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1章 泄洪梁山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此乃詩仙李白筆下黃河澎湃的氣勢,讓人神往不已。

然而實際上,詩詞中的畫面和現實中往往相差極遠,奔騰的黃河的確是氣勢磅礴,然而卻讓牽動沿岸的百姓的心,尤其是在所有人頭頂上奔騰的黃河,更是如同一柄利劍選擇頭頂。

開封城,

一個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從黃河大堤直接奔向皇宮。

“啓稟官家,黃河水位快達到臨界點,已經發現數個管涌之處。”信使心急如焚道。

趙煦心中一沉道:“範相公可曾找到了泄洪之處?”

一旁的範正點頭道:“啓稟官家,朝廷一致商議,將黃河之水引向梁山泊,泄洪地點就在鄆城西五十里外,藉助西高東低的地勢,將黃河水順勢流入梁山泊。”

“梁山泊?”

趙煦立即找來梁山泊的地形圖,發現梁山泊的面積雖然很大,但是距離黃河並不近,想要將黃河之水引過去,恐怕要費一番功夫,未免有些捨近求遠了。

範正解釋道:“官家有所不知,梁山泊乃是黃河下游惟一的大型湖泊,雖然距離黃河較遠,一旦將黃河之水引入梁山泊,則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泄洪。”

如果任由黃河之水氾濫,定然會讓諸多地方受災,如果將水引入梁山泊,將大大縮小受災面積。

趙煦眉頭一皺,如今黃河形勢危急,現在引水入梁山泊是不是來不及了。

範正微微一嘆道:“梁山泊八百里水域,乃是泄洪的最佳之地,再加上朝廷已經有了治理黃河之法,如果能夠將黃河之水引入梁山泊,藉助黃河的泥沙將梁山泊淤平,假以時日,大宋將會得到八百里良田。”

“八百里良田!”

趙煦不禁心潮彭拜,若是如此,大宋此刻的冒險還是值得的。

“這又是你的邪方?”趙煦忽然反應過來,詢問道。

能想出藉助黃河之水來淤平八百里水田的梁山泊,恐怕也只有範正如此大膽。

範正毫無愧色的點了點頭道:“黃河雖然氾濫,但是卻帶來大量的泥沙,讓兩岸良田阡陌,既然如此,何不趁機讓良田變廢爲寶,變害爲利,梁山泊地處大宋腹地,八百里水域盜匪不斷,如果能夠用黃河之水將其淤平,便可解決梁山泊盜匪之患,更能獲得大量的良田。”

在這個時代,梁山泊可並非善地,由於梁山泊水域寬廣,又是各路的交匯之處,幾乎是三不管的地段,同時也是很多罪犯的藏身之地,這讓大宋都爲之頭疼。

而範正的提議則正中朝廷的下懷,當即同意將用黃河之水淤平梁山泊的邪方。

“這!”

趙煦無語的看著範正,梁山泊盜匪不斷,乃是大宋都極爲頭疼的問題,誰能想到範正竟然想到了以毒攻毒的主意。

“然而如今黃河危急,一日之內八百里加急,若是…………。”趙煦擔憂道。

趙煦擔憂黃河水勢過急,若是將河水引向梁山泊的工程還沒有完成,其他河段的黃河大堤就已經崩潰了。

如此一來,兩岸的百姓沒有堤防,定然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說罷!

趙煦將黃河兩岸的官員送來的加急奏摺呈上,幾乎所有官員是急需人手。

範正見狀沉聲道:“朝廷必須要給泄洪梁山泊爭取時間,而防洪人手不足卻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

趙煦見狀,不由心頭一顫,以他對範正的瞭解,定然知道範正所謂的方法定然又是一道邪方!

“範太丞儘管直說,只要能夠扛過這次洪災,朕不惜任何代價!”趙煦一咬牙道。

範正深吸一口氣,鄭重道:“想要爲泄洪梁山泊爭取時間,那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巡查黃河大堤,一旦發現險情,那就必須義無反顧的頂上去,將險情排除,而普通的民壯根本不可能做到,唯有禁軍方可完成。”

“禁軍!”

趙煦豁然一震,他沒有想到範正的邪方竟然是用禁軍來抗洪。

“我開封城附近足足有數十萬禁軍,這些禁軍兵強馬壯,而且紀律嚴明,乃是抗洪的最佳之選。”範正昂然道。

宋朝採用的乃是強幹弱枝的戰略,除了防備遼夏的將士之外,禁軍最多的地方就是開封周圍,只需趙煦一聲令下,將會有數十萬禁軍前往黃河大堤。。

“可是禁軍乃是行軍打仗,保家衛國,又怎能去抗洪?”趙煦猶豫道。

傳統的禁軍乃是大宋國之柱石,爲了抵禦外敵和平定叛亂,從來沒有過用其抗洪的先例。

範正勸說道:“禁軍抵禦外敵,保家衛國,庇護一方百姓,而如今黃河大堤危急,兩岸百姓處於危急之中,禁軍抗洪又何嘗不是在履行軍人保家衛國、庇護百姓的天職。”

趙煦頓時沉默,範正所言雖然無懈可擊,但是作爲帝王,如此貿然的動用如此大規模的軍隊,又豈能不讓他猶豫。

更別說趙煦可是很清楚,他們趙家是如何取得江山——陳橋兵變!

當初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就是得到了調動禁軍的兵符,最終在陳橋之處黃袍加身。

而如今趙煦卻面臨和周恭帝柴宗訓一樣的抉擇,是否動用禁軍。

範正微微一嘆,他又豈能不知趙煦的擔憂,然而水火無情,黃河的形勢根本容不得猶豫。

“官家的形勢自然不同於當初恭帝,恭帝不過七歲,而官家已經成年,並且親政數年,更是連續戰勝遼夏,在軍中威望頗高。”

範正的一番話讓趙煦不由面露傲然,他如今的成就足以超過歷代帝王,足以和太祖太宗比肩。

“更何況的是,禁軍前往抗洪,自然不用攜帶武器,甚至連披甲都是累贅,只需一把鐵鍬即可,官家真的對這樣的禁軍忌憚麼?”範正反問道。

趙煦頓時呆在那裡,對呀!這是要去抗洪,而不是去打仗,所有的禁軍都是手無寸鐵,又如何能夠造反?

趙煦苦笑,範正不愧是邪醫的稱號,每每獻策都是邪方,卻又讓人不得不照方而行。

當趙煦在垂拱殿下令,讓開封周圍二十萬禁軍卸甲,前往黃河大堤抗洪之時,整個朝廷幾乎沸騰。

“官家三思!禁軍乃是國之柱石,又豈能輕易動用。”

滿朝百官紛紛譁然,紛紛上書勸阻。“此定然是範正之邪方,微臣懇請嚴懲範正!”不等其他官員行動,範純禮早已經氣急敗壞上書。

若是尋常範正亂出邪方也就罷了,而如今範正竟然出邪方亂動禁軍,有了陳橋兵變的前車之鑑,一旦這些禁軍出了亂子,而出邪方的範正將是罪魁禍首。

趙煦傲然的環視四方朗聲道:“諸位愛卿的擔憂朕心中明白,然而如今黃河大堤危在旦夕,千萬百姓置於洪水的威脅之下,能夠保住黃河大堤的恐怕只有禁軍。朕爲大宋天子,又豈能坐視千萬子民於洪水之中。如果連卸甲的將士都在防備,又如何放心大軍橫掃天下。”

百官紛紛默然,如今的趙煦可以說極爲自信,特別是全權授權章楶和曾布數十萬大軍的指揮權之後,原本對武將的堤防漸漸少了幾分。

再說,這一次諸軍乃是爲了抗洪救災,而且全部卸甲,這讓兵變的威脅性又少了幾分。

“官家聖明!我等欽佩!”

百官紛紛俯首道。

隨著趙煦的聖旨下達,大批的禁軍卸甲,立即奔赴黃河大堤。

禁軍皆是勇武之人,再加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能夠對最短的時間內調動最多的力量,一旦出現險情,一聲令下,立即有大量的將士支援,再加上當地的民壯。

短時間內,就堵住了數處管涌的口子,頓時讓岌岌可危的黃河大堤的險情得以緩解。

然而讓所有人心中沉重的是黃河水位依舊在緩慢上漲,如果再繼續下去,黃河決堤是遲早的事情。

………………

“快!立即轉移百姓,抓緊修建土壩!。”

鄆城外,小吏宋江帶領一衆青壯,在官府的統一指揮下,開始修建土壩,準備將泄洪的黃河水引入梁山泊。

“宋押司!我等在這裡修土壩,萬一黃河突然決口,我等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一個青壯滿臉擔憂道。

“所以爾等要抓緊修建土壩,此次朝廷直接出動禁軍防守堤壩,給我等只有三天的時間,三天的時間如果修好土壩,爾等皆有賞,若是被洪水沖垮,你我皆難逃責罰!”宋江憂心忡忡道。

一衆青壯當下不敢懈怠,當下立即抓緊開始修建分給自己的土壩,而他們只有三天的時間。

所有人都不敢停歇,除了簡單的吃飯休息,所有人都在和時間賽跑,很快,三天的時間已過,一道簡易的土壩從黃河邊直接修建到梁山泊附近。

“終於建成了!”

宋江重重的鬆了一口氣,這個簡單的土壩自然不可能擋住洶涌的黃河水,然而卻可以藉助地勢,將黃河之水引到梁山泊附近,同時減少泄洪受災的面積。

“朝廷要泄洪了?”一個青壯好奇道。

宋江點頭道:“真正的泄洪地點並不在這裡,而是在五十里之外,等黃河之水流到這裡的時候,水勢已經大減,只要擋住第一波衝擊,我等就成功一半。”

宋江話音剛落,只見遠處傳來轟鳴之聲,衆人擡頭一看,頓時滿臉駭然,只見一個黃色的浪頭滾滾而來。

不遠處一些破舊的房屋在黃河水浪的衝擊下,轟然倒塌,淹沒在洪水之中,而夾雜在洪水中木樑更是讓洪水平添了三成威力。

很快,洪水滾滾而來,向著土壩斜衝而來。

“轟!”

水浪和土壩相撞,頓時激起大片的水花,讓宋江淋了一身。

而宋江卻毫不在意,死死的盯著腳下的土壩,直到土壩擋住了洪水的衝擊,翻滾的洪水順著堤壩向梁山泊方向流去。

“終於擋住了!”

宋江鬆了一口氣,雖然有個別地方依舊有洪水溢出,然而整體上洪水的流勢卻是朝著梁山泊方向。河水夾雜著大量的泥沙,如果年年如此,恐怕要不了幾十年,梁山泊就會被黃河淤平。

然而宋江看著梁山泊方向,一想到梁山泊將會消失,他心中悵然若失,彷彿失去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一般。

開封段黃河大堤!黃河水位已經達到了歷年來最高,各處的管涌不斷。

“快來沙袋!”

一隊隊禁軍扛著沉重的沙袋,不停的朝著管涌之處擁堵,經過一夜的奮鬥,終於將最大的一處管涌堵住,所有的禁軍將士頓時癱在地上,再無一絲力氣。

此刻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一個年輕的士兵滿臉泥水,訝然的看著奔騰的黃河水,他發現黃河水位似乎下降了一些。

“泄洪了!黃河水退了!”

年輕禁軍頓時歡呼道。

一衆禁軍掙扎起身,涌上河堤,果然發現黃河水位正在下降,很顯然下游已經開始泄洪。

“我們終於撐過了三天!”

一衆禁軍重重鬆了一口氣,有些疲憊的將士甚至直接倒頭就睡。

黃河水退,下游泄洪的消息傳到了開封城,整個開封城全城歡呼。

此次黃河水位乃是最兇險的一次,然而卻是有史以來受災最輕的一次,由於泄洪區提前準備,百姓紛紛遷往高地或者,向外躲避,無數百姓得以倖存。

“天佑大宋!”

趙煦沿天長嘆,這一次他幸虧聽從了範正的邪方,動用了禁軍來包圍黃河大堤,否則以這一次的水勢,定然會讓大宋損失慘重。

範正鬆了一口氣道:“啓稟官家,如今僅僅是泄洪,雖然提前準備,卻依舊有上百萬人受災,朝廷還需要緊急賑災。”

這一次的泄洪,由於短短的三天時間,泄洪區的百姓雖然提前逃離,然而依舊損失慘重,若不準備賑災,恐怕會激起民變。

“傳令泄洪區一帶州縣,先行對災民施粥,賑災,醫家預防災後瘟疫等等。”趙煦有條不紊的下令道。

如今已經泄洪,黃河大堤再無大的風險,接下來只需賑災即可,而這對成熟的大宋體系,並非是太難的事情。 

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55章 少年帝王趙煦第192章 冷鍛甲第398章 祥瑞:吐蕃大捷第160章 二十天築城第421章 攻打龍首關第418章 兵臨大理城第170章 震天雷現第127章 請太皇太后撤簾(二合一)第49章 踢館太醫局第175章 離間樑乙逋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391章 母憑子貴第10章 邪方:傷口撒‘鹽’第2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48章 大醫精誠誓言第227章 終成眷屬第296章 青塘後續第5章 生理和倫理之爭第384章 苦蒿治瘧疾第137章 下策:一條鞭法第318章 良藥:綠豆芽和海帶第409章 奇襲大理第376章 熱射病第88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91章 上架感言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172章 無解的震天雷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術第377章 硝石製冰第382章 以工代賑第205章 耶律南音的希望第287章 少年趙佶的煩惱第39章 高太后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58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158章 棱堡神臂弩第250章 破解氣疫第210章 洛陽大疫第502章 和平收復燕雲十六州第108章 義莊第105章 趙煦的反擊(二合一)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126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196章 功過三七分第70章 邪方情詩應驗第264章 保險:用不上是萬幸第316章 海上怪病第423章 大理城破470.第470章 摩尼教和醫家之爭第432章 大宋雄主第151章 遼國調和第437章 十人九痔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448章 島鏈護絲路第174章 遼國調停 (二合一)第204章 兒科之聖錢乙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385章 邪方土455.第455章 範正外放爲官第96章 倚門回望,卻把青梅嗅。第147章 方田均稅法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197章 早產邪方:保溫箱第20章 《臨江仙》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371章 休克療法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408章 斡腹之謀第234章 邪術:騙術第357章 南下大迂迴戰略第410章 石城關破第229章 李清照的奸臣親戚第378章 製冰作坊第149章 陽謀:即時候補第121章 範正一統醫家第288章 李師師的選擇第172章 無解的震天雷第119章 邪方種豬計劃第331章 西夏戰敗,遼國撤軍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382章 以工代賑第175章 離間樑乙逋464.第464章 科舉舞弊案第127章 請太皇太后撤簾(二合一)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173章 平夏城大捷(二合一)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273章 醫者自醫第313章 童貫下西洋第372章 不知己病治未病第174章 遼國調停 (二合一)第24章 齊聚太醫局第46章 攜美遊汴京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317章 偏方:陳芥菜滷第64章 常記溪亭日暮第430章 螃蟹效應
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55章 少年帝王趙煦第192章 冷鍛甲第398章 祥瑞:吐蕃大捷第160章 二十天築城第421章 攻打龍首關第418章 兵臨大理城第170章 震天雷現第127章 請太皇太后撤簾(二合一)第49章 踢館太醫局第175章 離間樑乙逋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391章 母憑子貴第10章 邪方:傷口撒‘鹽’第2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48章 大醫精誠誓言第227章 終成眷屬第296章 青塘後續第5章 生理和倫理之爭第384章 苦蒿治瘧疾第137章 下策:一條鞭法第318章 良藥:綠豆芽和海帶第409章 奇襲大理第376章 熱射病第88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91章 上架感言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172章 無解的震天雷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術第377章 硝石製冰第382章 以工代賑第205章 耶律南音的希望第287章 少年趙佶的煩惱第39章 高太后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58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158章 棱堡神臂弩第250章 破解氣疫第210章 洛陽大疫第502章 和平收復燕雲十六州第108章 義莊第105章 趙煦的反擊(二合一)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126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196章 功過三七分第70章 邪方情詩應驗第264章 保險:用不上是萬幸第316章 海上怪病第423章 大理城破470.第470章 摩尼教和醫家之爭第432章 大宋雄主第151章 遼國調和第437章 十人九痔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448章 島鏈護絲路第174章 遼國調停 (二合一)第204章 兒科之聖錢乙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385章 邪方土455.第455章 範正外放爲官第96章 倚門回望,卻把青梅嗅。第147章 方田均稅法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197章 早產邪方:保溫箱第20章 《臨江仙》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371章 休克療法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408章 斡腹之謀第234章 邪術:騙術第357章 南下大迂迴戰略第410章 石城關破第229章 李清照的奸臣親戚第378章 製冰作坊第149章 陽謀:即時候補第121章 範正一統醫家第288章 李師師的選擇第172章 無解的震天雷第119章 邪方種豬計劃第331章 西夏戰敗,遼國撤軍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382章 以工代賑第175章 離間樑乙逋464.第464章 科舉舞弊案第127章 請太皇太后撤簾(二合一)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173章 平夏城大捷(二合一)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273章 醫者自醫第313章 童貫下西洋第372章 不知己病治未病第174章 遼國調停 (二合一)第24章 齊聚太醫局第46章 攜美遊汴京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317章 偏方:陳芥菜滷第64章 常記溪亭日暮第430章 螃蟹效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梓潼县| 翁源县| 呼和浩特市| 建水县| 临桂县| 濮阳县| 旅游| 图木舒克市| 都兰县| 安溪县| 隆子县| 蕲春县| 黑山县| 南宁市| 新余市| 宝坻区| 昭觉县| 汾阳市| 治县。| 泸定县| 资讯 | 轮台县| 逊克县| 宜州市| 和硕县| 保亭| 高雄县| 大洼县| 依兰县| 彰武县| 遵化市| 井陉县| 东源县| 绥芬河市| 大方县| 清丰县| 玛纳斯县| 阿克苏市| 隆尧县|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