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

李瑁渡過黃河,並未在衛州等地耽誤太久,不過隔日便繼續北上。

相州,曾名鄴郡,治所鄴城,始建於春秋,起於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之手,後又爲晉國土,而後三家分晉後爲魏文侯所得,經名臣西門豹營建初具規模,而後在在三國時一度爲曹魏國都,漸漸達到鼎盛,先後有北方六朝定都於此,爾來千年矣。

鄴城自古便是河北重鎮,兵家必爭之地,故而安慶緒也在此設兵,試圖憑藉著堅固的鄴城拖住李瑁大軍的行程。

“鄴城中有守軍多少?”李瑁策馬立於中軍陣前,看著城上林立的燕軍士卒,對身邊的蔡希德道。

蔡希德作爲先鋒,已經在鄴城攻城一日,他麾下的斥候自然將城中的情況告知了他。

蔡希德回道:“回稟陛下,城中有兵三萬,主將乃武令珣。”

“武令珣?”李瑁聽到這個名字微微蹙了蹙眉頭。

安祿山麾下戰將數十,其中不乏良將,但武令珣這個人,李瑁倒著實不甚熟悉。

李瑁對蔡希德問道:“蔡將軍可知武令珣其人如何?”

提起武令珣,蔡希德嘴角浮起一道不屑地表情,回道:“武令珣是安慶緒的心腹,嘴上溜鬚拍馬的功夫倒是還行,不過手底下的本事嘛,不過爾爾。”

李瑁看著蔡希德的樣子,臉上也露出放心的笑意。

蔡希德本是幽州悍將,名列河北諸將前列,而且他生性耿直,不善言辭,行事也很是踏實,他自然不會在李瑁面前大放厥詞。

李瑁笑道:“蔡將軍不是妄言之人,有蔡將軍這句話,朕也就寬心了。”

蔡希德聞言,當即道:“臣願立軍令狀,三日內必拿鄴城。”

將士用命,李瑁自然欣喜,可李瑁卻擔心蔡希德急於求成,反倒多損兵力,於是道:“鄴城是朕北上以來的第一塊硬骨頭,不急,朕給你六日時間啃下來,只要攻下了鄴城,你便是我大唐臨漳侯。”

臨漳便在相州之下,乃其屬縣,那臨漳侯自然便是縣侯了,他一個降將,能夠保得性命已是萬幸,封侯本是他萬萬不敢奢求的,可如今李瑁卻許給了他。

蔡希德當即躬身拜道:“臣必不辱命!”

蔡希德本就是河北宿將,身經百戰,他攻城自然也不需李瑁在一旁提點什麼,李瑁在軍中觀戰片刻,便留下三萬先鋒人馬與蔡希德,自己先回大帳了。

“陛下對蔡希德似乎很是看重。”在回去大帳的路上,顏真卿對李瑁道。

自打李瑁登基後,顏真卿便被李瑁調入長安,任兵部侍郎一職,此次北伐,顏真卿被李瑁命爲行軍書記,隨李瑁出征河北,爲李瑁掌管一應文書、詔令、口諭。方纔李瑁對蔡希德的許諾便被顏真卿記錄在案,顏真卿只覺得頗爲好奇,於是待人少時對李瑁問了出來。

李瑁好書法,對行楷也頗有研究,他對於顏真卿這個註定名傳千古楷書大家的認識自然是從他的一筆好字開始的。

李瑁調顏真卿入京,本是想著用他爲中書舍人,專司起草詔令、上奏文表諸事,可在宮中一番奏對下來,李瑁偏卻對他的軍略頗爲讚賞,顏真卿雖是文官,但一身武略卻是不俗,李瑁這才臨時起意用他爲兵部侍郎,此次更命他爲行軍書記,隨時參詳。

李瑁道:“河北一統在即,自然要遣大將鎮守。然河北兵向來驕縱,又在安祿山麾下多年,不服王化,朕準備派一個既有軍略,在河北軍中有頗有威望之人在此。蔡希德起於河北,在河北軍中名聲極大,朕留他在此,當可鎮住大局。”

顏真卿訝然道:“陛下欲以蔡希德爲范陽節度使?”

安祿山謀反在前,如今李瑁又用安祿山舊部蔡希德爲范陽節度使,縱然蔡希德不反,顏真卿亦覺不妥。

李瑁搖了搖頭道:“河北平定後,朕將重改大唐地方軍制,廢節度使,蔡希德的官職將是幽州大都督,掌幽州府軍,不涉地方政務。”

幽州大都督雖爲上都督府,但他的職權僅限於軍務,比起范陽節度使還是相差甚多,自然也容易節制,不過顏真卿仍舊有一事不解,問道:“陛下何不用燕國公,燕國公統兵之能天下無出其右,區區河北兵卒當能御之。”

李瑁笑道:“光弼朕自有安排。”

李光弼善治軍,李瑁自然知曉,以李光弼之能,自然能將河北上下治得服服帖帖。

但李瑁爲壓制河北世家豪強,有意以忠於太子李儴的李義忠爲幽州大都督,十年後統燕趙強兵,爲大唐、爲李儴免除北患。

若是幽州兵從李光弼的手中交給李義忠,那有些世襲之意,李瑁雖然信得過李光弼父子的忠心,但他仍不希望幽州兵只知燕國公府,不知天子,故而刻意不將李光弼用在河北。

其中帝王心術不足爲外人道,李瑁自然不會明說。

李瑁回到了中軍大帳,剛到門口,門口的侍衛便稟奏道:“啓稟陛下,魏州刺史元紀攜邯鄲郭氏家主郭鴻求見。”

元紀是李瑁入主河北後親封的魏州刺史,他求見李瑁,李瑁倒不覺得奇怪,倒是邯鄲郭鴻的名字叫他上了心。

河北世家雖多,而且其中多有軍旅出身,但邯鄲郭氏無論是名望還是實力,都是可以排在前列的。

邯鄲郭氏起於戰國名臣,燕昭王築黃金臺而師之的郭隗。

邯鄲郭氏以尊賢堂爲郡望,千百年來名士輩出,上代郭氏家主郭元振更是貴爲大唐宰相,封代國公,名錄凌煙閣。

李瑁剛對河北豪強下手,邯鄲郭氏家主便特地挑了這個時候專門求見,不用想自然與稅賦之事有關,只是不知他的來意如何了。

李瑁問道:“除了元紀,郭家可還有旁人前來。”

侍衛想了想回道:“除了元刺史,並無旁人隨同,不過此行郭鴻倒是帶來了一萬石糧草。”

李瑁一聽到郭鴻還帶來了一萬石糧草,便大致猜到了他的目的,對侍衛吩咐道:“傳郭鴻和元紀來大帳見朕。”

作者的話:皇帝的聖旨本來就是文物,如果哪個皇帝的聖旨都是顏真卿寫的,恐怕得是歷代皇帝聖旨中最搶手的了。

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章 結盟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七章 新軍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一章 水淹第八章 起兵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七章 論志第三章 謀算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終章 盛世再起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章 提詩第三章 暗探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七章 試探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九章 賑災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一章 盤算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四章 提詩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五章 出關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八章 鎖拿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八章 咸宜公主
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章 結盟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七章 新軍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一章 水淹第八章 起兵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七章 論志第三章 謀算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終章 盛世再起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章 提詩第三章 暗探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七章 試探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九章 賑災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一章 盤算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四章 提詩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五章 出關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八章 鎖拿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八章 咸宜公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喀什市| 常宁市| 安阳县| 扎兰屯市| 六盘水市| 电白县| 庆安县| 措美县| 牡丹江市| 镇远县| 上虞市| 绥中县| 土默特左旗| 卓尼县| 达州市| 天峻县| 灵台县| 凤山县| 商南县| 潼南县| 仁化县| 阳江市| 兰考县| 惠安县| 仪征市| 长春市| 宣威市| 建昌县| 德庆县| 久治县| 三门峡市| 乐安县| 嘉义县| 公安县| 沿河| 宿松县| 上思县| 大同县| 沙坪坝区|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