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裡,一片祥和之氣象。
李世民踏足立政殿,衆人立即齊齊起身施禮。
“都坐吧,今日乃是家宴,也是喜宴,隨意一些。”
李世民龍顏大悅的,走到長孫皇后身邊坐下。
“父皇,母后。兒臣打算後天就開始啓程,返回輪臺城。”
聽了李根的話,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頗爲不捨。
跟隨李世民踏足立政殿的太子李承幹,則心裡高興了起來。
李根在長安城,讓李承幹心理壓力屬實太大。
已經達到了夜不能寐,食之無味的地步。
只要李根離開長安城,他太子之位,絕對是固若金湯,眼下還沒有人,能威脅到他太子的地位。
“這樣吧,五日後便是中元節了,陪父皇和母后,參加完祭祀大典後,十六再返回輪臺城吧!”
“雖然父皇和母后,心中有百般不捨,奈何西域事務繁多,你離開的時間也屬實不短了,七月十六返回輪臺城吧。”
“西域諸多事務,你可自行處理,將哪裡交給你,父皇非常放心……”
“兒臣,謹遵父皇口諭。”
李世民端起酒樽,微笑著開口說道。
“杜荷,書玉,德獎,好好輔左秦王,朕,將自己的公主許配你們,乃是因爲你們三人跟隨秦王,也立下諸多戰功。”
“來,陪朕痛飲一樽酒。”
“岳父大人,小婿,自當盡心盡力,跟隨秦王殿下左右,爲岳父大人守護好西域之地,力保大唐邊塞永固!”
“岳父大人,小婿敬您。祝願岳父大人和岳母大人健康長壽,祝願大唐天下,萬世永昌!”
魏叔玉這話說的,讓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非常高興。
“本宮還是第一次與書玉敘話,
不愧是狀元學院的首屆狀元郎啊,不但儀表堂堂,而且文采飛揚。清河公主嫁給你,這輩子也算是有福了……”
長孫皇后讚許的話語,讓高陽公主甚是吃味。
清河公主,欣喜的面頰緋紅,端起酒壺,爲父皇和母后斟酒。
惹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對清河公主又是一頓褒獎。
“清河啊,父皇和母后真是想不通啊,在皇宮裡的時候,你可沒有給父皇和母后斟過酒的,這嫁出去才一日時間而已,變化這麼大。”
李世民難得有興致的調侃幾句。
“父皇,母后。以前是兒臣不懂事。如今父皇和母后,爲兒臣挑選出這麼優秀的駙馬,兒臣豈能不好好孝敬父皇,孝敬母后。”
清河公主的話,讓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欣慰的眼眶泛紅。
“好,好,好……”
“來,都端起酒樽,陪父皇和母后,痛飲一樽酒。”
李世民今日屬實高興啊,以前自己從不怎麼看重,和上心的清河公主,今日竟然能說出這番話來。
讓李世民這位做父皇的屬實欣慰。
也不能說李世民對一干公主不管不顧,畢竟他的皇子和公主,加在一起太多了。
自己又是大唐天子,每日都有處理不完的政務,不可能對每個子女,都關懷備至的。
“父皇,母后。您們昨日就飲酒過量,眼下正是盛夏季節,父皇和母后龍體和鳳體要緊,兒臣,斗膽。將父皇和母后的酒樽撤了……”
李根起身,將父皇和母后面前的酒樽,直接給沒收了。
呼!
李承幹嘴巴張成了O型,如此操作,打死他,他都不敢。
高陽公主也是眼睛瞪的熘圓,以爲父皇和母后,肯定會痛斥秦王一番。
沒曾想,李世民只是愣了一下。
然後竟然笑了起來。
“好,好,好,父皇和母后,今日都不再飲酒了。”
“你們大哥做的沒錯,父皇和母后,這幾日確實飲酒過量,他這是心疼父皇和母后啊……”
李世民環顧衆公主和駙馬,端起茶杯,淺飲一口。
臭小子,真有種,把老子的酒樽都給沒收了。
老子喝茶還不行嗎?
李世民心裡,真是哭笑不得。
不過,李根這種霸氣的孝心,讓李世民感覺還很受用。
最起碼,諸多皇子之中,別說敢當面沒收他酒樽的了,就算是敢大聲說話的,都寥寥無幾。
若是這小子直接開口勸慰,說父皇和母后,您少喝點吧,喝多了對龍體不好。
依照李世民的脾性,理都不會理他。
李承乾和高陽公主,都被父皇這番話給震驚了。
父皇不僅僅沒有龍顏大怒,而且還美滋滋的喝起了茶水。
並且盛讚李根是一片孝心。
長孫衝有點尷尬了,因爲此時就他一人還沒有敬酒了。
長孫衝嚴重懷疑,李根就是故意的。
原本長孫沖和高陽商議好了,二人最後敬酒,做爲壓軸的。
沒想到,李根竟然敢如此大膽,直接沒收了父皇和母后的酒樽。
姑父和姑母都沒有生氣,長孫衝也是沒有一點脾氣。
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五年前沒有隨李根前往西域。
如今杜荷,房遺愛他們都比長孫衝的官職要高。
更可氣的是,就連程處亮,李德獎和魏叔玉,柴令武他們,也超過了長孫衝。
沒辦法,人家立下的,是實打實的軍功,長孫衝也是徒嘆奈何。
………
七月十五,中元節。
這一日,李世民一身黃色龍袍,頭戴天子冠冕,端坐在天子座駕上,身旁則是一身鳳袍的長孫皇后。
太子李承乾和秦王李根,則乘馬,跟隨天子座駕左右。
後面緊隨的,則是滿朝文武百官。
兩列盡是教坊司的儀仗隊,每年的祭祀大典,都少不了教坊司儀仗隊的出場。
這是李根第一次感受到,祭祀大典的莊嚴肅穆。
整個過程,持續約一個時辰時間。
和往常一樣,李世民昭告天下,中元節三日不得宰殺生靈。
這也是李世民,爲何選擇讓自己的秦王和公主,在初九大婚的原因所在。
若是秦王和公主的婚宴上盡是素食,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七月十六,一大早。
李根便早早的起牀,和自己的王妃,準備返回輪臺城。
二人乘坐秦王座駕,直奔皇宮,和父皇母后施禮告別。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難掩悲傷之色。
二人盡皆唏噓不已,淚溼眼眶。
這一走山高路遠,再回來時,不知是何年。
“父皇,母后,莫要傷悲,這樣只會讓兒臣心裡更加難過……”
一旁的李承幹,恨不得李根馬上消失,因爲現場情況很是不妙。
他真擔心,父皇和母后,心一軟,不讓李根返回西域之地去了。
“走吧,走吧,再不走,父皇怕是捨不得讓你離開了……”
“安太妃,已經被父皇和母后派人送去金光門了,有她照顧你們皇爺爺,父皇和母后也放心許多。”
豆大的眼淚,從李世民眼眶中滾落下來。
自己最優秀的皇子啊,又要離他而去,去爲他的父皇和大唐鎮守邊關去了。
李世民如何能不心疼!
可是,除了他?還有一個能打的嗎?還有一個,能讓李世民百分百放心的嗎?
諸皇子之中,實在是沒有了。
“父皇,母后。保重龍體和鳳體。”
“兒臣,告退……”
李根握緊自己王妃的手,轉身離開了立政殿。
坐上秦王座駕,直奔朱雀門而去。
直到馬車走遠以後,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依然在張望著。
“父皇,該去上朝了……”
太子李承乾的話,讓李世民心不在焉的點點頭,開口說道。
“父皇無心上朝……”
說完,李世民直奔甘露殿而去。
直接讓李承幹愣在了當場。
“母后……”
“高明啊,你父皇心裡不痛快,朝堂之上的事情,你就去暫時處理一下吧……”
“兒臣,謹遵母后教誨。”
李承幹大踏步的,往顯德殿而去。
一個時辰後,李君羨出現在甘露殿門口。
“陛下,秦王殿下已經離開了長安城。”
“那些丫鬟們,他都帶走了吧?”
李世民面無表情的開口說道。
“回陛下的話,除了留下幾個男僕照顧莊園以外,其他下人,盡數帶走了。”
“就連莊園裡近千隻狗狗,也悉數帶走了……”
李君羨的話,讓李世民瞬間眼睛瞪的熘圓。
“連狗也帶走了……”
“朕知道了,他這是準備繼續壯大他的訓犬大隊。”
“這孩子,還真是不捨得浪費一點資源。”
“狀元學院出身的官員,真的無人相送?隨行隊伍之中,可有其他人等?”
聽了李世民的話,李君羨剛要開口回話。
外面突然傳來,震耳欲聾的高呼聲。
“殿下,殿下,殿下……”
“殿下,殿下,殿下……”
李世民大步往甘露殿外走去。
聲音遠遠的,從金光門外傳來。
李世民瞬間眼睛通紅。
“好孩子,能讓大唐的百姓爲你送行,你屬實是了不起啊……”
顯德殿裡,李承乾和文武百官,自然也聽到了這山呼海嘯的吶喊。
狀元學院出身的衆官員,心如刀割。
他們的院長,今日就要返回西域,返回輪臺城了。
可是,他們卻不能爲院長送行。
不是他們不想爲院長送行,一切都是院長特意交代和叮囑的。
王玄策和席君買,在來長安城的第一日,便逐一登門拜訪,將院長的意思,轉達的一清二楚。
“爹,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爹,一定要對百姓們好,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甘露殿外,李世民耳畔迴盪著,少年時李根的言語。
“好孩子,你現在已經開始贏得民心了……”
李世民遙望西北之處,足足站立了一刻鐘的時間。
“君羨,說說朕剛纔問你的問題吧?”
良久之後,李世民緩緩開口說道。
“回陛下的話,房相杜相,魏中丞,代國公的夫人盡皆前去想送。”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她們的兒子又要離開長安城,豈有不送之理,更何況自己的公主都成了她們的兒媳。
“孔祭酒也親臨金光門,爲秦王殿下送行……”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這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陛下河間郡王妃和江夏郡王妃,也一同前往爲秦王殿下送行……”
“哦……”
這個李世民屬實沒有料到,想必她們不止是爲秦王送行吧,畢竟同行的還有幾位公主。
“陛下,屬下看到,魏府的三位公子,都跟隨前往西域了……”
嘿!
李世民瞬間眼睛瞪的熘圓。
魏徵這個親家,到底想幹啥?
他共計只有四個兒子,原本魏叔玉就已經去了西域了,現在又送走三個,這個小老頭,打的什麼算盤?
李世民不得不,皺眉思索起來。
“君羨,去顯德殿將魏徵給朕叫來。”
李世民必須搞清楚,這個老小子,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太子李承幹正在主持朝政,李君羨的到來,讓顯德殿暫時安靜了下來。
“太子殿下,陛下傳詔魏中丞。”
“魏中丞,既然父皇詔見與你,快快去吧!”
太子李承幹微笑著開口說道,心裡則是疑惑重重。
魏徵跟隨李君羨,步履匆匆的往甘露殿而去,一路上魏徵已經猜測到了,肯定是自己三個兒子,跟隨秦王殿下同行,被百騎司暗探跟發現了。
李君羨嗎?
他手下的百騎司暗探,屬實太過可怕,簡直是無孔不入。
整個長安城,到處都有他的眼線。
踏足甘露殿,魏徵立即躬身施禮說道。
“陛下,臣有事啓奏。”
李世民瞬間一愣。
老子找你來是問你事情的,你這老小子倒好,竟然想反客爲主。
“親家,坐下敘話。”
李世民和顏悅色的開口說道。
魏徵聞言,也沒有客氣,直接爽快的坐下了。
“親家,剛剛你說有事啓奏,到底何事?”
“陛下,今日一大早,書宛,書琳,書立,三人得知他們的兄長,要返回西域,死活要跟著一同前往。”
“臣詢問他們三人,何故要跟隨兄長前往西域?”
“三人盡皆回答,想要去輪臺城,跟隨他們的姐夫建功立業,爲陛下,守護大唐,鎮守邊關……”
“陛下,臣屬實沒有想到,他們三人竟然會有這種想法,臣,能不答應嗎?”
“不能啊,別說臣現在和陛下是親家,即便不是,孩子們有這樣的志向,臣也要送他們走啊……”
“陛下,臣現在心裡面空落落的,下朝以後,偌大的魏府,可是連一個兒子都沒有嘍……”
李世民眼睛有點不得勁,因爲素來堅強的魏徵,竟然已經傷心的落淚了。
李世民揉揉眼睛,伸手握住了魏徵的手,開口說道。
“親家,他們都是好樣的,只是苦了親家了……”
李世民的話,讓魏徵很受安慰。
魏徵抹一把眼淚,開口說道。
“陛下,您傳詔臣,有何要事?”
李世民一愣,自己傳詔魏徵,就是問三個孩子的事情的,結果魏徵全部給說完了。
而且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弄的自己也很傷感。
“親家,朕的秦王又離開了,朕無心上朝,就是想找個人說說話。”
李世民靈機一動,開口說道。
“陛下,您可算是找對人了,臣的兒子和女兒都走了啊……”
魏徵又一次眼淚汪汪起來。
“親家,朕的秦王和公主也走了好幾個……”
就在二人唏噓不已的時候,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陛下,邊塞急報,高句麗集結數十萬大軍,攻打我大唐邊塞……”
呼!
李世民和魏徵,瞬間都站起身來。
高句麗,這個曾經讓隋朝頭疼無比的國度,沒想到今日竟然又開始作妖了。
李世民帶領魏徵,步履匆匆的直奔顯德殿而去。
顯德殿裡,此時也已經羣臣激憤了。
隋朝四次攻打高句麗,無功而返。
不代表,大唐拿他們沒辦法。
如今大唐的勢力,早就已經得到質的提升和發展。
“臣等,參見陛下!”
羣臣看到李世民踏足顯德殿,立即齊齊躬身施禮。
“衆卿,秦王和朕的幾位公主,今日離開長安城,朕原本無心上朝,奈何聽到高句麗集結數十萬大軍,竟然企圖掠奪我大唐邊塞,朕,豈能讓那高句麗得逞……”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
此時此刻,李根剛剛離開長安城十里之外。
他也沒有想到,因爲自己的到來,歷史竟然發生這麼大的改變。
因爲東突厥的覆滅,讓高句麗感受到了,來自大唐的強烈威脅。
這些年他們一直在厲兵秣馬,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準備著,時刻準備著,決不能像東突厥那樣,成爲任人宰割的魚腩。
以至於讓這場大戰,生生提前了十年。
“衆卿,朕,已經足足十年未曾領兵打仗了,今日朕終於有機會,可以御駕親征了……”
李世民話音落地,顯德殿一片安靜。
陛下竟然要御駕親征?
長孫無忌往李承幹看去,正好迎來李承幹詢問的目光。
長孫無忌鄭重的點點頭。
他知道,承乾和秦王相比,除了嫡出的身份以外,沒有一點點其它的優勢。
論文采,秦王舉世無雙,論軍功,秦王更是無人出其左右。
這一次,承乾的機會來了,只要大破高句麗,這太子之位,便會是固若金湯。
李承幹得到舅舅鼓勵的眼神,於是躬身施禮說道。
“父皇,兒臣願意領兵出征,爲父皇蕩平高句麗,以絕後患!”
李承乾的話,讓李世民雙眼火熱的,直奔李承幹而去。
一直以來,李世民就對自己的嫡長子期望頗高。
可是,隨著秦王的強勢崛起,李世民對承乾的失望也越來越大。
再加上,自己離開的這半年時間,李承乾的一番騷操作,屬實讓李世民大爲失望。
此時此刻,李承幹能夠出班請戰。
讓李世民瞬間感到,自己諸多皇子之中,或許又會出現第二個能打的。
若是此戰承幹真能大破高句麗的話,李世民絕對會大宴羣臣三天三夜。
“承幹,你真的願意領兵出征?”
“父皇,兒臣身爲太子,理應爲諸皇子之表率,爲父皇,爲大唐蕩平高句麗,乃是兒臣職責所在……”
李承幹難得說一番,讓李世民滿意的漂亮話,雖然這番話是借鑑的秦王之言,李世民依然龍顏大悅的點點頭。
“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好,衆卿,誰願意隨太子出征,爲朕,爲大唐,蕩平高句麗……”
“陛下,末將請戰!”
侯君集既然已經投靠了太子,自然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
“陛下,末將請戰!”
“陛下,臣等請戰!”
國難當前,顯德殿文武百官,齊齊出班請戰。
即便是房相杜相等人,也是不甘示弱,請求出戰!
李世民自然不會一一應允下來。
最終一番商議過後。
太子李承乾親徵高句麗,隨行的兩位大將軍,分別是侯君集和張亮。
二位將軍,各領兵十萬!
二十萬大軍兵法高句麗。
同行的還有長孫無忌等人,就連長孫衝也赫然在列!
李世民助力李承幹凱旋歸來之心,可謂是誠意滿滿。
畢竟秦王曾經親率五千精兵,大破吐谷渾。
然後又率一萬五千精兵,盡殲波斯王國和大食帝國的二十五萬聯軍。
最後更是一鼓作氣拿下波斯王國,最終讓波斯和大食,都成爲了大唐的附屬國。
此等戰績,曠古絕今,估計不會再有第二個。
出征的將士紛紛領命而去,召集將士們去了。
李世民帶領李承幹,大步往立政殿而去。
長孫皇后得知真相,握住李承乾的手,不停的叮囑道。
“高明,高明,母后知道你的心思,你現在已經長大了,急於證明你的能力。”
“母后可是親眼看著你長大的,行軍打仗的事情,你這是第一次,多聽你舅舅,侯君集和張亮將軍的諫言,戰場上切不可一意孤行。”
“你的一個錯誤決定, 可能就會決定數萬將士的性命……”
長孫皇后的一番話,讓李世民欣慰的點點頭。
這些話,從長孫皇后口中說出來,比他親口交代承幹,要好上許多。
“母后,兒臣謹遵母后教誨,兒臣一定不會一意孤行的。”
“去吧,你是父皇和母后的嫡長子,是大唐的太子,父皇和母后對你期望頗高,用此戰的勝利,來證明,你也是大唐的英雄,來證明,你也是父皇和母后的驕傲……”
千古賢后,長孫皇后,此刻盡顯賢后風範。
她不會因爲李承幹是她的嫡長子,而不捨得讓他上戰場。
反而給予,最大的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