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和一千特種兵要統管戰局的關係,不得不留在前線和段大將軍一起時刻注意著付高國和蠻族軍的交擊動態。剩餘的兵將則被其餘的將領們瓜分一空,各自帶著謀士趕赴劉璇分配好的敵方側翼城池了。
在中軍懸空的狀態下,劉璇和段大將軍此時單獨呆在空無一人的大帳中其實是很危險的舉動。
但是兩人不約而同忘卻了危險,還在熱火朝天討論著若是完全攻下側翼,該如何進兵的問題。
“大將軍,我認爲咱們大可以利用臥底,內外接應先一舉端掉蠻族軍,再鼓動付高國內部人心,使得士氣浮躁,方爲上策。”
劉璇身後跟著李友亮,段大將軍身邊則只剩裨將劉威。
此刻劉璇正一臉認真嚴肅之色,用教鞭指著沙盤上敵軍各點要防之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在劉璇看來,爲了勝利而做無用的犧牲的不可取的。明明只需要用些陰謀陽謀就能直接將敵軍拿下,又何須大張旗鼓地打過去?
段大將軍則不然:“利用臥底固然可以減少兵士傷亡,但是劉璇你有沒有想過。戰爭中傷亡永遠是不可避免的!你先前用計,已經讓蠻族軍沒有再生之力,我們只需要一鼓作氣打下去即可。而付高國,與我大元一般氣數尚未全盡,陰謀陽謀齊出雖然能在短時間內不浪費傷亡就能拿下全境。”
“可是你想沒想過,付高國日後還能再復?就如強秦,雖是強橫一時統一六國,始皇薨斃之後,各地義軍接連而起,而先前被滅的六國貴族也爭相呼應,重複國土。強秦縱使內有諸般統籌缺陷,可是針對被滅六國的處理,未嘗沒有輕視、無形中放縱之嫌。爲將者要做的,不只是取得勝利、減小傷亡,還要最大程度替君王分憂,努力減免日後付高國舊民的反彈!”
“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徹底打服付高國人骨子裡的傲氣!兩軍對壘交戰,畢竟不可能總用謀略。士氣,戰場上相拼不顧一切地忠肝血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劉璇你有沒有統計過這場大戰之後,我們要休整幾年方能再起兵?”
劉璇驀然頓悟。“這……確實是我思慮不周。”
她想做一名在戰場上馳騁無敵的將領,本心未改,可是初衷何時悄然發生了變化?
是她太護兵了麼?和那一千精兵日夜相處,不知不覺這心就軟化了。卻忘記了,戰場上不可能沒有死亡。
而死亡,往往是激勵起兵士們血性勇氣的東西。
自己屢屢利用‘哀兵必勝’這個必然道理,什麼時候卻忘了,這個道理用在元兵們身上也是有用的?
想做一名好將領,帶兵得有一套,吃得起敗仗更是一大要訣。
“那,等到付高國側翼城池全數拿下,我們不妨總結那些無可用的兵士,與中軍會合……”劉璇又道。
段大將軍卻搖頭:“其實大可不必那麼麻煩。付高國境域寬闊,大軍總不可能全數集結過來。我的想法是,等到他們拿下側翼城池後,大半數控制城防,剩餘支援餘下還在奮力攻城的軍士,然後靠近中軍、付高國都城的兩邊側軍再儘量圍攏過來,一壯大軍聲勢。”
劉璇悄然皺起了眉頭:“可是這樣,中軍實力大不如前,攻城之時不是會遇到很多危險?中軍若是將士不多,又該如何應對?”
“何須應對?當退則退。”段大將軍笑道,“等那些分散出去掌管側翼城池的軍士完全無後顧之憂時,他們完全可以雙面合圍,協助我們打向後方,介時四面齊齊包圍付高國都城,不怕他們不降。況且,這個時候也該輪到你的反間計策生效了。”
劉璇恍然大悟:“妙哉!大將軍,我要學習的果然還有很多。”
“是吧?我還想告訴你的便是,戒驕戒躁,切莫有了一些成績就目空一切,這是兵家大忌。”段大將軍
語重心長地告誡道。
劉璇心悅誠服,向段大將軍重重一抱拳:“末將知道了。”
“很好。那麼接下來就該輪到你帶領特種兵出馬的時候了,中軍懸空,有你事先安排的障眼法遮蔽,又有我親自統籌,大致無虞。你可以放下心來,努力進擊吧!”
段大將軍笑得含蓄,拍了拍劉璇的肩膀,又悄然和李友亮對視一眼,涌上一層戲謔的笑意。
李友亮默默無聲,只是心中難免暗笑:段兄何時也變得如此鬼機靈?莫非是被公主帶的……
他看向劉璇,眼中也漸染上一層欣悅。
不過讓他和劉璇帶領精兵們單獨行動的話,還真給他節省了不少工夫。
劉璇出了大帳,第一件事就是陣前點卯。
她那時完全拿下蠻族領地及附近的行軍要地古峽棧道,就暗地裡唆使了幾個心懷鬼胎,一心掌權的蠻人窩裡鬥。她暫時借用鄧爺爺的政策,也來了一次‘一國兩制’。但是這個‘一國兩制’的時效性很短,在蠻族領地再無可帶頭反抗的蠻人之後,劉璇就強勢地派人進駐了此地,徹底接管了蠻族領地的所有權。
如今精兵們太少,對戰線全勢的控制實在吃緊,再度訓練出一批應急的特種兵是迫在眉睫的事。
之前段大將軍曾又撥給了她一批人手選用,但是劉璇或多或少留下些的同時,又直接將人派駐進了付高國境域中,作爲臥底。
眼下想要擴充特種兵的規模,也只有從蠻人中選拔這一種方式了。劉璇曾經一度怕這些家園陷落的蠻人會生起反心而不敢用,還是李友亮的點撥,才讓劉璇明瞭殺雞儆猴的重要性。
如今站在點將臺上,看著一排排軍容整齊的蠻人,第二批新鮮出爐的特種兵們鬥志昂揚地站在那裡,劉璇心裡感慨萬千。
敵人,自己人,關係轉變得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練兵的時候我就告訴你們了,你們即將要跟著我身負什麼樣的任務,想退出的站出來!”
軍旗獵獵飛揚,沒有一人站出來,一片寂靜。
劉璇滿意地微笑點頭:“很好!你們都是我最欣賞的戰士!英勇無畏,也正是此刻前線戰局需要的力王狂瀾的精英強幹!那麼現在,你們且隨我前去迂迴付高國都城,打得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遵命!”
點齊兵馬之後,李友亮站在劉璇身後疑問道:“爲何,你的目標明明是蠻族,卻告訴他們目的地是付高國都城呢?”
“我沒說我的目標是付高國都城啊。”劉璇輕笑一聲,回道。
李友亮一怔,琢磨過劉璇剛剛所說的話的含義之後,他也笑了。“你呀,真是奸詐。”
“還是那句話,行兵者,計詭也。”劉璇不以爲然。
她放眼紛紛上馬準備上前線的第二批特種兵們,目光閃爍著複雜的光。“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毀了他們家園的罪魁禍首。最新線報你也看見了,新任蠻族王已經有些懷疑王勇他們,我不能不早作打算。”
“你不怕他們背叛?”
“怕。但是早有預料,這種怕也會成爲計劃的一環。或許成爲將領,手上必定染血。可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我也早早明白了,不是嗎?”劉璇嘆息一聲,避過李友亮略有些驚異的目光,翻身也上了馬,揚鞭疾馳而去。
李友亮望著她的背影,半晌才默然一嘆:“你在擔心,我看到這樣的你會失望。璇璇,你真傻!既然你心有盤算,我又怎麼不會配合你呢?”
“如果非要有人扮黑臉,那還是由我這個男人來吧。現在的我,也是你的下屬啊。”
事情進展不超乎劉璇所料,在抵達前線,目標明晃晃指向蠻族軍的時候,劉璇訓練的這第二批蠻人組成的精兵出現了異動。
面對昔
日同胞,曾經效忠的首領,這些精兵們難免猶豫了。
就是這點猶豫,這點怨憤,讓劉璇最後的仁慈再也不剩。
這五百個精兵,被劉璇分別部署在蠻族軍和付高國軍隊交擊頻繁的一處谷關戰場上。
偵查反偵察,劉璇第一次用在了她自己的兵上頭。
讓這些精兵們一個不落埋伏在谷關夾道上,兩三個人推著一塊大石,劉璇淡定自若和李友亮站在隱蔽處,身後卻是跟了另外兩百精兵——她真正的底牌,第一批訓練出的特種兵們。
“待到誘敵之策得成,你們潛伏暗中聽我一聲令下迅速行動。注意,一切都要隱蔽進行,不能出現在敵人眼前。最重要的是不能讓這些以身誘敵的勇士們看到你們……”
劉璇說到最後,語氣有了哽咽的停頓,讓他們身處的氛圍有一瞬的凝滯,隨後便是難耐的無言靜默。
完全不知劉璇謀算的精兵們,只道那些蠻人精兵大義使然。
正因爲錯誤的認知,使得他們的心情格外沉重。都是任人驅從的兵,他們更懂這些蠻人精兵們聽從這個兩難命令時候的心情。
用自己的犧牲,換取戰勢扭轉的勝利,這是軍人的榮耀。
但是這些蠻人精兵們的地位不同,他們本就不屬於元朝,更甚者還敵視元軍。爲了元朝開疆拓土犧牲自我,說明他們恩怨分明,完全臣服我軍,可歌可泣!
然而事實上,那些蠻人精兵也不過是劉璇誘敵的棋子而已。
早在他們對昔日同胞、首領躊躇不前的時候,劉璇就放棄他們了。他們現在的價值,就是誘敵。
現在在這些蠻人精兵們眼中,他們是在做什麼呢?
伏擊敵軍,伏擊付高國偷襲蠻族軍的軍隊。
蠻人精兵們心裡很矛盾,但是這不妨礙他們一會兒將手頭的大石推到下邊,給那些付高國將士們奮力一擊。
這樣既是完成了命令,而且也算給他們的同胞報仇了!
新任蠻族王庫克忽科最近可謂是春風得意。
他大哥,從前坐在他頭上作威作福的大王子被多疑的付高國人殺了;他父親,半輩子始終手持王權的老蠻族王也被卑鄙的付高國人刺殺死去了。
現在他是蠻族的王,從前覬覦的王位終於落到了他的頭上!
而且眼前便是可惡的付高國軍供他宣泄初成新王的興奮之火,還有他接連喪失親人的‘仇恨’之火,這怎能不讓他春風得意?
只要吃掉豐盛的付高國,不愁他的凌雲霸業不被後人傳唱,名垂青史!想想就值得高興啊,他們小小的蠻族,竟然能打得付高國心驚膽戰,不得不一步步退縮,直至都城!
就是有幾個人實在可惡,仗著父王從前對他們的寵信對他的功業指手畫腳!
庫克忽科真是想殺掉他們,免得礙自己的眼。
可是一衆親信攔住了他——現在是用人之際,他不能殺掉功臣,讓在前線拼命的勇士們寒心。
那好,他不殺那些‘功臣’,不過讓這些人繼續立功是不可能了。他是王,真正進擊付高國都城的功勞不該是他的嗎?
聽取一個謀士的獻策,庫克忽科星夜帶人趕赴付高國都城,尋思著和城中潛伏的探子裡應外合,破了付高國都城那自詡堅不可摧的城門。哪知道臨發動進攻之前,探子卻傳出消息,城內有變,他們無暇顧及奪城門了。
該死的!這些延誤軍機的混蛋!
庫克忽科被人放了一把鴿子,怎麼不氣惱?可是到了城下,沒了自己人裡應外合,他也只能對著那高大的城門乾瞪眼。
所以他只能灰溜溜地趁付高國守城軍沒發現他們的時候,迅速從隱秘的谷關道迴轉。
只是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劉璇這時候讓人埋伏在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