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抵達洪都城外之時,已經(jīng)是正午。
陳友諒攻城的部隊剛剛撤下來修整,各營地仍在埋鍋造飯。
古代征戰(zhàn),尤其是攻城戰(zhàn),不會像電視劇裡那樣,一天之內(nèi)打個不停。
凡是攻城戰(zhàn)的話,基本上都是分配出來的主力攻城部隊,配合各種攻城器械去攻城。若要一天不間斷的攻城的話,那麼就要分配出很多梯隊輪番進攻。
陳友諒雖然有六十萬大軍來勢洶洶,但如果攻城出現(xiàn)了大量的傷亡的話,那麼對士氣會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這裡的攻城戰(zhàn)鬥基本上就是“零敲牛皮糖”,時不時地趁著敵軍不備便來一下,讓敵軍疲於奔命,大幅度的消耗城內(nèi)的各種物資。
一般攻城圍城戰(zhàn),只要城中的箭矢用盡,糧食吃完。對方疲憊士氣低落的時候,大概率就會開城投降。就算不投降,對方?jīng)]有了士氣,那麼想要擊敗對方也是易如反掌了。
但如今洪都之戰(zhàn)纔剛剛開始,朱元璋假天子命,又有朱文正親自上陣的以命相拼,洪都城內(nèi)的守軍如今士氣正盛。
儘管陳友諒打出了“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一戰(zhàn)定乾坤”的口號,但是對方兵精糧足士氣正盛,因此並未忙於進攻,更多的是圍城爲上攻城爲下。
並且在洪都城的四周設(shè)立了警戒部隊,防備朱元璋的馳援。待到對方彈盡糧絕抵抗意志鬆懈的時候,纔是攻城的最佳時機。
張無忌遠眺著被各種攻城器械摧殘過的洪都城,還有護城鴻溝中未及掩埋的屍體。還有城牆上的鮮血,不由得嘆了口氣。
中原人自古便不缺少血性,只不過更多的時候是勇於私鬥。正如大宋一般。兩宋國祚雖然三百餘年,但累及各種農(nóng)民起義卻有四百三十餘次。若是兩宋能把這種“私鬥”的厲害用在抵禦外辱上,想必也就不會有靖康之恥,崖山之恨了。
眼下正午,無論是朱文正的守城軍,還是陳友諒的攻城軍都在休息,用飯。預(yù)備下午第二輪進攻。
而張無忌也是拿出了隨身攜帶燒餅,肉乾。
一口清水,一口燒餅夾肉,吃的好不快活。水足飯飽後,張無忌也是找了一處陰涼之地好好地靜靜地等待下一場戰(zhàn)鬥的來臨。這一場不僅僅是朱文正和陳友諒的戰(zhàn)爭,更是他的戰(zhàn)爭。因此他要好好的養(yǎng)精蓄銳。
自己只有在陳友諒的大軍攻城的時候,當衆(zhòng)出現(xiàn)在衆(zhòng)人面前,那樣的威懾力才能顯現(xiàn)自己的身份。讓明尊“身死”的謠言不攻而自破。
畢竟話說千百遍效果都不如親眼所見。若是兩軍不聽自己號令的話,那麼他便以自身的武力,阻止他們。
不過眼下張無忌心裡倒是也有點沒底。雖然未戰(zhàn)先怯是兵家大忌。但是張無忌也從沒自大到覺得自己一人能勝過六十萬大軍。
自己施展“神威”,威服衆(zhòng)人的機會只有一次。若是這一次能鎮(zhèn)住衆(zhòng)人的話,那麼萬事大吉。
若是鎮(zhèn)不住的話,那麼縱使是自己,也要重新考慮回西域東山再起。亦或者向自己的老丈人汝陽王妥協(xié),做一個忠於“大元”的“狗漢奸”了。
之後勾結(jié)蒙元揮師南下,徹底平定各方“叛亂”,然後自己就在蒙元的支持下成爲一個佔據(jù)江南半壁的“兒皇帝”。
不過東山再起什麼的倒不是最大的問題,若是自己這一次不能震懾三軍的話,那麼明尊的“神格”,將會像周天子的權(quán)威一樣一落千丈。
衆(zhòng)人不敢反抗張無忌的原因是他把自己塑造成了“神明”,若是自己無法抵擋,讓天下人知曉縱使是“神明”在摧枯拉朽的人力面前也是泥雕木塑,那麼自己怕也只能做個君權(quán)神授的“天子”,而非是神權(quán)君授的“人皇”。
因此張無忌這一次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縱使如今酷熱難耐,但他依舊這樣靜靜的等候在原地,靜靜地等待著陳友諒的下一輪進攻。
傍晚時分,天色逐漸陰沉了下來,飄來的雲(yún)朵遮住了烈日驕陽,一掃午時的燥熱。
而經(jīng)過一個下午的休整,陳友諒的攻城部隊也在其手下將領(lǐng)的安排下,完成了休整和輪換,第二輪進攻的“先鋒敢死隊”也已經(jīng)重新組成。
這些嚴陣以待的士兵們,身穿甲冑,手拿刀盾。威風凜凜的站在工兵的身後。
而在他們前方的,則是攻城的先頭器械部隊。一排排的士兵肩膀上架著攀爬城牆的小型雲(yún)梯。
而兩側(cè)也有推起小車,扛著枕木的工兵。他們的獨輪車當中裝的不是其他,就是各種沙石,土塊。
這也是攻城之中必不可少的。
儘管士兵們衝鋒攻城的時候,可以通過架起的橋梯,還有上面鋪設(shè)的木板衝過護城河或者壕溝。
但是壕溝的作用並不是阻擋人力攻城,而是阻擋諸如雲(yún)梯,攻城衝車之類的攻城器械靠近城牆。
其實古代的戰(zhàn)爭當中相比起人挖的護城河來,壕溝對於城池的保護其實是最大的。
因爲護城河除非是天然湍急河流,如果是死水的話,對方很容易就可以架起寬闊的浮橋來讓各種攻城器械過河。
但是如果是寬闊的壕溝的話,那麼對方就只能像現(xiàn)在這樣用民夫工兵進行填土作業(yè),將護城的壕溝填上。不然的話,單憑竹木的橋梯很難支撐攻城器械的重量,讓大型的攻城器械靠近城牆。
如果大雲(yún)梯成功接近城牆,然後架在上面,守城將領(lǐng)沒有及時潑油燒燬的話,那麼這場攻城戰(zhàn)鬥就算是接近尾聲了。
只要大雲(yún)梯成功架在城牆上,那麼別說是兵卒們可以很輕易的衝上城牆,就算是戰(zhàn)馬都可以衝刺上來。只要城牆一破,那麼就只能退入城中打巷戰(zhàn)。
但是冷兵器時代的巷戰(zhàn)幾乎沒有任何的意義,只不過是困獸猶鬥,垂死掙扎罷了。
但要想填上寬闊的壕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爲守城方不會那麼輕易讓民夫們接近護城壕溝,讓他們輕易填土。迎接他們便是無情的箭雨。
因此每次填護城溝,都是九死一生的惡戰(zhàn)。但儘管是惡戰(zhàn),但也要想辦法填溝才行。
而洪都城能被朱文正以區(qū)區(qū)兩萬人抵禦六十萬大軍,八十三天。便是因爲洪都城的壕溝足夠深,足夠?qū)掗煛?
只要大雲(yún)梯之類的大型工程器械無法靠近。那麼單憑血肉之軀和人肩能抗的小云梯,很難登上城牆攻破他的城池。
在護城溝壑尚未被填平開路,自己還有羽箭的情況下,洪都城可謂是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