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三章 光復蘭州

李思齊微微一笑道:“爲表誠意,李某已將全軍兵器甲冑上繳,即是徐元帥不日將到蘭州,李某自當每日來此恭候。”說罷李思齊起身拱手道:“張將軍,李某在城中爲張將軍備了一座宅邸,雖不豪闊倒也乾淨。還望張將軍移步下榻。”

大奎微微一笑,心知這是李思齊討好之舉,但未免瓜田李下大奎卻是婉言謝絕。

“多謝李將軍厚意,只是我這些兵將懶散的狠,一不留神就要玩忽職守。故此張某片刻離不得此地,還望李將軍勿要怪責。”大奎打著哈哈說著閒篇,即是奉了軍令守衛東城門,大奎自然不能貪圖享樂住進李思齊備下的宅子。

但大奎隨後道:“當然,如果李將軍方便的話,就在此處安歇。若是元帥到了也好一併迎接。來來去去的豈不是麻煩?”

“這……。”李思齊聞言不禁十分爲難,心知這是大奎對他放心不下,故此留他在這裡以策萬全。說來這也是大奎的無奈之舉,眼下蘭州城破,只要守在此地等到大軍到來便萬事大吉,大奎可不想有什麼三長兩短。

李思齊就這樣隨大奎留在了城門洞裡,城門洞裡除了桌子和兩把椅子竟是別無長物。無奈之下李思齊命屬下搬家一般送來了雕花大牀,金絲棉被等等生活所需。整個城門洞裡被李思齊的侍從打掃的乾乾淨淨,家用物事一應俱全。

畢竟李思齊是高官顯貴一方諸侯,就算是蝸居此地也要講究非常。

兩日後,徐達親率馬步軍十萬來到蘭州城外。蘭州東門大開,大奎與李思齊各自帶領元明衆將出門迎候。自此蘭州光復。

擴廓帖木兒得知李思齊降明,不僅大爲光火。但如今明軍氣勢正宏,擴廓帖木兒也只能忍氣吞聲。誰叫他糧草不濟兵力勢微?

李思齊本爲河南羅山一典吏,雖只是不入品的小官,但在四鄰八鄉卻是甚有威望。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當年江北紅巾軍做大,四處攻城略地百姓深受戰火之苦,自然紅巾軍中也不泛綠林盜匪江湖敗類。

李思齊看到紅巾軍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便散盡家財拉起一支隊伍,名曰護鄉團。並與另一支私人武裝聯手大破羅山紅巾軍。而與李思齊聯手者,便是後來大元名將察罕帖木兒。

當時元庭政府正被羅山這支起義軍搞得焦頭爛額,突然聞聽有地方的軍隊幫助打擊紅巾軍,不禁大喜過望。遂對察罕帖木兒及李思齊許以高官厚祿籠絡其心。封授察罕帖木兒爲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蒙古和元朝的官名,爲所在地方、軍隊和官衙的最大監治官。)封李思齊爲汝寧府知府。自此李思齊開始了一生的戎馬。

太祖朱元璋得知李思齊歸降,不禁大喜過望。傳下聖旨,宣元帥徐達及李思齊率軍班師。

得到這個消息,大奎心中喜不自勝。終於打完仗了,至少自己不用在打仗了。

蘭州北臨黃河,東臨將軍山,真可謂是依山傍水。

這日,大奎特意趕到黃河邊美美洗了個澡,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袍,這才快馬回營。

中軍帳中,元帥徐達正在與李思齊喝茶閒聊,大奎走到帳前躬身抱拳揚聲道:“末將張大奎請見。”

帳內徐達見狀,對李思齊報以一笑,這才沉聲道:“進來。”大奎整整衣袍,這才進了大帳。

“元帥,大軍何日開拔?”大奎開口便急聲問道。

徐達臉色一沉:“沒見本帥正與李將軍敘話嗎?”頓了一頓徐達這才問道:“張將軍此來就爲此事?”

大奎點點頭,卻是看也不看一旁的李思齊。

徐達微微一笑,沉聲道:“如今李將軍投我大明,蘭州才得以光復。但四鄰衆縣尚在元兵掌控之中,這仗還沒打完卻如何班師撤兵?”

大奎聞言忙道:“回元帥話,臨近各縣皆是彈丸之地。只需派出幾員戰將數千人馬即可將其逐一攻破,何須元帥大軍耽擱時日?”

徐達卻是搖搖頭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軍機之事豈容兒戲?”

大奎想都不想,急聲道:“元帥給我五千精騎,張大奎一月之內便可盡收各地州縣。”

徐達聞言微微一笑,這才道:“此事本帥已交由湯和將軍處置,你若急於求戰可與湯將軍一同商討,不必再來問我。”

大奎一抱拳道:“末將告退。”說著轉身出了中軍大帳。

大奎回到前鋒軍,頂盔摜甲提著鐵槍便走。楊小虎卻是正在餵馬,見到大奎如此打扮不禁問道:“義父,你這是要做什麼?”

大奎氣道:“休要多問,速速備馬。”

楊小虎不敢耽擱,連忙給戰馬備了馬鞍。大奎提槍上馬之際對楊小虎道:“你收拾一下,等我回來。”楊小虎連忙稱是,眼看著大奎策馬走得遠了。

大奎一路揚鞭,只片刻即來到左路軍大營。

守營軍士都認得大奎,故此也不加攔阻,大奎一路策馬到了左軍大帳。

翻鞍下馬,將手上繮繩交由門前士卒,大奎疾步走進營帳。帳中湯和正與一名偏將議事,大奎一進門,便聽到湯和哈哈笑道:“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大奎不僅莫名其妙。湯和呵呵笑著道:“大奎兄弟來得正好,我來引薦一番。”說著一指身旁就坐的偏將道:“這位是你的同鄉,也是你的同宗。你還記不記得是誰啊?”

大奎聞言一愣,仔細看了看這湯和所說的自己同鄉,這人面相清瘦卻是精神奕奕,年齡已過而立。大奎看了半晌也沒認出是誰來。

湯和見狀不禁莞爾,那偏將起身抱拳道:“末將張溫,見過張將軍。”

大奎沒說話,張溫卻是笑道:“當年與將軍初見時,將軍還是個打柴的樵子,多年不見物是人非。將軍如今名滿天下,張溫欽佩之至。”

經此一說,大奎不僅恍然大悟。當年大奎與湯和在濟州初見時的情形歷歷在目,而這個張溫便是跟從湯和從軍的獵戶之一。(詳見第一卷第三章)

“哎呀,原來真是同鄉啊。”大奎走上前去與張溫握手言笑,良久這才各自落座。

原來張溫本在京師樞密院供職,此番卻是作爲信使來到了蘭州。俗話說得好: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此刻身在異鄉爲異客,能見到自己老家的故人,也著實是難得。

敘舊良久,大奎才問起了出兵征討蘭州周邊各州縣的事。

湯和品著茶,笑道:“當下蘭州戰事已定,唯有會寧、靜寧、平涼三地尚在元兵掌控之中。元帥命我左路軍兵分三路拿下此三處州縣,這件事與大奎兄弟的前鋒軍無干!”

聽到湯和這句話,大奎不僅氣道:“怎說與我無干?大哥的事便是我張大奎的事,三處州縣分我兩處。”

湯和不僅哈哈大笑,大奎急聲問道:“你笑什麼?”

湯和笑了半晌才道:“大奎兄弟是急著回家過安樂日子吧。”

大奎被說中心事,不僅老臉一紅。湯和續道:“如今大奎兄弟戰功彪炳,太祖皇上不計前嫌。此番班師回京,大奎兄弟便可天高任鳥飛了,可喜可賀啊。”說罷再飲一口茶。

張溫點頭道:“大奎兄弟單槍匹馬殺入蘭州,麾下五萬精兵一日內破城。想當初元帥十五萬大軍圍攻慶陽三月方克城,想這蘭州比之慶陽更爲城高壁厚,如此算來大奎兄弟真乃神人也。”

湯和也道:“若論功勳,大奎兄弟居功至偉。此次這些許彈丸小地,便無需大奎兄弟掛心了。”說著與張溫對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大奎呵呵笑著看向湯和:“湯大哥別繞彎子,直說吧。我打哪裡?”

湯和一改笑顏正色道:“三處雖是州縣小地,但元兵守軍也有三萬之衆。我已命屬下顧時、戴德二人各帶一萬兵馬去取會寧、靜寧兩地。唯平涼守將敖敦智勇雙全甚難對付,故此需我親自帶兵前往。”

大奎聽到這裡,起身喝道:“何須湯大哥出馬?小弟自帶精騎五千去取平涼。”

湯和聞言勸阻道:“兄弟切莫意氣用事。”

大奎不服氣問道:“那敖敦有三頭六臂不成?”

湯和嘆息道:“並未大哥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敖敦其人精於兵法,況且又佔據地利,單憑武勇難以取勝。”

大奎聞言哈哈一笑道:“湯大哥無須多心,我張大奎也非有勇無謀之輩,告辭!”說把大奎不等湯和挽留,已是大踏步出了營帳。

大奎回到前鋒軍,點齊精兵五千,與楊小虎一道兵發平涼。

平涼地處六盤山東麓,涇河上游,爲陝甘寧三省交匯橫跨隴山(關山),東鄰陝西咸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陝西寶雞和甘肅天水,北與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毗鄰,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明軍攻克慶陽進兵蘭州之際,路過平涼。但卻沒有去拿下平涼,顧忌的便是平涼的地勢易守難攻,爲了不耽擱時日故此作罷。

第八十二章 象鼻山傳說第二十三章:信以爲真第三十五章:嘉禾抖官威第五十六章 浴血殺賊第七十四章:揭開真相第五十五章 山中較技第二十章:山東大老賊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武之地第八十四章 天妒英才第一百二十三章 心中瞭然第四十三章 初聞倭寇第三十四章 取捨難斷第七章 覲見之禮第四十六章 父子情深第九十四章 侯爵夫人第二十二章 兇神惡煞第三十三章 一山二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鳳毛麟角第一章:滿城盡是勢利眼第六章:爲民除害第十七章:藝成下山第二十章:進山打獵第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五章 將軍府飲宴第十四章 潘府驚變第五十二章 殺機涌現第一百零一章:死裡逃生第九十四章 侯爵夫人第九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九章:反敗爲勝第十六章:葷僧無戒第七十八章 一日千里第九十七章 陰差陽錯第六十六章 崆峒求藥第五十九章 海島接應第二十六章 明軍哨探第三十二章 功過相抵第四十九章 殘酷刑法第十五章:百姓告狀GG第一百零五章 兵車行第十章 太原會師第五十六章:賭氣尋仇第四十一章 一夫當關第七十八章 罪魁授首第九十三章 狼狽爲奸第十六章:押鏢順元第五十六章:賭氣尋仇第四十一章 子午雙刀第九十七章 安然脫險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藝高強第三十九章:故人之子第二十章:進山打獵第八章:兩虎相爭第六十六章:迎娶黃鶯第十八章 不可輕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武之地第三十六章 好漢饒命第一百零七章 夜探王府第二十四章:人馬狂奔第七十七章 屈尊侍馬第二十六章 明軍哨探第五十四章 狼狽爲奸第八十三章 搏命廝殺第三十九章 死守東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毫不避諱第二十七章 驛兵信物第二章:懲治惡賊第二十四章 巢湖傳說第五十七章:操刀虎孟歌第十五章 善惡之分第三十九章 人事不省第十一章 調兵遣將第二十六章 氣數已盡第二十七章:困守安豐第十三章 暮色灘塗第八十四章 比武招親第九十八章 石坳村求計第一百一十四章:自強不息第六十章:刀劍笑第八十四章 比武招親第四十五章 精兵強武(下)第七章:山路遇襲第八十二章:親如一家第六十一章 火燒張家莊第二十四章:人馬狂奔第九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八章:少小離家第十二章:春光無限好第一百零九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三章:習文練武第九十八章 石坳村求計第十九章 如此飲宴第一百一十章 獨守城門第一百零四章 密謀退路第五十一章 孤身叫戰第三章:有活幹了第二十四章 巢湖傳說第一章 中隱於市第七章:山路遇襲第五十一章 以茶代酒
第八十二章 象鼻山傳說第二十三章:信以爲真第三十五章:嘉禾抖官威第五十六章 浴血殺賊第七十四章:揭開真相第五十五章 山中較技第二十章:山東大老賊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武之地第八十四章 天妒英才第一百二十三章 心中瞭然第四十三章 初聞倭寇第三十四章 取捨難斷第七章 覲見之禮第四十六章 父子情深第九十四章 侯爵夫人第二十二章 兇神惡煞第三十三章 一山二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鳳毛麟角第一章:滿城盡是勢利眼第六章:爲民除害第十七章:藝成下山第二十章:進山打獵第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五章 將軍府飲宴第十四章 潘府驚變第五十二章 殺機涌現第一百零一章:死裡逃生第九十四章 侯爵夫人第九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九章:反敗爲勝第十六章:葷僧無戒第七十八章 一日千里第九十七章 陰差陽錯第六十六章 崆峒求藥第五十九章 海島接應第二十六章 明軍哨探第三十二章 功過相抵第四十九章 殘酷刑法第十五章:百姓告狀GG第一百零五章 兵車行第十章 太原會師第五十六章:賭氣尋仇第四十一章 一夫當關第七十八章 罪魁授首第九十三章 狼狽爲奸第十六章:押鏢順元第五十六章:賭氣尋仇第四十一章 子午雙刀第九十七章 安然脫險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藝高強第三十九章:故人之子第二十章:進山打獵第八章:兩虎相爭第六十六章:迎娶黃鶯第十八章 不可輕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武之地第三十六章 好漢饒命第一百零七章 夜探王府第二十四章:人馬狂奔第七十七章 屈尊侍馬第二十六章 明軍哨探第五十四章 狼狽爲奸第八十三章 搏命廝殺第三十九章 死守東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毫不避諱第二十七章 驛兵信物第二章:懲治惡賊第二十四章 巢湖傳說第五十七章:操刀虎孟歌第十五章 善惡之分第三十九章 人事不省第十一章 調兵遣將第二十六章 氣數已盡第二十七章:困守安豐第十三章 暮色灘塗第八十四章 比武招親第九十八章 石坳村求計第一百一十四章:自強不息第六十章:刀劍笑第八十四章 比武招親第四十五章 精兵強武(下)第七章:山路遇襲第八十二章:親如一家第六十一章 火燒張家莊第二十四章:人馬狂奔第九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八章:少小離家第十二章:春光無限好第一百零九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三章:習文練武第九十八章 石坳村求計第十九章 如此飲宴第一百一十章 獨守城門第一百零四章 密謀退路第五十一章 孤身叫戰第三章:有活幹了第二十四章 巢湖傳說第一章 中隱於市第七章:山路遇襲第五十一章 以茶代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连南| 永平县| 天津市| 金门县| 尼木县| 莫力| 荣成市| 蕲春县| 巴塘县| 兰坪| 湾仔区| 杨浦区| 临邑县| 阿克苏市| 吉林省| 新昌县| 建湖县| 兴和县| 左权县| 锡林浩特市| 云梦县| 安陆市| 郑州市| 福建省| 伊吾县| 军事| 弥渡县| 三穗县| 富锦市| 大兴区| 杭锦后旗| 土默特左旗| 福建省| 华阴市| 从化市| 临潭县| 平远县| 辽源市| 楚雄市|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