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87章 煮到死前才驚知

第2487章 煮到死前才驚知

太虞真君,天下李一!

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景國大朝。

他不去在意任何人的心情,但所有人都需要揣摩他的來意。

執掌“最初”和“最終”,是“開始”也是“結束”,他的力量每一日都在暴漲。這個名字和姜望一起,斬開了這一代的上限,並且還在不斷地拓展,遂有如此廣闊的天空,天驕並起,萬類相競。

李一走過的路像是一柄劍。

被他剖開的視線,即是環繞在這柄長劍周邊的無形無色的劍氣。

這柄劍剖開了中央大殿,一直剖到百官最前——

天下不能掩其鋒。

他站定了,止於丹陛之前。

與他站在同一線的,只有三個人。

分別是前相閭丘文月、蕩邪統帥匡命、晉王姬玄貞。

這個站位幾乎說明了一切。未來二十五年,景國朝堂的格局由此體現。

在自此而至神霄的這段時間裡,此三者將是景國朝堂上的文臣第一人,武官第一人,宗室第一人。

而李一,是未來。

朝堂之上,袞袞諸公,誰能不羨呢?

僅靠修爲和天資,就能走到如此位置。

就連皇帝也耷了耷眼皮,笑出幾分歡喜:“太虞來了!”

李一低頭爲禮:“見過陛下。”

他道:“掌教不便臨京,令我如他至?!?

道門三脈聖地的掌教,幾乎從不到天京城來,只是以幾尊天師爲監督國事的代表。畢竟在道國名義上,三大掌教和大景天子是並立的。真見了面,座次不好排開。

李一這句話的份量是這樣重,以至於天子都要莊嚴對待:“混元真君對朝事有何建議?朕願聞之?!?

“掌教只叫我如他與朝,沒叫我提什麼建議?!崩钜坏?。

皇帝笑了笑:“那太虞暫且旁觀,於朝局有什麼想法,再任性言之。你純心求道,莫拘俗禮?!?

李一“諾”了一聲,而後便立身緘言。

他只要站在這裡,就是大羅山投下的一枚沉重砝碼。別的確實也不太需要做了。

徐三不免心嚮往之,又暗暗地忖度局勢——李一師兄今日代掌教入朝,是他事先所不知,說明高層有一些如他這般核心真傳都不能前知的動靜,會是什麼呢?

他站得板正,頭低得謙卑,眼角餘光到處竄。

在殿上都有座位的宗正寺卿姬玉珉,以及端坐在銀河金橋上的四大天師,可以算是超然於百官之外。

和太虞師兄同樣站在最前列的三個人,晉王自不必說,是當之無愧的宗室第一。

立在左側第一位、代表百官之首的閭丘文月,是板上釘釘地將會官復原職。本來退位就是爲了佈局展開,如今將一真道一網成擒,她自然也該回到她該有的位置。

豈不見今相師子瞻都還站在她身後,顯然位次早已定好。

對師相來說,有這一段掌權的體驗,往後再次拜相,也就順理成章。天子把他在這個位置上拿起又放下,必然也少不了補償。俸祿,食邑,秘典,該有的都會有。

對文相來說,在相位上懷罪而退,是官道修爲的重大打擊,雖退而復歸,又建下如此大功,也都不能填補——正因爲如此,她早前去位求死,才真正有說服力,才確實能讓一真道有所輕忽。

但恰恰是百害其身而益國,天子絕不會忘了她的付出,也會給予她更大的信任。

接下來一統六合的宏業,纔是這對君臣的所求。

相對於文相站在那裡的理所當然,匡命與她並立百官最前,纔是讓人難以想象——在一真道覆滅之前,匡命是無論如何也無法企及這個位置的!

論功勳、論資歷、論才能、論出身,他站在那裡,爲什麼?

哪哪兒都沾不上啊。

但大朝之上,百官站位都有嚴格的規定。該站在哪裡,位置有什麼變動,入殿之前,禮官都有專門交代,誰也不可能錯站。

徐三想著想著,就驚色難掩,只得把頭壓低。

“衆卿平身!”

皇帝的聲音就在這時候響起來。

徐三幾乎覺得這是在針對自己,但也明白自己還不配被天子針對。他剛剛往下壓的腦袋,又儘量自然地擡起來——也看到一頂頂官帽,在他前面次第擡起。

風吹稻苗滿田青。

景國的官兒可真多!

皇帝自丹陛之上,投下他莫測的眼神,語氣倒是很輕緩:“今日大朝議事,以國務爲重,俗禮且免。”

“衆卿都在,朕就長話短說?!?

他略一沉吟:“第一件事,免去樓道君皇敕副帥之職,以淳于歸繼之。”

徐三心裡的第一個念頭是,長話……這也太短了!

繼而便是一驚,天子開口就是重頭戲嗎?

淳于歸擔任皇敕副帥是先就確定了的事情,今日不過走個過場,公宣一下,倒也沒什麼可意外的。真正的重頭戲,是樓約卸下皇敕副帥的位置後……將往何處?

按照徐三在朝會開始前所得到的隱秘消息——天子屬意讓樓約擔任玉京山大掌教之位!

徐某人剛被放回大羅山,就能得到這個隱秘消息,可見它有多麼不隱秘。

在正式決定之前就滿城風雨,恰恰說明帝黨對這個位置的勢在必得。恰恰是這個位置太重要、太關鍵了,纔會在朝會開始之前,就必須得到諸方確認。

景國國相都能一言去一言復,盡爲帝權所決。

玉京山大掌教之位,是不能夠打偷襲的。

圍繞著這個位置所引發的爭端,很可能瞬間就是一場巨大的風暴!

天子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淳于歸今日全甲在身,煞是英武,拜於殿前:“臣必肝腦塗地,爲國盡忠!”

皇帝似乎笑了笑,補充著解釋了一句:“樓道君甫進絕巔,專意於修業,眺古求今,向朕請辭皇敕副帥之職,朕先就允了。淳于歸少有賢名,長大愈發端正,累功妖界,堪當重任。今日算是公宣。”

來了!來了!徐三豎起耳朵靜聽。

一口一個道君,再來一個絕巔之後的修業,意思也太明朗了。

雖則作爲大羅山嫡傳,他本心希望道權和帝權平衡。但此刻他真的太好奇,皇帝是準備怎樣確定這個位置,而玉京山那邊,尤其是西天師,又會如何反應。

整座中央大殿,也都在等著皇帝的下文。

皇帝的聲音道:“第二件事,文相爲國事奉心血,爲社稷謀萬年,忍辱自傷,乃誅一真。功蓋歷代國相,實爲天下無雙,理當官復原位,俸追三等,禮加太傅?!?

這意料中的事情,也沒什麼好講。哪怕以丞相之尊,加太傅銜稱,是本朝未有之貴。

徐三甚至連閭丘文月的反應都不關心,他只想看重頭戲。

皇帝又道:“第三件事,蕩邪統帥匡命,累有功勳,重於國勢。參與剿滅一真道,參與擊殺一真道行刑人,參與揭露並圍攻一真道首宗德禎,因功授銜,予‘天都元帥’!”

徐三當然更不關心匡命。

但“天都元帥”這四個字一出,他愕然擡眼!

“天都元帥”只是一個虛銜,但與八甲等“道國元帥”銜相比,“天都元帥”的定義裡,有一條“總制天下兵馬”之權。

上一個加此銜的人,是於闕。

也就是說,從這一刻起,得到此銜的匡命,已經在名義上,成爲景國兵事第一人!

天子對他的表功非常簡單,有一種懶得認真的美感。參與這個參與那個,“參與”究竟是個什麼程度的功勞?誰也說不好。

可天子這樣說了,天下就只能這樣認。

與已然證道真君的匡命相較,玳山王姬景祿在兵略上還未得到太大證明,其所統御的鬥厄軍,在滄海實力大損,也已經替出八甲。執掌皇敕軍的樓約,則是剛剛放開了軍權,轉由淳于歸替之。神策統帥冼南魁,尚只是洞真境界,且被原天神丟出和國境外,身上雖皮肉之傷,卻也頑強不磨,少說還得養三五個月……

偌大帝國,在兵事上確實沒人能比匡命更重。

當然,南天師應江鴻這個事實上的中央帝國兵事第一人,不在討論範圍裡。倘若真有傾國之戰,誰也不會比應江鴻更被信任。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天都元帥”這個勳銜,往常只會授予帝室所直屬的名將。

不是鬥厄主帥,就是神策主帥。

它幾乎代表帝國的最高軍事地位,也從來是帝黨的禁臠。

中央帝國雖然是三脈同參,畢竟是姬姓皇朝。雖稱爲“道國”,也是以國家體制爲核心。

在兵事上從來都是以帝室爲主,在軍機樞密使擴額爲十一人之後,更是如此。

匡命走上這一步,只有兩個可能。要麼是他已經徹底地倒向帝室,贏得天子的信任,要麼是玉京山拿到了中央帝國的最高軍事權力——在玉京山大掌教宗德禎以罪受誅的今天,後者顯然絕無可能。

所以匡命自此已經可以被視爲帝黨。

單單匡命倒向帝室也就罷了,可他同時還是蕩邪軍主帥,還執掌著蕩邪軍!

自道曆元年景國建立以來,這八甲強軍,從來是三脈連同帝室共掌。屬於玉京山的兩支軍隊,從未旁落軍權。

就連當今天子想要拓展軍權,也是用【皇敕】替【鬥厄】,用如此迂迴的方式,試圖先變八甲爲九甲。本質上還是當初在軍機樓擴額的手段,在不向道門伸手、不引起激烈反彈的前提下,將軍權稀釋。

這也在景國建立以來諸方的默契裡,帝權與道權,無非東方壓西風,你來我往,此時亦彼時。

但一真道的覆滅將一切改變。

一真道首爬上玉京山大掌教的位置,更是給了帝室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三千九百年僅這一次的機會!

皇帝提著一真遺蛻走上玉京山,趕走原天神,順手就把匡命扒到了身後來,還拿走了蕩邪軍。

而這並不是終點。

徐三已經想到了更可怕的一件事——

天子遇刺時,乃是殺災統帥裴星河負責護衛事宜。聽說還是天子點名要他去的。結果護駕天子,卻護出了一個刺王殺駕!

玉京山的軍事統帥護駕,玉京山大掌教謀刺,這干係要如何摘得乾淨?

全看天子怎樣追究!

若要論功論罪,天子便是當場將裴星河刑殺,也沒誰能說出什麼話來……沒人能夠救他。那麼在這種壓力之下,面對提著一真遺蛻的天子,裴星河有沒有可能徹底跪低?

設身處地的想,徐三不覺得有誰能扛得住那種壓力。

而裴星河所統御的殺災軍,也是玉京山所屬的軍隊!

一個玉京山大掌教宗德禎的死,幾乎是把玉京山雙手奉在了天子面前。

天子以身涉險後,似乎正要笑納。

他的確不必現在就聊樓約上位的事情。

把匡命和【蕩邪】打包拿走之後,再把裴星河同【殺災】也打包拿走。樓約不做玉京山大掌教,帝黨也掌握玉京山!

天子哪裡只是要一個玉京山大掌教的位置啊?

他要的是裡裡外外,是道門聖地玉京山,徹底跪伏在帝權之下!

西天師呢?西天師作何反應?

徐三下意識地扭頭看向銀河金橋,只見四大天師個個端坐,都不言語。

西天師餘徙更是眼觀鼻鼻觀心,彷彿什麼都沒有聽到,同上次站出來痛斥閭丘文月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玉京山……就這麼認了嗎?

徐三隨便一動念,就能想到許多反對這項任命的理由——

比如一真道行刑人匡憫,乃匡命的一體兄弟。匡憫雖死,匡命難逃嫌疑,嫌疑尚未洗清,不該受此重勳。

這是多麼好打的一張牌。

不扯上三五個月,斷斷扯不清楚。再順勢停了匡命的軍職,玉京山怎麼找不出一個真人來掌軍?怎能就這麼送出【蕩邪】軍?

那邊殷孝恆一死,蓬萊島立即就控制了誅魔軍。

要不是孟嶼真人還在蒼梧境值守,這會都已經走馬上任。

玉京山這是怎麼了?

徐三幾乎是心中剛升起這個問題,便悄然掐滅。

玉京山的大掌教都死了!

還能怎麼了?!

西天師再怎麼強硬,在強勢掃平一真道的天子面前,在來勢洶洶的帝黨面前,也是無法支撐的。

不是西天師孱弱,實在是時勢已然如此!

皇帝的聲音如此溫和,皇帝的語氣如此和緩,可不動聲色的……時勢已然如此。

四千年帝權道權相衡,四千年攻守之勢變幻,怎麼就已然如此了呢?

徐三此刻纔看到這一點,固然是因爲被秦廣王擒拿,纔剛放回景國,缺失了一段經歷,但又何嘗不是因爲這一切都太平靜、太理所當然了呢?

原來溫水煮青蛙,煮到死前才驚知。

那麼太虞師兄,或者說咱們的大羅山掌教,又持何種態度呢?

徐三不免往前眺看,視線穿過如林的天都大員們,看到李一筆直而緘默地站在那裡,像一柄與世無關的、孤獨的劍。

天子讓他“任性言之,莫拘俗禮”。

他好像沒有什麼看法。

生得病瘦的匡命,如一桿冷硬的鐵槊折彎,在陛前幾乎是以摧折自己的姿態半跪:“劫餘之人,幸賴天恩,匡命豈不效死!”

“最好是不要有愛卿效死的時候?!被实鄣穆曇艮Z隆在大殿:“天都元帥,國家有賴你珍重?!?

匡命不再言語,只是深深地垂低頭顱。

而皇帝就那麼坐在那裡,溫緩地說道:“宗德禎以無根之意馭一真遺蛻,朕完奪此蛻,剝盡其意,有一些收穫。關乎歷史,關乎一真道……”

他的目光從高處垂落,彷彿注視著百官裡的每一位:“這是朕今天要說的第四件事情。”

“料來宗德禎以爲一真遺蛻斷無出事的可能,匿藏一真密檔在其中?!?

他自帝袍之下擡起一隻手,一卷光華混轉、怎樣都看不清的玉簡,就握在掌中,笑道:“就是這麼一卷。”

整座中央大殿,一直都安靜,此時肅冷得連心跳聲也無!

第1297章 ?一個忠告第904章 青爺第1132章 ?不學無術能長安 (爲盟主中庸兩用第1759章 九城清查,敏而好學第1096章 ?列國天驕之會 (爲盟主商博良bc加第991章 花開人不知,花謝無人憐(爲盟主陳第2721章 人生難言我如意第651章 迎十方道友第1045章 哭祠第296章 白骨門第2515章 毋使懷憾第472章 定風珠第七十七章 時光中不能回頭的交流第1881章 我不譴責第四十二章 安安,安安!第二章 禮贈龍宮第一百零二章 水紋如碎雪第2567章 蒼天已死第1803章 我們生來入苦海,啼哭在囚籠第366章 餘里坊第1234章 螳臂當車第八十八章 苦海無涯,天驕爭渡第1021章 ?曾記三分香(月票兩千五加更,感第1822章 他日我若爲大帝第435章 魂育(爲盟主犬醬本汪加更~)第2696章 必自混元始第五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一百八十九章 君赴長夜,我向明月第2593章 贈禮七恨第一百零九章 星河論道第707章 解釋第860章 誣第2249章 北斗殺南鬥第2685章 何以報我第1771章 竟不以我莊國爲國第599章 海上紀事第十章 姜郎妙計第2473章 涉過海嘯一百年之海第四章 更深漏斷第1549章 天子爭於國第1486章 生命與自由第1433章 不爲楚歌,便爲楚悼第1779章 太平鬼差第2226章 吹冬呼夏, 鷹視狼顧第2156章 人間天宮,千古神都第2647章 使我未滿二十而冠第1662章 青萍百年第770章 指點江山於鬆海第七十五章 熹微而遙遠第1037章 誰有此心第458章 人道二式第1434章 ?御用大廚第802章 金針案 (爲盟主冰客劍加更)第429章 森海源界第1484章 全面戰爭第746章 無以言說第2347章 賊可來,我亦可往!第二十四章 無人不死第1860章 轟烈第1024章 ?五行禁錐(爲盟主李獨山加更?。?/a>第1499章 如淵如海第1553章 所謂傾國第1343章 ?勢論第1612章 彰極武功第一百零八章 天下失色第六十二章 紫氣東來,諸侯西望第一百零一章 八百里清江第674章 恨心第292章 一身當之(爲盟主陳澤青賀3/3)第三十章 廢物、廢人第734章 一切人心天意第2617章 一窗煙色第1621章 無所惜第九十七章 太虛會盟第306章 求同存異第2731章 苦海無涯肯爭渡第1404章 久違第598章 玉衡投影第七十一章 狂徒第660章 必不生怨第十二章 其言在耳第八十五章 欠我一帖第686章 誰之天下第1080章 ?星光似我第1704章 世事雖然如棋,莫以爲他人皆子第1388章 ?明光智鬥胖侄兒第2206章 我不能辭第2634章第987章 天下共證第三十六章 紅蓮歸魏第五十九章 去你家住幾天第1738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第907章 他的拳第1394章 不言之言第1548章 旌旗如龍第2508章 簸卻滄溟水第1613章 非好酒不飲第2399章 天既傾血雨,地當涌血河第306章 求同存異第1902章 何復如斯
第1297章 ?一個忠告第904章 青爺第1132章 ?不學無術能長安 (爲盟主中庸兩用第1759章 九城清查,敏而好學第1096章 ?列國天驕之會 (爲盟主商博良bc加第991章 花開人不知,花謝無人憐(爲盟主陳第2721章 人生難言我如意第651章 迎十方道友第1045章 哭祠第296章 白骨門第2515章 毋使懷憾第472章 定風珠第七十七章 時光中不能回頭的交流第1881章 我不譴責第四十二章 安安,安安!第二章 禮贈龍宮第一百零二章 水紋如碎雪第2567章 蒼天已死第1803章 我們生來入苦海,啼哭在囚籠第366章 餘里坊第1234章 螳臂當車第八十八章 苦海無涯,天驕爭渡第1021章 ?曾記三分香(月票兩千五加更,感第1822章 他日我若爲大帝第435章 魂育(爲盟主犬醬本汪加更~)第2696章 必自混元始第五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一百八十九章 君赴長夜,我向明月第2593章 贈禮七恨第一百零九章 星河論道第707章 解釋第860章 誣第2249章 北斗殺南鬥第2685章 何以報我第1771章 竟不以我莊國爲國第599章 海上紀事第十章 姜郎妙計第2473章 涉過海嘯一百年之海第四章 更深漏斷第1549章 天子爭於國第1486章 生命與自由第1433章 不爲楚歌,便爲楚悼第1779章 太平鬼差第2226章 吹冬呼夏, 鷹視狼顧第2156章 人間天宮,千古神都第2647章 使我未滿二十而冠第1662章 青萍百年第770章 指點江山於鬆海第七十五章 熹微而遙遠第1037章 誰有此心第458章 人道二式第1434章 ?御用大廚第802章 金針案 (爲盟主冰客劍加更)第429章 森海源界第1484章 全面戰爭第746章 無以言說第2347章 賊可來,我亦可往!第二十四章 無人不死第1860章 轟烈第1024章 ?五行禁錐(爲盟主李獨山加更?。?/a>第1499章 如淵如海第1553章 所謂傾國第1343章 ?勢論第1612章 彰極武功第一百零八章 天下失色第六十二章 紫氣東來,諸侯西望第一百零一章 八百里清江第674章 恨心第292章 一身當之(爲盟主陳澤青賀3/3)第三十章 廢物、廢人第734章 一切人心天意第2617章 一窗煙色第1621章 無所惜第九十七章 太虛會盟第306章 求同存異第2731章 苦海無涯肯爭渡第1404章 久違第598章 玉衡投影第七十一章 狂徒第660章 必不生怨第十二章 其言在耳第八十五章 欠我一帖第686章 誰之天下第1080章 ?星光似我第1704章 世事雖然如棋,莫以爲他人皆子第1388章 ?明光智鬥胖侄兒第2206章 我不能辭第2634章第987章 天下共證第三十六章 紅蓮歸魏第五十九章 去你家住幾天第1738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第907章 他的拳第1394章 不言之言第1548章 旌旗如龍第2508章 簸卻滄溟水第1613章 非好酒不飲第2399章 天既傾血雨,地當涌血河第306章 求同存異第1902章 何復如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县| 满城县| 抚州市| 吉首市| 石棉县| 郎溪县| 治多县| 昔阳县| 马龙县| 东山县| 沙洋县| 宁强县| 丹东市| 綦江县| 荃湾区| 冷水江市| 桂平市| 兴业县| 资阳市| 藁城市| 玉龙| 临汾市| 秦安县| 天台县| 舟曲县| 贵州省| 双柏县| 昂仁县| 普安县| 资中县| 涟源市| 饶河县| 英德市| 张家界市| 武功县| 林甸县| 乳山市| 蓬溪县| 和静县| 南郑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