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七百七十五章 大清要來

張強在研究葡萄牙人的戰艦,三王子在忙著開港賺錢,華夏王國在忙著穩定國內,徹底融合各民族,純化漢族,杜歌在忙著積蓄實力向他的老東家張強發起攻擊,泰西人忙著積蓄實力復仇,重新打開華夏王國的市場,鋒無羽的兵團正在同尚可喜的大清游擊隊忙著搶佔四山州的地盤。

大清正忙著收拾大金國呢,這大金國的豪格要說人是一個猛人,要說打戰,打了幾十年了,也算是一個百戰老將了,可他還真打不過大清,因爲大清有康熙這個逆天的貨。

這貨別看才十幾歲,可現在他已經把大清收拾的差不多了,服服帖帖的,現在已經把幾個王爺該殺的殺,該貶的貶,該抄家滅族的抄家滅族,收拾完了,而且重新啓用大清漢人爲官,把整個大清弄得政通人和了。

丟失了大半個大明江山,人家把蒙古八年理順了,幾十萬蒙古人還是人家的鐵桿,後方遼東發展的也不錯,還征服了朝鮮,從朝鮮弄來十來萬奴才,戰鬥力還不錯,不過他沒有交給鰲拜,鰲拜還在前線打豪格呢,交給鰲拜的還是蒙古騎兵,漢軍旗,綠營兵這些舊時代的冷兵器部隊,自己手裡掌握著十幾萬朝鮮火器兵,十來萬蒙古兵,五六萬清軍八旗兵。

鰲拜也沒有前世那樣因爲功高震主而被康熙殺掉,而是委以重任,繼續攻伐大金國,前些時候被華夏軍支持的大金國打的敗退百里地,後來又反攻回去了,又回到了汾陽地面上去了,豪格坐在幷州城裡面,守著那點地盤打打不贏,趕趕不走,卻是也比較窩囊。

雙方的戰爭也快打了十年了,死傷二百多萬人,現在有點打不動了,都有些偃旗息鼓的樣子,不過實際上大清是越打越結實了,大金國是越打越弱了,雖然每年都有不少煤炭和石膏礦出口華夏王國,可也無法填補戰爭的無底洞,

此時,索尼已經死了,輔政大臣已經只剩下了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三人,而新崛起的大清重臣索額圖,納蘭明珠,周培公,姚啓聖,熊賜履,施瑯,張伯行,南懷仁,湯若望等等人物活躍在朝堂之上,本來還有李光地和李光熊,不過現在這兩人在張強的華夏王國。

還有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等漢奸,不過吳三桂如今正背蕭飛兵團打的叫苦連天,要不是張強還顧著如果消滅了吳三桂,華夏軍轉到大金國背後,大金國會膽戰心驚的跳起來,張強肯定命令蕭飛兵團滅掉吳三桂那個大漢奸。

尚可喜被鋒無羽追的躲狗洞,爬山洞,狼狽異常,耿精忠早被黃韜的騎兵旅消滅了,孔有德被李定國滅了。

總的來說,大清國是在戰火中逐漸強大起來了,而大金國卻越來越弱了。

蒙古人是爛泥巴扶不上牆,早就沒有了當年忽必烈的那種強悍作風,整天馬上酗酒鬧事,然後靠著祖輩的英雄光環,暢想當年。

遠處葉爾羌人滅了準葛爾人,準葛爾人遠遁萬里,不知道去俄羅斯那個荒郊野外當少數民族去了。葉爾羌汗國一路從青海到大草原,到賀蘭山下,到祁連山下,到康定地區,雄赳赳齊洋洋不可一世,疆域萬里。

不過卻沒有張強想的那樣同蒙古人發生什麼摩擦,蒙古人經過兩次被葉爾羌汗國侵擾之後,僥倖的這十來年沒有再遇到葉爾羌汗國的侵擾,在草原上生活的還算不錯,有一種風吹草低見牛羊幸福既視感。

遼東大地上黑土千里,沃野千里,雖然只有一季的糧食收穫季節,之後就是漫長的寒冷季節,可也出產了不少糧食,養活了不少還沒有達到臃腫的大清皇室以及女真人,還有超過女真人數倍的漢人奴僕,準確的說,以張強的觀點來說他們已經不是漢人了,他們是形似漢人的大清人了。

實際上如果不從一些服裝和民族習慣,以及仔細的考究來看,其實女真人和漢人真的無法分辨誰是誰了,如今就更加模糊了。

籠統的來講,大清的人口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五千萬人口,加上朝鮮人兩千五百萬人,其人口已經接近了華夏王國的一半了。

鰲拜不在朝堂,蘇克薩哈和遏必隆,明珠,索額圖,多隆,周培公等重臣在朝堂上同康熙商量著事情。

康熙一臉稚嫩,絨毛沒有退盡的嘴張開,對殿下的衆人問道:“諸位愛卿,如今魯國出兵搶佔了高句麗的濟州島,也是我們大清的濟州島,你們認爲該任何應對這件事情?”

如今大清還是把琉球王國稱作他們的叛徒洪承疇通過打劫搶來的魯國,對於洪承疇三個兒子爭位從而改變的各個王國並沒有承認,三王子奪取琉球羣島之後已經改名魯國爲琉球王國,三王子就是不想頂著他老子搶來的國家的名頭,他也想成就一番豐功偉業。

蘇克薩哈出列,顫顫巍巍的說道:“陛下,濟州島無所謂了,海外蠻夷之地,是原先的高句麗的土地,和我們沒有任何的損失,倒也不必太在意。”

周培公出列道:“陛下,高句麗現在被我國征服,算是我國的領土,濟州島也算是我國的領土,雖然先前一直是高句麗的士兵把守,可我們不能置之不理,高句麗國王已經三次上書請求上國派兵收復濟州島,他們的兵馬無法攻上濟州島,哪裡的魯國士兵和魯國水師太厲害了,高句麗的高屋船無法接近就被打的四散逃走,很多被擊沉?!?

說這句話的時候周培公心裡還是感嘆一番,自從華夏王國崛起以後,越來越霸道了,而這跟著華夏王國的魯國也霸道的厲害了,一句話不說,直接搶佔了高句麗的濟州島,他算是看明白了,人家現在是留著大清耍猴呢,人家要推,只要有決心,一年之內這大清準完蛋,現在人家都不興自己打你了,使喚小弟來打你,看看魯國把日本打的,差點滅國了。

要不是泰西人幫了一把,要不是我大清幫了一把,要不是魯國突然內訌起來,這日本指不定早就被滅了。

不過轉眼看過來,周培公他們這些人還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天朝上國的德行,讀書人最高的德行,他可是知道華夏王國是什麼情況,哪裡沒有科舉,也或者說科舉就不是讀書的,那是爲了選官的,他認爲選擇的那些不是官,是官下面的小吏,不是正式的官,他感覺自己當個大清朝的大官天生高人一等。

看不起華夏王國那些泥腿子們,感覺是一羣造反起來的泥腿子,沒有什麼用,雖然知道這些人很強悍,也知道大清實力不能和人家比,可他還是覺得最後勝利的一定是我大清。

說完這句話,他沒等其他人發表意見,就說道:“老臣認爲應該派水師去幫助高句麗奪回濟州島,濟州島位置重要,是我們支援日本的重要海上通道,如果被魯國掐斷了,那麼以後日本滅亡了,對我們的後方高句麗是十分不利的?!?

第四百八十一章 忠貞營的實力第六百五十四章 暴風雨過後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八百六十二章 四面合圍沿岸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盤點得失第二百五十二章 鄭鴻逵的危局 甕中捉鱉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一百七十五章 伏擊8第八十三章 橫掃千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七百一十三章 王位之爭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七百七十二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七百零七章 生意第六百五十章 逐漸消亡的冷兵器士兵們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八百七十五章 將日本變成咱們的東瀛州5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王今日不早朝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五百四十三章 悲傷的王得仁第八百三十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2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六百一十三章 慘象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十九章 階梯防線,層層阻截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十章 殺將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二十六章 遭遇潰兵第七百四十四章 鄭克爽商談第三百二十二章 齊頭並進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門阻截第七百四十一章 四國島的厄運4第二百三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接近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受阻2-學習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第六百九十六章 給你個機會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和蘇尼特談判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區負責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三百四十八章 隆武也立國第2370章 裂痕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一百四十三章 鄭彩末日9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你沒有商量第六百五十二章 出人意料的頑抗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2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七百七十四章 虧了還是賺了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七百八十一章 血與火的考驗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鬥2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瑣事煩神2第2371章 交替第八百七十章 擴張的腳步不能停第二百五十七章 文武怨氣2第七百一十二章 後魯國時代第八百六十二章 四面合圍沿岸府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七百零六章 被逼無奈的反擊第七百零八章 東南亞的小動作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去和敵人打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九十九章 交換第四百七十六章 是個好辦法第八百七十章 擴張的腳步不能停第二百三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盡屠綠營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五百七十章 華夏軍空虛的內閣第七百九十一章 憂心忡忡下的局勢明朗第一百九十八章 追兇7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二百五十二章 鄭鴻逵的危局 甕中捉鱉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隆武南明去向2第三十四章 混戰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四百三十章 南明烽火11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王之意第七百零八章 東南亞的小動作
第四百八十一章 忠貞營的實力第六百五十四章 暴風雨過後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八百六十二章 四面合圍沿岸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盤點得失第二百五十二章 鄭鴻逵的危局 甕中捉鱉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一百七十五章 伏擊8第八十三章 橫掃千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七百一十三章 王位之爭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七百七十二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七百零七章 生意第六百五十章 逐漸消亡的冷兵器士兵們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八百七十五章 將日本變成咱們的東瀛州5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王今日不早朝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五百四十三章 悲傷的王得仁第八百三十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2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六百一十三章 慘象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十九章 階梯防線,層層阻截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十章 殺將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二十六章 遭遇潰兵第七百四十四章 鄭克爽商談第三百二十二章 齊頭並進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門阻截第七百四十一章 四國島的厄運4第二百三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接近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受阻2-學習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第六百九十六章 給你個機會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和蘇尼特談判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區負責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三百四十八章 隆武也立國第2370章 裂痕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一百四十三章 鄭彩末日9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你沒有商量第六百五十二章 出人意料的頑抗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2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七百七十四章 虧了還是賺了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七百八十一章 血與火的考驗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鬥2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瑣事煩神2第2371章 交替第八百七十章 擴張的腳步不能停第二百五十七章 文武怨氣2第七百一十二章 後魯國時代第八百六十二章 四面合圍沿岸府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七百零六章 被逼無奈的反擊第七百零八章 東南亞的小動作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去和敵人打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九十九章 交換第四百七十六章 是個好辦法第八百七十章 擴張的腳步不能停第二百三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盡屠綠營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五百七十章 華夏軍空虛的內閣第七百九十一章 憂心忡忡下的局勢明朗第一百九十八章 追兇7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二百五十二章 鄭鴻逵的危局 甕中捉鱉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隆武南明去向2第三十四章 混戰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四百三十章 南明烽火11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王之意第七百零八章 東南亞的小動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团风县| 新化县| 叙永县| 石楼县| 滕州市| 台湾省| 伊川县| 德令哈市| 上饶县| 肃宁县| 清苑县| 修文县| 彭山县| 行唐县| 怀来县| 长治市| 南皮县| 石棉县| 北流市| 乐安县| 建始县| 博兴县| 大城县| 中阳县| 阳原县| 南阳市| 七台河市| 陵川县| 徐闻县| 陵川县| 满城县| 星子县| 颍上县| 驻马店市| 壶关县| 瑞昌市| 修文县| 西林县| 东兰县| 开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