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4章 舉措

但是自崇禎讓權給他之後,於孝天深入探究了一下目前大明官場的情況,才發現現如今大明官場的的確確已經爛透了,各地都是一堆的爛賬,誰也說不清楚眼下各地的府庫藩庫的儲備情況。

於是於孝天只得命都察院調派人手開始出京,到各地清查地方府庫的存糧以及存銀情況。

另外在七月間,於孝天親自動議提出了三個重大的舉措,一個是取消原來各地增加的加餉賦稅,先從根本上來減免時下各地百姓身上承擔的沉重的負擔。”“

第二個就是宣佈開海禁,選擇沿海松江府、寧波府、泉州府、廣州府四地恢復市舶司,全面放開海禁,準予商賈進行通海貿易,並且設立收稅制度,制定收稅辦法,通過收取稅賦增加財政收入,各地設立的市舶司收取的稅金,不留地方使用,直接歸入朝廷戶部大庫調用。

僅僅是這麼一項,於孝天預計第一年試行,這四個地方的市舶司最起碼就能收取到三百萬兩白銀跟玩兒一般,如果操作得當,任用的人員得力的話,第一年拿下四五百萬兩銀子,都跟玩兒一般。

而他現在也不再把大海視作他的禁臠了,泉州府的圍頭灣也正式交給市舶司來進行管理,反正現在他已經成了大明的實際掌權者,繼續把這些東西視作他的私產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第三個就是於孝天提出了要全面取消大明數百年來那些勳戚權貴們享受的免稅政策,重新清丈土地面積,推行攤丁入畝的制度,來減輕之前最底層普通百姓的負擔,開始向那些已經享受了很長時間免稅的權貴勳戚們徵收稅賦。

前兩條倒是還可以讓人接受,但是於孝天提出的第三條意見,一經提出,便立即遭到了朝野上下那些既得利益者們的集體反對。

於孝天提出的這個動議,可以說從最根本上觸動了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這些人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或者是通過讀書當官,好不容易獲得了這些實惠,現如今於孝天要一下拿走,當然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爽。

以前他們很多人完全不用給朝廷繳納任何稅賦,但是現在如果於孝天推行這種制度的話,那麼他們就無法再享受到免稅的實惠,要向官府和朝廷每年交出一大筆的賦稅,這就等於是從他們口袋裡面掏錢,他們豈能答應。

這一下於孝天就等於是捅了馬蜂窩了,當即便遭到了各地的官員以及權貴勳戚們的集體反對和抵制,上書謾罵於孝天的奏摺可以說是大暴雨一般鋪天蓋地,幾乎差點把於孝天給淹死。

於孝天看著堆積如山的這些抵制他提出的這一條意見的各地奏章,冷笑了起來,這種事他早已就有思想準備,這些躺在大明身上享受的蛀蟲,現在被他觸動了既得利益,當然不會輕易答應,肯定會進行一番頑抗。

既然這樣,那麼他也就不客氣了,於孝天著令戶部強行推行他提出的這個計劃,不管地方的那些當權者答應不答應,只管強行推行下去。

另外他下令,在戶部之下,開始籌建一個稅務司,專司負責全國各地的稅務收取工作,各府設置一個由朝廷戶部直接派出的機構,主事之人稱之爲司稅使,專司主持各地稅賦收取之事,嚴格按照他的要求,對土地進行重新清丈,重新制定各地稅賦收取的額度。

這件事不是說一句話就能做到的,於孝天在入京之前,就已經安排人專門研究這件事,可以說他是處心積慮已久了,並且對可能遭遇到的抵制,也有了充分的預料。

在他拋出這個制度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可能遇上的情況,所以提前他準備了一批人,來負責這件事的推行。

但是想要在大明全境之內,立即就全面實行這個制度,無疑並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單單是在戶部之下成立這個稅務司,就需要調集不少人力,另外全國各地現在聽他管控的地方還不是很多,很多地方官府對於他目前實際控制朝廷,持著觀望和抵制的態度,就算是他強行推行下去,這些地方官府也不會輕易就範,按照他的要求辦事。

所以這也需要接下來用武力解決才行,而作爲距離京師最近的山東,便成了這一次收稅改革的試點,另外一個就是於孝天的老巢福建了。

之所以選擇山東作爲第一步試行的地方,是因爲自顏繼祖率師北上被於家軍擊潰所俘之後,山東巡撫便一直缺員,整個山東在這些年來,先是遭遇了登萊之亂,接著又遭遇了建奴南下入寇,使得整個山東境內,靠北一些的地方社會結構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而山東北部地區,原來很多有錢人家以及勳戚權貴這樣的上層社會結構,是遭受破壞最嚴重的,另外於孝天提前在山東佈局,也使得他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了山東境內各地之中,根深蒂固的紮根了下去,所以在山東境內,推行這個制度,無疑暫時阻力相對會比較小一些。

於是於孝天便從官員之中,選出了一個名叫張長芳的官員,讓他去山東接替顏繼祖之後的山東巡撫之職。

張長芳這個人年紀不到四十,以前是個並不怎麼得志的朝官,在戶部下面當一個小吏,但是這個人很有見識,之前和海狼駐京師的一個內線關係很不錯,經常走動,通過交流內線發現張長芳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而且他對於大明目前土地兼併以及加派的策略十分不滿,認爲大明這二百多年下來,積累下了太多的弊政,特別是地方權貴對於土地的兼併,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他們這些人享受著免稅的政策,不給國家提供任何一點點的財政支持,還如同蛀蟲一般的吸附在地方,不斷的吸取民脂民膏。

所以大明眼下的大亂,跟目前這樣的土地兼併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底層的普通百姓在朝廷的不斷加派之下無以爲生,但是卻絲毫不能觸及這些地方權貴的任何利益,好處都讓他們佔了去,倒黴的卻是那些最普通的百姓,這纔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成因之一。

加之天災人禍,才使得北方各省流民軍四起,搞得天下大亂。

張長芳的這些論點,可以說比較貼合於孝天的看法,於是在於孝天入京之後,京師的內線便將張長芳引薦給了於孝天。

於孝天對於張長芳也格外看重,專門抽時間和他進行了一番長談,發現此人確實相當有點遠見,看待事情比較透徹,是個可用之人。

於是這一次在安排山東巡撫的時候,於孝天便破格將張長芳提拔了起來,派他前往山東任職,臨行之前,專門又召見了張長芳,讓他務必先在山東打開局面,先推行起來這種新的稅收制度。

張長芳對於於孝天如此大膽的做法,除了有些擔憂之外,同時也頗爲躍躍欲試,於孝天的想法和做法,比他以前的想法還要激進許多,如果真正能夠推行下去的話,那麼便會免去普通百姓身上所承受的很多沉重的負擔,同時也爲朝廷增加相當多的稅賦。

但是想要真正推行下去這種攤丁入畝的政策的話,另外還要取消那些地方權貴們享受了很長時間的優惠政策,估計肯定會遭到很大的阻力。

於孝天聽了張長芳的擔憂之後,嘿嘿冷笑了起來:“這些人已經享受太長時候了!他們一邊享受著大明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優惠,一邊卻不給大明帶來任何回報,而且還在地方飛揚跋扈,爲禍一方。

現在是該收拾他們的時候了!你只管去做,我給你兵馬,有人要是不肯就範,只管多殺一些,想必這些人的血流的足夠多之後,自然就不會有人還敢跳出來反對了!”

張長芳聽了於孝天的話之後,不由得心中有點發寒,心道這於孝天果真是個殺神,到底是武夫出身,善於用刀子辦事,不過這樣也好,在這個時候推行這樣的制度,如果手腕不硬的話,確實根本寸步難行,既然於孝天讓他殺人,那麼他就只管照辦便是,何況於孝天給他說的清楚,給他兵馬,幫著他去進行彈壓。

現如今誰不知道於家軍的厲害,如果真的有人敢於硬抗的話,那麼只要有於家軍作爲他的後盾,他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於是張長芳拿到了敕令之後,便立即帶著兩個營的於家軍兵將,出京趕往了濟南府,正式走馬上任。

後世有人爲張長芳立傳,說民間傳言說張長芳乃是於孝天身前第一猛犬,於孝天令他到山東推行全新的徵稅制度,此人手腕非常硬,到了山東就任之後,立即便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地方稅制,到處鋪開清丈土地。

如此一來山東地面上一些大戶立即就不幹了,他們還以爲現在是以前呢,地方上他們說了算,就算是鬧到朝廷裡去,也有人護著他們,特別是一些皇親國戚,更是平日裡囂張習慣了,就算是他們知道,現如今朝廷裡面是於孝天在當家,但是好歹這天下還是姓朱的不是?他們這些人都是皇親國戚,難道要向外姓低頭乎?

於是這幫人很牛逼,把派去清丈土地的官府之人給痛打了一頓的有之,怒罵驅趕的有之,甚至於還有人讓家奴把去的小吏當場打死的也有之。

(特別鳴謝eastflowing朋友的打賞!)

第20章 這樣都行第55章 苦難第21章 知己知彼第279章 新營易地第192章 直逼淡水第299章 意外收穫第70章 再犯西山村第56章 第一次實地偵察第38章 焦慮第92章 過街老鼠般的鄭一官第191章 錢鬆第149章 決死一搏2第220章 援兵第161章 特戰隊第291章 風雨雞籠灣第154章 關門打狗第68章 破釜沉舟第259章 撫第246章 對日貿易第11章 應戰第77章 香皂第43章 布子第301章 風聲第98章 後路被抄第179章 大舉來襲第186章 諜戰2第147章 天有不測第133章 幣制2第40章 大明的財政困局第197章 甕中捉鱉第308章 以商養兵第190章 一拍即合第47章 立堡第50章 烏合之衆第187章 帶引號的克復第197章 甕中捉鱉第57章 夾生飯第264章 赴約第97章 嗤之以鼻第104章 出征基隆第51章 吳橋兵變第207章 損招1第221章 褚彩老的應對之策第113章 強攻炮臺島第26章 試炮2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105章 來也無往非禮也第47章 重炮快船第255章 滿目瘡痍第192章 伏兵金銀島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199章 堅壁清野第92章 交權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142章 羣狼戰術第154章 關門打狗第75章 忠良之臣第30章 高歌猛進第132章 招募第201章 先打何處第44章 參謀部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80章 君臣相見2第265章 禮數不周第99章 以夷制夷第44章 潛入第58章 特務頭子第18章 緩戰第64章 肥羊還是惡虎第63章 示之以好第5章 扮豬吃老虎第234章 服軟認輸第212章 炮擊金門第86章 馬尼拉第208章 橫刀自刎第177章 疑神疑鬼第69章 拙劣的表演第38章 焦慮第133章 幣制2第115章 再次出獵第207章 震怒的張虎第113章 曙光第153章 新版螳螂捕蟬第65章 調將第23章 偷襲第81章 靶場試炮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140章 歷史謎案第99章 老相識第24章 鬧餉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55章 我們叫海狼第170章 談判第56章 高起潛現身第259章 恩斷義絕第156章 刻意結交第9章 崇武所第210章 方安的決心第145章 大結局下
第20章 這樣都行第55章 苦難第21章 知己知彼第279章 新營易地第192章 直逼淡水第299章 意外收穫第70章 再犯西山村第56章 第一次實地偵察第38章 焦慮第92章 過街老鼠般的鄭一官第191章 錢鬆第149章 決死一搏2第220章 援兵第161章 特戰隊第291章 風雨雞籠灣第154章 關門打狗第68章 破釜沉舟第259章 撫第246章 對日貿易第11章 應戰第77章 香皂第43章 布子第301章 風聲第98章 後路被抄第179章 大舉來襲第186章 諜戰2第147章 天有不測第133章 幣制2第40章 大明的財政困局第197章 甕中捉鱉第308章 以商養兵第190章 一拍即合第47章 立堡第50章 烏合之衆第187章 帶引號的克復第197章 甕中捉鱉第57章 夾生飯第264章 赴約第97章 嗤之以鼻第104章 出征基隆第51章 吳橋兵變第207章 損招1第221章 褚彩老的應對之策第113章 強攻炮臺島第26章 試炮2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105章 來也無往非禮也第47章 重炮快船第255章 滿目瘡痍第192章 伏兵金銀島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199章 堅壁清野第92章 交權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142章 羣狼戰術第154章 關門打狗第75章 忠良之臣第30章 高歌猛進第132章 招募第201章 先打何處第44章 參謀部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80章 君臣相見2第265章 禮數不周第99章 以夷制夷第44章 潛入第58章 特務頭子第18章 緩戰第64章 肥羊還是惡虎第63章 示之以好第5章 扮豬吃老虎第234章 服軟認輸第212章 炮擊金門第86章 馬尼拉第208章 橫刀自刎第177章 疑神疑鬼第69章 拙劣的表演第38章 焦慮第133章 幣制2第115章 再次出獵第207章 震怒的張虎第113章 曙光第153章 新版螳螂捕蟬第65章 調將第23章 偷襲第81章 靶場試炮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140章 歷史謎案第99章 老相識第24章 鬧餉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55章 我們叫海狼第170章 談判第56章 高起潛現身第259章 恩斷義絕第156章 刻意結交第9章 崇武所第210章 方安的決心第145章 大結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长宁区| 印江| 伊通| 海门市| 仁怀市| 涞源县| 通江县| 临漳县| 诏安县| 广宁县| 开平市| 资阳市| 都江堰市| 嫩江县| 临武县| 泸州市| 屏东县| 武乡县| 桐城市| 清新县| 洪江市| 自贡市| 利川市| 宁安市| 青冈县| 河北省| 郓城县| 永丰县| 平潭县| 五台县| 台中市| 盐池县| 武胜县| 广丰县| 永胜县| 鹤岗市| 兴海县| 云安县| 博湖县|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