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章 出征詔令

因爲青海和安西一帶傳來的形勢報告非常危急,危急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特別是接到安西鎮軍將領費了幾個月才送到長安的求救急報後,李隆基有點坐不住了,匆匆結束了在華清宮的泡溫泉禦寒的休養,率御駕返回了長安。他已經下定決心要對吐蕃開戰了,如今國內叛亂平息,大唐有力量保衛安西和青海,心裡殘存的那點驕傲讓李隆基不允許在他手上將安西和青海丟了。

李隆基結束休假返回長安是在郭子儀一幫人到華清宮後的第八天,這距離他離開長安前往華清宮剛好一個半月。留守長安的官員及監軍的太子李玢沒料到安西和青海的事讓皇帝如此心焦,這好像不是這些年以來皇帝正常的表現麼?不過也沒有人敢質疑什麼。

李隆基在返回長安後,休息了兩天,馬上就召集羣臣商議關於青海及安西之事了。

做出決定之前,必須進行朝議。

在聽了皇帝通報了安西及青海的情況,還有一些大臣補充說明情況後,許多大臣才知道如今這兩個地方形勢的危急程度。

安西那邊具體的情況很難用言語描述出來,大概情況就是這樣:原本安西都護府及北庭都護府所轄的地方大概相當於後世時候三分之二箇中國的大小,但現在大唐勢力所能控制的地方,總的加起來只有一個浙江那麼大了,縮水了幾十倍。當然這些疆土並不是全被吐蕃人佔去,那一帶的土著部落在大唐勢力迅速衰弱之際,也不服大唐朝廷的號令,投靠吐蕃,或者自己當老大,擴展地盤。安西境內的突厥各系原本對大唐就不是完全臣服的。如今吐蕃人這麼一插手,馬上就鬧出很大的動靜來,而大唐殘留在安西的軍隊。只能縮在那些大的軍鎮內,依靠堅固的城池據守。

而吐蕃人時不是糾集一下僕從部落,攻打大唐軍隊鎮守的軍鎮,危急情況不時出現,誰也不知道現在安西及北庭的情況如何了。畢竟現在情況下,從安西及北庭都護府傳來的消息要幾個月以後才能送抵長安,打仗時候的情況是瞬息萬變的,幾個月過去。誰也不知道安西四鎮有沒有完全陷落。

而青海除了涼州、肅州、河州、鄯州、蘭州這些離青海較遠的州府還在大唐軍隊的控制中外,其他地方已經盡入吐蕃之手了。也就是說,大唐軍隊勢力能及的地方,已經離青海那個大湖有點遠了。

青海及安西一帶的情況通報後。整個朝堂上鴉雀無聲,除了事先知道情況的幾個人外,其他大臣都沒料到這兩處地方形勢竟然如此危急。就在大殿內一片寂靜之時,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郭了儀站了出來,大聲稟奏道:“陛下。安西、北庭及青海的形勢萬分危急,臣懇請陛下,馬上下令,派大軍討伐攻我疆域的吐蕃人,並平定這一帶各部落的叛亂!”

“陛下。臣附議!”韋見素也馬上跟著站出來,對郭子儀的提議表示了支持,“安西和青海危急,朝廷應該馬上派大軍討伐趁火打劫的吐蕃人。”

隨即楊晞和高適也馬上站出來,表示了相同的意思,並當殿請命出征。

但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反對現在舉大軍討伐吐蕃,他們表示,現在內亂剛平,百姓需要休養生息,萬不能現在再起戰事,那樣會激起民怨的!太子李玢也站出來,表示現在舉大軍討伐吐蕃,並不合適。這也是他在此前陳述的觀點,並和郭子儀起過爭執,今天依然堅持已見,不過因爲楊晞等諸多大臣強硬的表態,他的口氣弱了很多,沒有很堅持地陳述。

但有一些大臣是強烈反對現在派軍出征吐蕃的。

這樣的情況很是正常,任何朝政大事拿來朝議時候都會有出現,連安祿山起亂後,要不要起兵平叛這樣的事,都在朝堂上爭論非常久,許多人反對起兵平叛,建議派員曉諭,勸降安祿山,不建議以暴制暴的。朝堂上一下子變得很熱鬧,站出來陳明意見的大臣很多,相互間的爭論也,甚至有人爭的面紅耳赤。武部侍郎高適就與一位吳姓的戶部郎中爭的不亦樂乎,差點捊袖子打架了。李隆基似乎對這樣的情況沒有任何的意外,耷拉著眼皮聽任殿堂上大臣們在爭論。

大臣們的爭論還是很快就出現了分化,因爲建議現在就舉大軍討伐吐蕃的人佔多數,職位也比較重要,說話的份量較重,並以大量的分析駁倒了反對者,最後站出來反對的人越來越少了。

朝堂上的聲音輕了下去後,李隆基這才擡起了眼,掃了一遍殿內那些爭的在喘粗氣的大臣,聲音如剛纔一般地說道:“諸位愛卿討論的很熱烈,朕也聽到了你們的爭論,看來支持出兵討伐吐蕃的人佔了大多數。那朕也支持今日朝議的結果,遣大軍討伐吐蕃人。”

“傳朕詔令:派使者往青海,令吐蕃人退出青海和安西,”李隆基面露威嚴地下令道:“同時組建大軍討伐侵犯這兩地的吐蕃人,平定這一帶的叛亂!改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爲安西大都護府和北庭大都護府,令安西、北庭境內各部落,協助我大唐軍隊抗擊吐蕃人,不然以謀逆論處!”

李隆基的命令一下,朝堂上又一片寂靜,吃驚的人不在少數。皇帝已經好久沒表現這樣威嚴了,在許多大臣的記憶中,皇帝的威嚴早已經失去,即使在安祿山的叛亂起來之時,皇帝的訓斥都是中氣不足,惱羞成怒的味道,但今日,他們又看到了讓人膽戰的聖威。

沒有人站出來反對皇帝做出的決定,即使剛纔喊的很響的那些反對者也是如此。

“陛下英明!”倒是有人站出來,拍李隆基的馬屁了。一個人站出來稱讚皇帝的英明後,馬上就有一羣人跟著說一樣的話。一時間,朝堂上又是一片鬧哄哄。

李隆基擺手示意諸臣安靜,在所有大臣都住了口,站回到原來班列中後,李隆基再問道:“既然朝議決定了要對吐蕃人用兵,那朕還想問問各位愛卿,要如何出兵爲好?”

這次楊晞第一個站了出來發表意見:“陛下,臣覺得應該同時對青海和安西用兵,將這兩地的吐蕃人完全擊破。吐蕃國力不如我大唐,軍隊數量及戰力也不能和我大唐軍隊相比,此次出征,應當儘量給予吐蕃人以嚴厲的打擊,讓他們記住教訓,再不敢犯我大唐爲止。臣願望請命出征!”

接著郭子儀也馬上站出來,支持楊晞的提議,並大聲請命,他願意率軍出征,攻打安西的吐蕃人,並誓將安西各部落的叛亂平定,恢復安西和北庭秩序。他還大概講述了一下要如何用兵的情況。

但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反對楊晞所提,組建兩路兵馬討伐吐蕃人的建議。他們的理由是如此分兵,容易被吐蕃人各個擊破,不但不能取得戰功,反而會被吐蕃人得更多的領土。連宰相房琯都站出來反對了,一時間朝堂間又是一片鬧哄哄的爭吵。

不過最終還是楊晞和郭子儀的支持者在爭論中佔了上風。李隆基似乎也煩了,沒等爭論結束,就散了朝會,只留政事堂諸宰相,還有楊晞、高適、魏方進、張垍等重量級的大臣商量事兒。

人少了,意見更容易統一,在半來個時辰的討論後,終於得出了最終的結果,組建兩路大軍,分別討伐青海及安西境內的吐蕃人。“陛下,要是戰事進展順利,很可能一戰就可以競全功,將吐蕃人的威脅徹底解除!”這是楊晞在李隆基最終下了決定後,當著其他大臣面所說的話。他也再次請命出征,願領一路人馬,討伐吐蕃人。

幾天後,朝廷下發了出征的詔令,以太子李玢爲天下兵馬元帥,以郭子儀、楊晞爲副元帥,組建大軍討伐犯我青海及安西的吐蕃人。

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體領伊麗道行軍大總管,以李光弼、李嗣業、張巡、南霽雲、程千里、呂崇賁、來瑱、郭英乂等爲分總管,將兵十五萬,出陽光抵安西,討論安西的吐蕃人,恢復安西大都護府及北庭大都護府的治域,並令西域各部落,僕從大唐軍隊的行動,不然以謀逆論處。

楊晞以副元帥的身份領西海道行軍大總管,高適、王思禮、龐忠、劉光庭、僕固懷恩、高輔成、渾釋之、渾瑊、陳回光、郝廷玉、李抱玉等將爲分總管,率軍十八萬出鄯州攻打盤居在青海的吐蕃人。

兵馬元帥李玢並不到職,實際負責戰事指揮的自然就是郭子儀和楊晞。

郭子儀年齡、威望、資歷都有,領十五萬人馬出征安西,沒有人會有異議。楊晞卻不一樣,他雖然在平定安祿山的戰事中立下了卓著的戰功,但在起兵討伐吐蕃人時候,再領兵馬副元帥職,率一大羣戰功赦赦的戰將出徵,還是引得許多人不滿意,連他手下的一些將領都是這樣。那些未曾在楊晞手下領軍過的將領,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只是個剛剛弱冠之年的少年人這一事實非常不爽。

不過這不是楊晞擔憂的,他有的是辦法讓手下將領聽服他,他擔心的還是自己身邊的人反對。

在朝廷下發詔令時候,楊晞並未和父親楊國忠商量過這事,朝廷詔令下達了,楊國忠也知道了,他這個父親大發雷霆了!

第16章 肆意的侵犯第27章 初始較量第21章 楊玉環的口技第36章 挺是惱怒第62章 殘酷的血戰馬上要打響第106章 竟然是這樣第30章 巨大威力第40章 牀弩開始射擊第109章 想請姑姑幫忙第48章 人生之大事---結婚(下)第35章 刺客被捕第104章 這應該是最好問鼎皇位的辦法第75章 災難降臨第84章 一對三第17章 可惜啊第124章 當然是真的第23章 潼關的血戰開始了第70章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第122章 如此良機,豈能錯失第120章 但願如此第106章 竟然是這樣第78章 隱患要消除第81章 心生一計第3章 將死無葬身之地第11章 打抱不平第146章 內鬥開始第15章 你到姑姑身邊來第68章 世事真是奇巧第55章 請求第63章 更多提議第41章 出手第10章 意外的事故第6章 公子,奴婢已經及笄了第85章 什麼?第82章 楊國忠病重第70章 哀嘆與歡喜第26章 訓練繼續第129章 超級驚喜第7章 哥舒翰兵敗第75章 增援南門第47章 人生之大事---結婚(上)第46章 楊玉環的主動探望第16章 李隆基想退位第24章 直言,拜師第70章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第32章 楊國忠被刺第54章 好消息接連第16章 肆意的侵犯第102章 楊玉環的私密事第92章 接下來的安排第65章 你覺得要如何用兵第39章 有驚無險第51章 沒良心炮第33章 祭旗第24章 怎麼回事?第140章 失敗後的選擇第85章 什麼?第99章 皇位傳於何人爲好第57章 空城計第20章 四郎,姑姑求你了第151章 這仗打的太窩囊了第35章 刺客被捕第35章 驚呆了第92章 重責二十大板第156章 沒興致了第80章 全軍停止攻擊第71章 快速奔襲第67章 東門無憂第67章 東門無憂第82章 你用什麼當回報第111章 肆意的侵犯第33章 祭旗第61章 吐蕃的事第20章 哥舒翰的決定第45章 最艱苦的時候要到來了第114章 全面改革,永遠昌盛第86章 楊國忠去逝第36章 爭論第101章 延王李玢來訪第46章 楊玉環的主動探望第54章 密議第44章 什麼榮耀都是空的第8章 請命第82章 楊國忠病重第10章 意外的事故第99章 對付李亨的辦法第31章 這算是出賣色相嗎第138章 希望你不要讓本帥失望第51章 沒良心炮第37章 監軍問題的爭論第104章 這應該是最好問鼎皇位的辦法第74章 惡夢從此開始第14章 姑姑送你一件禮物第92章 重責二十大板第33章 李隆基的佈置第81章 心生一計第21章 原來這麼複雜第120章 但願如此第99章 對付李亨的辦法第12章 登徒子
第16章 肆意的侵犯第27章 初始較量第21章 楊玉環的口技第36章 挺是惱怒第62章 殘酷的血戰馬上要打響第106章 竟然是這樣第30章 巨大威力第40章 牀弩開始射擊第109章 想請姑姑幫忙第48章 人生之大事---結婚(下)第35章 刺客被捕第104章 這應該是最好問鼎皇位的辦法第75章 災難降臨第84章 一對三第17章 可惜啊第124章 當然是真的第23章 潼關的血戰開始了第70章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第122章 如此良機,豈能錯失第120章 但願如此第106章 竟然是這樣第78章 隱患要消除第81章 心生一計第3章 將死無葬身之地第11章 打抱不平第146章 內鬥開始第15章 你到姑姑身邊來第68章 世事真是奇巧第55章 請求第63章 更多提議第41章 出手第10章 意外的事故第6章 公子,奴婢已經及笄了第85章 什麼?第82章 楊國忠病重第70章 哀嘆與歡喜第26章 訓練繼續第129章 超級驚喜第7章 哥舒翰兵敗第75章 增援南門第47章 人生之大事---結婚(上)第46章 楊玉環的主動探望第16章 李隆基想退位第24章 直言,拜師第70章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第32章 楊國忠被刺第54章 好消息接連第16章 肆意的侵犯第102章 楊玉環的私密事第92章 接下來的安排第65章 你覺得要如何用兵第39章 有驚無險第51章 沒良心炮第33章 祭旗第24章 怎麼回事?第140章 失敗後的選擇第85章 什麼?第99章 皇位傳於何人爲好第57章 空城計第20章 四郎,姑姑求你了第151章 這仗打的太窩囊了第35章 刺客被捕第35章 驚呆了第92章 重責二十大板第156章 沒興致了第80章 全軍停止攻擊第71章 快速奔襲第67章 東門無憂第67章 東門無憂第82章 你用什麼當回報第111章 肆意的侵犯第33章 祭旗第61章 吐蕃的事第20章 哥舒翰的決定第45章 最艱苦的時候要到來了第114章 全面改革,永遠昌盛第86章 楊國忠去逝第36章 爭論第101章 延王李玢來訪第46章 楊玉環的主動探望第54章 密議第44章 什麼榮耀都是空的第8章 請命第82章 楊國忠病重第10章 意外的事故第99章 對付李亨的辦法第31章 這算是出賣色相嗎第138章 希望你不要讓本帥失望第51章 沒良心炮第37章 監軍問題的爭論第104章 這應該是最好問鼎皇位的辦法第74章 惡夢從此開始第14章 姑姑送你一件禮物第92章 重責二十大板第33章 李隆基的佈置第81章 心生一計第21章 原來這麼複雜第120章 但願如此第99章 對付李亨的辦法第12章 登徒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抚州市| 汾阳市| 三台县| 轮台县| 洛川县| 宜川县| 武定县| 河池市| 鄱阳县| 静乐县| 旬邑县| 眉山市| 惠安县| 四平市| 尼勒克县| 额敏县| 高要市| 西平县| 河间市| 文昌市| 台州市| 玛多县| 东阿县| 牟定县| 潞城市| 浦东新区| 福海县| 南京市| 分宜县| 贞丰县| 宁河县| 大洼县| 蒙阴县| 松滋市| 炎陵县| 彭山县| 从化市| 米易县| 武宣县|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