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這就是體制問題啊

王偉龍原本用筷子夾著一塊肉正準備往嘴裡送,聽到馮嘯辰說出“但是”二字,他便把筷子放下了,看著馮嘯辰,等著聽他的下文。

“恕我直言,咱們這臺自卸車的問題還非常多。我剛纔看過了咱們的試驗記錄,上面記錄的內容實在是讓人樂觀不起來:車架的鋼材不過關,試驗中出現了嚴重的裂紋現象,只能在現場進行焊接修復;電機座鑄造工藝不成熟,不得不在後期進行人工修正;油氣懸架的密封件質量不行,兩個月時間有三處出現漏油現象;柴油機採用的是外購件,與車輛不匹配……”

馮嘯辰掰著手指頭歷數著自卸車存在的問題,身邊的王偉龍和陳邦鵬一開始還笑瞇瞇地聽著,偶爾還點點頭表示贊同,聽到後面,兩個人的臉色就有些尷尬了,尼瑪呀,不帶這樣數落人的好不好。

“小馮,你說的這些情況,都是存在的。不過嘛,工業試驗哪有不出問題的道理,如果沒有這些問題,我們何必還要做工業試驗呢,直接生產就好了。”

陳邦鵬打斷了馮嘯辰的話,對他說道。鑑於此前馮嘯辰向他露了一手,讓他心服口服,陳邦鵬說話的態度還是非常委婉的,沒有表示出勃然大怒的樣子。

王偉龍也是呵呵笑道:“小馮,你也太苛求了,出現這些問題太正常了,想當初我們搞45噸自卸車的時候,問題比這個多得多呢,現在45噸車不也已經定型了嗎?”

馮嘯辰也笑著說道:“是啊,45噸自卸車定型了,可問題都解決了嗎?120噸自卸車暴露出來的問題,有多少是45噸車的時候就已經存在的?等到下一步我們再開發220噸自卸車的時候,這些問題能不能解決呢?”

“這……”王偉龍和陳邦鵬傻眼了,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尖銳了,讓他們沒法回答啊。120噸自卸車裡暴露出來的問題,還真有一多半都是45噸車的時候留下來的,這麼多年了,愣是沒啥起色。

比如說,研製45噸自卸車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過電機座鑄造工藝的問題了,後來廠裡搞了一套土辦法,算是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爲此廠裡還給相應的人員發了獎金。從那時候到現在,45噸自卸車造了上百臺,每一臺的電機座都是用這樣的土辦法解決的,大家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到研製120噸自卸車的時候,毛病就出來了,45噸車的土辦法沒法移植到120噸車上來。因爲當初的土辦法就是拔苗助長的方法,剛剛能夠解決45噸的問題,等到車輛的載重噸位提高,電機的體積和載荷都進一步提高的時候,這個土辦法就無能爲力了,只能重新再開發出一套新的土辦法。

王偉龍、陳邦鵬他們都是搞技術的,哪裡不知道技術需要嚴謹的態度,這種土辦法只能是應付一時,不能一直應付下去。可問題在於,車輛一旦通過工業試驗,技術就定型了,從上到下的領導都認爲沒有什麼問題,可以投入批量。這時候,領導不會再給你撥經費,也不會給你時間去做進一步的研究,而是會催促你趕緊進入下一個項目。這樣一來,原來只打算是先應付一下的技術,這一直用下去了。

王偉龍把45噸自卸車拿出來作爲證據,其實是自己給自己刨了個坑,反而成了馮嘯辰的話柄。45噸自卸車的問題真的沒有解決啊,而且連什麼時候能夠解決,都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小馮,你這個問題……唉,實在是沒辦法啊。”王偉龍嘆道。

陳邦鵬也明白了馮嘯辰的意思,他跟著長嘆了一聲,說道:“小馮這個問題,真是太尖銳了,說得我們都無地自容了。”

馮嘯辰道:“王處長,陳工,我剛纔看咱們的試驗記錄的時候,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工業試驗的目的是暴露出問題,而我們的解決方案不應當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去解決它,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產品研發具有可持續的特徵。”

“話是這樣說,其實我們也都知道應當這樣。”王偉龍道,“就比如說電機座鑄造的問題,我和老陳都知道現在用的鋼種不合理,需要開發出一種新的鑄造鋼材。可造車的時間緊、任務重,哪有工夫讓我們先去開發鋼材,然後再來搞鑄造?這次的電機座是我們和中原鋼鐵廠共同搞出來的,我們希望中原鋼鐵廠能夠花一些工夫把鋼材問題解決掉。”

“解決了嗎?”馮嘯辰問道。

王偉龍苦笑道:“他們倒是答應立一個項目來搞,不過嘛……”

他沒有說下去,潛臺詞大家也都能聽明白了。

120自卸車到目前爲止只造了一臺,未來打算造多少還是一個未知數,中原鋼鐵廠當然不會爲了這一臺車單獨去開發一種鋼材。再說,自卸車是羅冶的事情,中原鋼鐵廠只是協作廠,自然也不會有積極性去解決鋼材的問題。工業試驗中如果電機座不出現問題,那就皆大歡喜,這件事算是過去了。如果出現了問題,大家再想辦法,比如這裡加個墊片、那裡補個焊點之類的,總之是能夠對付過去的。至於說以後怎麼辦,古人不是說了嗎,車到山前必有路,人還能讓尿憋死?

陳邦鵬抿了一口酒,說道:“這個真沒辦法,咱們這麼多年就是這樣過來的,除非是把整個科研生產體制都改過來。”

“怎麼改?”馮嘯辰問道。

陳邦鵬愣了一下,然後自嘲地笑道:“我也只是隨便說說,我哪知道該怎麼改。我是覺得,我們應當有一些長遠眼光,定一些大目標。比如說自卸車這個事情,看起來是我們羅冶一家的事,但其中涉及到的很多技術,對於其他企業也是有用的,這就不能讓我們羅冶一家來研製,而是應當由國家統一安排研究,研究好的技術再交給各家企業用於生產。

就說剛纔老王說的電機座鋼材,如果能夠開發出來,很多地方都能夠用上,這就相當於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可這件事如果讓我們羅冶來做,我們真的不擅長。讓中鋼去做呢,他們又沒有積極性。”

王偉龍也說道:“老陳說得對,這種事情,就應當是由國家統一來安排的。小馮,你知道嗎,咱們羅局長就一直有這樣的觀點,認爲應當把全國的重大裝備研發歸口到一個單位來管理,避免各自爲戰。”

“羅局長有這樣的觀點?”馮嘯辰好奇地問道,他記得此前與羅翔飛就重大裝備研製的問題做過一些討論,羅翔飛還說打算讓他去參加機械部、煤炭部組織的一個專項攻關小組,只是後來不知爲什麼又不了了之了。關於把重大裝備研發歸口管理的事情,他真沒聽羅翔飛說起過。

王偉龍道:“這一段時間你一直在南江,沒聽說這事也是正常。據說,羅局長提出這個想法,還是受你的啓發呢。”

“是嗎?這大概是以訛傳訛吧。”馮嘯辰說道。

把重大裝備研發歸口統一管理,在歷史上是真實出現的事情,只不過比現在這個時間要晚上了幾年。正是因爲注意到重大裝備研發中各自爲戰的侷限性,國家成立了“重大裝備辦公室”,負責協調重大裝備的研發工作。馮嘯辰在前一世就是這個辦公室裡的戰略處處長。他深知這種統一協調的優越性,在與孟凡澤、羅翔飛接觸的過程中,不時旁敲側擊地提出過這樣的建議,羅翔飛說自己的想法是受到馮嘯辰啓發,也並不奇怪。

“如果能夠納入統一管理,那可就太好了。”陳邦鵬說道,“咱們羅冶研發這輛自卸車,自己人怎麼辛苦都好說,可一涉及到部門協調的事情,就費老鼻子勁了。人家願意幫忙還好,人家如果不願意幫忙,咱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就說這工業試驗的事情,就拖了兩年多,咱們和冷水礦還是同一個系統的,都這麼困難,如果是跨系統的協調,簡直就難上天了。”

“唉,跨系統協調,談何容易啊。”王偉龍道,“老陳,我過去在羅冶的時候,也不知道這裡面的奧妙。到了京城,參加了一些部門的協調會,才知道什麼叫牽扯一發動全身。各個部委都有自己的想法,經委名義上是個綜合協調部門,最終還是要看各家單位的臉色。”

“是啊,這就是體制問題啊!”陳邦鵬發起了漫無邊際的牢騷。這兩年國家在學術思想上有所放開,許多學者都喜歡大談體制問題,連帶著社會上的人也學會了這個詞,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往體制上扯。中央其實是樂於見到這種議論的,因爲高層一直在醞釀進行更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民間的輿論也是重要的思想準備。

“這就是領導們操心的事情了,來來來,咱們幹一個。”王偉龍舉起酒杯,呵呵笑著向大家發出了倡議。

第三章 這根本不是軋機部件第七百八十八章 原來都是菜鳥第四百五十九章 這是完美的合作第七百九十四章 技術要造福於全世界第七百一十九章 出事了第八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毛遂自薦第四百四十九章 有能力的人在哪第四百三十三章 誰的企業第二百四十三章 化肥設備大會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功臣趙辛未第二百八十八章 民間聯盟第一百九十五章 返回南江第四百五十六章 這不就是國際大協作嗎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了個小老闆第五百四十二章 四臺36萬千瓦機組第五百七十一章 各謀生路第六百五十四章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第八百二十二章 雙贏的合作第八百七十七章 最大的區別第二百七十四章 起一個掌舵的作用第八百五十二章 歐盟要來調查第四百二十一章 知識不能貶值第三百四十八章 讓全校都知道第七章 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第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九十七章 萬一是真的呢第三百六十三章 遇上一個胖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組織上的補償第十七章 利用他們的競爭關係第四百八十九章 居然是中國人造的第四百五十七章 老老實實打工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取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獨立自主永不過時第二百六十章 需要一個有誠意的方案第八十一章 僱工不能超過八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生一計第七百一十一章 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第七百二十四章 我有一個消息第三百二十七章 事情鬧大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棒和胡蘿蔔都不能少第四百一十四章 用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章 演得太拙劣了第二百八十章 要講規矩第三百一十章 一明一暗兩個原因第五百五十章 生猛的女記者第二百九十三章 跪求第九十四章 冷水鐵礦第五百六十九章 見見你們廠領導第二百四十章 還沒有塵埃落定第七百章 壓縮外匯指標第二百三十七章 這是一出雙簧第七百九十一章 馮嘯辰的底牌第三百八十章 我侄子是收破爛的第六百二十三章 中國公司是非常講究誠信的第十七章 利用他們的競爭關係第八百二十七章 全是托兒第四百一十六章 所謂業務費第五百四十九章 國產化戰略大討論第三百七十三章 風險投資第七章 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合作開發第二十二章 工藝是重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沒有操縱匯率第五百九十一章 秦重的意見第九百零七章 債務陷阱第二百五十四章 樹一個典型第三百一十五章 勞動力安置問題第六百零七章 預研第八百五十四章 白菜是如何煉成的第八百九十二章 擰成一股繩第一百九十五章 返回南江第二百七十章 這就是一個小滑頭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國產化戰略大討論第二百二十五章 該放手就得放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知道自己命苦第六百二十七章 鐵礦石換設備第三百八十五章 超值的投資第四百零六章 靠勞動賺錢不丟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地方上的態度第五百六十八章 羅冶的人來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同學第七百四十二章 獅子大張口第六百六十八章 四套大化肥設備第五百零八章 去現場看看第五百二十一章 是不是已經有答案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走後門的行爲第六十三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州重型機械廠第二百七十九章 打擂臺第五十三章 物歸原主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萬別惹馮嘯辰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算哪根蔥第四百八十八章 蓋詹的野望第六百零四章 漸進式改革第四百七十八章 國家裝備工業集團公司第三百零五章 入鄉隨俗第七百五十一章 毫無破綻第六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一章 壓縮四千萬
第三章 這根本不是軋機部件第七百八十八章 原來都是菜鳥第四百五十九章 這是完美的合作第七百九十四章 技術要造福於全世界第七百一十九章 出事了第八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毛遂自薦第四百四十九章 有能力的人在哪第四百三十三章 誰的企業第二百四十三章 化肥設備大會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功臣趙辛未第二百八十八章 民間聯盟第一百九十五章 返回南江第四百五十六章 這不就是國際大協作嗎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了個小老闆第五百四十二章 四臺36萬千瓦機組第五百七十一章 各謀生路第六百五十四章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第八百二十二章 雙贏的合作第八百七十七章 最大的區別第二百七十四章 起一個掌舵的作用第八百五十二章 歐盟要來調查第四百二十一章 知識不能貶值第三百四十八章 讓全校都知道第七章 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第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九十七章 萬一是真的呢第三百六十三章 遇上一個胖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組織上的補償第十七章 利用他們的競爭關係第四百八十九章 居然是中國人造的第四百五十七章 老老實實打工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取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獨立自主永不過時第二百六十章 需要一個有誠意的方案第八十一章 僱工不能超過八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生一計第七百一十一章 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第七百二十四章 我有一個消息第三百二十七章 事情鬧大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棒和胡蘿蔔都不能少第四百一十四章 用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章 演得太拙劣了第二百八十章 要講規矩第三百一十章 一明一暗兩個原因第五百五十章 生猛的女記者第二百九十三章 跪求第九十四章 冷水鐵礦第五百六十九章 見見你們廠領導第二百四十章 還沒有塵埃落定第七百章 壓縮外匯指標第二百三十七章 這是一出雙簧第七百九十一章 馮嘯辰的底牌第三百八十章 我侄子是收破爛的第六百二十三章 中國公司是非常講究誠信的第十七章 利用他們的競爭關係第八百二十七章 全是托兒第四百一十六章 所謂業務費第五百四十九章 國產化戰略大討論第三百七十三章 風險投資第七章 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合作開發第二十二章 工藝是重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沒有操縱匯率第五百九十一章 秦重的意見第九百零七章 債務陷阱第二百五十四章 樹一個典型第三百一十五章 勞動力安置問題第六百零七章 預研第八百五十四章 白菜是如何煉成的第八百九十二章 擰成一股繩第一百九十五章 返回南江第二百七十章 這就是一個小滑頭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國產化戰略大討論第二百二十五章 該放手就得放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知道自己命苦第六百二十七章 鐵礦石換設備第三百八十五章 超值的投資第四百零六章 靠勞動賺錢不丟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地方上的態度第五百六十八章 羅冶的人來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同學第七百四十二章 獅子大張口第六百六十八章 四套大化肥設備第五百零八章 去現場看看第五百二十一章 是不是已經有答案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走後門的行爲第六十三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州重型機械廠第二百七十九章 打擂臺第五十三章 物歸原主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萬別惹馮嘯辰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算哪根蔥第四百八十八章 蓋詹的野望第六百零四章 漸進式改革第四百七十八章 國家裝備工業集團公司第三百零五章 入鄉隨俗第七百五十一章 毫無破綻第六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一章 壓縮四千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汾县| 芦山县| 吉水县| 商丘市| 固安县| 南平市| 定日县| 桃园县| 元朗区| 军事| 东城区| 吉林省| 桃源县| 辰溪县| 湘潭市| 平乐县| 临海市| 阿巴嘎旗| 常山县| 晋州市| 三原县| 德安县| 浑源县| 洛扎县| 宁津县| 上虞市| 日土县| 丹棱县| 丰城市| 佛教| 湘乡市| 获嘉县| 清徐县| 句容市| 瑞丽市| 广昌县| 长武县| 门头沟区| 隆子县| 庆城县| 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