳出去,那是守衛在壕溝邊的盧龍軍槍兵在用手中的木槍刺殺跌倒在溝底的契丹兵。李誠中自己在高臺上都有些看不下去了,那感覺,就好像是用魚叉在放光了水的魚塘中扎魚一樣。

第28章 幽州留後(二十八)第71章 轉折(三)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128章 河南(六)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22章 幽州留後(二十二)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6章 遼西雙城(六)第4章 幽州留後(四)第16章 大河之東(一)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17章 幽州留後(十七)第59章 饒樂山巔(十三)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75章 轉折(七)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47章 盧龍節度(十六)第58章 兩河輪戰(四)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52章 君之野望(十)第7章 魏州(二)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68章 燕郡問題(十三)第135章 中樞之要(五)第68章 燕郡問題(十三)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70章 釘子(三)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84章 釘子(十七)第28章 大河之東(十三)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36章 盧龍節度(五)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38章 盧龍節度(七)第66章 非常規戰爭(三)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10章 南北戰策(四)第108章 南北戰策(二)第27章 榆關風雲(六)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93章 決戰上黨(八)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27章 幽州留後(二十七)第18章 幽州留後(十八)第8章 魏州(三)第17章 幽州留後(十七)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2章 西京變(二)第108章 南北戰策(二)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27章 榆關風雲(六)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50章 范陽之春(四)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54章 饒樂山巔(八)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80章 大王莊——將軍廟(四)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142章 國器(四)第21章 西京變(二十一)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71章 非常規戰爭(八)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26章 幽州留後(二十六)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93章 決戰上黨(八)第2章 幽州留後(二)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18章 整軍(一)第104章 決戰上黨(十九)第78章 懷遠新思維(十)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60章 燕郡問題(五)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72章 轉折(四)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6章 幽州留後(六)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31章 幽州留後(三十一)第109章 南北戰策(三)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
第28章 幽州留後(二十八)第71章 轉折(三)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128章 河南(六)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22章 幽州留後(二十二)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6章 遼西雙城(六)第4章 幽州留後(四)第16章 大河之東(一)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17章 幽州留後(十七)第59章 饒樂山巔(十三)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75章 轉折(七)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47章 盧龍節度(十六)第58章 兩河輪戰(四)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52章 君之野望(十)第7章 魏州(二)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68章 燕郡問題(十三)第135章 中樞之要(五)第68章 燕郡問題(十三)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70章 釘子(三)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84章 釘子(十七)第28章 大河之東(十三)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36章 盧龍節度(五)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38章 盧龍節度(七)第66章 非常規戰爭(三)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10章 南北戰策(四)第108章 南北戰策(二)第27章 榆關風雲(六)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93章 決戰上黨(八)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27章 幽州留後(二十七)第18章 幽州留後(十八)第8章 魏州(三)第17章 幽州留後(十七)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2章 西京變(二)第108章 南北戰策(二)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27章 榆關風雲(六)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50章 范陽之春(四)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54章 饒樂山巔(八)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80章 大王莊——將軍廟(四)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142章 國器(四)第21章 西京變(二十一)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71章 非常規戰爭(八)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26章 幽州留後(二十六)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93章 決戰上黨(八)第2章 幽州留後(二)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18章 整軍(一)第104章 決戰上黨(十九)第78章 懷遠新思維(十)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60章 燕郡問題(五)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72章 轉折(四)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6章 幽州留後(六)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31章 幽州留後(三十一)第109章 南北戰策(三)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三穗县| 苏尼特左旗| 商丘市| 三门峡市| 昌邑市| 定结县| 股票| 汾西县| 泌阳县| 夏邑县| 新蔡县| 旬阳县| 遵化市| 阳江市| 吉木乃县| 花垣县| 衢州市| 辉南县| 西盟| 淮北市| 仲巴县| 安西县| 杭锦旗| 麦盖提县| 元朗区| 札达县| 静海县| 界首市| 禹城市| 临沭县| 铁岭市| 图片| 垫江县| 万年县| 屯留县| 紫金县| 米林县| 定襄县| 临邑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