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章 調(diào)兵遣將

馬政興於漢,盛於唐,衰於宋。可以這樣說,馬政與中國歷史息息相關(guān),漢唐之所以強盛,就在於馬政的成功。

爲什麼這樣說呢?

漢朝的馬政在漢景帝時開始推行,漢武帝進行強化,取得巨大成就,漢王朝掌握了大量的戰(zhàn)馬,可以組建大量的騎兵。有了騎兵之後,漢武帝就可以改變漢朝的軍事戰(zhàn)略,由戰(zhàn)略防禦改爲戰(zhàn)略進攻,精銳的漢朝騎兵在衛(wèi)青、霍去病這些軍各天才的統(tǒng)帥下縱橫在大漠之上。

在漢匈戰(zhàn)爭中,漢朝運用騎兵可以稱爲經(jīng)典戰(zhàn)例的應(yīng)該要算衛(wèi)青奔襲河套之地、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和漠北決戰(zhàn)。

衛(wèi)青攻打河套之地是從千里之外進行長途奔襲,打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拿下河套之地。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兩次出兵,總共纔出動三萬精銳兵力,打垮了盤踞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萬匈奴軍隊。

漠北決戰(zhàn)更不用說了,漢朝出動十萬精銳騎兵,三十萬匹戰(zhàn)馬,創(chuàng)造了“單于夜遁逃”、“封狼居胥”的壯歌。

漢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就在於馬政的成功。

唐朝的馬政更加了得,王毛仲主管馬政期間,唐朝官方擁有的戰(zhàn)馬高達七十萬匹,這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是中國歷史的巔峰之作

正是因爲唐朝擁有大量的戰(zhàn)馬,唐軍不分兵種,人手一匹戰(zhàn)馬。冷兵器時代,機動能力主要就是靠戰(zhàn)馬,唐軍人手一匹戰(zhàn)馬,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唐軍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機械化”。正是因爲如此,唐軍的機動能力極強,可以快速集結(jié),快速進攻,這是唐軍能夠席捲萬邦,滅國數(shù)十的重要原因。

想想看。要是沒有足夠的戰(zhàn)馬,重達五十斤的陌刀就無法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因爲那太重,靠人來背。是不可能到達戰(zhàn)場的。

陌刀是中國古代的豪華兵器,有著巨大的殺傷力,然而,只出現(xiàn)在唐朝,而且還只是前期,到了唐朝後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究其原因,就在於唐朝後期衰敗了,馬政不給力了,戰(zhàn)馬急劇減少,沉重的陌刀無法到達戰(zhàn)場。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

至於宋朝的馬政,乏善可陳,可以說是糟透了。正是因爲馬政的衰敗,導(dǎo)致了宋王朝的衰敗。其實,宋王朝對馬政極爲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是因爲管理混亂,腐敗橫行,吏治敗壞,最終讓馬政無能爲力。比如河北路,宋王朝開設(shè)了十二個馬場,用來牧養(yǎng)戰(zhàn)馬。一年只有兩百四十匹戰(zhàn)馬可用,平均算下來,每個馬場只有二十匹戰(zhàn)馬,腐敗有多恐怖由此可見。

馬政失敗,沒有戰(zhàn)馬,向西夏、遼國購買戰(zhàn)馬又太貴。宋王朝來了一個自宮的舉措,由韓琦極力主張的“以步制騎”戰(zhàn)略得到實行,最終導(dǎo)致宋王朝的軍事乏善可陳。

步兵是不可能制約騎兵的,原因很多,說兩點就明白了:一是步兵太慢。機動力不夠,騎兵完全可以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打了就走;二是即使打勝了,也追不上,無法擴大戰(zhàn)果,這點在宋史中多有記載。

漢、唐、宋三朝馬政的成功或失敗,導(dǎo)致這三朝或強盛或衰敗,由此可見,馬政極爲重要,而把唐朝馬政推向中國歷史巔峰的王毛仲是多麼的了得。

“他在哪兒?”王毛仲是一位管理奇才,此人應(yīng)當重用,李隆基忙問道。

“還在宮中管事。”楊思勖忙回道。

“去,把他叫來。”李隆基當即道。

楊思勖應(yīng)一聲,忙去傳王毛仲。

“王毛仲,一個管理奇才,有他來管理,就不用再爲後勤發(fā)愁了,不管打多大的仗都不用發(fā)愁。”李隆基對王毛仲很是期待。

沒過多久,楊思勖迴轉(zhuǎn),帶來一箇中年人,他就是王毛仲。

王毛仲個頭甚高,瘦長瘦長的,不象楊思勖那般筋骨如鐵,倒有點瘦不禁風(fēng)。不過,此人甚爲精神,一雙眼睛清澈,透著睿智,一瞧便知是那種精明過人的人。

“王毛仲見過太子。”王毛仲快步上前,向李隆基見禮,紅光滿面,甚爲激動。

王毛仲不過是一個宮奴,身份地位很低,李隆基竟然要召見他,他是萬萬想不到,要他不激動都不成。

“嗯

。”李隆基瞄著王毛仲,也沒有要他起來,而是淡淡的道:“王毛仲,高麗人,父輩犯罪,罰爲宮奴,不知你可願爲國效力?”

“願意,願意。”王毛仲哪能不願的。

“你願意,我還不願意收你呢。”李隆基拿捏一番,道:“我這裡的人,都有過人之處,一句話,我不收廢物。你說說看,你有何過人之處?”

“稟太子,別的不敢說,管理之事我想沒人能比我更在行。”王毛仲頭一昂,脖子一梗,激昂昂而言。

“大膽!”李隆基臉一沉,沉喝一聲,王毛仲一縮脖子,一臉的驚懼之色。

“你也太高自己了,張說難道不如你?”李隆基聲音有些冷。

“稟太子,張大人盤盤大才,策論天下第一,有大器局,若是全盤運籌,王毛仲萬萬不如。若只是管理,籌備糧草之事,王毛仲不才,卻比張大人要勝上那麼一兩分。”王毛仲信心十足。

“是麼?”李隆基依然不冷不熱。

“若太子不信,王毛仲可以用人頭擔(dān)保。”王毛仲昂頭挺胸,激昂昂道。

“那好吧,我就給你一個機會。”李隆基終於點點頭,道:“朝廷要準備對吐蕃的大戰(zhàn),這籌措運送糧草、軍械就交給你了。”

“請?zhí)臃判模趺俣ú还钾撎雍裢!蓖趺俅笙玻K於有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大明宮,李旦、李隆基、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張說、陳玄禮在座。

“呵呵。”李旦發(fā)出一陣暢笑聲,讚賞的打量著李隆基,道:“三郎,你獨具慧眼,又發(fā)現(xiàn)一個人才。這個王毛仲真是了得,管理很在行。”

“是呀,是呀。”狄仁傑重重點頭,大爲讚許:“一個小小宮奴,竟然如此善於管理,要不是我親眼證實,我還真不信。”

王毛仲是管理奇才,他一展身手之後,衆(zhòng)人信服,李旦對他是讚不絕口。

“太子的眼光非常了得,發(fā)現(xiàn)了陳玄禮、楊思勖,如今又發(fā)現(xiàn)了王毛仲,佩服佩服。”張柬之佩服得五體投地。

陳玄禮、楊思勖、王毛仲三人才華橫溢,非常了得。三人中,除了陳玄禮是千騎出身外,其餘兩人的出身都很低賤,楊思勖是爲人瞧不起的太監(jiān),王毛仲是爲人不重視的宮奴,李隆基卻能發(fā)現(xiàn)兩人,重用兩人,誰能不服?

“不說別的,就憑太子這份眼光,大唐就會人才濟濟。”姚崇也是感慨一句。

“太子,對徵吐蕃一事,你有何想法?”李旦充滿期待的問道。

李隆基精明過人,每當言事,必有驚人之見,衆(zhòng)人很是期待,睜大眼睛盯著他

“父皇,兒臣以爲吐蕃這一戰(zhàn),干係重大,兒臣親自率兵出戰(zhàn)。”李隆基眉頭一挑道。

“嗯。如此甚好。”對於李隆基的軍事才華,李旦很是讚賞,李隆基親自率兵出戰(zhàn),這勝算就更大了。

狄仁傑他們也沒有異議。

“吐蕃地處高山密林裡,易守難攻,大唐要想戰(zhàn)勝,必須調(diào)集精兵強將,是以張說、陳玄禮都要隨我出征。”李隆基對吐蕃之戰(zhàn)很是清楚,不是容易打的。

吐蕃的國力與唐朝沒法比,其軍隊的裝備戰(zhàn)力與唐軍沒法比,但吐蕃佔據(jù)有利地形,進退自如,這一仗不太好打,必須要精兵強將,方有勝算。

是以,陳玄禮、張說這兩個李隆基的左臂右膀必須出戰(zhàn)。

“如此甚好,只是兵部怎生辦?”李旦的眉頭擰著了。

兵部尚書是王孝傑兼領(lǐng)的,只是他在漠北,兵部實際上是由李隆基和張說一手打理。他們兩人要去徵吐蕃,這兵部就沒人打理了。

“父皇,王孝傑年歲大了,讓他在漠北對他的身子骨沒好處,兒臣的意思讓唐休璟去漠北,要王孝傑回京打理兵部。”李隆基道。

“甚好!甚好!”李旦、狄仁傑、張柬之齊皆贊同。

王孝傑的年歲不小了,不比年輕人,讓他在漠北,對他的身體沒好處,回到長安反而有利於他的身體。至於漠北軍務(wù),可以由唐休璟處理,唐休璟也是一員良將,完全能處理好。

“傳旨:要王孝傑回京。唐休璟入漠北。”李旦當即傳下旨意。

“如今已經(jīng)入冬,不便作戰(zhàn),就趁此機會調(diào)兵遣將,做好來春大戰(zhàn)的準備。”李隆基道。

眼下已經(jīng)入冬了,不是用兵之季,而且青藏高原太冷,不可能在冬天大舉用兵,只有等到來春。不過,可以趁此機會調(diào)兵遣將,做好大戰(zhàn)的準備。

西北,河西走廊,冬天雪地,一派銀裝素裹。

一隊隊唐軍開來,熱情似火,個個歡天喜地,冰天雪地並不能澆滅他們的熱情。

“大唐終於要對吐蕃大舉用兵了,我輩男兒建功立業(yè)的時候到了!”

“吐蕃是個小人,反覆無常,象個竊賊,總是偷偷摸摸的,讓人氣憤。”

“左驍衛(wèi)大將軍兵敗大非川之仇,一定要報!”

將士們來到西北,厲兵秣馬,戰(zhàn)意高熾,只等來春開戰(zhàn)。

第85章 上官婉兒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72章 泥涅師的危機第29章 名臣張說第17章 滅吐蕃?第28章 治理吐蕃第15章 踏上征程第35章 人心思李第65章 中國智慧第9章 盛大慶典第24章 大戰(zhàn)古爾(上)第44章 雞毛當令箭第22章 此路不通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14章 奔赴邊關(guān)第1章 優(yōu)素福很煩第44章 遭遇大食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25章 將門之後第8章 氣死你第20章 討賞第37章 分頭出擊第52章 打擊報復(fù)第34章 勢如破竹第68章 強硬迴應(yīng)第4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2章 揭皇榜第58章 破大食之策第25章 將門之後第7章 大唐戰(zhàn)車隆隆啓動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15章 超級烏龍第11章 兵臨怛羅斯第38章 御前對質(zhì)第31章 太平公主第38章 風(fēng)雨欲來第62章 武則天的提議第8章 妙計破城第30章 脅迫第16章 告刁狀第17章 誰傳誰兵法?第17章 滅吐蕃?第32章 首戰(zhàn)告捷第54章 勝利歸來第19章 等你多時了第29章 滅天竺好處多第19章 齋戒第57章 離間計(下)第56章 隆基獻策第49章 灰頭土腦第5章 各自盤算第27章 大爭論第63章 妙解名題(上)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7章 我有妙計第17章 豐碩戰(zhàn)果第3章 管理奇才:王毛仲第79章 東宮風(fēng)光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33章 招兵買馬第20章 優(yōu)素福很恐慌第69章 火燒大漠第16章 立太子之議第79章 突厥恥辱地:磧口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18章 僧辯第17章 武則天很煩第47章 教子有方第78章 統(tǒng)統(tǒng)有賞第80章 奪馬第78章 統(tǒng)統(tǒng)有賞第66章 首戰(zhàn)告捷(下)第10章 大軍西征第1章 大食東進第12章 怛羅斯之戰(zhàn)(上)第28章 又一頂綠帽子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30章 脅迫第58章 分裂種子第25章 將門之後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6章 巧舌如簧(中)第39章 張說作證第81章 天賜良機第42章 治理天竺第62章 武則天的提議第69章 火燒大漠第8章 李隆基獻計第84章 重重圍困第51章 名將之才第11章 雄心第4章 調(diào)兵遣將第68章 龍武軍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65章 氣象一新第14章 和談?第59章 冬季練兵
第85章 上官婉兒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72章 泥涅師的危機第29章 名臣張說第17章 滅吐蕃?第28章 治理吐蕃第15章 踏上征程第35章 人心思李第65章 中國智慧第9章 盛大慶典第24章 大戰(zhàn)古爾(上)第44章 雞毛當令箭第22章 此路不通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14章 奔赴邊關(guān)第1章 優(yōu)素福很煩第44章 遭遇大食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25章 將門之後第8章 氣死你第20章 討賞第37章 分頭出擊第52章 打擊報復(fù)第34章 勢如破竹第68章 強硬迴應(yīng)第4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2章 揭皇榜第58章 破大食之策第25章 將門之後第7章 大唐戰(zhàn)車隆隆啓動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15章 超級烏龍第11章 兵臨怛羅斯第38章 御前對質(zhì)第31章 太平公主第38章 風(fēng)雨欲來第62章 武則天的提議第8章 妙計破城第30章 脅迫第16章 告刁狀第17章 誰傳誰兵法?第17章 滅吐蕃?第32章 首戰(zhàn)告捷第54章 勝利歸來第19章 等你多時了第29章 滅天竺好處多第19章 齋戒第57章 離間計(下)第56章 隆基獻策第49章 灰頭土腦第5章 各自盤算第27章 大爭論第63章 妙解名題(上)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7章 我有妙計第17章 豐碩戰(zhàn)果第3章 管理奇才:王毛仲第79章 東宮風(fēng)光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33章 招兵買馬第20章 優(yōu)素福很恐慌第69章 火燒大漠第16章 立太子之議第79章 突厥恥辱地:磧口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18章 僧辯第17章 武則天很煩第47章 教子有方第78章 統(tǒng)統(tǒng)有賞第80章 奪馬第78章 統(tǒng)統(tǒng)有賞第66章 首戰(zhàn)告捷(下)第10章 大軍西征第1章 大食東進第12章 怛羅斯之戰(zhàn)(上)第28章 又一頂綠帽子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30章 脅迫第58章 分裂種子第25章 將門之後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6章 巧舌如簧(中)第39章 張說作證第81章 天賜良機第42章 治理天竺第62章 武則天的提議第69章 火燒大漠第8章 李隆基獻計第84章 重重圍困第51章 名將之才第11章 雄心第4章 調(diào)兵遣將第68章 龍武軍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65章 氣象一新第14章 和談?第59章 冬季練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阿拉善左旗| 湘潭县| 大洼县| 芒康县| 潜山县| 汝城县| 富源县| 临夏市| 鄂伦春自治旗| 兴化市| 阆中市| 禄劝| 泗阳县| 娄烦县| 分宜县| 房山区| 桓仁| 清水河县| 南陵县| 芦溪县| 潜山县| 财经| 建平县| 库尔勒市| 德州市| 桐庐县| 丹凤县| 武陟县| 逊克县| 苗栗县| 湛江市| 东宁县| 鹤峰县| 宁城县| 宜阳县| 静乐县| 丰都县| 宣城市| 永寿县|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