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

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 中

真的說起來,也許六塔河是好事。

這一年的雨下得特別大,不要說開封城外,就是開封城都出現嚴重內澇,一個若大的開封城,到處能行船。可想黃河水漲到什麼地步。若沒有這個缺堤與淹沒的地區做爲巨大的蓄水庫,說不定黃河又會發生大決口。

當然城中一片慘淡,先是狄青自家出事。

狄家拜祭要燒紙錢,文雅一點的說法叫做醮事,如果夜裡做醮事,要通知廂吏,防止意外失火。不過狄青身爲樞密使,於是家中管家就疏忽了,未通知,夜裡就燒了紙線。

聽到此事,許多大臣眼中一亮。

這要看,一是皇儲案,一是狄青案,有許多呆子在中間充當了槍桿七百三十六章其實不重要(中)子,例如王德用,例如範鎮、趙抃。

還有一些人是自願做槍桿子,他們心中明亮,例如歐陽修。

最後又有一個羣體,是自發的維護。

朝中寬鬆地要分,分成兩個羣體,一個是慶曆後的君子黨成員,富弼是,文彥博是,韓琦是,當然現在別當真,同樣一個個變成保守黨。還有一個是老派的保守黨成員,原先代表是呂夷簡晏殊,後來轉化爲賈昌朝陳執中。

兩派成員大多數變得醜陋不堪,不過因爲原先的爭鬥,自發地綁在一起。

很模糊,例如富弼與王堯臣又能劃成鄭朗爲首的中間派。未成黨,但心中有數。

富弼與文彥博倒下去,賈昌朝此次救災有功,境內數縣受損,只死了一百餘百姓,贏得百姓紛紛喝彩聲。那麼必然是賈昌朝上位。

於是自發地替文彥博富弼轉移目標。

第一個人隆重上場,知制誥劉敞來到曾公亮家中,說狄青家中怪光沖天,你看五代史,朱溫家離狄家不遠,他在謀反前一夜,就是怪光沖天,鄰里以爲是火災,前去相救,卻什麼也沒有。七百三十六章其實不重要(中)你看是不是很相似。

他找錯了對象。

若是王素不因爲趙念奴一案貶到地方,王素與君子黨倒是很近。曾公亮不是,他與鄭朗走得近,但與君子黨走得不近,情形頗似張方平。劉敞說得嚴重,他也不敢忽視,下去一查查出來了。

看到狄家煙火升騰,如今是西府首相,燒紙錢也要燒多一點,這一多煙就大了,於是鄰里呼喝。而且對狄青也有好感,這是一幕草根上位史,英雄的傳奇史,因此前去救,廂史聞訊趕來,什麼事兒也沒有。這件事就備了檔的,放在開封府。

曾公亮如實對劉敞說,朱溫的事不知真假,但狄青不是怪光沖天,僅是燒紙錢。君就不要大題小作。

一策不成,第二策又來了。

不是狄青思慮不周密,想找麻煩簡直太容易。試問,天下有誰敢自稱自己做得完美無缺,一點把柄也找不出來的?孔夫子不行,如來佛不行,耶穌也不行。就算找不到,完美無缺就是一個最大的把柄!

雨越來越大,京城多數地方皆泡在水裡了,狄家也是。窮人只好忍受著,富貴人家便往高處搬。狄家也在搬,搬到相國寺。相國寺不僅是佛寺,還是一個商業中心,裡面不可能有菜園子的,施耐庵有些想當了。當然,此時也不會再有集市了,佛門嘛,做好事,將原來集市所在一起安排了百姓做爲臨時居住點。

因爲商業性質,使它品味低下,還擠來了許多貧困百姓,士大夫們是不會搬到這個烏七八糟的地方。

狄青之所以搬來,一是他沒有嫌棄貧困百姓,二是不想與士大夫們呆在一起,三是想低調。

但他想錯了,若是真與士大夫們擠在一起倒也罷了,頂多受一點氣。然而他搬到相國寺來,與貧困百姓擠在一起,多醒目哪?

並且狄青上位,士大夫們不服,可百姓服氣,那是熱血打出來的功績,是草根們的夢想,是大宋最缺乏的東西,血性、武力與進取精神!

狄青的相貌又替狄青加分,這麼一個秀氣的男子,怎麼就能殺了那麼多敵人?

不但百姓,就是狄青進宮,那些小宮女們眼中都放光。

這樣的一個人擠在相國寺貧民裡,引起多大的轟動?有一天狄青閉目養修,無意中穿了一件黃色的衣袍,關於黃色衣服,往往與宋朝的風氣一樣,引起後人的誤解。

唐朝後期對黃色衣服專制很嚴格,宋朝也禁,宋人陳昉在《潁川語小》中寫道:“國朝之令,非婦女、小兒不許衣純紅黃。”

因此要看穿什麼樣的黃色衣服,如是純黃色那就違禁了,如是淺黃色、淡黃色、鶯黃色或粉黃色等,就不算犯法。詩詞裡也有證明,羣芳圍坐引杯長,滿目深紅間淺黃,淺黃。淡黃衫子鬱金裙,長憶個人人,淡黃。碧玉篦扶墜髻雲,鶯黃衫子退紅裙,妝樣巧將huā草競,鶯黃。粉黃衣薄沾麝塵。作南華、*夢乍醒,粉黃。這些詩詞皆是出自大家之手,有幾人乃是朝廷重要官員,可以證明民間也有黃色的衣服。

狄青若不穿純黃衣服,倒也不算是違禁。

事實百姓不是驚歎黃色衣服,而是讚歎狄青盤坐於殿前神像下,外面一把瓢潑大雨,殿中神像莊嚴肅穆,更映得軍方第一人神彩飛揚。

百姓看得如癡如醉。

但傳出去,惹起士大夫憤怒了。

這一回不是自發地替文彥博轉移目標,而是徹底地想要將狄青扼殺。

還是劉敞,接著來。將種種傳說無比的誇大,寫到奏摺裡,反正這不是真相,是好幾出神話故事,又說狄青想要學習宋太祖想要皇袍加身,然後說道,外說紛紛,雖不足信,要當使無後憂,寧負狄青,不能負國家。

想想後來秦檜的莫須有,何其相似!

爲了國家,乘早將狄青弄死吧。

不過他未成功,趙禎也不是傻子,敢情你將民間神話小說當奏摺來寫啊?不報。

沒用,還是另外一個人來,歐陽修,寫了第二篇奏摺,叫《論狄青》,不講皇儲,專講狄青。

這是一篇很有水平,很高超,殺人不見血,吃人不吐骨頭的奏摺。先是大講特講狄青的功勞,還誇讚狄青在樞密使數年無錯,很不容易啊。這才叫真正的先揚後挫。

突然一轉,說道,推其所因,蓋由軍士本是小人,面有黥文,樂其同類,見其進用,自言我輩之內出得此人,既以爲榮,遂相悅慕。加之青之事藝實過於人,比其輩流又粗有見識,是以軍士心共服其材能。國家從前難得將帥,經略招討常用文臣,或不知軍情,或不閒訓練。自青爲將領,既能自以勇力服人,又知訓練之方,頗以恩信撫士。以臣愚見,如青所爲,尚未得古之名將一二。但今之士卒不慣見如此等事,便謂須是我同類中人,乃能知我軍情而以恩信撫我。青之恩信亦豈能遍及於人,但小人易爲扇誘,所謂一犬吠形,百犬吠聲,遂皆翕然,喜共稱說。

歐陽修的小人別當真,在他心中只有兩人不是小人,一是范仲淹,二是趙禎,其他的人需要是皆是君子,不需要時皆是小人。

但這個小人不是彼小人,而是指粗俗低下的人。

不但狄青,所有兵士皆是這種奸詐、無德、危險、悍勇的小人。

正因爲狄青是小人,所以不可不防,又得軍心又得民心,現在又有水患又是下大雨,上天示警更不可不防。

但他不會象劉敞一樣說弄死狄青吧,怎麼辦,只能外放到一小州,省得以後朝廷到了不得不殺狄青的地步。說得多好啊,既維護朝廷,又維護了狄青。

狄漢臣,你還不得感謝俺?

說老實話,後世有許多人一味替歐陽修辨解,但在鄭朗眼中,歐陽修的做法既不忠國,也不爲國,更不會維護狄青。

歐陽修的奏摺遞到趙禎處,狄青都拿歐陽修沒有辦法,倒是對劉敞痛恨萬分,說道:“劉舍人居然污衊我如此?”

狄青看不穿,趙禎能看穿,接到奏摺,壓住不報。

但歐陽修的奏摺給諸多大臣開拓了新思路,一篇接著一篇奏摺遞上。

狄青知道自己堅持不的,聽聞兩府大臣商議如何罷免他,找到趙禎,問了一句:“臣無功而受兩鎮節麾,又無罪而出典外藩,不公平也。”

趙禎默然,不知何言以對。

狄青不知道的更多,無論賈昌朝、呂夷簡或者文彥博都將手伸到皇宮,在皇宮裡有無數眼線。

前面狄青說完,後面文彥博就知道了,這一回他再次赤膊上陣,親自彈劾狄青。他也害怕,不懂軍事,而狄青逼到這一地步,萬一爲了自保,將士得心,學習趙匡胤來一個陳驛橋兵變,不但國家亂了,自己這些人必死無疑!

趙禎嘆息道:“狄青是忠臣。”

注意忠與能二詞的區別。國家未必會用能臣,曹操與王莽之流皆是能臣,但也是篡位之臣,越能對國家妨礙越大。忠臣卻能用,本事越大的忠臣對國家作用越大。

鄭朗再三謝拒高滔滔伸來的橄欖枝,高滔滔不怒也就是這個原因。國家需要忠臣。今天能爲了明天的榮華富貴,變節趙禎,後天就能爲自己更多的榮華富貴,變節篡位!

文彥博就反問一句:“難道太祖不是周世宗忠臣?”

宋朝政治風氣寬鬆,趙匡胤照樣能拿來說事,不算是犯錯誤。

趙禎如何回答?

實際趙匡胤算是一個忠厚長者,若是論臣子之道,哪裡算得上忠臣?但趙禎能說趙匡胤不是忠臣,而是一個賊子?

文彥博出了宮,看著天空,長鬆了一口氣,兩件大事,朝野上下終於將六塔河拋之腦後了。但危機還沒有渡過去,狄青仍在朝堂。於是乘著趙禎沉默之時,加緊商議處執狄青一事。

狄青找上門來了,問:“我到底有什麼罪名,讓大家一起污衊。”

文彥博粗暴地答道:“無他,疑爾!”

到了這時,文彥博才真正脫變,變得比賈昌朝更不要臉。

狄青半天未說話,他在腦海裡反覆地想著鄭朗繼繼續續地說的那些話,忽然慘笑道:“文相公,這樣也好,正好西北須得防範西夏人,讓我到西北赴任。”

這個要求很不過份的,也是爲了宋朝大局著想。

然而文彥博高高在上地看著狄青,冷冷說道:“朝廷安排,豈是你能參與的?”

此刻他忘掉了,狄青還沒有貶職之前,仍是樞密使,國家的真正亞相!

不但如此,若是沒有扭變,狄青貶到陳州後名義上是背疽發作,實際有許多疑點。到陳州前,狄青也有直覺,對手下說道,陳州有一特產梨名曰青沙爛,青此去必死。

然後朝廷很隆重地每半月便派人前去“慰問”一次,是怎麼慰問的,爲聖賢諱,史書不載,鄭朗也不知道,但僅糟蹋半年,狄青就死了。

正當狄青生死懸於一線之時,一個人趕回京城。

狄青寫信求救,鄭朗將前後一想,自己在潭州是救不了狄青的。但發生了一件事,使他耽擱一些時間,回來得有些遲。

因爲對文彥博感到氣憤,直接進宮求見,而是非去中書。

趙禎聽到內侍稟報,搖了搖頭,知道鄭朗爲何事而來的,不過還是讓鄭朗謹見。

鄭朗先伏下道:“恭賀聖安。”

到了八月,趙禎身體真正康復了,也開始處理政務,早朝正常。

趙禎道:“你起來吧。”

“陛下,先容臣再稟奏另一件事,殿下產下一子,母子平安,臣刻意回來稟報。”無奈也,這件消息萬萬不能在奏摺裡說的。按理,奏摺先到中書,後才能到內宮,就算是寫密摺,天知道在路上會發生什麼事。

“是兒子?”

“是兒子……”鄭朗理怯,嚅嚅道。

趙禎也鬱悶了,鄭家一直無子,不過在那山洞裡曖昧那麼幾回,就生出兒子?

“時間不對啊。”

“陛下,公主殿下身體不大好,略早產了大半個月,但調養得當,臣回京之前,母子十分平安。”

“回去後,將她移到鄂州。”

“臣知道,連王嵩都扣在潭州,沒有讓他回去。”

“你回來恐怕不僅爲這事吧?”聽到這條消息,趙禎同樣高興,不過正事兒爲主,繼續問道。

“是,不瞞陛下法眼,臣回來還是爲了狄青。陛下,國家缺少大將,若有兵革之災,國家將才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狄青此時萬萬不能出事。文彥博與富弼二人厚顏無恥,爲了逃脫賈昌朝的攻擊,先用皇儲轉移臣民的視線,後用狄青再次轉移臣民的視線。狄青對國家有功,不能成爲文富二人推卸責任的替死鬼。”

到了這地步,鄭朗毫不客氣地將過程說出。

“範鎮、趙抃他們皆以耿直見長。”

“雖耿直,也易於利用。”最可悲的還是範鎮,爲了皇儲一事,急白了頭髮,純不知道自己被人當傻瓜一樣利用。

趙禎終於醒悟,在殿中走來走去,道:“文富二人會如此?”

“人是會變的,當初文彥博與富弼生性耿直,但經過宦海的起伏,變了。臣要辭職,富弼規勸,我對他說過一句話,經過種種磨歷,人會變得穩重,作爲首相更要穩重。可穩重有兩種,一是不作爲的穩重,二是繼續保持赤子之心,再加一份穩重。會變向那一種穩重。”

“朕知道了,難怪這段時間富弼不作聲。”

“文富二人皆不適宜做首相了,陛下還是召回龐醇之吧。”鄭朗道。無論韓琦或者歐陽修、富弼、韓琦、文彥博皆是後世鼎鼎大名的人物。往後就是這幾人輪番做首相的。

史〖書〗記載很美,再看其文章更美。

但有一件真相,爲什麼趙頊爲帝后,將國庫賬目一查,一年虧空一億多緡錢!如果不算戰爭,鄭朗幾乎將兩廣與荊湖南路幾乎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度也不過與其一年虧空相彷彿。

當然,有許多是趙禎朝留下的積弊,可做爲前任首相,治啊,史上趙禎朝就開始出現虧空,但並不多,爲什麼趙頊登基就出現那麼多虧空?是誰的過錯。看看前任幾位首相吧。

“龐醇之啊。”

“是,有的人越變越好,有的人越變越差,數位宰相當中能有首相之材的,富弼都欠缺了。只有龐醇之。”鄭朗不提自己,自己犯下這個滔天錯誤,休想做首相了。

趙禎同樣心中也恨恨,但怎麼辦呢,將鄭朗活活掐死不成?

“還有,陛下,請允許臣明天上早朝。”

“準。”

還是無奈之舉,趙禎如今精力不足,對付不了滿朝士大夫,文彥博能赤膊上陣,自己同樣也能赤膊上陣,反正官職貶到這地步,還怕什麼。光腳的纔不怕穿鞋子的。

趙禎又說道:“鄭卿,對狄卿僅是外判,你也勿要多疑了。”

“陛下,這終是一些人心中的詬點,狄青活著,這些人必不安。狄青身上多處負傷,又有背疽,擔任樞密使都遭此羞侮污衊,一旦外放,再三羞侮會有什麼下場?陛下可記得范增乎?”

趙禎悚然一驚,范增同樣患有背,不算什麼不治之癥。可一旦嚴重發作,大羅神仙也保不住了。范增就是生了背疽,氣項羽不聽自己的話,預料到大事必去,一氣之下返鄉,背疽發作而亡的。

若僅是貶一貶,倒也罷了,趙禎也不想狄青因此而死,道:“如何?”

“明天早朝臣會給陛下一個滿意的答覆。”

鄭朗匆匆返回京城,諸臣愕然。

許多大臣紛紛來鄭家拜訪,包括富弼、王堯臣,鄭朗命下人將門一關,什麼人來了,也不接見。

第二天羣臣上早朝。

文彥博在待漏院裡未看到鄭朗,一顆心定了下來,先將事情拍板,舉起牙笏說道:“兩府協議,決定罷狄青樞密使護國節度使之職,加同平章事判陳州。”

似乎還是很中聽的判決,幕後的故事無幾人能知道了。

趙禎盯著文彥博,沒有立即答覆,而是說道:“宣鄭朗上殿謹見。”

七個字,大殿裡鴉雀無聲。(。!!!

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八百二十八章 笑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261章 慶金枝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第342章 相公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第250章 謝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九百零七章 抽薪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第275章 留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30章 後生第185章 第二抓·誤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183章 美人(上)第255章 鬥法(五)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115章 高山流水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207章 大三元(三)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306章 保護第117章 大人物(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五百五十章 射虎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第76章 最要得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281章 依(下)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第276章 請四百二十九章 召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128章 中(中)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301章 拼爹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138章 大案子第19章 詩社(二)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103章 大家(下)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第157章 準備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第24章 三疊陽春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第187章 第二抓·求第239章 出手(中)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146章 恭賀八百二十七章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334章 西風烈(下)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114章 粉琴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四百九十章 文臣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
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八百二十八章 笑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261章 慶金枝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第342章 相公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第250章 謝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九百零七章 抽薪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第275章 留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30章 後生第185章 第二抓·誤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183章 美人(上)第255章 鬥法(五)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115章 高山流水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207章 大三元(三)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306章 保護第117章 大人物(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五百五十章 射虎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第76章 最要得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281章 依(下)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第276章 請四百二十九章 召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128章 中(中)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301章 拼爹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138章 大案子第19章 詩社(二)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103章 大家(下)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第157章 準備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第24章 三疊陽春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第187章 第二抓·求第239章 出手(中)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146章 恭賀八百二十七章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334章 西風烈(下)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114章 粉琴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四百九十章 文臣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元氏县| 闸北区| 都昌县| 辉县市| 宜兴市| 文水县| 时尚| 手机| 驻马店市| 黄浦区| 永嘉县| 台中市| 邳州市| 新兴县| 铁岭市| 昭平县| 武平县| 河池市| 静宁县| 塔河县| 桂东县| 石林| 牡丹江市| 应城市| 屏山县| 威宁| 徐州市| 德安县| 高台县| 玉田县| 买车| 石嘴山市| 永靖县| 门源| 关岭| 山东| 剑川县| 革吉县| 正安县|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