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89章 讓我們創造歷史吧!(上)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卻是史實,在夏、商、周(含春秋不含戰國)的那麼一段歷史裡,華夏軍隊在開戰之前是需要祈福和祈禱的。

祈福儀式是一種祭拜鬼神的典禮,只有身份到了一定地位的人才有資格主持,一般是列國的國君。

祈禱則是由參戰的全軍將士一起參與,主持儀式的人會是軍隊的主將。該中祈禱儀式是念一種戰詩,在舉行儀式的時候全軍基本是單膝跪地、雙手成奉獻姿勢舉起向天。他們唸的戰詩自然是沒有什麼戰鬥力、防禦力加五的“奇妙加成”,但是對於軍心士氣來說還真的能夠達到加成的目標。

原版的歷史上,始皇帝一統華夏之後燒燬列國史書,那麼列國的戰前祈禱唸什麼戰詩自然是無法查證了,可以確定的是肯定是《詩經》裡的其中一首。秦軍的戰詩可是被流傳了下來……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年頭的戰詩很多,每一首都是一段歷史,也可以視爲列國的軍歌,唱腔也每個國家都不同。像是《無衣》可不止一首,分爲《秦風》與《唐風》,所謂的《唐風》其實就是晉國。概因晉國的前身是唐國,唐國的宗室擴張之後國號改爲晉,因此《詩經》之中只有“唐風”而沒有“晉風”。

其實吧。唱《秦風》無衣手持兵刃作戰的不限制在秦國或者秦人,列國軍隊也會唱《詩經?秦風?無衣》,畢竟這首《無衣》是族羣財富,再則沒什麼專利的前提下,唱起來又不需要付錢,在一定的場合歡暢感覺著實很不錯。

呂哲這人喜歡軍國主義,軍中的戰詩從來都是不少。且詩經上有的沒有的多的是。像是什麼《男兒行》,就是那個“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的那首,另外就是兩首《無衣》,相對於《秦風》的無衣,呂哲軍的將士更喜歡《唐風》的那首。

《國風?唐風?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兩首《無衣》其實就是兩個概念,秦風的無衣充滿了袍澤的戰友之情和戰鬥慾望,唐(晉)風的無衣卻是在炫耀自己的妻子做了很多衣服。

有那麼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晉國就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詩詞裡面的“七”和“六”表達的都是一個數字。將士們炫耀自己的衣服多可不是無意義的炫富,他們是在宣揚自己作戰非常勇猛,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得到了領主非常多的賞賜。因此纔有足夠的財富購置布匹讓“不如子之衣”中的“子”,也就是妻子做出那麼多的衣服。

軍國主義是需要特定環境的,那就是向外開擴的時候全員都能獲得利益。不是所有利益都歸於君王、像是歷史上的這個武帝那個武帝,他們爲什麼被冠上“窮兵黷武”的帽子,不是他們打仗擴張的行爲不對,是對外擴張所獲得的好處沒有被分潤,得到了什麼財富都是歸於皇帝所有,一些高官或許能得到一些好處。但是民間嘛……只流血沒有獲得,一些不夠級別的官員也只能光流口水。所以……

呂哲喜歡全民發錢,每次發錢都會讓發錢的嗇夫說清楚爲什麼而發錢,對外發動戰爭獲得了勝利,因此而發錢。

不參戰的黔首尚且能得到戰爭紅利,那麼參戰了的將士呂哲能虧待到哪去?

陳紹正在借沒有出戰的空閒給那些詢問的將士回答諸多問題,包括這一次作戰獲勝的獎賞、戰死後的待遇。

其實主要是成軍的時間不長,一些制度也執行不久,不然將士們面臨什麼樣的局面會有什麼下場基本都會形成一種制度慣例,也就不需要再去多問。

五百主問陳紹,百將問五百主,屯長、什長、伍長、士卒……一層層的通告下去,即將出戰的五百人臉上都露出了輕鬆的表情,那模樣一點都看不出五百人要襲擊不知道多少敵人的中軍而感到憂慮。

呂哲軍的待遇不多,該說是相當的不錯!首創的軍餉制度已經解了將士家中的一部分收入問題,他們能夠不擔心家中失去了自己這個主要勞動力日子艱難,另外關於成爲常備軍一員可以獲得固定數額的傳家田畝,不知道要羨慕死多少眼巴巴等著成爲常備軍的男兒。除了固定的軍餉、田畝,戰時立功還能依靠軍功獲得賞賜,不但活著家庭負擔的顧慮減少(還能獲得),戰死了也有一套撫卹制度。特定的場合之下,敢死之士不管是倖存還是戰死都可以有特別的獎賞,只要說清楚道明白一系列的“因果”,那還惜什麼命!

“都是健兒??!”虛弱無比的唐傑看著暮色中的士卒發出了感慨。

周敢卻是沒搭腔,平常戰死也就戰死了,作爲敢死之士戰死能獲得三倍的撫卹,都是當兵吃糧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沒命,有了那麼優厚的哀榮,自然是無牽無掛等著死戰。

“其實啊,都在害怕死亡那一刻的來臨,將話講清楚了纔好?!碧苽苷f的是向全軍通告戰況,明明白白告訴他們現在的處境。

周敢依然不怎麼理解,連續苦戰那麼多天,士氣低迷已經是現狀,不是那麼一件事兩件事能提高士氣的,他覺得僅剩的一千五百士卒以其說變得士氣高昂無懼戰死,不如說是知道自己戰死也能確保家人不會因爲失去主要勞動力變得艱難……哭喊無用,不如就坦然一些。

“鼓擂起來,就那個……那個主上在南陵閱兵的鼓樂!”唐傑說得太大聲了,身體虛弱就是一陣咳嗽。

閱兵時的鼓樂?其實就是戰鼓加上秦箏還有號角,那是非常複雜的一套音樂,沒有經過起碼幾個月的彩排和演練是絕對無法演奏,哪裡是西岸的呂哲軍能演奏出來的。

周敢也不做糾正,甚至壓根就沒挪動一下腳步。

偷襲啊,陳紹是要帶五百人去偷襲,怎麼能大張旗鼓呢?那可不變成了通知敵軍己方要有所行動了。

已經交出指揮權的唐傑純粹就是一種情感上的抒發,真正做主的是周敢。

需要念點什麼戰詩詞嗎?需要的,那是對敢死之士的一種尊重。

一個族羣要是連敢於效死作戰的勇士都不尊重,哪怕這個勇士是“有償”的勇猛,那這樣的族羣也沒什麼希望了。不尊重反而去嘲笑去譏諷,這樣的族羣就等著滅亡吧!

穿開明泮亦不是神仙,嶺南各族的首領也不會是,他們正在協調夜幕降臨後哪些部落作爲前鋒軍,哪些部落又是什麼梯次的作戰序列,完全不知道那支被河水隔離開的呂哲軍已經打算來一次主動的反擊。

算上今天其實已經是第八天了,在這八天裡呂哲軍沒有做過任何一次反擊行爲,這種常態不免也就讓包括開明泮在內的聯軍頭目們思維固定化。

他們這一次的坐作戰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哪怕打到天亮都要吃掉西岸的呂哲軍,爲這一次軍事行動“點”下一筆註腳,然後就該轉身進入黑茫茫的原始森林向後撤退一百餘里,在下一個河道西岸構築防線,再重演一次類似於離水這邊的交戰。

因爲是要發動總攻擊,該次的軍事行動來自甌雒國軍隊也會參與,一切都顯得無比的慎重,反而將往日裡早該發動進攻的時間給延後了。

數千人行動發出的動靜不小,上萬、幾萬人的戰前準備動靜就更大了,原本還懷疑唐傑說敵軍今晚要發動總攻擊的軍官,他們聽到林子裡的動靜那麼大也就再無懷疑。

西岸呂哲軍的營盤在被加固,他們總算是有機會拿出華夏軍隊的“好戲”也是最爲有優勢的軍事技巧,什麼拒馬、鹿角、鐵蒺藜等障礙物在敵軍進攻必然經過的道路上佈置起來,爲了掩護陳紹一衆人等也發動了一次侵襲。

所謂的侵襲自然是有限度的搶佔一部分森林位置,這件事情唐家親自帶隊的時候受創成了半死不活的慘樣。有了這次侵襲,呂哲軍的營盤中才有數量衆多的篝火,嶺南各族本身在準備總攻,呂哲軍的這次侵襲倒是沒有引起多麼大的注意,甚至嶺南各族爲了不打斷自己的備戰部署還有意地不激烈作戰讓開了部分區域。

說到底除了甌雒國的軍隊算是正規軍,嶺南各族的武裝就是一些烏合之衆罷了,這些烏合之衆敢於搏命作戰,但是在一些軍事部署和常識上面怎麼說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的。

在敵軍避讓的前提下,侵襲的呂哲軍爲難了,他們是需要發生比較激烈的交戰才能對五百來士卒沒有歸營做出一個合理的掩蓋,沒有怎麼交戰出去近千人只回去一半,那豈不是當敵軍都是瞎子和笨蛋?

“不管了,本身就是冒險,直接該怎麼幹就怎麼幹!”陳紹果然是有膽色的人,一咬牙也就帶著五百敢死之士消失在樹木和植被茂密的叢林裡……()

第769章 是個什麼樣的人?(下)第856章 進擊的文官第431章 該做的準備(下)第996章 神奇的色雷斯人第281章 欲哭無淚第969章 甲不離身第696章 何必呢?(下)第56章 蒙王相爭第212章 兵不厭詐(上)第576章 即將到來的亂世重典時代(二)第913章 文明?呵呵!第1049章 強者等於強盜第623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中)第677章 人心(下)第16章 暮然回首第649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四)第504章 說不清道不明第924章 超前,還是落後?第76章 文武之分第697章 戰匈奴(一)第787章 怎麼可能(上)第430章 該做的準備(上)第353章 事有急緩(下)第1053章 信息量頗大!第1066章 劉邦的新盤算第6章 基層軍官第1004章 長江啊,長江第812章 大氣磅礴第36章 首遇劉邦第509章 封賞與思量(下)第304章 夠狠!夠猛!第134章 心態問題第959章 劉邦的膽子第297章 險些誤事第9章 血腥直道第680章 餘音(一)第49章 隔牆有耳第128章 旌旗如林第193章 老不休,陳餘第802章 塵封往事第352章 事有急緩(上)第935章 畜力軌道車?第332章 家業第809章 事關千百年第669章 在路上(下)第440章 刮目相看(上)第92章 驚喜垂涎第401章 百家?(下)第417章 徐巖的後路第394章 伐交(上)第311章 誤會第1089章 不知所謂第1085章 外強中乾?第626章 狗血透頂第795章 航海時代第60章 下位者鄙第506章 忌憚?第752章 當代第404章 佈局開始(上)第1060章 一個通緝犯第544章 歷史性的一刻(下)第333章 家臣第273章 大不同(續)第470章 家臣與野望第739章 第一次(上)第190章 老了一點?第256章 餘音第644章 韓信的北征(下)第70章 風聲鶴唳第928章 不懷好意第624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下)第582章 不幸中的萬幸(下)第512章 有可能嗎?第292章 項羽的不懂第637章 責任與義務(下)第95章 困難重重第497章 沒見識第447章 蠢貨(下)第572章 嚇唬人第783章 有那麼窮兇惡極嗎?第131章 物傷其類第220章 糟糕透頂第646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二)第45章 因時應命第330章 解圍第1059章 瞎說什麼大實話!第226章 第三天(上)第674章 最後的機會(五)第174章 小勝而驕第407章 惡客第432章 謀算(上)第1021章 值得深思第1024章 心亂了第440章 刮目相看(上)第660章 伸手可及的夢想(上)第433章 謀算(中)第119章 天賜良機第880章 開啓新時代第332章 家業第1036章 擴張的必要
第769章 是個什麼樣的人?(下)第856章 進擊的文官第431章 該做的準備(下)第996章 神奇的色雷斯人第281章 欲哭無淚第969章 甲不離身第696章 何必呢?(下)第56章 蒙王相爭第212章 兵不厭詐(上)第576章 即將到來的亂世重典時代(二)第913章 文明?呵呵!第1049章 強者等於強盜第623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中)第677章 人心(下)第16章 暮然回首第649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四)第504章 說不清道不明第924章 超前,還是落後?第76章 文武之分第697章 戰匈奴(一)第787章 怎麼可能(上)第430章 該做的準備(上)第353章 事有急緩(下)第1053章 信息量頗大!第1066章 劉邦的新盤算第6章 基層軍官第1004章 長江啊,長江第812章 大氣磅礴第36章 首遇劉邦第509章 封賞與思量(下)第304章 夠狠!夠猛!第134章 心態問題第959章 劉邦的膽子第297章 險些誤事第9章 血腥直道第680章 餘音(一)第49章 隔牆有耳第128章 旌旗如林第193章 老不休,陳餘第802章 塵封往事第352章 事有急緩(上)第935章 畜力軌道車?第332章 家業第809章 事關千百年第669章 在路上(下)第440章 刮目相看(上)第92章 驚喜垂涎第401章 百家?(下)第417章 徐巖的後路第394章 伐交(上)第311章 誤會第1089章 不知所謂第1085章 外強中乾?第626章 狗血透頂第795章 航海時代第60章 下位者鄙第506章 忌憚?第752章 當代第404章 佈局開始(上)第1060章 一個通緝犯第544章 歷史性的一刻(下)第333章 家臣第273章 大不同(續)第470章 家臣與野望第739章 第一次(上)第190章 老了一點?第256章 餘音第644章 韓信的北征(下)第70章 風聲鶴唳第928章 不懷好意第624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下)第582章 不幸中的萬幸(下)第512章 有可能嗎?第292章 項羽的不懂第637章 責任與義務(下)第95章 困難重重第497章 沒見識第447章 蠢貨(下)第572章 嚇唬人第783章 有那麼窮兇惡極嗎?第131章 物傷其類第220章 糟糕透頂第646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二)第45章 因時應命第330章 解圍第1059章 瞎說什麼大實話!第226章 第三天(上)第674章 最後的機會(五)第174章 小勝而驕第407章 惡客第432章 謀算(上)第1021章 值得深思第1024章 心亂了第440章 刮目相看(上)第660章 伸手可及的夢想(上)第433章 謀算(中)第119章 天賜良機第880章 開啓新時代第332章 家業第1036章 擴張的必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海晏县| 荣昌县| 七台河市| 宣威市| 迁西县| 交城县| 峨边| 宣威市| 怀远县| 金川县| 濮阳市| 洪湖市| 大厂| 洛隆县| 吴忠市| 资中县| 东源县| 洛阳市| 明溪县| 黔南| 隆尧县| 高州市| 库车县| 将乐县| 铜鼓县| 黄大仙区| 彭水| 白朗县| 扶沟县| 吉首市| 开远市| 津南区| 大悟县| 临沂市| 深州市| 务川| 来宾市| 宜章县| 龙口市| 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