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2章 澎湖時局

於孝天在忙忙碌碌之中,三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眨眼間就過去了,而這三個月的時間對他來說,雖然不算長,但是卻讓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首先這三個月之中,南面終於傳來了消息,歷時一年多的澎湖之戰,在天啓四年的秋天,也就是八月的時候,終於落下了帷幕。

於孝天派人蒐集來了詳細的消息,自從天啓四年春節過後,南居益調集了福建一帶的重兵和大批水師戰船出兵澎湖,在澎湖一帶和荷蘭人展開了一場大戰。

雖然官軍一方始終都佔據著絕對的兵力和船隻數量上的優勢,但是對澎湖的進攻,卻始終都不順利,戰事始終處於膠著狀態。

一直到了七月間,南居益實在是忍受不了這種膠著的戰事狀態,從福建再次調集了三千多兵將,集結了大量的火炮和火銃,支援澎湖作戰。

明軍終於獲得了一點點的優勢,一直打到了荷蘭人在澎湖建起的紅毛城下,但是明軍的勝利也僅僅是到此爲止,面對著並不算太堅固的紅毛城,明軍始終佔不了一點便宜。

荷蘭人憑藉他們交好的火炮和火槍,據守紅毛城不斷的進行頑抗,讓明軍在紅毛城下始終寸步難進。

八月間南居益再一次增兵澎湖,令明軍水陸並進,三路同時對荷蘭人發動進攻,荷蘭人這才確認,這一仗繼續打下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荷蘭人在此之前,始終懷有一種僥倖心理,認爲如果明軍打不下澎湖的話,就會退走,默認了他們控制澎湖的這個既成事實。

但是仗打到了八月的時候,他們感覺到以前想錯了,大明的官員和朝廷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決心,擺出了一副誓不罷休的架勢,多次增兵猛攻澎湖,荷蘭人終於意識到,他們想要竊取澎湖作爲他們和大明的通商口岸已經成爲了不可能的事情。

這個時候其實官府一方也是騎虎難下,過萬的官兵久懸於海上,補給對大明來說,並不容易,他們無法籌措到更多的糧餉和彈藥來滿足官兵的需要,但是對荷蘭人的紅毛城卻又久攻不下,使得他們也頗爲無奈,雙方名義上是大明一方佔據著優勢,但是實質上雙方卻還是處於一種膠著的狀態。

只不過是荷蘭人一方的狀況更差一些罷了,因爲荷蘭人最近的補給點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巴達維亞,荷蘭東印度公司可以給澎湖提供的支援更是有限,更因爲現如今他們的海上霸權正在受到新崛起的海洋霸主英國人的挑戰,他們更無力從本土抽調更多的兵力和船隻來東方對大明作戰。

這麼一來,也使得澎湖的荷蘭人兵力嚴重缺乏,加之海上大明不斷增加水師戰船對澎湖進行封鎖,試圖切斷他們的補給。

雖然荷蘭人憑藉著有限的船隻,還是在頑強的突破大明水師的封鎖,給澎湖送來一些給養,但是這些送來的補給,卻對消耗來說,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到了八月份的時候,荷蘭人的紅毛城中,已經快要彈盡糧絕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得不到足夠人員的補充,紅毛城之中的傷員無法得到有效的救治,也無法及時的送回到巴達維亞,使得他們的戰鬥減員十分嚴重。

仗打到這樣的程度的時候,對雙方來說都已經變成了一種煎熬,而這個時候雙方都又想起了李旦等人。

李旦等人其實也一直在關注著此戰的結果,因爲李旦和西班牙人結有宿怨,所以很希望和荷蘭人勾搭上,和西班牙人作對,同時獲得一個穩定的合作伙伴。

所以他們在荷蘭人剛一竊據澎湖,就主動跑上了門,和荷蘭人勾結在了一起,並且給荷蘭人出謀劃策,同時還幫著荷蘭人在臺灣海峽之中,攔截前往馬尼拉和西班牙人交易的中國海商的船隻,逼迫中國商人和荷蘭人進行交易。

但是大明官府和朝廷的態度,也使得他們發現,荷蘭人佔領澎湖,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作爲熟悉大明官方辦事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李旦,就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澎湖自很久以前,就已經被大陸上的政權納入到了版圖之內,最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在這裡有駐軍,元朝的時候,更是在這裡設立澎湖巡檢司,大明同樣也將這裡視作大明的版圖。

荷蘭人竊據這裡,對於明朝皇帝和官員們來說,這是無法容忍的,因爲如果他們急需容忍荷蘭人留在澎湖的話,就等於默認了澎湖不再是大明版圖,這就等於是失地!這個罪責是誰都不敢承擔的,一旦傳出去的話,天下人的吐沫恐怕都能將他們淹死。

所以從上至下沒有人敢說澎湖不要了,就這樣吧,給荷蘭人佔去拉倒!所以既然沒人敢承擔,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戰爭把它拿回來。

現如今雙方都陷入了進退不得的境地,荷蘭人繼續盤踞在這裡,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故此當看到雙方都騎虎難下的時候,都想到了李旦這樣的中間人,於是李旦等人便給荷蘭人指了一條“明路”

那就是讓荷蘭人退一步,到臺員的大員去,而徹底放棄澎湖這個地方,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爲直到目前爲止,大明官方尚未將臺員島正式納入到版圖之中,臺員到目前爲止,甚至連正式的名稱都沒有,即有人稱呼它爲流求,也有人稱其爲臺灣和臺員,更有人稱其爲雞籠。

臺灣島目前根本就是一塊飛地,上百年來,這裡都沒有人真正的進行控制,而是成爲了一些海盜們的樂園,也成爲一些移民遷居的地方。

早在幾十年前,這裡還被著名的海盜林鳳占據經營過,但是後來因爲林鳳力主在馬尼拉抵抗西班牙人的入侵,傾巢而出帶領所有手下前往了呂宋,最終放棄了臺灣島。

而且這裡距離大明並不算遠,起碼要比馬尼拉距離大明要近,雖然地理位置沒有澎湖好,可是貴在這裡不會引起大明官府的重視,另外臺灣島面積也很大,自然資源也相對豐富得多。

於是李旦等人便給荷蘭人出主意,讓他們移居到臺員島的大員一帶,重新在那裡建城立足。

另一方面他們也跟大明官府暗中進行接觸,願意幫南居益他們這些大明官員遊說荷蘭人放棄澎湖,使得他們不必再騎虎難下,儘快結束澎湖之戰。

於是大明官府和荷蘭人雙方最終都接受了這個建議,荷蘭人在八月底的時候,終於宣佈放棄澎湖,撤離這裡。

而換來的條件是大明官軍不對其進行攔截,放其順利離開澎湖,最終這場持續了很久的戰事,纔算是徹底宣告結束。

而對於他們雙方來說,這件事都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南居益等大明官方的官員們,終於可以體面的給朝廷交差了,而且他們可以宣佈大捷,說是他們奮戰之下,將紅毛人逐出了澎湖,該升官的升官,該發財的發財,甚至可以從此流芳千古,在歷史上成爲中國人的民族英雄。

對於荷蘭人來說,也結束了這近半年的噩夢,總算是可以喘息一下,換個地方繼續他們的工作了,不用再天天擔驚受怕,怕被人堵在城裡最終宰掉,他們來東方主要目的可是爲了發財的,可不是想把自己的小命給玩兒沒了,放棄澎湖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壞事。

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大明一方雖然名義上獲得了勝利,但是實質上卻等於是以失敗而告終,並未真正的擊敗荷蘭人,而是最終對荷蘭人進行了妥協,放任了荷蘭人跑到了距離大陸一水之隔的臺灣島,重新建起了他們的城堡,爲以後埋下了後患。

而這種後患很顯然,今後於孝天要面對了,到目前爲止,歷史還在原來的軌跡上朝前保持著巨大的慣性運動著,並未脫離原來的運行軌跡,而在這條軌跡之中,卻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變數,那就是於孝天和他一手打造出來的海狼集團。

現在稱呼海狼爲一個集團,已經不爲過之,因爲海狼在這一年多的發展之中,除了擁有了相當強的海上武裝力量之外,同時其它方面也在急速的發展。

於孝天在繼承了當初鯊魚幫的遺產之上,開始了幾方面的同時發展。

首先他下大力在南日島上進行懇拓,一年多下來在原來荒蕪的南日島上拓耕出了近三千畝土地,種植上了旱稻、番薯、土豆和玉米,還有少量的水稻,而番薯、土豆和玉米這三種農作物,都是近些年來纔剛剛從西班牙人抑或是葡萄牙人那裡傳入到大明境內,並且逐漸被大明人接受,漸漸開始擴繁種植的。

其中引種最爲廣泛的大概也就是番薯了,這東西容易種植,不太擇土壤,產量也相對比較大,可以作爲一種很有效的主食或者輔食食用,於孝天到這個世上第一口吃的飯之中,就是用番薯絲和糙米煮成的粥,可見得這種東西在明末特別是南方一帶已經非常普及了。

(第二更到,再次對法號星空兄弟說聲謝謝!你們的支持讓我感激不盡!)

第77章 困坐愁城第221章 褚彩老的應對之策第155章 各回各家第197章 鴻門宴第143章 叛軍水師來襲第142章 水道重開第136章 豈有此理第240章 荷蘭使團第132章 幣制第52章 半步理論第78章 奴僕和炮臺草案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51章 機械筆記第237章 打狗港第201章 入甕第50章 迎頭一棒第22章 圖窮匕見1第136章 呂宋行省第217章 四面開花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98章 登陸第11章 合作意向第118章 交手第24章 小黃島第22章 驗貨第142章 大賺一筆第117章 窮兵黷武第71章 按勞取酬計件工資第17章 血海狂鯊第107章 破莊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235章 休兵罷戰第66章 逼上門去第226章 羅田村第50章 迎頭一棒第100章 幾管齊下第261章 李府來客第188章 連做血案第82章 夜闖敵營第147章 進佔芝罘灣第188章 志得意滿第75章 狼牙步槍第218章 兵抵高浦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124章 被遺棄的殘兵第1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8章 惡果惡報第85章 實戰是最好的訓練第33章 黃雀在後2第265章 禮數不周第207章 損招1第161章 老謀深算2第160章 洞透野心第170章 出糗第8章 登陸大沽口第53章 打賭第175章 時機成熟再摘桃子第204章 激戰第66章 逼上門去第40章 天下巨震第26章 試炮2第153章 回家第172章 耍猴第58章 特務頭子第141章 萊州解圍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63章 淡水醫館的小白鼠第23章 死戰第155章 消化戰果第161章 老謀深算2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111章 限期建造第49章 清君側第6章 引線第38章 骨肉第149章 以夷制盜第46章 痛下殺手第88章 遠征臺灣第70章 第一條膛線第114章 拉一家打一家第267章 狗頭軍師的下場第14章 獎懲第238章 謀叛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22章 圖窮匕見2第172章 耍猴第197章 甕中捉鱉第88章 怒髮衝冠第135章 劃界第144章 混亂第194章 暗流2第3章 大明走私船第154章 關門打狗第75章 忠良之臣第205章 束手就擒第33章 工業進步第40章 鐵癡第279章 顏思齊來訪第300章 新巡撫第11章 對陣
第77章 困坐愁城第221章 褚彩老的應對之策第155章 各回各家第197章 鴻門宴第143章 叛軍水師來襲第142章 水道重開第136章 豈有此理第240章 荷蘭使團第132章 幣制第52章 半步理論第78章 奴僕和炮臺草案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51章 機械筆記第237章 打狗港第201章 入甕第50章 迎頭一棒第22章 圖窮匕見1第136章 呂宋行省第217章 四面開花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98章 登陸第11章 合作意向第118章 交手第24章 小黃島第22章 驗貨第142章 大賺一筆第117章 窮兵黷武第71章 按勞取酬計件工資第17章 血海狂鯊第107章 破莊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235章 休兵罷戰第66章 逼上門去第226章 羅田村第50章 迎頭一棒第100章 幾管齊下第261章 李府來客第188章 連做血案第82章 夜闖敵營第147章 進佔芝罘灣第188章 志得意滿第75章 狼牙步槍第218章 兵抵高浦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124章 被遺棄的殘兵第1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8章 惡果惡報第85章 實戰是最好的訓練第33章 黃雀在後2第265章 禮數不周第207章 損招1第161章 老謀深算2第160章 洞透野心第170章 出糗第8章 登陸大沽口第53章 打賭第175章 時機成熟再摘桃子第204章 激戰第66章 逼上門去第40章 天下巨震第26章 試炮2第153章 回家第172章 耍猴第58章 特務頭子第141章 萊州解圍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63章 淡水醫館的小白鼠第23章 死戰第155章 消化戰果第161章 老謀深算2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111章 限期建造第49章 清君側第6章 引線第38章 骨肉第149章 以夷制盜第46章 痛下殺手第88章 遠征臺灣第70章 第一條膛線第114章 拉一家打一家第267章 狗頭軍師的下場第14章 獎懲第238章 謀叛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22章 圖窮匕見2第172章 耍猴第197章 甕中捉鱉第88章 怒髮衝冠第135章 劃界第144章 混亂第194章 暗流2第3章 大明走私船第154章 關門打狗第75章 忠良之臣第205章 束手就擒第33章 工業進步第40章 鐵癡第279章 顏思齊來訪第300章 新巡撫第11章 對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蓬溪县| 江陵县| 黔西| 高碑店市| 漯河市| 大名县| 阿拉善盟| 资兴市| 疏附县| 和林格尔县| 搜索| 石狮市| 曲松县| 江达县| 日土县| 忻城县| 山东省| 永春县| 霸州市| 磐石市| 武川县| 喀喇沁旗| 靖边县| 英吉沙县| 西畴县| 宜章县| 沁水县| 通河县| 汕尾市| 东兰县| 柏乡县| 泌阳县| 林西县| 招远市| 阿荣旗| 铅山县| 延川县| 汪清县| 监利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