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的事情敲定,對於陳曉來說也算一件大事兒。
因此選定人選之後,陳曉便將淵淨土叫了過來,至於地點,依舊在醉仙樓中。
相比於上次見面,這一次淵淨土對陳曉愈發(fā)的尊敬起來,剛剛走進包間,便躬身行了一禮。
“公爺。”
聽到淵淨土這一次連對自己的 稱呼都發(fā)生了變化,陳曉心中微微一笑,也沒有太過在意,直接指了指自己身邊的位置。
“坐吧。”
淵淨土笑著點了點頭,剛一坐下,目光就不自覺的朝著陳曉的身後看去。
此時的王玄策雖然一身常服,但精氣神卻是不同凡響,只是看上一眼,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淵淨土也算是見多識廣,這麼些年來眼力不差。
稍加猶豫之後,便開口問道:“公爺,這位是?”
“這是我的學生,王玄策。”陳曉淡淡道。
聽聞王玄策是陳曉的弟子,淵淨土頓時眼神一亮,不由得對王玄策也高看了一眼。
到底是陳曉的弟子,怪不得自己看起來這人不同凡響。
只見那淵淨土哈哈一笑,誇讚道:“不愧是公爺?shù)牡茏樱瑲庥钴幇海凰埔话闳宋锇。 ?
“淵大人過譽了。”
陳曉微微一笑,隨後臉上神色一正,開口道:“淵大人,水泥一事陛下已經(jīng)有了答覆,你所提及的辦法,由你去做。”
一聽這話,淵淨土先是一愣,隨後猛地回過神來,看著陳曉的眼神都變得不一樣起來。
神色激動的看著陳曉說道:“公爺!此話當真!?”
“當真。”
得到確切的回覆,淵淨土自己都變得激動起來,好半天都沒有回過神來。
他萬萬沒有想到,大唐皇帝居然真的答應(yīng)了自己。
見淵淨土神色激動,喜上眉梢的樣子,陳曉也適時潑了一盆冷水。
“只是此事雖然由你執(zhí)行,我皇依舊有些不太放心,因此要派一人輔佐你去做。”
當聽到‘只是’兩字的時候,淵淨土臉上的笑容就瞬間消失不見,神情也變得正式起來。
剛剛陳曉說的話雖然場面無比,但淵淨土知道,這表面說是輔佐自己,實際上就是來監(jiān)視自己的。
“敢問公爺,派誰來輔佐在下?”
只見那陳曉擡手一指身邊的王玄策,開口說道:“就是王玄策。”
王玄策上前一步,躬身拱手道:“見過淵大人。”
淵淨土愣了愣,隨後乾笑一聲說道:“ 公爺?shù)茏佑H自輔佐,倒是讓在下受寵若驚了。”
也不理會淵淨土此時的想法,陳曉徑直道:“水泥一事極爲重要,無論是運輸還是使用,這都需要專業(yè)的人來操作,王玄策是我的學生,對於此道極爲精通,你若是想要憑藉水泥站穩(wěn)腳跟,缺了他可不行。”
聽到這話的淵淨土心神一震,這才知道自己剛剛的態(tài)度不對,畢恭畢敬的站起身來朝著王玄策行了一禮。
“此行就勞煩王先生了。”
“客氣。”
簡單交代了幾句之後,陳曉才和淵淨土分別。
看著興高采烈離開的淵淨土,陳曉微微一笑,頭都不回的說道:“怎麼樣?這邊是高句麗,只會著眼於眼前,而非以後。”
“你此去要記住一點,遇到事情隨機應(yīng)變,先保自己再說其他。”
聽到這話的王玄策愣了愣,神色間有些詫異:“老師你先前似乎不是這麼說的……”
“所以要隨機應(yīng)變啊!”
陳曉微微一笑,不再多說什麼。
幾日準備,當淵淨土帶著高句麗離開之後,一同離開的還有五車水泥。
這些水泥或許做不了什麼,但也足夠淵淨土來使用了。
起碼也足夠用來震懾高句麗的那些蠢貨。
……
隨著假期結(jié)束,一衆(zhòng)學生也紛紛回到書院當中。
只是這一次和上一次不太一樣的是,李泰來的時候還有兩大車東西。
陳曉得到消息之後,便趕來看了一眼。
看著李泰指揮人將一件件箱子搬進屋裡,站在跟前看了半天都沒有看明白李泰這是要做什麼。
想了想之後,陳曉纔開口問道:“李泰,你這是將家搬過來?”
聽到陳曉的聲音,李泰猛地回頭朝著陳曉看去,恭恭敬敬行了一禮:“見過老師!”
伸手指了指李泰身後的箱子,陳曉滿臉的疑惑。
李泰看了一眼,這纔開口解釋起來。
“老師,上個學期結(jié)束之後,學生對於老師製作的放大鏡念念不忘,因此便找了一些東西自己嘗試製作。”
說著,李泰招了招手,屬下急忙將一個小箱子搬了過來。
只見那李泰將箱子打開,陳曉看了一眼,不由得就是一愣。
那箱子當中居然整齊碼放著一片片打磨過的水晶!
李泰將其中一片拿起來,陳曉甚至於看到上面還貼著紙條,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著號。
“老師,這是我打磨的第一片,應(yīng)該是尺寸不對,雖然能夠放大,但是字體極爲模糊。”
“這一塊是第三次嘗試的時候打磨出來的,字體開始變清楚。”
“這一塊是學生找到的最爲通透的一塊,也應(yīng)該是學生手中最爲接近老師的那一塊。”
“在打磨的過程中,學生髮現(xiàn)這水晶打磨過後,不僅僅能夠?qū)⒆址糯螅踔领赌軌蜃屪煮w變清晰,只是打磨的方式不太一樣。”
看著如數(shù)家珍的李泰,一次次的向自己展示手中的水晶片,陳曉看向李泰的眼神也變得不一樣起來。
不得不說,李泰此時的狀態(tài)可不像是邀功的孩子,看的出來李泰是真的喜歡這些東西。
陳曉的記憶中,李泰之後還主持編撰了歷史上大大有名的《括地誌》。
嚴格來說,李泰有一種鑽研的心態(tài)。
雖然後來因爲李世民的寵愛,最終踏上了奪嫡之路,但這完全是因爲走錯方向的緣故。
若是自己有機會讓他們選擇自己合適的方向和機會,那李承乾還會走向極端?
李泰和李恪還會走上奪嫡之路?
不得不說,陳曉和這三人有過一些接觸,起碼現(xiàn)在看來因爲年幼的緣故,還沒有長歪,應(yīng)當還有補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