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 曲直 (中)

管窺(上 )

賺錢 ,纔是最重要的。至於李九公子身邊的那些伴當(dāng) ,爲(wèi)何表現(xiàn)與尋常商販大不相同,卻沒必要往深裡頭追究。真的揪住這些“細(xì)枝末節(jié)”不放的話 ,在場所有人,恐怕都有不好解釋清楚的地方。畢竟大明和日本還沒正式簽署和談協(xié)議,眼下能公然駕船前往長做生意的海商,要麼背景深厚到可以讓沿海的港口和關(guān)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麼就是有實力“打瞎”巡查官兵的眼睛巨寇。

本著上述原則,孫 、馬、範(fàn)、陶、林等海商,笑呵呵地跟隨“李有德”回佛郎機(jī)船上落座。而船上的殘羹冷炙也早就被王二丫安排人撤下,換上了先前大夥喝過卻沒喝夠的白雲(yún)峰龍井。

茶的滋味很好,更好的則是“李有德”的態(tài)度。也許是急著向大夥撇清,也許的確缺乏做海商的經(jīng)驗,他真正做到了不恥下問。並且把所有人的建議,都派人專門記在了本子上。聲稱三日之內(nèi),大夥互相之間不提出異議 ,就會參照執(zhí)行。

如此一來,孫 、馬、範(fàn)、陶、林等海商就不敢再多客氣了。畢竟稍微謙讓一點兒,也許就是數(shù)千兩銀子的折損。一個個 ,爭先恐後的開口,將自己期待的交易模式和規(guī)則 ,全都擺了個清清楚楚。並且彼此之間只要有了不一致的地方,就錙銖必較 ,堅決不肯平白給別人佔了便宜,哪怕前一秒鐘還在跟對方稱兄道弟。

好在“李有德”雖然缺乏經(jīng)驗,後臺卻足夠分量,爲(wèi)人也足夠大氣。否則,還真有可能鎮(zhèn)不住場子。即便如此,這一頓茶,也喝到了月上柳梢,才終於告一段落。作爲(wèi)會首,“李有德”免不了又安排了一頓晚宴,以慰大夥的碌碌飢腸。

再度喝到眼花耳熟之後,不經(jīng)意間,李老闆的小舅子“劉寶貴”,就把話頭給帶到了白天朝長太郎撒潑鬧事,污衊大明吃了敗仗的環(huán)節(jié)。衆(zhòng)商人一天之內(nèi)連吃了“李有德”兩頓席面兒外加一頓茶點,未免有些嘴短。因此,藉著三分酒意,主動替“李有德”開解起了這個不怎麼懂事兒的小舅子:

“幾句話而已 ,劉老闆真的沒比較認(rèn)真。咱們做生意的,就像好比水塘,把自己位置放得越低,流過來的活水越多。”

“可不是麼,學(xué)會了裝孫子,才能做祖宗。他說幾句,又不折損咱們分毫。況且大明真的就像邸報上說的那樣打贏了?我看也是未必。否則,幹嘛不一鼓作氣將倭寇推到海里頭去?!”

“虛報戰(zhàn)功唄,那羣丘八又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我聽說,在碧蹄館那仗,李提督輕敵冒進(jìn),被倭寇全軍覆沒。同去的五萬弟兄,最後連他在內(nèi)只逃回了不到一百個…”

連著喝了兩頓,酒量再好的人,都有些上頭。因此,說著說著,衆(zhòng)海商就開始滿嘴跑舌頭,將自己不知道從哪聽來的“秘密”消息 ,一股腦往外拋。

這些話,如果落在尋常百姓耳朵裡,大夥即便不認(rèn)可,也會一笑了之。可在座的張維善、張樹、李盛、顧君恩、劉繼業(yè)等人,哪個不是親自經(jīng)歷了碧蹄館之戰(zhàn)的?因此,一個個臉色又開始發(fā)青,握著酒盞的手指 ,也開始微微顫抖。若不是爲(wèi)了多從衆(zhòng)海商嘴裡打聽一些有用的消息,真恨不得將這羣眼睛裡只有利益的傢伙,當(dāng)場打個頭破血流 。

也不怪大夥脾氣差,孫、馬、範(fàn)、陶等大戶人家的掌櫃,眼睛裡只有阿堵物,何曾考慮過半分國家和大明百姓的利益?他們只管根據(jù)道聽途說來的消息指點江山,又幾曾考慮過這樣做,是否侮辱了戰(zhàn)死在沙場上的大明將士?他們只想著,大明與日本簽訂合約之後,自己就能爲(wèi)背後的家族大賺特賺,又幾曾想過,眼前短暫的和平,極有可能是豐臣秀吉的緩兵之計?他們只想著大村家對自己待若上賓,幾乎予取予求。又幾曾考慮過,此時此刻 ,大村氏的家主大村喜前,就在釜山厲兵秣馬,隨時有可能與小西行長等人一道再度北上。到那時,準(zhǔn)備遠(yuǎn)比三年半之前充足,又針對明軍騎兵優(yōu)勢做出了專門訓(xùn)練的倭寇,會何等的難以對付?到那時,多少的大明將士們,要爲(wèi)朝廷的糊塗決策,死無葬身之地?!

就算不講以後,單論眼下,李彤、張維善、劉繼業(yè)等人冒死前來日本,就不是爲(wèi)了做生意,而是洞察倭人求和背後的陰謀!若按照這些海商的觀點,他們的行爲(wèi),豈不是倒行逆施,大錯特錯?

越想 ,劉繼業(yè)越是火大,只燒得兩眼發(fā)紅,手臂肌肉亂顫。坐在他旁邊的李彤見勢不妙,趕緊伸手輕輕按住了他的肩膀,“永貴別胡鬧,咱們又沒去過朝鮮。大夥說的話雖然不中聽,卻未必不是真相。至少,能解釋朝廷當(dāng)初爲(wèi)何堅決要從朝鮮撤兵。”

“姐夫,你——”沒想到李彤身爲(wèi)選鋒營的主將,居然替造謠者說話,劉繼業(yè)楞了楞,對著他怒目而視。卻見自家姐夫笑呵呵地舉著酒盞 ,向?qū)γ娓魑缓I藤r罪:“各位老闆莫見怪。我內(nèi)弟在此之前,一直於書院裡就讀,耳朵整天聽得都是些什麼“雖遠(yuǎn)必誅”的廢話。所以呆氣十足,總喜歡與人爭論,哪怕話題根本不關(guān)自己的事兒。”

“姐夫,我不是書呆子,你不能這麼說我。”劉繼業(yè)咬了下舌頭,努力讓自己保持頭腦清醒,然後裝作一幅不服氣的模樣,大聲抗議 。

“多吃少說,否則,回去後,就繼續(xù)進(jìn)學(xué)堂讀書,直到你能考上進(jìn)士!” 李彤把眼睛一瞪,王霸之氣四射。

一句話鎮(zhèn)住了“劉寶貴”,他又快速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張維善,“還有你,把別人的老婆都睡了,還不能讓人罵幾句?別老聽那通譯樸七挑撥,他是朝鮮人,當(dāng)然巴不得咱們大明起傾國知兵,與日本打個你死我活。”

張維善也偷偷捏了一下自己大腿,強(qiáng)壓怒氣爭辯,“我,我沒聽樸七的。我只是氣憤不過。我的一位堂兄,就在李提督麾下做遊擊。他去年信誓旦旦跟我說,明軍在朝鮮大獲全勝,一路把日本人從鴨綠江趕到了釜山。可今天朝長太郎和大夥的話,卻與他說的截然相反。”

這句話,既挑明瞭他眼裡一直認(rèn)爲(wèi)的真相,也很好的解釋了,爲(wèi)何白天聽了朝長太郎的話之後,他的反應(yīng)會那麼大。頓時,就讓對面浮起一片竊笑之聲。

“怎麼,各位以爲(wèi)我說得不對麼?還是我堂兄吹牛?” 明知道海商們在想什麼,張維善依舊故意做出一幅義憤填膺模樣,皺著眉頭追問。

衆(zhòng)海商連忙收起了笑聲,陸續(xù)開口。

“不是,不是,我們不是笑你,也不是笑你堂兄。只是笑兩邊各執(zhí)一詞!”

“難怪你那麼生氣,朝長太郎肯定是吹牛,吹牛!”

“令兄是李如鬆麾下的遊擊將軍,肯定知道的比我們清楚!”

“得罪了,得罪了,張老闆別往心裡頭去!”

話雖然說得客氣,然而衆(zhòng)海商的臉上,卻分明地寫清楚了他們的真實想法。那就是,“張發(fā)財”的堂兄在掩蓋事實,以圖向朝廷邀功請賞,同時在家人跟前爭面子。

唯獨最早提出“夜這”的豪商林海,沒有跟大夥一起敷衍,而是收起笑容,大聲安慰道:“其實誰勝誰負(fù),跟咱們有啥關(guān)係?咱們是商人,也幫不上誰的忙。與其在一旁生悶氣,不如多跑幾趟長崎,多從日本人頭上賺一些錢。把他們賺得國內(nèi)百姓都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服了,倭軍即便沒打輸,也得從朝鮮撤走!”

“是啊,咱們是商販,自然只能用商販的辦法 !”與林海交好的馬老闆馬全,立刻在旁邊連連點頭,“張老闆有所不知,當(dāng)初大明沿海倭寇爲(wèi)患,馬某家中長輩也深受其害。可他們既不是朝廷的武將,又不懂上陣廝殺,想要報仇,就只能通過做生意。先從日本人頭上賺到足夠的錢,然後再買一大堆倭奴給自己幹活。想起以前仇恨的時候,就找茬抽倭奴們一頓鞭子。即便抽死了也不打緊,那些傢伙沒有大明戶籍,官府根本不會管。”

“這辦法好 !這辦法好!”

“改天我也買一些回去!”

“買男人不如買女人,多買一個 ,就讓倭國一個男人打光棍兒!”

“老兄你這就外行了,倭國有些小唱,雖然是男子,卻比女人還有滋味兒…”

衆(zhòng)商人聽他說的有趣,都笑著紛紛附和,決定用這個辦法來“曲線報國”。張維善和劉繼業(yè)等人聽得氣結(jié),卻找不到任何話語反駁。就在即將忍無可忍之時,忽然聽見鄧子龍粗著嗓子說道,“妙,馬老闆的法子真妙。早年鄧某在南洋做點小買賣,生意不順時,就買幾個勃泥人打罵。每次打完了,心情就會好上許多。”

“原來鄧舶主曾經(jīng)去過南洋,失敬,失敬。”馬全聽他這樣說,大有同道中人之感,連忙衝其拱手作揖。

“小打小鬧而已!” 鄧子龍謙虛地還禮,隨即趁熱打鐵詢問 ,“只是,老朽心中有一事不明,想向馬老闆請教一二。”

“不敢,不敢。”馬全微微躬身,笑著謙讓。然而一張老臉上,卻寫滿了自得,“鄧舶主請問,馬某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知道鄧子龍忽然插嘴,必有其緣故。李彤、劉繼業(yè)等人,紛紛豎起了耳朵。只聽後者笑了笑,繼續(xù)緩緩發(fā)問,“張老闆聽他堂兄說,大明在朝鮮將倭軍殺了個落花流水,逼得其主動請降。這件事,應(yīng)該兩年前就寫在朝廷的邸報上了,不知道馬老闆當(dāng)時可曾留意?”

“當(dāng)然,這等大事,普天同慶,我等豈會不知。” 馬海想都不想 ,就用力點頭。隨即,卻又笑著搖頭,“但是朝廷的邸報,卻不能盡信。李九哥家中長輩也是高官,你不信問他,朝廷的邸報中,究竟能有幾分爲(wèi)真?!”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彤裝作心領(lǐng)神會,笑呵呵在旁邊幫腔。

馬老闆頓時找到了知音 ,繼續(xù)大聲補(bǔ)充,“所以,朝廷的邸報,頂多只能信三成。其餘七成,得自己留心去看,去聽,去想。否則,哪天被朝廷騙了,可沒地方喊冤 !”

“就是,就是,此乃肺腑之言!”

“咱們大明朝廷,朝令夕改的事情做得還少麼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糊弄百姓,可是從漢代就開始了。古往今來,各朝各代,一脈相承!”

其他幾位海商,連連點頭,都認(rèn)爲(wèi)馬老闆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那總得有個真假吧?”鄧子龍卻不服氣 ,繼續(xù)大聲追問,“雖然只要不影響我駛船餬口,誰勝誰敗都無所謂。只是人雖老了,這心裡卻仍耐不住好奇兩個字。老朽就想問問幾位老闆,你們經(jīng)常往來大明與日本,可曾知道,到底哪邊說得是實話?”

“是啊,到底是朝長太郎說的是實話,還是我堂兄說得是實話?” 張維善接過話頭,也大聲追問。大明那邊,可是說是日本主動求和。日本這邊,卻說大明主動求和。兩邊如果各說各話,這合約最後還怎麼籤?總歸要變成白紙黑字,並且昭告天下的吧?馬老闆,各位老哥,你們經(jīng)常走海,不如說來聽聽,滿足一下我們的好奇心。”

“這…”馬全迅速扭頭看向周圍同伴,好半晌都沒等到其他人開口,才硬著頭皮說道,“張老闆,鄧舶主,你們第一次來日本,就算我們不說,很多事情,你們慢慢也會知道。不過,馬某可得先提醒你們,雖然過去兩年了,但這件事兒,你們回去之後,最好別到處聲張,以免惹來無妄之災(zāi)。”

“那是自然!” 鄧子龍和張維善兩個,答應(yīng)得異口同聲。

“孫老闆放心,我等就是想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劉繼業(yè)也裝出一臉滿不在乎的模樣,大大咧咧地補(bǔ)充道,“我跟姐夫來日本,就是想開開眼,漲漲見識!至於其他,聽了就 聽了,卻不會較真兒!就像各位剛纔說的那樣,咱們是商人,在商言商。”

“在商言商,在商言商。知道的多一些,只是爲(wèi)了給將來經(jīng)商做些準(zhǔn)備而已!在下回去之後,即便是堂兄面前,也不會提一個字。” 李彤最後一個做出承諾,卻格外令人放心 。

馬全見狀,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又笑著搖頭,“其實馬某不說,你們也應(yīng)該能猜得出來。雙方應(yīng)該都只說了一半兒實話。張老闆的堂兄,說大明將倭軍趕回了釜山,應(yīng)該沒大錯。畢竟我大明隨便一個省拉出來,都比日本大,人丁也是日本的十幾倍。就算拿將士們的性命堆,最後也能將倭軍壓垮。”

“那朝長太郎怎麼說倭軍打得大明跪地求饒?” 劉繼業(yè)嘴快,迫不及待地追問。

“那就是另外一半實話了!” 馬全笑了笑,滿臉 神秘,“大明雖然在戰(zhàn)場上卻沒有輸。在議和時,卻讓日本國佔足了便宜。所以大明等於不敗而敗,日本國等於不勝而勝。消息傳回日本國內(nèi)之後,再添油加醋,以訛傳訛,就成了大明被打得跪地求饒。”

“是這樣?他們究竟佔了什麼便宜,我從前可是一點兒都沒聽說?”李彤雖然早有準(zhǔn)備 ,卻仍舊不由得心頭一震。趕緊舉著酒盞,低聲追問,“馬老闆,可否繼續(xù)指教一二?”

“也沒什麼可指教的,事實明擺著呢!”馬全也舉起酒盞,一邊喝,一般笑著搖頭“其一,倭軍至今牢牢佔據(jù)朝鮮著釜山港,而大明卻從朝鮮撤走了幾乎所有兵馬,只留下區(qū)區(qū)數(shù)千老弱病殘等待和約簽署。其二,豐臣氏提出了一大堆議和條件,大明全都全盤答應(yīng)了下來。通商,嫁公主,與日本約爲(wèi)兄弟之國,所有好處一樣不落。”

“那朝鮮窮得鳥不拉屎,日本佔了其土地有何用?哪如跟大明達(dá)成這份和約來得實惠?”另外一位孫姓老闆,也醉醺醺地開口,話裡話外,對日本國能在大明贏得這樣一份和約,充滿 了欽佩。

“咱們大明上雖然隆慶初年就重開海貿(mào),卻嚴(yán)禁跟日本通商。只有走私船,纔會冒死前往長崎。而跟日本打了一仗之後,重開對日貿(mào)易,卻成了和談的條款之一。咱們都這些人爲(wèi)各自的家族到長崎頭前鋪路來了,當(dāng)年那場仗誰輸誰贏,還用得著說?”

第九章 交易 (中 )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中)第三十一章同行(上)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中)第五章 上賓 (上)第二十六章 暮靄(中)第十一章 援軍 (下)第十五章 奇貨 (上)第二章互啄(下)第六章 鴻門 (中)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上)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中)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下)第三十四章 雄風(fēng) (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上)第八章將門(下)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上)第二十二章 玄機(jī) (中)第十八章匕現(xiàn)(下)第十三章 夜襲(上)第八章 立威(下)第六章 鴻門 (下)第九章雨夜(中)第十一章 奇兵 (中)第十二章 大明 (上)第十八章 暴露 (上)第十九章 獻(xiàn)俘(中)第五章 上賓 (上)第二十六章 辟易(上)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下)第十一章 虎嘯 (中)第十八章匕現(xiàn)(下)第八章 狂瀾 (上)第二十章石出(中)第十章 試刃(上)第八章將門(一)第三章 海商 (下)第十二章變數(shù)(下)第四章 天威(下)第十五章 奇貨 (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上)第五章錦衣(上)第二十六章 暮靄(下)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中 )第二十章 後生( 中)第二十六章暴雨(下)第二十一章所圖(上)第二十章 圍獵 (上)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中)第二十三章 威壓 (下)第十二章 大明 (中)第二十九章勾兌(中)第十五章 奇貨 (上)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下)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上)第十六章抽絲(上)第十九章 揚(yáng)名 (下)第七章拼命(中)第二十六章 暮靄(上)第一章狗官(下)第二十七章 長歌 (中)第三十章掀桌(上)第十五章 雪仗 (下)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上)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下)第五章 惡戰(zhàn) (上)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上)第六章絕境(中)第三章 曲直 (下)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下)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中)第十八章 秋光 (下)第四章 碧蹄(上)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上)第二十章 旋渦(上)第十七章 鏖戰(zhàn) (上)第十五章 清流(上)第十二章 爭奪 (下)第二十九章勾兌(上)第二十章 後生( 下)第二十章 後生( 中)第十四章故知(上)第一章 潛流 (中)第十九章 孤軍 (上)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下)第十四章故知(上)第十六章 冰城 (中)第二十四章 驚夢 (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一章 伏波 (中)第十一章城狐(下)第十三章亂(下)第十七章圖窮(中)第五章 惡戰(zhàn) (上)第三十章 平壤 (上)第九章 交易 (下 )第十章 試刃(中)第十四章 內(nèi)應(yīng) (下)第八章反殺(下)第十九章 死地 (下 )
第九章 交易 (中 )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中)第三十一章同行(上)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中)第五章 上賓 (上)第二十六章 暮靄(中)第十一章 援軍 (下)第十五章 奇貨 (上)第二章互啄(下)第六章 鴻門 (中)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上)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中)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下)第三十四章 雄風(fēng) (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上)第八章將門(下)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上)第二十二章 玄機(jī) (中)第十八章匕現(xiàn)(下)第十三章 夜襲(上)第八章 立威(下)第六章 鴻門 (下)第九章雨夜(中)第十一章 奇兵 (中)第十二章 大明 (上)第十八章 暴露 (上)第十九章 獻(xiàn)俘(中)第五章 上賓 (上)第二十六章 辟易(上)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下)第十一章 虎嘯 (中)第十八章匕現(xiàn)(下)第八章 狂瀾 (上)第二十章石出(中)第十章 試刃(上)第八章將門(一)第三章 海商 (下)第十二章變數(shù)(下)第四章 天威(下)第十五章 奇貨 (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上)第五章錦衣(上)第二十六章 暮靄(下)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中 )第二十章 後生( 中)第二十六章暴雨(下)第二十一章所圖(上)第二十章 圍獵 (上)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中)第二十三章 威壓 (下)第十二章 大明 (中)第二十九章勾兌(中)第十五章 奇貨 (上)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下)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上)第十六章抽絲(上)第十九章 揚(yáng)名 (下)第七章拼命(中)第二十六章 暮靄(上)第一章狗官(下)第二十七章 長歌 (中)第三十章掀桌(上)第十五章 雪仗 (下)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上)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下)第五章 惡戰(zhàn) (上)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上)第六章絕境(中)第三章 曲直 (下)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下)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中)第十八章 秋光 (下)第四章 碧蹄(上)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上)第二十章 旋渦(上)第十七章 鏖戰(zhàn) (上)第十五章 清流(上)第十二章 爭奪 (下)第二十九章勾兌(上)第二十章 後生( 下)第二十章 後生( 中)第十四章故知(上)第一章 潛流 (中)第十九章 孤軍 (上)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下)第十四章故知(上)第十六章 冰城 (中)第二十四章 驚夢 (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一章 伏波 (中)第十一章城狐(下)第十三章亂(下)第十七章圖窮(中)第五章 惡戰(zhàn) (上)第三十章 平壤 (上)第九章 交易 (下 )第十章 試刃(中)第十四章 內(nèi)應(yīng) (下)第八章反殺(下)第十九章 死地 (下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宁市| 六盘水市| 榆社县| 安泽县| 平山县| 贵州省| 呼图壁县| 深水埗区| 贵州省| 大连市| 通榆县| 阆中市| 固安县| 界首市| 茌平县| 安丘市| 霍州市| 阿城市| 安泽县| 甘肃省| 三台县| 高碑店市| 甘肃省| 交城县| 兴宁市| 太白县| 东至县| 云阳县| 涞源县| 方正县| 佳木斯市| 雷州市| 郴州市| 城固县| 孟州市| 五大连池市| 吉隆县| 新余市| 桦甸市| 乃东县| 焦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