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安史之亂暴發

大唐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

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部落力量組成十五萬大軍,號稱二十萬,以“憂國之危”、奉皇帝密詔討伐楊國忠爲藉口,在范陽起兵,公然反叛。

一場巨大的危機降臨到盛世大唐頭上!

皇帝李隆基繼位後,勵精圖治,拔除沉痾,革新吏治,任用賢能,施行了政治、經濟、民生、軍事方面的一系列改革。經過明君賢臣二十幾年的努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天下大治,大唐進入全盛時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但承平日久,經歷了開元盛世輝煌的大唐,君臣百姓幾乎沒有什麼憂患意識,官民皆疏於戰,安祿山叛軍至處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河北諸州縣望風而降。叛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河北大部及河南一部州縣,兵鋒指向東京洛陽、西京長安。

皇帝李隆基於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祿山反叛的消息,大爲震怒,他立即下詔召集勤王之師,令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率臨時徵召的大量軍隊,出潼關東征,準備阻擊叛軍的推進。

但安祿山手下的人馬長期屯邊作戰,實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在所有大唐軍隊中可以算是數一數二的,朝廷臨時調遣的兵馬根本無法阻止叛軍的快速推進,鎮守洛陽的封常清接連敗北!

十二月十三日,東京洛陽失陷!

叛軍攻克洛陽後,並未停留,繼續西進,兵鋒直指長安。

只不過因爲年關將近,又逢大雪,叛軍進攻的腳步才遲緩了一些。

封常清從洛陽潰敗後,退守陝郡,與高仙芝合兵一處。封常清、高仙芝自知無法在短時間內擊敗叛軍,只得採以守勢,放棄陝郡,退守潼關。潼關是防守長安的門戶,要是潼關有失,長安也將不保。

但封常清的一連串敗績及聯合高仙芝所部大軍後退守潼關的舉措惹惱了皇帝李隆基,在宰相楊國忠的強烈要求及監軍宦官邊令誠所奏“常清以賊搖衆,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等言的蠱惑下,朝廷最終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

在處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後,大唐朝廷任命在家養病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爲大軍統帥,加封其爲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率軍鎮守潼關。

天寶十五載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改元“聖武”。

正月十一日,安祿山派遣兒子安慶緒率軍攻打潼關。

哥舒翰率軍苦戰後擊退來犯之敵,但沒有乘勝出關追擊,只是依關而守。

隨後安祿山派部將崔乾佑駐軍陝城,田乾真進兵關下。

崔乾佑和田乾真時常派兵到潼關城下騷擾或挑釁,哥舒翰一概不予理睬,更不出關作戰,只是依潼關天險而守!叛軍攻擊時集精銳人馬上城頭殺敵;叛軍不攻時候則偃息旗鼓,一心操練軍士!

叛軍無法攻破潼關,望關興嘆之餘只能派大軍屯於潼關城外數十里處,與哥舒翰軍對峙。

在叛軍攻佔洛陽,並向長安進兵的時候,各地起兵反抗叛軍的行動也此起彼伏,給叛軍造成很大麻煩。常山郡太守顏杲卿、平原郡太守顏真卿兄弟召集河北十七郡吏民抗擊叛軍,形成了很大聲勢,並切斷了洛陽至范陽的驛路,一度讓安祿山軍中軍心動搖。

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軍東進,擊敗安祿山手下大將高秀巖,乘勝攻佔了靜邊軍,並奪取馬邑;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率軍出並陸,攻下了常山城。連取大捷後,郭子儀、李光弼兩軍合兵。

叛軍東進被真源縣令張巡所領義軍阻於雍丘,南下又被山南節度使魯炅擋在南陽。

後方不穩,再加之潼關久攻不下,安祿山終日惶惶不安,打算放棄洛陽,退兵回范陽老巢。

整個戰略形勢朝著對唐軍有利的方向發展。

--------------

天寶十五載,六月初二。

興慶宮,興慶殿內,面有喜色的皇帝李隆基端坐在御座上,樂呵呵地看著殿下諸臣。

一連串的好消息傳來,振奮了人心,這半年多以來一直愁眉不展的李隆基,也終於放下心來了。

局勢朝著對朝廷非常有利的方向發展,安祿山準備從洛陽撤軍,退回范陽了,接連收到這些好消息的李隆基,也就在第二天一早就召集了一班重臣,商議對策!

執掌大唐四十多年的李隆基今年已經年過七十了,這些年沉醉於音樂創作和與楊玉環之間所謂“愛情”的他,早就沒了年輕時候的英武與鬥志,再加上年歲已大,有些老暮了,這大半年來又連續不斷收到不好的消息,讓他心力憔悴。今天他精神還不錯,但依然難掩他臉上的遲暮!

在看到要召的大臣們都到齊後,李隆基坐直了身,看著殿下諸臣問道:“諸位愛卿,顏杲卿、顏真卿兄弟在河北截斷洛陽與范陽間的聯絡,郭子儀、李光弼接連重創賊軍,安賊所領的叛軍有退守范陽的打算,如此大好形勢下,接下來要採取何種禦敵方式,朕想聽聽諸位愛卿的建議!”

殿內諸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把眼光落在殿首的右相、文部(即原吏部)尚書楊國忠身上,沒人敢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回答皇帝的問詢。

叛軍剛起的時候,面對叛軍的攻勢,朝廷的兵馬無力抵抗,洛陽在幾天內就丟了,其他各地戰場的形勢也很危急。官軍與叛軍作戰,鮮有勝蹟!兩個月前,皇帝盛怒之下,更是處斬了統兵大將封常清和高仙芝,鬧的人心惶惶,軍心不穩,人人自危!如今聽聞有很多好消息傳來,安祿山所領叛軍準備退回范陽,許多大臣竟然有點不知所措的感覺,對接下來如何安排戰事,更不知道要怎麼說。

如今朝中的大權大落在宰相楊國忠的頭上,他很得皇帝李隆基的信任,提議很少有遭到反對的時候,除了楊國忠奏議安祿山將反的事外。楊國忠一再說安祿山要造反,李隆基只是不信,但如今證明了楊國忠的預言是正確的,李隆基懊悔之餘,對楊國忠的話更是言聽計從,連封常清和高仙芝這樣兩位功勳卓著的戰將都在楊國忠的一再蠱惑下殺掉了。

楊國忠很滿意衆臣唯他“馬首是瞻”,也在接受了衆臣的注目後站了出來,作禮稟奏道:“陛下,賊軍氣勢已盡,離潰敗不遠了!北方戰事對朝廷甚有利,安賊連洛陽都準備放棄了,再過幾日定會從潼關撤軍。依臣所見,應該趁北方連續大捷,將士士氣大盛時候,一鼓作氣,盡滅叛軍於潼關城外!哥舒翰所領屯於潼關的人馬有二十萬,遠勝於賊軍,要是趁賊軍沒防備之際掩殺出去,定能破敵!”

見楊國忠站出來首先表態,衆臣都鬆了口氣,武部(兵部)尚書韋見素馬上跟著站了出來,贊同楊國忠的建議:“陛下,臣附議,賊軍氣勢已萎,攻至潼關下的賊軍不過數萬,我屯守潼關的人馬有近二十萬,應該趁敵士氣氣挫之際衝殺出去,一戰就能挽回敗勢,甚至就能將叛亂平息!

韋見素表態之後,接著又有數位重臣站出來,表示了相同的意見,但就在大家都認爲意見很快統一下來時,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卻站出來反對了,“陛下,臣有異議!如今洛陽、潼關一帶的叛軍兵威依然很盛,哥舒元帥所領人馬都是新募集的軍士,守城勉強可以應付,但出城擊敵則不行!要是傾潼關之力出戰,那潼關將無兵據守,若賊兵突襲潼關,則潼關必失;潼關一失,長安危矣!臣覺得應該據潼關天險而守,待各地勤王之師抵達後再出戰,而不應傾潼關兵馬出戰!要是作戰失利,長安危矣!”

看到有人站出來和他唱反調,與哥舒翰有隙,這段時間與哥舒翰鬧了很多不愉快,一直想借刀殺人的楊國忠一臉的惱怒,馬上再次站出來,力陳道:“陛下,臣反對陳將軍之意,現在決不能只守不戰!北方連續大捷,我軍士氣大漲,賊軍惶惶不可終日,臣覺得應該趁我潼關大軍數量佔優勢,賊軍氣衰,疲憊不堪的情況下,趁機出擊!集優勢兵力出擊,必定能取得勝利,挽回局勢!賊兵一潰千里也不一定!那不只長安之危能解,叛亂馬上可平也有可能!”

“陛下,臣反對楊相公此議!”陳玄禮馬上再次站了出來,以一副惶惶然的神態大聲地申辯,“陛下,安西、隴右的兵馬還未抵達長安附近,靠新募集的人馬無法與賊軍對抗,不據城而守必敗!現在要做的就是避賊軍鋒芒,利用潼關天險而守,待各地勤王之師趕過來,再與賊軍決戰,這是哥舒元帥數次力陳的正確之道!陛下,萬不能領哥舒翰率軍出潼關作戰啊!”

“陳將軍此言差矣!要是聽任賊軍圍困潼關而不出擊,那我大軍的士氣會更低落,如今賊軍只幾萬人馬抵潼關城外,破敵很輕鬆,要是等賊軍全部抵達潼關城外,那再想破敵就難上加難了!陳將軍休得再說此等延誤軍情之事了!”說著,楊國忠又對頹然而坐,一直沒有表態的皇帝李隆基作禮奏道:“還請陛下果斷下決定,立即遣哥舒翰率軍出城迎擊賊軍,以儘快平息賊軍的反叛!”

見楊國忠如此蠻橫無禮,陳玄禮只得悲憤地退下,不再言語!

“唔!楊愛卿所言甚有理,朕允了!”御座上的李隆基終於下定決心,“宣朕旨意,馬上令哥舒翰,傾全部人馬,出潼關迎擊賊軍,務必將賊軍前鋒全殲,重奪陝郡,並攻取洛陽!”

李隆基宣佈完命令後從御座上站起了身,準備離開,一直侍立在身邊的心腹宦官高力士馬上跟上。

皇帝在宣佈了命令後離去,衆臣也就帶著不同的心情各自散了。

但誰也不知道,今日緊急朝會上決定的事,將會給大唐帶來滅頂之災!

------------

PS:新書開張,期待新老書友們的大力支持,推薦、收藏、打賞......來者不拒!嘿嘿

第154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44章 什麼榮耀都是空的第96章 再次承諾第14章 女人的味道好不好第41章 血戰開始第151章 這仗打的太窩囊了第35章 對策第87章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第109章 生擒李璘第68章 軍情商議第27章 再擊得手第5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14章 危急時刻第5章 絕代佳人第44章 意外第30章 巨大威力第82章 你用什麼當回報第50章 多無奈第45章 相請不如偶遇第87章 元帥,你竟然怯戰第16章 李隆基想退位第136章 滿是豪情第23章 潼關的血戰開始了第23章 有什麼理由不堅持第33章 李隆基的佈置第88章 我也是這麼期望的第98章 要改立太子第31章 收買人心第125章 死亡的燦爛第9章 還有要事去辦第51章 沒良心炮第151章 這仗打的太窩囊了第51章 虢國夫人的引誘第17章 可惜啊第38章 各異的心思第53章 登城第76章 自信第25章 神奇之物第1章 安史之亂暴發第2章 太子李亨的反對第74章 攻擊開始第21章 特種訓練營第13章 可以兌現承諾了吧第39章 大戰將臨第106章 開始了第52章 到了最後一博的時候第33章 李隆基的佈置第4章 無奈第26章 只要不……那個,其他什麼都可以第56章 戰事結束第61章 吐蕃的事第9章 還有要事去辦第84章 要嚴懲陳玄禮第11章 準備出發第20章 監軍人選第8章 美人擋道第2章 大難將臨第104章 驚天疑問第40章 牀弩開始射擊第67章 東門無憂第6章 意外的結識第52章 你讓姑姑也嚐嚐被折騰的下不了牀的味道第54章 得手第26章 只要不……那個,其他什麼都可以第75章 災難降臨第114章 全面改革,永遠昌盛第147章 打開城門第123章 馬上揮師東進第2章 太子李亨的反對第6章 公子,奴婢已經及笄了第19章 李亨的建議第113章 軍制改革第13章 被挾持第61章 吐蕃的事第155章 史思明第21章 楊玉環的口技第123章 馬上揮師東進第43章 有驚而無險第151章 這仗打的太窩囊了第102章 一切都讓人意外第108章 功虧一簣第4章 初見楊玉環第25章 更艱苦的戰鬥還沒到來第77章 援軍抵達第85章 什麼?第25章 神奇之物第111章 肆意的侵犯第47章 援軍的情況第73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內鬥第44章 真正的戰場第73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內鬥第77章 援軍被阻第63章 叛軍攻城了第10章 李隆基的拍板第16章 李隆基想退位第61章 還有陷阱第41章 出手第83章 自信第4章 調戲楊玉環第36章 有什麼難決的事,可以進宮來找姑姑
第154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44章 什麼榮耀都是空的第96章 再次承諾第14章 女人的味道好不好第41章 血戰開始第151章 這仗打的太窩囊了第35章 對策第87章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第109章 生擒李璘第68章 軍情商議第27章 再擊得手第5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14章 危急時刻第5章 絕代佳人第44章 意外第30章 巨大威力第82章 你用什麼當回報第50章 多無奈第45章 相請不如偶遇第87章 元帥,你竟然怯戰第16章 李隆基想退位第136章 滿是豪情第23章 潼關的血戰開始了第23章 有什麼理由不堅持第33章 李隆基的佈置第88章 我也是這麼期望的第98章 要改立太子第31章 收買人心第125章 死亡的燦爛第9章 還有要事去辦第51章 沒良心炮第151章 這仗打的太窩囊了第51章 虢國夫人的引誘第17章 可惜啊第38章 各異的心思第53章 登城第76章 自信第25章 神奇之物第1章 安史之亂暴發第2章 太子李亨的反對第74章 攻擊開始第21章 特種訓練營第13章 可以兌現承諾了吧第39章 大戰將臨第106章 開始了第52章 到了最後一博的時候第33章 李隆基的佈置第4章 無奈第26章 只要不……那個,其他什麼都可以第56章 戰事結束第61章 吐蕃的事第9章 還有要事去辦第84章 要嚴懲陳玄禮第11章 準備出發第20章 監軍人選第8章 美人擋道第2章 大難將臨第104章 驚天疑問第40章 牀弩開始射擊第67章 東門無憂第6章 意外的結識第52章 你讓姑姑也嚐嚐被折騰的下不了牀的味道第54章 得手第26章 只要不……那個,其他什麼都可以第75章 災難降臨第114章 全面改革,永遠昌盛第147章 打開城門第123章 馬上揮師東進第2章 太子李亨的反對第6章 公子,奴婢已經及笄了第19章 李亨的建議第113章 軍制改革第13章 被挾持第61章 吐蕃的事第155章 史思明第21章 楊玉環的口技第123章 馬上揮師東進第43章 有驚而無險第151章 這仗打的太窩囊了第102章 一切都讓人意外第108章 功虧一簣第4章 初見楊玉環第25章 更艱苦的戰鬥還沒到來第77章 援軍抵達第85章 什麼?第25章 神奇之物第111章 肆意的侵犯第47章 援軍的情況第73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內鬥第44章 真正的戰場第73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內鬥第77章 援軍被阻第63章 叛軍攻城了第10章 李隆基的拍板第16章 李隆基想退位第61章 還有陷阱第41章 出手第83章 自信第4章 調戲楊玉環第36章 有什麼難決的事,可以進宮來找姑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都市| 南皮县| 江都市| 安徽省| 随州市| 定边县| 镇江市| 彭泽县| 津南区| 宣汉县| 和政县| 马公市| 桃江县| 渭南市| 中卫市| 元朗区| 常德市| 淳安县| 科技| 永康市| 汾阳市| 年辖:市辖区| 雷山县| 军事| 霍邱县| 遵化市| 如皋市| 邯郸市| 育儿| 凤城市| 鄄城县| 内乡县| 留坝县| 伊宁县|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右旗| 涿鹿县| 石林| 突泉县| 化德县| 朝阳市|