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

我見八王爺欲言又止的模樣,知道他想說什麼,我努力向他作一個微笑道:“八王叔不必擔心,朕也不是六親不認的人,就如你所說的吧,只要趙成這次能夠戴罪立功,把其它人都檢舉出來,朕可以考慮給他從輕處理?!?

八王爺聽了我這麼說,知道趙成一條命是暫時保了下來,關鍵是他趙成以後怎麼做,八王爺一念至此,馬上向皇上告辭,他要去開解開解那不開竅的笨趙成。

待八王爺走後,我纔想起昨天李格非和蘇轍兩人聯名給我的一本奏摺,說是大考已近,策論的題目是由禮部擬還是由聖上欽點或是讓舉子自由發揮,要我儘快擬出來。

我吩咐小林子筆墨侍候,並把蘇轍、李格非傳進來。

小林子走進來,神情怪異地看著我,我向他一笑,“小林子,朕信任你,寫吧。第一題:論宋與遼、夏的關係;第二題:士農工商;第三題:當官不爲民作主,不如回家種山薯?!?

小林子寫到第三題時,忍不住笑了起來,向我說道:“皇上,這第三題似乎是有點象俚語了,是不是……”

我笑笑,不理會他。原來我還想用紅薯呢,後來想到現在紅薯似乎還沒有傳進來,不知道韓可帶回來的東西中有沒有紅薯在裡面,要是有就更好了。

不知韓可現在開始起程沒有,既然劉光世和他在一起,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了。不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小心點爲好。我連忙喚童貫進來。

“童貫,你讓暗影衛四個人和劉光世一起護送韓可,沿途可以調動各地驛馬,這個月內一定要保證他們安全來回,要是出了什麼事,讓他們四人就不用回來了?!?

我對童貫嚴厲的吩咐道。

童貫是很少見我這麼關心一件事情的,昨天他已經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見今天皇上又如此說,心中一驚,連忙下去向他的暗影衛佈置任務。

童貫下去不久,蘇轍和李格非也到了。

我讓小林子把封好試題的黃匣子交給蘇轍告訴他這就是今科的策論題目。

蘇轍是主考官,接過黃匣子後問道:“皇上,微臣現在立刻把試題送回禮部封存,不知皇上還有什麼要微臣在那天要告訴考生的?請皇上訓示?!?

我擺擺手,皇上訓示不過是一個形式,就算我不說,他們也會擬出一點東西來給考生做做樣子,還是讓他們自己去敲定算了。好象以前很少有三題的,我可要給他們提示一下:“蘇愛卿,這是朕登基以來的第一次闈考,朕也希望能爲國家遴選出更多的人才。所以,這一次的策論朕已經改了形式,剛纔在這個黃匣子裡面,朕親手封了三道題目,到時你讓所有的舉子們在三道題目中可以任選一題作答,只要是言之有理就行了,到時朕要親自取其中的三甲。”

蘇轍知道皇上自登基一年多以來,每做一件事情都有他的深意,有時自己和內閣那一幫人都理解不透,但每次都是卓有成效的,見皇上改爲三選一的策論,也就見怪不怪。

“微臣明白。”

蘇轍走後,我讓李格非留了下來。

李格非也是知道皇上那是自幼聰穎非常,很討得當時神宗的歡心,及至封爲端王之時,大約是看到當時皇權爭奪太厲害了,才恣意混跡花從,走馬章臺地做一個風流王爺,掩飾自己。

要知道當時要是按照歷史的正常發展已經是宋末,就算宋初在太祖的杯酒釋兵權下,沒有大規模的皇權爭奪戰。演變到今天,也讓各王爺的勢力多多少少的滲透到軍隊中去。

趙佶很聰明,他選擇了沉默。

李格非知道皇上肯定是對此次科考心中有數,雖說他現在是改變了一下策論的方式,可是不知道皇上什麼時候又會對科考開始進行一場規劃。

如今總算是讓皇上首肯,手上也有了題目,那自己這個副主考也可以鬆一口氣。

皇上留自己下來是幹什麼,自己心中一點兒底都沒有。自上一次自己走出四王的陣營,便有了心理準備,四王與自己是開始越走越遠了,可皇上好象也沒有什麼反應。

李格非是久經宦海,他從皇上一登基開始便冷眼旁觀,他知道自己這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從以前的一幫好友現在一帆風順的在仕途逍遙,他可以看出皇上心中自有他的一番“忠奸”的觀念,用的都是正直之臣,遠離奸佞和小人,這不是一代雄主是什麼?

他靜靜地等著皇上發話。

李格非,字文叔,濟南人,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之父。北宋文章名流,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中進士,曾任冀州司戶參軍、試學官。後爲鄆州教授。宋代有兼職兼薪制度,郡守見他清貧,欲讓他兼任其他官職,他斷然謝絕,表現了廉潔清正的風節。宋哲宗元佑四年官太學正。他專心著述,文名漸顯,於宋哲宗元佑六年再轉博士,以文章受知於蘇軾,爲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同年十月,哲宗幸太學,李格非奉命撰《元佑六年十月哲宗幸太學君臣唱和詩碑》。紹聖二年,撰成傳世名文《洛陽名園記》,記洛陽名園19處,在對這些名園盛況的詳盡描述中,寄託了自己對國家安危的憂思,“謂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候也。其後洛陽陷於金,人以爲知言”。

我所知道的李格非只是他是宋代偉大女詞人李清照之父,後來給朝中大臣排擠丟官,現在看來,要是這傢伙沒有上次給四王反戈一擊的事情的話,絕對會給正直朝臣流放到外面。

對於這名治世能臣,我自然不會放過,既然他已經認識到黨爭之禍,及早的抽身出來,那我爲什麼不用他呢?現在我手裡可是很缺少文官啊,到處都要用人,就連宗澤也身兼三職,如今河北之地,只有曾布和楊燕雲恐怕還不夠,李格非以前一直是在京東和河北諸路做地方官,可以讓他去試一試。

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
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镇巴县| 永平县| 金山区| 扶绥县| 乌鲁木齐市| 凌源市| 巴里| 周宁县| 茶陵县| 苍南县| 青龙| 紫阳县| 宣汉县| 泰宁县| 佛教| 达州市| 安乡县| 环江| 英德市| 林西县| 攀枝花市| 青州市| 陇南市| 多伦县| 冷水江市| 海兴县| 内乡县| 周至县| 西丰县| 蒙自县| 酉阳| 襄樊市| 姚安县| 石楼县| 灵丘县| 曲沃县| 华安县| 宜州市| 化州市|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