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0章 陰差陽錯

.com

君臣二人喝盡了一壺茶又重新煮來,夜已漸深,還吃了一些消夜,話題也越聊越開。但核心,仍是圍繞蘭州與吐蕃。

“吐蕃使者的無禮與異樣之舉,讓朕和諸臣們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於是纔有了近日的御前會議。”李世民說道,“戰爭,對我中原農林帝國來說,是災難與損耗,可是對遊牧人來說卻是增盈與謀利的重要途徑。他們技術落後物產貧乏,許多的東西都需要從我們中原取得。吐蕃使者不辭而別後,朕馬上做出反應,首先關閉和禁止了邊境的茶馬交易,發出了備戰通諜。”

秦慕白沉吟了片刻,說道:“陛下關閉茶馬互市,這極有可能導致戰爭。吐蕃人以肉食爲主,一頓不能少了茶。否則,油膩腥臊足以讓他們頓生百病。吐蕃的馬匹一向賣得比較便宜雖然對我們有用有利,但是大唐在河隴的馬場一直都經營得不錯,當真算起來,那也是有它不多沒它不少。因此,關閉互貿對吐蕃的傷害更大。只是可能會苦了那些以行走在茶馬道上的商旅與百姓,得過上一段苦日子了。”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李世民說道,“朕提前發出通諜,一切從大局出發,苦了那些茶馬商人朕自然心裡知道,若真有難處朝廷也不會置之不理,不會坐視他們家破人亡。但是,若有人膽敢鋌而走險的私販茶馬,那也便是通敵賣國,定當嚴懲。”

秦慕白點了點頭。心想,關閉茶馬互市,對蘭州的經濟也會產生一個比較大的制約。年前遷民入蘭後,座落在絲纏之路咽喉要衝的蘭州,商業發展相當迅速,很大一部份利潤的來源就是內地的茶絹與吐蕃、西域之間的犧畜交易。有許多移民的百姓與軍屬,都籍此爲生計。如今朝廷突然頒發了這樣一條禁令,也不知蘭州的百姓一時之間是否能適應,若是鬧出一些民怨,可就當真不妥了。屆時,性如烈火的秦叔寶與薛萬徹等人,也不知能不能妥善處理……

李世民飲著茶看著秦慕白一眼,彷彿將他心思洞穿,笑了一笑道:“朕知道你在想什麼。你上馬馳騁疆場,下馬管善黎民,此刻心裡想的是蘭州百姓軍民的生計吧?不必擔心。朕在下發茶馬禁令的同時,也已經頒佈了對蘭州軍民的減稅撫卹令。去年蘭州上繳的稅賦不少啊,今年,朕不要蘭州上稅了。相信,就算短時間內完全斷絕了商旅,蘭州憑藉此前的積累與家底,也能挺過這個難關。重點是,都督府要做好軍民百姓的撫慰工作,不可由內生變。”

秦慕白點點頭,說道:“經濟制裁,其實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不過我大唐家底雄厚,蘭州的狀況也還可以。我們咬咬牙能挺過去,可是吐蕃人不行。他們一天也少不了對大唐的貿易,否則,極有可能一半人餓死病死在雪域高原。”

李世民的輕輕的挑了挑嘴角,笑得有幾分詭譎,說道:“慕白,你一定能想透,朕爲何採取這樣的措施?”

秦慕白想了一想,說道:“滿朝上下,估計支持現在與吐蕃開戰的人不多,陛下雖有心制之,也是衆意難違。採取這樣的措施,不難逼迫吐蕃人先行出手。到時我大唐以守代攻,師出有名。朝上之人也就不便多說,天下風評也盡向著陛下了。”

“哈哈!不錯!”李世民大笑,說道,“雖說松贊干布也是一時英傑,但他這回只能乖乖的被朕牽著鼻子走。他既然要娶我李家的女兒,就得老老實實拿出一點求婚的女婿誠意來。這又不是山大王下山搶親,輪得他對朕吹鬍子瞪眼挑三撿四,輪得到他對我大唐孃舅撒野麼?他若要開戰,朕奉陪;他若不敢開戰,則最好。朕不費不一兵一卒,也要整得他吐蕃原氣盡失邦國大亂,直到他乖乖的主動跪下求饒。”

秦慕白欣慰的點頭微笑,說道:“大唐有這樣的實力與底氣,陛下有這樣的勇謀與氣魄,爲臣爲民者,揚眉吐氣!不過,微臣現在就在想,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也非等閒之輩,吐蕃國中也不乏能人智士,說不定也能識穿我大唐的計謀。到時,他們也會做出相應的應對。”

“說到點子上了。”李世民點頭稱讚,說道,“可以豪勇百倍,但永遠不要低估你的敵人,這無論是治國還是治軍,都是一樣的道理。最近朕經常就在想,換作朕是松贊干布,朕會如何應對?如今,朕把這個問題交給你,慕白。你可以設想一下,換作你是松贊干布,當你完全洞悉了朕的意圖之後,你會如何應對?”

“這……”秦慕白沒想到李世民會問出這樣的問題,這當真是個考驗了。

知己知彼料敵先機,方能百戰不殆。邦國之間的政治角逐,雖然還沒有看到狼煙,但卻不比戰場之上的針鋒相對差去半籌。實際上,軍事也不過是政治的延伸,且是爲政治服務的。政治較量與博弈之時也更容易產生有意圖有目的的戰爭。

思索了一陣,秦慕白說道:“相信吐蕃人也不是真傻,他們知道,如果大規模的對大唐開戰,他們基本沒有勝算。就算能憑藉靈活多變的作戰方式偷襲得手兩次,但在整體戰役上佔不到多大的便宜。因此,我若是吐蕃贊普,斷然不會在這時候發動全面戰爭。”

“說下去。”李世民淺酌了一口茶,微瞇眼睛,既不讚許也不反駁。

秦慕白說道:“此時較量之初,我不會第一時間自己親自上陣,我會派個小弟先打頭陣,試試反應。”

“小弟?這個比方有點意思。”李世民笑道,“那你說,你會派誰打頭陣?”

“西域小國多達數十個,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秦慕白說道,“但從地理、國力與外交關係上考慮,微臣以爲高昌國會是首當其衝。”

李世民拿著茶杯的手略微頓了一頓,微笑道:“也就是說,你若是松贊干布,會逼迫高昌國首先背反大唐?”

“是的。”

李世民笑而不語,起身走到御桌邊,拿來一份剛剛起草還未蓋上璽印的聖旨遞給秦慕白。秦慕白異訝的展開來看,頓時驚道:“原來陛下早有預料!這是一份撫慰高昌國王麴文泰的聖旨呀!”

“呵呵!”李世民撫髯笑道,“所以朕說,你是個人才,也是朕的知己。高昌國坐落在絲稠之路的要衝之上,掐守大唐對西域數十國邊貿的咽喉。雖然西域有二十多國家都曾上表歸附我大唐並尊朕爲天可汗,但是歷年來,大唐對西域的控制力並不強,遠不如突厥(是指西突厥,並非已被李靖滅了的東突厥),更比不上吐蕃。有句俗語叫山高皇帝遠,就算高昌王麴文泰無心背反大唐,也抵不過吐蕃的壓力。近年來大唐蒸蒸日上,吐蕃與突厥等部心生惶惑暗底結盟,合力對抗。突厥因離我大唐疆域較遠一直鮮有作亂,但是他們在西域的實力相當強大,強龍難壓地頭蛇,就是吐蕃人在西域也未敢輕易與之交鋒。因此,如果高昌背反,那一處絲綢之路的咽喉地帶,就會形成三家爭鳴之態勢。大唐,吐蕃,突厥。此外,西域多達數十個的小國彼此之間往來甚密千絲萬縷,好虎不敵羣狼,因此,西域的局勢相當之複雜。一但高昌國當真背反,將會是一場曠世之戰。因此,朕沒敢半分掉以輕心,連日召開御前會議,以商討良策。”

秦慕白聽完這一席話,心中豁然開朗,同時也禁不住有些興奮,說道:“陛下,這不就是說,您經心策劃良久的西域大計,就要拉開序幕了麼?”

“不錯。”李世民眉梢一揚,英氣勃發有如少年,說道,“之前你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現今多打一仗,就能讓子孫後代少打十仗百仗,這是很劃算的。用兵西域,那是遲早的事情。朕不辦,朕的兒子孫子也必須要辦。與其這樣,朕何不趁年華未老先替他們給辦了?當然,話說回來,若非是你在西域經營有方打下了紮實的根基,還有‘鐵谷’與‘紅衣大炮’這樣的天神之器,朕短時間內斷斷不會有此念想。所以,表面上看,策成這一重大國策的是朕,但實際上,卻是你在一直積極努力的推動。他日,若當真能成此大功,朕頂多只能吃得一分功勞。餘下九分,得分與你秦慕白與其他浴血奮戰、積極開拓的軍民百姓。”

“陛下過謙了。”秦慕白拱手抱了一拳,說道,“若非是遇到陛下您這樣的聖明之君,微臣縱然有心有力,恐怖也是無處施展。良禽擇木忠臣擇主,微臣等一干臣民遇到陛下,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哈哈!”李世民笑得分外爽朗,說道,“慕白,知道朕在想什麼嗎?”

“請陛下明示。”

“朕在想,如果有秦慕白一直在蘭州,會不會能夠達成這樣的局面?”李世民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說道,“以大唐一隅之力,對抗吐蕃、突厥與西域諸十大小國邦?”

“陛下說笑了。”秦慕白笑道,“蘭州能夠小有成績,還不多虧了陛下、朝廷與中原的鼎力支持?微臣何德何能,敢與松贊干布這樣的一時梟雄較個長短?這樣的對手,還是留給陛下爲好。”

“不,朕偏要你跟他較量較量。”李世民呵呵的笑,笑得卻並非完全隨意與調侃,明顯有幾分當真的味道。

秦慕白心中隱隱的激動了一下,但嘴上仍道:“陛下太過高看微臣了。微臣入仕不足五載,德淺才疏經驗淺薄,蘭州大計,關乎大唐西邊的半壁江山與百年大計,微臣這雙肩膀尚且稚嫩,恐怕接不下這麼大的一份擔子。不過,如若陛下籌謀妥當,微臣躍馬疆場再所不辭!”

“哈哈!秦三郎呀秦三郎!”李世民指著秦慕白大笑道,“看你這份口是心非的態度,當真學了你父親九分去了。謙虛是好,但太過謙虛,未必真好。你有幾分才德,朕何嘗不知?你是年輕,根基疏鬆經驗淺薄,但天下人沒有誰是一生下來就有根基有經驗的。朕十六歲從軍之時,還不照樣連自己的馬鞍披掛都料理不妥?未雨綢繆,在吐蕃與高昌尚未正式動作之前,朕已做下三分安排:一是給高昌王送去加爵撫慰之信,這未必當真有用,但能讓高昌王投鼠忌器。朕已善加撫慰他還背反的話,那可就怨不得朕了。其二,給蘭州都督府的密旨已經先行上路,你父親在薛萬徹等人的輔佐之下,會早先做好備戰。如若高昌有變,蘭州大軍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以攻代守兵發高昌,將絲綢之路的損失儘量減到最少,將高昌的反叛氣焰儘早撲滅,以免波及其他諸國成燎原之勢。其三,就是給你準備的。”

秦慕白表情略變,正襟危坐抱拳沉聲道:“請陛下降旨!”

“你馬上就要與玲兒成婚了。”李世民面帶微笑,有些歉意,但更多的是期許與欣賞,說道,“但國大於家,如若社稷有需,你隨時都要做好準備,奔赴蘭州甚至是開挺疆場。朕留給你的,算不得聖旨,只能算是約定。高昌何時反,朕不得而知。如果是你大婚之後,那便好說。秦駙馬就請帶上你的公主,一同前往蘭州,該幹什麼幹什麼。她嫁給了你,就是你的人。就算她是朕最愛的女兒,朕也會讓她與你寸步不離。反過來說,如果高昌在你大婚之前先行背反,你父親與薛萬徹等人就要領兵出征,屆時蘭州空虛,必須要有你來坐鎮。所以……”

“陛下!”秦慕白重一抱拳,諾道,“就算此時此刻要微臣去蘭州,微臣出得這御書房拔馬便走!”

李世民的表情略微一滯,點頭:“好。有你這句話,朕一切安心。”

“陛下何必多慮?”秦慕白說道,“有國纔有家,如此淺顯的道理小兒皆懂。玲兒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但凡我決定了要做的事,只要是正確的有道理的,她也必然不會阻攔,只會在背後支持我。不過,此次無論如何,我不會再帶玲兒去蘭州了。放在長安,挺好。”

“你這麼想,她卻未必。”李世民笑道,“朕自己的女兒自己心裡清楚。一但她認定的事,就是九條牛也拉不回來。現在你們二人已是夫妻,別說是蘭州,就是擺明了的血火河山槍林箭雨,她也會陪你一起闖。這是她的執著,也是她的樂趣。如果將她獨自一人留在長安,安全是安全了,但朕估計,她會失魂落魄寢食難安。不過,朕當然支持你不帶她去蘭州,畢竟是邊塞之地什麼事情也有可能發生,有時候也不併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兼顧。玲兒若在,也會讓你分心。但這是你們小兩口的事情了,朕不插言,你自己看著辦。”

“微臣定好妥當料理,陛下放心。”秦慕白拱手道。

“呵呵!”李世民笑,親自給秦慕白添了一盞茶,說道,“朕的這麼多兒女婿媳當中,也就只有你最能讓朕放心,也最爲得力了。話說回來,恪兒去了高句麗已有多時,捷報頻傳,朕心甚慰。如果那邊能夠太平穩當,朕也是時候召他回來了。”

秦慕白悶聲喝茶,沒有搭言。

“你爲何不說話?”李世民笑而問道,笑得有些神秘莫測。

“此乃陛下家事,亦是私事、國事,微臣不敢插言。”秦慕白輕鬆的笑言道。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說道:“再看看吧!高句麗、新羅與百濟的使者,都還留在長安沒走。興許,他們也嗅到了一些吐蕃人留下的腥味,在觀望在嘀咕,更在猜測我大唐是否還有閒情逸致去關注高麗半島上的事情。高句麗從來就沒老實,也沒真正把我中原放在眼裡過。前隋楊廣數徵高句麗失敗,讓他們理直氣壯的翹起了尾巴。說實話,相比於西域,朕更想先收拾了高句麗再說。它與我大唐遼東直接接壤,挑釁與威脅更是赤裸而直接。不過,萬幸有恪兒爲朕分憂,爭取了這一段寶貴的時光。但是,誰也不能保證恪兒獨自一人,能憑一雙肉嘴在他們三國之間支撐多久。所以,西域那邊多延俄一天,高句麗就多一分尾大不悼與狼子野心,恪兒就多一分壓力與危險。反之,若恪兒用智用謀在高麗三國縱橫得法,朝廷就能少一份壓力,得以全情投入西線。這將直接影響到,蘭州與西域態勢。”

秦慕白心中略微一緊,說了有半天,李世民的心機這時纔算鬥露了一個乾淨。西域秦慕白,高麗李恪,兩個年輕人就像是在一同扛鼎一扇即將倒下來的大石匣門。誰先倒下,另一方也必然被壓成肉醬。二人必須一同拼足全力的扛住頂住並尋找解脫之法,爲人更爲己。

秦慕白沒有想到,至從襄陽卸職回來之後,與李恪已然劃清界線,二人之間又如此陰差陽錯的乘上了同一條船。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天意?

人爲?

秦慕白想不通,理不清。也許冥冥之中真有定數,也許一切都在李世民的安排策劃與大局掌控之中。

總而言之,兜了一個大圈子之後,秦慕白、李恪,又鬼使神差的聯繫到了一起。

第66章 小惡魔拜師第6章 武無第二第122章 勝南侯第342章 大英雄,大騙子第28章 萬里挑一第64章 暗香浮動第521章 藍圖末筆第451章 絕域孤城第181章 大唐軍神第517章 誰敢應戰第399章 爲騅子死,爲萬人屠第366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上)第414章 “爲國爭光”第71章 麻煩上身第172章 長安假日第268章 高陽的決擇第556章 逍遙行第123章 東宮來客第347章 引蛇出洞第464章 烈焰鳳舞,不死靈狐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509章 驚濤弄險第9章 御駕親臨第303章 天雷待發第22章 校場比槍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157章 賢內助第516章 神蹟第515章 暗流第537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223章 寂寞煙花第248章 託孤第443章 梟雄半生,跋扈一世第73章 臭丫頭第480章 輕狂依舊第450章 事在人爲第518章 私仇,公心?第426章 懂第371章 終南山之巔第491章 義薄雲天,鐵心鐵血第330章 芳影無蹤第303章 天雷待發第402章 勳門之戟,龍顏之怒第186章 長安再聚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異變鬥生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374章 明月曲第65章 喜羊羊與灰太郎第279章 別襄陽第156章 水漲船高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218章 大鬧軍營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188章 皇帝與公主第54章 將進酒第404章 獨行萬里,鷹擊長空第565章 思念第22章 校場比槍第92章 殃及池魚第230章 明修棧道第26章 媚娘從商第254章 王妃之死第388章 八方雷動(三)第229章 翻臉第344章 蘭州戰事第369章 力壓羣雄第323章 臨家有子喚稚奴第135章 一波又起第83章 命運第12章 文才武德第168章 權宜之計第408章 大唐王師第343 鐵血,懷柔,推背第183章 再狠一點第293章 信任與博弈第291章 弱冠執政官第463章 玉門除夕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238章 挖牆角第253章 故人重逢第298章 皇帝的家信第307章 駙馬難當第294章 遷民入蘭第228章 痛並快樂著第39章 西市偶遇第270章 送瘟神,迎死神第290章 初來乍到第544章 我命,卿命第127章 欲擒故縱第194章 不忍離去第513章 鳳翔西野第214章 法則第341章 白衣勝雪第4章 秦府大院第46章 粉墨登場第169章 裝瘋賣傻第465章 自掘墳墓
第66章 小惡魔拜師第6章 武無第二第122章 勝南侯第342章 大英雄,大騙子第28章 萬里挑一第64章 暗香浮動第521章 藍圖末筆第451章 絕域孤城第181章 大唐軍神第517章 誰敢應戰第399章 爲騅子死,爲萬人屠第366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上)第414章 “爲國爭光”第71章 麻煩上身第172章 長安假日第268章 高陽的決擇第556章 逍遙行第123章 東宮來客第347章 引蛇出洞第464章 烈焰鳳舞,不死靈狐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509章 驚濤弄險第9章 御駕親臨第303章 天雷待發第22章 校場比槍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157章 賢內助第516章 神蹟第515章 暗流第537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223章 寂寞煙花第248章 託孤第443章 梟雄半生,跋扈一世第73章 臭丫頭第480章 輕狂依舊第450章 事在人爲第518章 私仇,公心?第426章 懂第371章 終南山之巔第491章 義薄雲天,鐵心鐵血第330章 芳影無蹤第303章 天雷待發第402章 勳門之戟,龍顏之怒第186章 長安再聚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異變鬥生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374章 明月曲第65章 喜羊羊與灰太郎第279章 別襄陽第156章 水漲船高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218章 大鬧軍營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188章 皇帝與公主第54章 將進酒第404章 獨行萬里,鷹擊長空第565章 思念第22章 校場比槍第92章 殃及池魚第230章 明修棧道第26章 媚娘從商第254章 王妃之死第388章 八方雷動(三)第229章 翻臉第344章 蘭州戰事第369章 力壓羣雄第323章 臨家有子喚稚奴第135章 一波又起第83章 命運第12章 文才武德第168章 權宜之計第408章 大唐王師第343 鐵血,懷柔,推背第183章 再狠一點第293章 信任與博弈第291章 弱冠執政官第463章 玉門除夕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238章 挖牆角第253章 故人重逢第298章 皇帝的家信第307章 駙馬難當第294章 遷民入蘭第228章 痛並快樂著第39章 西市偶遇第270章 送瘟神,迎死神第290章 初來乍到第544章 我命,卿命第127章 欲擒故縱第194章 不忍離去第513章 鳳翔西野第214章 法則第341章 白衣勝雪第4章 秦府大院第46章 粉墨登場第169章 裝瘋賣傻第465章 自掘墳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景谷| 东台市| 谢通门县| 嘉黎县| 宁德市| 宾川县| 庆云县| 苍梧县| 邯郸市| 介休市| 玉树县| 唐海县| 永春县| 通城县| 沙坪坝区| 罗平县| 云浮市| 黄石市| 睢宁县| 阳城县| 勃利县| 大庆市| 微博| 三原县| 共和县| 北碚区| 潍坊市| 塔河县| 彰化市| 邹平县| 桃园市| 朝阳县| 吴忠市| 长兴县| 阿瓦提县| 衡阳县| 旬邑县| 河北区| 嘉祥县|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