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治不好的人才會被記錄下來,記錄下來主要是爲了總結病因,研究病理,爲了提高醫術做的資料的整理。
所有被記錄下來的人裡,紅辰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因爲他的病不是治不好,而是治的代價太高。
用一條人命去救另一條人命,這要看緣份。至少在張家這個治法是不能亂用的,有多少錢也沒用,張家人不會爲了錢去做殺人的事。
但是如果恰好遇到意外事故造成人已經沒救了,張家人會出手爲紅辰取藥引的,而且是完全免費的。
張家人的理念恰恰跟黎曉曉相合,他們只做自己認爲是善的事。行醫的人才知道這世上有多少殘忍。
張家治骨折三天治癒,趙冬左臂摔折,打石膏固定,三天就拆下來去打籃球了。從此他就更不怕受傷了,反正骨折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老婆就能給接上。
之所以療效神奇是因爲藥好,張家紅傷藥是用人的頭顱骨煉成的,張家的骨傷藥是用人的骨髓煉成的。
由於國家推行火化政策,張家的紅傷藥幾乎就要從世上消失了。張爺爺一輩子在亂葬崗撿人骨,突然之間就撿不到了。
趙冬想了個辦法,他安排張家人去做火化工,這才保住了幾千的紅傷秘藥。因此張家欠了趙冬一個天大的人情,這人情都被黎曉曉討回去了。
張家治好了黎曉曉的病,又救過黎曉曉的命。黎曉曉氣血虛弱,不到二十歲就要油盡燈枯消耗而逝,是張奶奶一紙藥方救活了她。
黎曉曉出車禍摔傷了頭,整整五天昏迷不醒。趙冬和石小海五晝夜守在牀邊寸步未離,兩個人都抱著跟黎曉曉生死相隨的決心守著她。
張美蘭求爺爺奶奶過去動用三十六根足足泡製了三百年的藥針,才把黎曉曉從生死關上拉了過來。爲此趙冬承諾今生今世不越黎曉曉那步雷池,只要張美蘭不拋棄他,他絕不再跟她提一句分手。
張美蘭是張爺爺從亂葬崗撿回來的病孩子,他治好了張美蘭的病,把她當成親孫女養大。看著她找到趙冬那樣的男朋友,他們很是欣慰。
雖然趙冬名聲不怎麼好,在他們那個小城是有名的花花公子,但是張爺爺和張奶奶慧眼識人,他們相信張美蘭是撈到寶了。
結果張美蘭跟趙冬才相處了不到半年,趙冬就成了名揚天下的滿分狀元。也就是這個時候他們知道了趙冬和黎曉曉不只是兄妹那麼簡單。
情節就是情劫,他們能幫孫女討到趙冬一句承諾已經傾盡全力了,再多他們也幫不上忙。
是緣還是劫都是命中註定的,他們也很開明,從來不過問小輩的事,對黎曉曉也特別的好。
張家人很怪,黎曉曉很怪,弗雷德.布萊克默也很怪,他們都是憑心做事的人,不管別人怎麼看,不顧世俗的條條框框。
黎曉曉借用他們的醫術開辦自己的醫院,她的醫院是公益性質的,治病幾乎都不怎麼需要花錢。
住院甚至是免牀費的,有特別貧困的或許治場病還能掙個盤纏錢回家。她覈算一下成本,醫院不往裡賠錢就行。
房子是她一次性.交錢買下來的一所廢棄的小學,花錢翻蓋裝修一番就變成了醫院。這些投入她都沒有算本錢,她的公司沒開的時候就定下了每年要拿出百分之十的利潤做公益。
兩年來兩家公司都上市了,利潤的百分之十買學校建醫院完全夠了。她覈算的本錢就是僱來的人員,醫生、護士都是醫科大畢業的專業人員,護工、消毒人員最起碼也是衛校出身的。
收銀員、保潔員這些可以放寬一些條件,除了人員工資開銷,就是藥錢和設備消耗以及一些檢查器皿的錢。
她的醫院收費就是成本的百分之一百三,聽起來也不少了,百分之三十的利潤。但是舉個實例就知道多與少了,同樣的一個吊瓶,藥錢和注射器等加一起成本是五塊錢。
在黎曉曉的醫院這個吊瓶收費就是六塊五,注射是免費的。在診所收費一般是五十到七十不等,在別的醫院大概是六十到八十之間。
這就是治療普通病毒性.感冒的藥的價錢,一般來講三到五天能治好,在黎曉曉的醫院三四十塊錢就夠了,如果是外地來的,還可以免費住,當然僅限於病人可以免費住。
她開醫院不爲賺錢,爲的是積功德,也爲了幫張家收集一些在別的醫院不方便收集的東西。
正因爲如此張奶奶才把紅辰的病情記錄下來了,因爲有黎曉曉的醫院支撐,是有可能尋得到藥引的,如果有機會的話,張奶奶願意救人一命,才把這個方子交給了黎曉曉。
紅辰展開信紙和吳晴一起看:“紅辰,男,年二十餘七,先天性血虧……”,一大堆的醫學術語,紅辰看得雲山霧罩的。
吳晴倒是全看懂了,跟她把脈的結論是一模一樣的,看來她把的脈沒錯。“照著方子吃藥可強心補氣,病未必發得起來。病若發起來只恐來勢如山,須提前防範。治此病有方,只是藥引難尋,藥引熬煉之方如下……。”
紅辰差點把藥方扔了,看得毛骨悚然,這是什麼藥引?殺人救命?紅辰抿了抿脣:“還是算了吧,熬好了人心我也咽不下去,我寧可病死也不想噁心死。”
“藥引不是吃的,往下看。”黎曉曉悠閒的喝著茶。
原來藥引是熬成膏藥貼肚臍的,吃不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紅辰也不能爲了自己活命去做殺人的事。
“若有機緣得遇藥引,切記照方熬煉。尋著此人送與他,分文莫取。”
紅辰眼珠子差點從眼眶裡骨碌出來,取人心熬藥引,還要特意找到他送給他,並且分文不取?圖什麼?
紅辰是商人,第一反應就是圖什麼。
“取人心入藥有悖天理,若是收錢便是天理難容。作惡是不得已的手段,行善不圖回報,莫要讓他知道這其中曲折,能救人性命,我這老棺材瓤子不怕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