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三一章 衆(zhòng)神之主帕茵斯提

敦煌安陽王宮,安陽王的書房之中,霍棠將一卷錦緞放在了案幾之上,在她的另一隻手中還有一張紙質(zhì)的信箋。

“這份是皇帝的詔書,這裡是皇帝最近對朝中和邊關(guān)的部署。不知道我的二哥,想先看哪一個呢?”霍棠神色有些古怪的看著霍光,即便整個安陽國上至王后,下至黎民都稱呼霍光爲大王或殿下,但霍棠私下裡依舊稱呼他二哥。

“先說說皇帝對朝中和邊關(guān)的部署吧。”霍光只是瞟了一眼錦緞詔書和信箋,並沒有親自去拿取。

霍棠聞言將手中信箋展開,放到案幾上,字跡正好朝著霍光的方向,而後開口說道:“咱們的揚武侯現(xiàn)在可不得了,不僅被皇帝封爲了大司馬鎮(zhèn)軍將軍,還與王皇后認了親,現(xiàn)在這位揚武侯可是真正的皇親國戚。”

“王元祐有名將之風,皇帝重用他倒是有識人之明,皇后認親.....當真是一手好棋,這倒是連孤都沒有想到。”對於王元祐與王翁須認親之事,霍光聽到後都有些出乎意料,同時對皇帝的這一招棋也是讚賞有嘉。

“哼,還不是二哥自食其果,當日直接將王元祐帶來安陽國,那時候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追隨二哥,現(xiàn)在好了白白送給皇帝一個大將。二哥知道原本王元祐麾下的幾萬大軍如今在什麼地方嗎?”霍棠有些不滿的向霍光說著,她一直想不通自己的兄長爲什麼將蘇武王元祐這些人留給皇帝。

“在何處?”霍光隨意的問道。

“安定郡”霍棠一字一頓的答道,雙目之中卻隱隱含著一股殺氣。

安定郡與河西的武威郡僅有一水之隔。當年漢武帝最多讓李廣利屯兵右扶風,也沒有如此意圖明顯的直接屯兵安定。

“哦?北方邊郡不用防守了?”霍光也是微微有些意外,他知道如今漢朝中央可供調(diào)遣的軍隊可並不多。

在霍光離開長安的時候,右扶風還有上官桀帶回的七八萬大軍,當霍光的八萬騎兵返回居延澤的時候,王元祐便將蜀郡三萬精銳佈置在了北方防線,至於樑國與淄川國的軍隊自然是返回了自己的國家。後來劉進實行休養(yǎng)生息之策,又將右扶風的軍隊再次解散了三萬,剩餘的全部調(diào)往了北方揚武侯麾下。這支近八萬人的軍隊,也成了大漢目前唯一的一支常備大軍,而且在經(jīng)過幾番大戰(zhàn)和王元祐的訓練之下,這還是一支真正的精銳,其步戰(zhàn)之強更是古今未有。

“北方雲(yún)中朔方等郡只餘下了兩萬精銳,全部是王元祐的心腹在統(tǒng)領(lǐng),這些人就是最早他做右輔都尉時手下的校尉。另外六萬大軍全部屯於安定,揚武侯依然是這支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而朔方雲(yún)中一帶的外長城以北,如今已經(jīng)成了兒單于所部的牧場,這是一條被皇帝稱爲‘胡人駐邊’的策略,估計你的烏雅女王很快也會有消息送來了!”

“皇帝接受了烏師廬稱臣?混賬......讓胡人駐邊?這是誰提出來的?”一開始聽到揚武侯幾萬大軍佈防安定郡,霍光都還沒怎麼在意,倒是最後一句‘胡人駐邊’讓他怒不可竭的重重的一拳砸在了案幾上。

“廷尉丙吉.....”霍棠淡淡的說道,她無法認識到胡人駐邊的深遠影響,相比於這個並不怎麼被世人關(guān)注的變化,她更在意安定那六萬大軍。

“胡人駐邊.....真是大漢功臣.....皇帝家的大恩人啊.....”霍光喟然長嘆,他從未想到自己一再強調(diào)的事,竟然最後毀在了丙吉這個劉氏恩人手中。

“算了......匈奴左部已經(jīng)遷徙,事情已成無法更改,傳令烏雅吧,讓她帶大軍來敦煌。恐怕以後將會出現(xiàn)南北匈奴兩部了!”霍光嘆了口氣說道,他知道皇帝一旦接受烏師廬稱臣,烏雅便無法直接進攻匈奴左部了。

而這一切也正如霍光所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匈奴確實形成了南北兩部,北匈奴相對獨立,是一個*****的國家,歷任教皇便是北匈奴女王。而南匈奴緊鄰大漢北部,成爲了大漢帝國的外屬國,依然由單于統(tǒng)治,並且在逐漸接受漢人文化的同時,漸漸演變成了半牧半耕的文明。南北匈奴長期對峙征戰(zhàn)不休,史稱匈奴南北之爭。

“那二哥看看這份詔書吧,可是與二哥有關(guān)哦?小妹先恭喜二哥!”霍棠一臉古怪的看著霍光,將案幾上的錦緞詔書向前一推,這次她不打算直接告訴霍光了,而是要霍光自己去看上面的內(nèi)容。

“何喜之有?”霍光也是有些好奇的拿起詔書,嘴裡嘀咕了一句便展開詔書看了起來。

霍棠沒有繼續(xù)回答,只是一臉笑意的看著霍光,而霍光看著詔書,臉上變化也極其精彩。

“胡鬧......他們就如此不放心孤?”霍光放下詔書,神情有些難看,不過更多的則是失望。這份正是劉進賜婚將江都長公主下嫁安陽王的詔書。

“以小妹看來,這恐怕正是你那得意弟子劉細君的傑作,二哥倒是豔福不淺啊.....”霍棠語氣怪怪的說道,她倒是一下就猜出了這就是劉細君想出來的。當年霍光還是西域大都督的時候,劉細君時常去侯府打聽霍光的消息,也經(jīng)常向霍棠請教一些問題,對於劉細君的瞭解,霍棠甚至還超過了霍光。霍棠早就發(fā)現(xiàn),劉細君雖然掩飾的很好,但是對霍光的關(guān)注卻有些太過了。

“沒想到啊......她終究逃不掉和親的命運。”霍光有些感慨的說道,劉細君因爲他的關(guān)係,改變了原本和親烏孫的命運,不過到頭來宿命依然讓她走上了和親之路,只不過和親的對象變成了霍光。

“這可不一樣,這可是她自己選擇的,而且她貴爲長公主,普天之下也只有二哥有資格娶她了,或許那小丫頭心中還高興也說不定呢?”霍棠似乎完全能夠明白劉細君的心思,神情之中還多少有些羨慕的味道。

“既然長公主已經(jīng)在路上了,便去準備迎娶公主的禮儀吧。”霍光放下詔書,看不出高興還是不高興,只是淡淡的吩咐了一句,他也算承認了迎娶劉細君這件事。作爲大漢臣子很多事情,他也依然需要顧及皇帝的面子,詔書下達事情便已經(jīng)成爲事實。

長安西門外,浩大的儀仗緩緩向西而行,這正是江都長公主出嫁的隊伍。華麗的車駕之中,劉細君一身盛裝,她懷中抱著一把自己製作的阮,目光透過車簾看向遙遠的西方,似乎眼神之中真有些許期待。

長公主的儀仗行進的非常緩慢,當她浩大的儀仗渡過河水踏上河西之地的時候,北匈奴女王已經(jīng)帶著五萬精騎先一步來到了敦煌。

在沒有任何歡迎和儀仗開道的情況下,北匈奴女王烏雅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走進了安陽王宮,沒人阻攔也沒人迎接,就彷彿普通人回家一般。而安陽王霍光,直接在王宮的花園,月牙泉邊接見了北匈奴女王。

“念君,還不拜見安陽王殿下?”烏雅拉著身後小女孩的手,示意她拜見霍光。

“臣女念君拜見大王。”小女孩有些膽怯,但在烏雅的提醒下,還是壯著膽子對著霍光一拜,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用的也是標準的漢人禮儀和標準的漢語。

“念君?她是誰?”聽到小姑娘的名字,霍光心中咯噔一下。他仔細的打量著眼前這個小女孩,萬幸這個小女孩一副標準的匈奴人樣貌,並無半點漢人的特徵,這讓霍光又微微安心不少。

“呵呵,殿下好像有些害怕?放心吧.....她是個匈奴孩子,她的父母因戰(zhàn)亂而死,是我將她養(yǎng)大的,現(xiàn)在她是拜月教的聖女,也會是繼我之後的北匈奴女王。”烏雅看到霍光的表情變化,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不過玩笑之後,她又很鄭重的介紹起了這個名叫念君的小女孩。

“原來如此.....看來你已經(jīng)想好了未來北匈奴要走的道路了!”霍光心中長舒了一口氣,不過對烏雅給這個小姑娘取這樣一個名字,他也只能心中苦笑。

霍也一直沒有想到如何解決北匈奴統(tǒng)治傳承的問題,現(xiàn)在烏雅帶這個叫念君的小女孩來見自己,看來她已經(jīng)想到了北匈奴未來的道路。

“殿下看看這個吧。”烏雅莞爾一笑,從懷著取出一本書冊遞給霍光。

接過書冊,霍光微微一愣,這正是兩年前他親手所書,在落下閎推算出月蝕後寫給烏雅的,那本以教立國的計劃書。

書還是那本書,甚至裡面的主要內(nèi)容還是霍光所寫,只不過很多地方出現(xiàn)了更多小字註解,而在書冊後半部,全部是烏雅字記寫下的一行行文字。

霍光看著那些多出來的字跡,原本的內(nèi)容他不需要看,只需要知道烏雅的想法就行了。就在霍光翻閱的同時,烏雅的聲音也在霍光身旁響起。

“我修改了教義,在我這個教皇之下,還有一位聖女。這個聖女是每位教皇繼位之初便要選出來了,她自成爲聖女開始,便需要來安陽國侍奉帕茵斯提,待上任教皇即將去世時,聖女便會被迎回匈奴成爲新一任教皇,同時自動成爲匈奴女王。”

“帕茵斯提?這是何意?”霍光合上書冊,他發(fā)現(xiàn)除了那些比較淺顯的教義,其它的東西他看了也不甚明白,還不如直接聽烏雅說來的簡單。

“自然就是殿下你了,衆(zhòng)神之王!”烏雅走到了霍光身前,兩人相距不過三尺,烏雅對著霍光微微躬身低頭,挽起的髮髻幾乎要觸碰到霍光的胸膛。

霍光大概明白了烏雅修改了什麼教義,無外乎就是在教義中增加了另一個被稱作帕茵斯提的存在。不管這個所謂的衆(zhòng)神之王存在不存在,反正在狂熱的宗教中一旦認定了,那麼不存在的也就存在了,甚至這些狂熱教徒都不會去懷疑,教中聖女生活在什麼地方,更加不會因爲聖女不在匈奴而生出什麼異心,這就是宗教政權(quán)的與衆(zhòng)不同!

烏雅已經(jīng)不再年輕,她的年紀甚至與霍光不相上下,一個年近四十的女人,早已過了風華正盛,甚至風韻猶存都已經(jīng)不適合形容烏雅了,不過她身上女王所獨有的高貴氣質(zhì)卻是這個時代其她女人所不具備的。

“你是說要讓念君生活在王宮之中?真是另類的聯(lián)姻方式啊.....就讓她以後跟著太子吧。”霍光伸手扶起了烏雅,又看了一眼叫念君的匈奴小姑娘。

霍光看得出來,烏雅讓匈奴聖女自幼生活在安陽王宮,就是一種另類的聯(lián)姻方式。這並不是烏雅真的在向他或者向安陽國效忠,而是在烏雅的計劃中,這樣發(fā)展下去某一代安陽王甚至有可能會是匈奴聖女的後代。而匈奴女王的繼承並非靠血緣,如此一來匈奴依然是匈奴,而安陽王極有可能在某一代成爲匈奴女王的兒子。

這是一個並不算隱蔽的佈局,但是霍光即便知道,也要接受這樣的方式,因爲同樣安陽國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一代代的掌握北匈奴大權(quán)。無論是將匈奴聖女當女兒養(yǎng),還是當女人養(yǎng),都可以在未來聖女繼位後繼續(xù)掌控北匈奴。

這一代霍光可以讓烏雅效忠,但是等烏雅死去,霍光也不在的時候,安陽國便徹底斷絕了與北匈奴的聯(lián)繫,到時候能互爲友邦就算不錯了,根本無法像現(xiàn)在這樣,一道安陽王的旨意就可調(diào)動數(shù)萬北匈奴騎兵。

霍光已經(jīng)不需要培養(yǎng)與這個叫念君的小女孩之間的感情了,他便直接讓念君與霍安一同生活。因爲這兩個孩子之間年紀相仿,將來無論發(fā)展出兄妹之情,還是夫妻之情,對安陽國繼續(xù)掌控北匈奴都是好事。

至於未來是北匈奴繼續(xù)爲附庸,還是安陽國成爲北匈奴附庸,霍光反倒並不怎麼在意了,他相信只要自己的子孫賢明自然能保證家國昌盛,而如果子孫後代昏聵,即便沒有北匈奴,這個國家和家族也無法存續(xù),那些事就不是霍光能管的了!

這其實就是一個相互算計,又有些以後人爲賭注的豪賭。

“聽說殿下即將迎娶大漢的長公主了,妾身此番豈不是還能留下來喝上殿下的喜酒?”烏雅見霍光已經(jīng)同意下來,臉上卻是突然露出古怪的神色,提到了幾日後的婚事,霍光發(fā)現(xiàn)烏雅的神情與霍棠有幾分相似。

“另一場政治聯(lián)姻罷了......這裡你想住多久都行!”霍光輕輕的笑了笑,有些無所謂的說道。

第二二九章 進退兩難都鬆若贊第一一七章 閨房之樂第貳百章 衛(wèi)青暗指《九章律》第九十七章 諸子遺風第六十六章 期限與表白第五十九章 射殺李敢第三一三章 細君之謀第一七六章 雲(yún)涌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第一九四章 錯亂的時間線第一四一章 對陣第二七三章 帝與後第三十五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章 罪己詔與諡號第一三四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八章 突變第一九五章 衆(zhòng)矢之的第二三五章 養(yǎng)馬奴衛(wèi)青第一二七章 初入河內(nèi)第二七六章 巫蠱再起第十二章 匈奴營地第三零六章 這個黑鍋我背了第二九零章 事關(guān)國運的三封信第六十二章 國策第三二六章 異姓爲王第一五零章 遠赴西域第三二七章 劇終(僞)第一四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五零章 故人相逢第一一九章 高人破局第一三五章 期門郎上官桀第三十章 有客來訪第二五一章 兵圍赤谷城第一一二章 宴請賓客第二零二章 彈劾霍光第三零八章 古今平匈第一功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第一五三章 最後的交代第三二八章 胡人駐邊第三二一章 太初二年第一七五章 風起第一九四章 錯亂的時間線第六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二三六章 陽謀之祖董仲舒第二九零章 事關(guān)國運的三封信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第二六九章 左相昧蔡倒戈第一五六章 卸職第二九一章 帝國之危第二五一章 兵圍赤谷城第二五四章 黃河水患第二五四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二五九章 帝國雙壁時代終結(jié)第二九六章 不一樣的匈奴單于第一五二章 不準死第三十二章 狗血劇情第一九九章 尷尬的境地第二七八章 霍光撤退第一三二章 將計就計第三一八章 功垂千秋第一六五章 密談第一百章 上書獻紙第二十五章 遺漏的封賞第一八三章 提前千年的藥方第一四二章 天下告緡第三十六章 隱居茂陵第二零三章 霍光被貶第五十一章 潛伏的墨者第二九三章 勤王與清君側(cè)第二三九章 大都督霍光第二四零 此生已負佳人意第一九七章 比戰(zhàn)場更可怕的是朝堂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一八一章 蒼梧王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一六一章 南越風雲(yún)第一一六章 武帝賀使第三零五章 霍光的戰(zhàn)略第二二二章 與時間賽跑的戰(zhàn)爭第二六四章 十三部州刺史天下第六十四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一二七章 初入河內(nèi)第三二四章 武帝殯天第九十七章 諸子遺風第二八一章 公可爲姬旦第二一九章 羌王與大倫第一七六章 雲(yún)涌第一六五章 密談第一三六章 連下兩城第二九九章 逼宮第一二三章 殺神風範第二二六章 月色下的殺戮第四十四章 無奈的選擇第一一四章 宦者蘇文第六十九章 縣衙諸吏第九十章 意外發(fā)現(xiàn)第三二五章 突如其來的先帝遺詔第一七三章 立族學定三規(guī)第二零四章 半年之期
第二二九章 進退兩難都鬆若贊第一一七章 閨房之樂第貳百章 衛(wèi)青暗指《九章律》第九十七章 諸子遺風第六十六章 期限與表白第五十九章 射殺李敢第三一三章 細君之謀第一七六章 雲(yún)涌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第一九四章 錯亂的時間線第一四一章 對陣第二七三章 帝與後第三十五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章 罪己詔與諡號第一三四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八章 突變第一九五章 衆(zhòng)矢之的第二三五章 養(yǎng)馬奴衛(wèi)青第一二七章 初入河內(nèi)第二七六章 巫蠱再起第十二章 匈奴營地第三零六章 這個黑鍋我背了第二九零章 事關(guān)國運的三封信第六十二章 國策第三二六章 異姓爲王第一五零章 遠赴西域第三二七章 劇終(僞)第一四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五零章 故人相逢第一一九章 高人破局第一三五章 期門郎上官桀第三十章 有客來訪第二五一章 兵圍赤谷城第一一二章 宴請賓客第二零二章 彈劾霍光第三零八章 古今平匈第一功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第一五三章 最後的交代第三二八章 胡人駐邊第三二一章 太初二年第一七五章 風起第一九四章 錯亂的時間線第六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二三六章 陽謀之祖董仲舒第二九零章 事關(guān)國運的三封信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第二六九章 左相昧蔡倒戈第一五六章 卸職第二九一章 帝國之危第二五一章 兵圍赤谷城第二五四章 黃河水患第二五四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二五九章 帝國雙壁時代終結(jié)第二九六章 不一樣的匈奴單于第一五二章 不準死第三十二章 狗血劇情第一九九章 尷尬的境地第二七八章 霍光撤退第一三二章 將計就計第三一八章 功垂千秋第一六五章 密談第一百章 上書獻紙第二十五章 遺漏的封賞第一八三章 提前千年的藥方第一四二章 天下告緡第三十六章 隱居茂陵第二零三章 霍光被貶第五十一章 潛伏的墨者第二九三章 勤王與清君側(cè)第二三九章 大都督霍光第二四零 此生已負佳人意第一九七章 比戰(zhàn)場更可怕的是朝堂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一八一章 蒼梧王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一六一章 南越風雲(yún)第一一六章 武帝賀使第三零五章 霍光的戰(zhàn)略第二二二章 與時間賽跑的戰(zhàn)爭第二六四章 十三部州刺史天下第六十四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一二七章 初入河內(nèi)第三二四章 武帝殯天第九十七章 諸子遺風第二八一章 公可爲姬旦第二一九章 羌王與大倫第一七六章 雲(yún)涌第一六五章 密談第一三六章 連下兩城第二九九章 逼宮第一二三章 殺神風範第二二六章 月色下的殺戮第四十四章 無奈的選擇第一一四章 宦者蘇文第六十九章 縣衙諸吏第九十章 意外發(fā)現(xiàn)第三二五章 突如其來的先帝遺詔第一七三章 立族學定三規(guī)第二零四章 半年之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城市| 讷河市| 循化| 洪江市| 高密市| 东辽县| 永泰县| 青阳县| 扶绥县| 神木县| 山东省| 昌图县| 山东| 昂仁县| 桓仁| 内黄县| 烟台市| 湟源县| 成都市| 图们市| 台南县| 阳朔县| 社会| 密山市| 福建省| 吉木乃县| 张掖市| 阿拉善盟| 定南县| 濮阳县| 东方市| 新闻| 孟连| 鲁甸县| 和顺县| 祥云县| 中西区| 屏山县| 丰县| 天镇县|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