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兒子馬季禮閒聊了幾句後,楊梅便讓他帶著自己上樓去找老祭酒。
老祭酒這段時間基本上都待在縣城這邊,他在縣城置辦了一套私宅。
比起鎮(zhèn)上,縣城這邊更熱鬧。
不僅有老友羅院長可以一起喝茶垂釣,還能跟學(xué)生王志遠下下棋,談一談時政之事。
馬叔明也時不時的去找老祭酒請教學(xué)問。
如今二人除了沒有師徒的名分,日常相處,跟師徒也沒差多少了。
楊梅見了老祭酒,笑盈盈的給他問了安。
落座後,這才放下?lián)d簍,拿出早上剛做好的點心遞到了老祭酒面前。
“老先生,小婦人這回做了兩道新點心,您嚐嚐看,品評一二!”
ωwш◆тTkan◆CO 老祭酒最喜歡吃各種甜食了,一看軟嫩絲滑的奶豆腐,頓時食指大動。
“唔,這個看起來很不錯,中間那紅色的顆粒,是紅豆?”
老祭酒嘴上問著,手已經(jīng)端起陶碗,用勺子舀了一口奶豆腐送進口中。
看他一臉享受的瞇起了眼睛,楊梅心說還是老先生容易滿足。
能用美食解決的事兒,SOEASY!
楊梅對老祭酒說這是奶豆腐,可是在現(xiàn)代,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雙皮奶。
楊梅知道雙皮奶的做法,所以,就自己上手試了試。
家裡幾個孩子吃了都大呼好吃,楊梅想著,老祭酒上了年紀,牙口不好,這雙皮奶應(yīng)該更適合他。
知道他喜甜,楊梅就往紅豆雙皮奶裡多放了一點糖,老祭酒果然很喜歡,吃了一碗,還有些意猶未盡的舔了舔嘴。
一旁的馬季禮像個沒長大的孩子,誇張的吸溜著口水:“娘,奶豆腐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哦,兒子也想吃。”
“就知道你是隻饞嘴貓,所以娘特意也給你帶了一碗。
牛軋?zhí)悄阋矂e自己一個人吃了,跟你那些同僚夥計們一起分一分。”楊梅從揹簍裡取出另一隻陶碗,還有一小包油紙裹著的牛軋?zhí)沁f給了馬季禮,臉上滿是寵溺。
馬季禮乖乖應(yīng)了聲是。
他其實不太喜歡吃甜口的,只是奶豆腐和牛軋?zhí)嵌际悄镒龅模愣枷雵焽煟?
等馬季禮出去後,老祭酒默默把油紙包裡的牛軋?zhí)侨际樟似饋恚蛩阕詡€兒慢慢吃。
楊梅扭頭一看桌上的牛軋?zhí)侨疾灰娏耍扌Σ坏玫溃骸袄舷壬\執(zhí)强赡苡行┱逞溃俪砸恍酝辏浀檬凇!?
老祭酒分外享受閨女的關(guān)心,笑瞇瞇的應(yīng)道:“老夫曉得。
馬娘子下回再做了什麼好吃的,可記得給老夫捎一份。
那個奶豆腐,下回做了多帶兩碗,我留著次日吃。”
楊梅忍俊不禁:“老先生,奶豆腐不宜放太長時間。
現(xiàn)在天氣冷倒還好,等天熱的時候,隔日就變質(zhì)了,吃了對身體不好。”
老祭酒像個被沒收了糖果的孩子,哼哼兩聲改口道:“那就別的能放久的點心,多放兩塊!”
楊梅:“......”這理所當(dāng)然的口吻和語氣,是腫麼肥事?
想到老祭酒對自家人的種種幫助,楊梅連說‘不’都沒有底氣,只能答應(yīng)下來,儘量多想幾個適合老人家吃,又比較健康的美食茶點。
“對了馬娘子,老夫剛收到了京城那邊書坊管事的來信。
你家兩個小輩,在京城辦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懸念活動,可是大大出了一把風(fēng)頭了。”
老祭酒捋著下巴的鬍鬚,眼睛笑成了一條縫。
他剛看到來信的時候,笑得合不攏嘴。
之前他覺得馬家?guī)讉€孩子,智商都沒自個兒閨女高,恐怕還是女婿馬忠拖了後腿了。
馬仲興和宋小刀要去京城推廣調(diào)味料,他特意寫信給珍寶齋的毛掌櫃,以便他們二人到了京城後,有人提點牽線,也方便展開招商的事宜。
不曾想,馬仲興和宋小刀這倆年輕人還都挺有骨氣的。
並沒有直接去找毛掌櫃牽線幫忙,反而自己找了京城墨趣書坊的葉管事,請他幫忙印製了一疊傳單。
老祭酒把葉管事的來信遞給了楊梅看,透過字裡行間,楊梅彷彿也看到了馬仲興和宋小刀策劃整個懸念活動的全過程。
說實話,楊梅對兩個孩子大膽的舉動是震驚且意外的。
楊梅沒有想過,自己能在古代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看到一則充滿了現(xiàn)代氣息的懸念廣告。
懸念廣告的概念,是楊梅在成年後纔在一本財經(jīng)雜誌上看到過的一個真實案例。
當(dāng)時,愛多VCD的總裁在推廣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的這個品牌時,就策劃了出了華國當(dāng)時的第一條懸念廣告。
隨後愛多VCD隨著這條廣告一炮打響,吸納了成千上萬個經(jīng)銷商慕名而來。
愛多VCD一躍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雜牌,搖身一變成爲(wèi)了華國當(dāng)時家喻戶曉的馳名商標,真正做到了貨如輪轉(zhuǎn),供不應(yīng)求。
楊梅心頭涌過一陣激盪的熱流。
若是現(xiàn)在有飛機這樣的交通工具,她恨不得立馬打個飛的趕到京城去,親眼去見證、去參與這個讓人激動亢奮的歷史性時刻。
是的,信中說,馬仲興和宋小刀策劃的懸念活動,成功了!
他們連續(xù)在京城的各大客棧、茶寮、食肆派發(fā)了印有‘善水’倆字和仨空格的精美傳單。
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傳單莫名其妙。
可是漸漸的,大家在茶餘飯後、街頭巷尾的地方開始討論起善水這個牌子來。
對於善水香皂,善水豆製品,京城的老百姓們是熟悉的。
他們有的吃過豆製品,有的用過香皂,對於善水出品的東西,印象非常不錯。
現(xiàn)在,傳單上有三個空格,這空格是什麼意思,爲(wèi)什麼不印出來呢?
是吃的,還是用的?
大家越是好奇,討論的熱度就越高。
第二天的時候,竟有那頭腦活絡(luò)的出來開盤口,讓人下注善水下個產(chǎn)品是吃的還是用的,賠率高低不一。
一張懸念傳單,把京城老百姓們的期待值直接拉滿了。
大家都迫不及待的等待著答案揭曉。
直到第五天的時候,一條紅色的橫幅掛在了墨趣書坊的大門口。
上面寫著:善水‘調(diào)味料’五個大字。
隨著新一波的傳單分發(fā)出去,大家終於知道,原來善水工坊這一次推出來的商品是調(diào)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