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3章 造反

與此同時。

深夜,遠在貴洲思州之地,鎮遠,清浪諸衛遭到攻擊!

一時間,戰火紛飛。

“殺!殺殺殺!”

“開城門,迎建文!開城門,迎建文!”

“建文天命當興,諸位隨我一起誅殺永樂賊子,殺進應天府!”

“啊啊啊!”

怒吼聲,戰火聲,箭矢聲,聲聲不絕。

鎮遠,清浪兩城,遭到了致命的攻擊。

城牆之下,是兩千餘人的苗民起義,他們突然進行夜襲,誰都沒想到。

並且沿途,他們打著迎接建文帝的旗號,導致百姓們無人報官,到最後兩千多人便直接殺到了城門下。

鎮遠,清浪兩衛,本就設防人數不多,再加上又是夜襲,導致應對倉促,八百多人直接被射殺了一半。

不斷有屍體掉下城牆。

而那些守城的明軍,在看見城牆下揚起建文帝的旗幟,也都心中顫抖,沒了戰鬥的決心。

“爾等亂臣賊子,還不趕緊投降,開城門,我等乃是建文帝舊部,建文帝纔是正統,你們效忠永樂,難道想成爲亂臣賊子嗎?”

“開城門,迎建文!”

“殺!殺!”

建文帝回來了……

聽著城牆下的怒吼,城牆上的明軍雖然還在抵抗,但心中卻已經弱了氣勢。

在古代,正統與否是很嚴重的。

朱棣篡位,就代表他永遠不是正統,幫他, 就是幫亂臣賊子。

在這樣的氣勢之下,明軍不斷被攻殺,到最後不斷有反賊爬上城牆,將他們砍殺,而後打開城門。

就此,鎮遠衛宣佈破城!

城裡,百姓們已經慌了神,不知道該聽誰的了。

城門篤篤篤的被打開。

一人騎著高頭大馬,後面跟著千餘反賊,緩緩的走了進來。

爲首那人,一臉桀驁,手中提著一把大刀,手上拿著建文帝的旗幟。

城中百姓,既畏懼又害怕,想要逃跑。

爲首那人高高舉起建文旗幟,大吼道:“百姓們莫慌,建文帝沒死,他就生活在貴洲,我是建文帝舊部大將苗普亮,今日奉建文帝之命,起兵正位,奪回大明!”

“永樂賊子,悖父弒侄,人人得而誅之!”

“諸位百姓,隨我一起,殺入應天府,迎接建文帝回朝!”

百姓們沉默了,紛紛看著城門口的苗普亮, 眼神中閃爍著迷茫。

直覺告訴他們,他們應該去報官,但這人自稱是建文帝部下,建文帝纔是正統啊……

就連那些村民自發組建的護衛隊,此刻也猶豫不決。

苗普亮大喊一聲:“建文帝迴歸,爾等還不跪下表示忠誠,難道真要效忠那永樂賊子嗎?”

他的話,又讓人猶豫了。

遲疑間,有百姓給他們跪下了。

逐漸的,有越來越多的百姓給他們跪下,並且高呼恭迎建文帝。

因爲建文帝,纔是老皇帝指定的正統啊,他們不敢違背。

苗普亮望著烏泱泱跪下的百姓,臉上閃過一抹冷笑:“果然,建文帝正統的名號真好用啊。”

“若是明教起義,號稱彌勒降生,明王出世,怕是都沒這麼大的影響。”

“果然,百姓心裡還是想著建文帝的。”

跳下馬來,苗普亮咧嘴冷笑:“那朱元璋以前是明教徒,靠著明教才當上了皇帝,我爲啥不能借建文帝名號造反?”

永樂十一年九月末,苗普亮率臺羅十四寨與洪江、橫陂等地苗民首領苗普羅哲等兩千餘人會合,並與靖州、會同青龍渡相結,起義攻鎮遠、清浪諸衛!

當夜,宣告破城!

史書記載,這是永樂年間,除了唐賽兒起義之外,最大的一場宗教暴亂行爲。

明初年間,洪武永樂兩朝,造反從未停止過。

大多數都是明教徒率衆起義,苗普亮也不例外,只是他比較聰明,把自己包裝成了建文帝起義,一時間響應者無數。

苗普亮下了馬,百姓在半信半疑中,將他迎進了知縣大院。

其實,苗普亮也不打算這麼快造反,但他聽聞商稅改革的消息後就急了,百姓家有餘糧了,都念著永樂帝的好,誰跟著他一起造反啊?

這是由商稅改革後,引起的一場暴亂。

他孃的,朱元璋個泥腿子能當皇帝,咱就不能當了?

次日。

‘建文’大軍發展到四千多人,再攻清浪,平溪衛。

清浪,平溪宣告破城!

當地貴洲布政使司見其勢頭猛烈,立刻派兵招安,可苗普亮一心想當皇帝,遂而拒絕,貴洲布政使司不敢隱瞞,遂而八百里加急,上報朝廷。

……

應天府。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讓開,快讓開!”

快馬直奔宮中,太子爺聞聽消息,立刻與文官做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並未打算驚動朱棣。

可錦衣衛的耳目,已經將消息傳到了朱棣耳中。

朱棣震怒,走進尚書房,冷笑連連:“建文帝在哪?哪個敢號稱建文帝造反?叫什麼名字?籍貫哪裡?你們都查出來了嗎?”

太子爺見到老爺子來了,連忙站起身來,將位置讓給老爺子。

“皇上,暫時還沒查出來,消息比較倉促。”太子爺忙道。

文官們也紛紛頷首。

朱棣知道不能將過錯都怪在他們身上,走到他們面前,忽然重重嘆息一聲:“你們知道外面都怎麼傳的嗎?”

“貴洲錦衣衛上報,百姓都在後面嚼舌根子呢,說人家建文皇帝纔是正統皇帝,如今要殺回來報仇了。”

“叔叔篡了侄子的位,老天爺都看不下去,讓建文帝復活,來找朱老四報仇來了。”

此話一出,在場文官紛紛眼觀鼻,鼻觀心,故作沒聽見。

造反是個敏感詞,他們就算聽見了,也得裝作沒聽見。

但偏偏,文官中有一人,正好來向太子爺彙報商稅改革近況的事了,正是餘學夔。

餘學夔聞言,忍不住感慨道:“百姓說得也沒錯。”

餘學夔就是要抨擊朱棣,抨擊你是個造反出身的。

在餘學夔看來,造反就是不對,不管你高不高興,我也得說!

這話一出,太子爺額頭冒了一滴冷汗。

朱棣轉過身,看向餘學夔,嗤笑一聲:“是,他們說得沒錯。”

“你們不知道情報,那我告訴你們。”

“明教徒打著建文帝的旗號,起兵造反,殺官僚奪城池,當地百姓竟然甘願讓其統治,甚至還有人響應號召,選擇參軍。”

“這是爲什麼?不就是百姓忘不了建文帝,認爲建文才是正統,朕是造反出身,不得民心?”

頓了頓,朱棣仰天,望著尚書房內的天花板,臉上露出些許疲憊之色:“可千秋後人知道我!”

“我這個皇帝當得不好?”

“我沒有一日虛度光陰,沒有爲自己求過什麼,我兢兢業業爲的還是這個國家。”

頓了頓,朱棣順勢坐在了龍椅下的臺階上,滿臉疲憊。

“這些年,哪裡災荒了,朝廷就救濟哪裡。”

“哪裡發大水了,朝廷就派人疏通,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得把這裡搞好,水患消了,還得再撥糧,就是生怕他們餓死。”

“北元攻擊,我都給打回去了,這些年韃靼擄掠的人數,比起建文朝少了十倍,我把韃靼摁在地上打,不還是爲的這個國?”

苦笑一聲,老皇帝坐在臺階上,臉色有些落寞,也有些疲憊。

“可是有什麼用?我發誓一定要比建文做得更好,可百姓不領情啊。”

“他們做夢都想盼著建文回來,我就不明白,建文那小崽子難道做得比我更好?”

“我累了,真的累了,爲國家戎馬一生,沒落得半點好,盡說我朱棣是亂臣賊子了……”

老皇帝兩鬢斑白,已經五十多歲了,統治這個國家也有十一年了。

這十一年,他半點不敢懈怠,就是爲了向百姓證明,他永樂就是比建文強!

可有什麼用呢?

這次貴洲打著建文的旗號起義,響應的百姓竟然那麼多,真的戳破了老皇帝的心,戳得生疼。

太子爺於心不忍,忙道:“皇上,我這就下令,讓湖廣佈政使司協同貴洲布政使司聯合鎮壓反賊。”

朱棣擺了擺手:“這不重要,不過是一些小毛賊罷了,永樂會怕他們?再給他們一百年,也甭想打到應天來。”

這是老爺子的底氣,他也從沒將這些垃圾放在眼裡。

他真正傷心的,是天下民心不向著他,卻向著建文。

太子爺沉默了。

文官們也沉默了,說心裡話,永樂的確做得比建文好,好十倍……

大殿內,一時間陷入安靜。

老皇帝彷彿一下蒼老了不少,突然吩咐道:“太子。”

太子忙道:“在。”

朱棣吩咐道:“告訴貴洲布政使司,讓他們儘快平息叛亂,只殺明教徒,那些跟著造反的百姓,他們只是被矇蔽了,下令不要殺他們,關一段時間就得了。”

蹇義聞言,忙跪下道:“皇爺聖明!”

“皇爺聖明。”楊士奇也頗爲感動。

誰能想到,殺人狂魔朱棣,竟會如此寬容百姓?

文官們心中,誰不感動?

“天下民心不向著朕,那就是朕做得還不夠好。”

“朕要讓他們看著,我要做得比建文好,要讓他們知道,造反的皇帝比正統皇帝對他們還好!”

朱棣坐在臺階上,冷靜的發話:“傳令下去,商稅改革全力推行,朝廷放下一切,去做這件事,儘快促成。”

“試點,一定要成功。”

這是朝廷的決心,更是老爺子的決心!

文官們聞言,紛紛臉色堅定,拱手:“皇爺放心,臣等一定全力而爲。”

朱棣擺了擺手,讓他們退下。

等他們都離開後,這大殿內也就只剩下兩父子了。

朱棣望著某處,正在出神發呆。

太子跪在老爺子身旁,不忍心老父親如此神傷。

朱棣勉強一笑,拍了拍太子的臉:“爹沒事,用不著擔心。”

“爹告訴你個事,咱老朱家,不能跟百姓對著幹,記住了?”

太子爺話語有些哽咽:“記住了,記住了。”

朱棣皺眉,呵斥一聲:“老朱家的男人,哭什麼哭,你是不是朱家的種?”

第294章 永樂十二年初始第34章 恨不恨爺爺第50章 接觸使臣第155章 小永樂,朱辰第400章 沈清秋的姻緣第146章 當街殺人,漢王必死第606章 水淹寧城第243章 興國公廝殺第130章 差點被騙第134章 治癒長公主的良方第112章 朱辰,你真好看第18章 引水分流第418章 兵部尚書投效第408章 小紅裙心碎第278章 爺爺送你回家第262章 大軍誓師,北上,出征!第463章 回皇宮第123章 將漢王打入大獄第563章 再見孫若微第489章 漢王增兵第97章 朱棣的煩惱第202章 劍指九州第187章 沒臉見人了第628章 割讓第241章 東家,再忍忍第37章 朱辰的激動第600章 希望第387章 攻克兗州第384章 解縉的聰明第424章 隨心所欲第567章 朱瞻基的想法第352章 漢王買糧造反第477章 攻城第339章 百官下跪第324章 密謀造反第516章 兵部第323章 弒帝第475章 心寒第390章 被漢王活捉第642章 太孫的軍報第115章 丘鬆搗亂第30章 朱瞻基弟弟登場第216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201章 浙東黨,記住你了第247章 太子硬剛朱棣第393章 捲鋪蓋逃第620章 打一通第400章 沈清秋的姻緣第249章 被入侵了第325章 宮變第155章 小永樂,朱辰第59章 特殊待遇第211章 殺個痛快第138章 瓦剌偷襲第472章 孤身赴會第140章 夏原吉的苦衷,朱辰解圍第一章 老爺子的震驚第33章 老爺子大怒第601章 被射中。第433章 進入雞鳴寺第451章 大逆不道第526章 必勝第294章 永樂十二年初始第520章 再遇賢妃第222章 滿級茶藝夏玉玨第四章 你的親人不會忘記你的。第641章 朱瞻基回國第159章 李朝送銀子來了第374章 魂歸來兮第590章 情況第66章 祖宗之法第173章 徐老折服第101章 這天下不是任由你們胡來第403章 入朝選妃第176章 此生,唯你不要第283章 太子倒下第646章 太孫回來第491章 漢王總攻第573章 賣掉玉佩第430章 翰林院開團第270章 永樂大帝萬歲第172章 這詞是朱公子作的第125章 長公主的心疼第86章 新收了兩個狗腿子第636章 百姓起義第601章 被射中。第495章 徐州,我要了第177章 朱氏人前顯聖法第585章 貧瘠之地第14章 牆角偷聽太子爺第297章 挖出幕後之人第585章 貧瘠之地第36章 倭寇第566章 朝議結束第354章 小富婆沈清秋第336章 場面恢弘第402章 徒兒真乖第484章 徐州危機第483章 到達徐州第360章 朱棣認錯
第294章 永樂十二年初始第34章 恨不恨爺爺第50章 接觸使臣第155章 小永樂,朱辰第400章 沈清秋的姻緣第146章 當街殺人,漢王必死第606章 水淹寧城第243章 興國公廝殺第130章 差點被騙第134章 治癒長公主的良方第112章 朱辰,你真好看第18章 引水分流第418章 兵部尚書投效第408章 小紅裙心碎第278章 爺爺送你回家第262章 大軍誓師,北上,出征!第463章 回皇宮第123章 將漢王打入大獄第563章 再見孫若微第489章 漢王增兵第97章 朱棣的煩惱第202章 劍指九州第187章 沒臉見人了第628章 割讓第241章 東家,再忍忍第37章 朱辰的激動第600章 希望第387章 攻克兗州第384章 解縉的聰明第424章 隨心所欲第567章 朱瞻基的想法第352章 漢王買糧造反第477章 攻城第339章 百官下跪第324章 密謀造反第516章 兵部第323章 弒帝第475章 心寒第390章 被漢王活捉第642章 太孫的軍報第115章 丘鬆搗亂第30章 朱瞻基弟弟登場第216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201章 浙東黨,記住你了第247章 太子硬剛朱棣第393章 捲鋪蓋逃第620章 打一通第400章 沈清秋的姻緣第249章 被入侵了第325章 宮變第155章 小永樂,朱辰第59章 特殊待遇第211章 殺個痛快第138章 瓦剌偷襲第472章 孤身赴會第140章 夏原吉的苦衷,朱辰解圍第一章 老爺子的震驚第33章 老爺子大怒第601章 被射中。第433章 進入雞鳴寺第451章 大逆不道第526章 必勝第294章 永樂十二年初始第520章 再遇賢妃第222章 滿級茶藝夏玉玨第四章 你的親人不會忘記你的。第641章 朱瞻基回國第159章 李朝送銀子來了第374章 魂歸來兮第590章 情況第66章 祖宗之法第173章 徐老折服第101章 這天下不是任由你們胡來第403章 入朝選妃第176章 此生,唯你不要第283章 太子倒下第646章 太孫回來第491章 漢王總攻第573章 賣掉玉佩第430章 翰林院開團第270章 永樂大帝萬歲第172章 這詞是朱公子作的第125章 長公主的心疼第86章 新收了兩個狗腿子第636章 百姓起義第601章 被射中。第495章 徐州,我要了第177章 朱氏人前顯聖法第585章 貧瘠之地第14章 牆角偷聽太子爺第297章 挖出幕後之人第585章 貧瘠之地第36章 倭寇第566章 朝議結束第354章 小富婆沈清秋第336章 場面恢弘第402章 徒兒真乖第484章 徐州危機第483章 到達徐州第360章 朱棣認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拖县| 吉首市| 商丘市| 修文县| 萍乡市| 鞍山市| 梁平县| 三门县| 铜川市| 黔南| 吉安市| 班戈县| 富阳市| 罗山县| 汉源县| 托克逊县| 柏乡县| 双城市| 南华县| 永善县| 文化| 察隅县| 吉安县| 无棣县| 万源市| 云浮市| 咸宁市| 云霄县| 牡丹江市| 呼和浩特市| 安阳市| 庆元县| 宁城县| 梓潼县| 雷波县| 斗六市| 江口县| 红安县| 金坛市| 新和县|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